彭宝泉
湖北十堰市的网友彭宝泉,2010年4月9日上午拍摄了几张群众上访的照片后,被送进派出所,并在10日凌晨两点被派出所送进当地的茅箭精神病医院,而家属竟被蒙在鼓里。被强送进精神病医院,彭宝泉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公安局通报案情
2010年4月12日下午,十堰市公安局就彭宝泉等二人拍照后被送精神病院一事进行了通报。
警方称, 2010年4月9日8时许,110接报有20余人采取打横幅、喊口号等形式在市宏正酒店门前聚集,致使该酒店正常经营秩序及酒店内旅客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并造成该处道路交通受到影响。接警后,公安部门到场劝导疏散,由于劝导说服工作无效,民警依法将参与该事件的王某、彭某等11人带离现场,传唤至公安机关调查。
经警方初步调查,11人中有8人系原市五交化公司职工,另有彭某等3人非该公司职工也参与了扰乱单位秩序活动。在询问过程中彭某妄称:“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引进的,十堰市2060个亿也是我引进来的。”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彭某等二人有精神病史(彭于2006年10月20日与其妻叶某在张湾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离婚手续,彭至今未婚),遂将二人送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茅箭医院精神科进行病情检查。
另据了解,经精神病专科医生诊断,彭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并正在发病期,医院决定留其观察治疗。公安机关对此案件中构成扰乱单位秩序违法行为的3名违法行为人作出了行政拘留1人、行政警告2人的处罚。
彭宝泉其人其事
彭宝泉,1963年生,系湖北县人,多年前就享受国家政策没有到退休年龄即办理了内退手续,现在是十堰市建行营业部的内退员工。
在2009年4月15日,拍上访照片被关入精神病院的彭宝泉(见羊城晚报2009年4月11日报道)被放回家后,就曾对记者说过在茅箭精神病院见过被关了十多年的郭元荣,“他每天梳妆整齐,非常规矩,看上去是正常人。”彭宝泉后来在全国网友“围观”下,几天后便得以出来,但他仍记挂着这位叫郭元荣的“病友”。
3日晚,彭宝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网上这个“卖身救父”的帖子是他和另一位热心网友陈永刚背后操作的,“目的没有其他,就是想救出这个与我有相同经历的人,贴子99%是真实的,相关资料都是由家属提供。”至于为何以“郭元荣的女儿郭寒韵名义发布,并喊出‘谁救出我爸,我做你的女人。如果你有爱人,我做你的奴隶’”,彭宝泉称这其实是杜撰的,目的是吸引眼球,郭元荣只有一个儿子,“郭寒韵”实为“郭喊冤”谐音。
精神病院遇见郭元荣
新京报:你们第一次见郭元荣是什么时候?
彭宝泉:是2010年4月11日,我因拍上访照片被送进十堰市精神病院的第2天。(本报曾做报道)
新京报:你们说话了没有?
彭宝泉:当时,我跟另一个人一起被关在一间病房里,郭元荣主动过来打招呼。他认识跟我一起进去的人。
新京报:郭当时说了什么?
彭宝泉:他问那个人最近怎么样,还聊了些生活上的事,具体记不清了。他不认识我,我就在边上听,开始感觉很奇怪,后来觉得他言谈简洁、有逻辑,思路也清晰,像个正常人。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跟郭元荣交流?
彭宝泉: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就聊天了。我问他什么原因进来的。他说他做过老师,后来被调到建设局,因为看不惯领导作风,就牵头写了举报信,举报领导受贿。后来,他就被送进精神病院,断断续续在里面呆了十多年。他已经习惯了里面的生活。我问他想不想出去,他说无所谓。他还说,你们都被关进来了,怎么救我?说话的时候,他表情淡然
新京报:郭元荣在医院时的生活怎样?
彭宝泉:就是每天吃药,到处走动。他跟医务人员比较熟。他特别讲究个人卫生,虽然穿着深色病号服,但打理得整齐、干净。每次看到时,他头发一丝不乱。听护工说,他在里面工资照拿,住院的钱也是政府给的。
虚拟女子“卖身救父”
新京报:你们为什么要救他?
彭宝泉:儿子10岁的时候,他就进了医院,离婚了,没法照顾儿子。他有个遗憾,觉得对不起儿子。这样毁了他们两代人。我很同情,所以想把他救出去。我也是被媒体和网友搭救出来的,觉得应该帮帮同样遭遇的人。
新京报:你们如何“营救”的?
彭宝泉:一开始在天涯论坛和自己的博客中发帖子,希望引起媒体和网络的注意。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发帖的?
彭宝泉:去年七八月份。因为当时没有跟他的家属取得联系,掌握不了细节,所以,内容只是写一个正常人被关在精神病院10多年。放在网上半年,没反应。
新京报:后来呢?
彭宝泉:后来联系上了郭元荣的妹妹。了解情况后,我们做了个评估,发现一个问题:到底谁有权力送他进精神病院?竹溪县公安局在这个事情上是有漏洞的。按照法规,必须要郭的直系亲属授权公安局,或者对郭的医疗行为,由郭本人签字同意。本人没有能力的,也必须要有亲属的书面同意。竹溪县公安局没有做到。为证实这个,我问他妹妹,谁送郭去精神病院的,她回答说是公安局。我们还联系了护工,他们也说郭因为举报被送医院。这让我们的营救活动有了法律依据,我们感到这是一次正义的行动。
新京报:后来计划又改变了?
彭宝泉:要救他,就要引起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我们曾经找过媒体,那时候他们觉得没有新闻点,没有关注,单凭我们无法救出来。我们了解了郭元荣家属情况后,虚拟了一个女儿“郭寒韵”,这是“郭喊冤”的谐音。他妹妹是老师,儿子现在24岁。我们把这些情况组合到“郭寒韵”的身上,写上年轻貌美,是为了增加关注度,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新京报:然后还有了以身相许?
彭宝泉:教师出身,有文化,却要以身相许,这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是一种下跪式的反抗。假想她上访不行、打官司也不行,所以只能卖身求助。这种虚拟,实际上是根据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实情况和我们亲身经历来的。
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
新京报:这样帖子就引发了关注。
彭宝泉:帖子被一个知名网友发现,他过来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就把情况告诉了他,他又告诉了一些媒体。
新京报:当时其他人知道“郭寒韵”是虚拟的吗?
彭宝泉:跟那个知名网友说了,其他的都不知道。这个策划没跟任何人透露,想追求突然性和轰动性。
新京报:可是报纸都是奔着“卖身救父”这个才进行报道的。
彭宝泉:是的,当时还有记者担心,别人会为了他女儿来报道这个事。
新京报:媒体起初怎么介入此事的?
彭宝泉:大多是电话采访,也有记者1月3日到了现场,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比如相关材料,记者想去的地方我们就带过去。
新京报:后来人被放了?
彭宝泉:家属曾多次找医院要人,医院让他们找公安局,跟我当时的情况一模一样。后来,医院迫于压力放了人,今天(1月4日)早上8点之前出来的。可能有人给家属做了工作,他们现在不愿意接受采访。
新京报:有人认为你们用这种方法救人属于欺骗和散布谣言。
彭宝泉: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从道德和法律层面都没问题。如果正常手段有用,我们也不会走这一步。我们虚拟一个人是文学创作的过程,是创造和现实的结合,这种方法说出事实,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新京报:今后还会用这种方法救人吗?
彭宝泉:开始时,我们没有创新,用以前老办法发帖反映情况,没有人关注。吸取经验后,我们明白需要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