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市镇
皂市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北部,是天门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全镇国土面积143平方公里,人口约4.9万人(2017年数据),辖3个社区、40个行政村和龙尾山工业园。皂市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汉宜、分当、皂毛三条省道贯穿全境,长荆铁路在镇西设有客货两站,武荆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皂市河与汉水相连,水陆交通便利。
皂市镇历史悠久,拥有3000多年历史,民国时期曾称为皂市,设立皂市区。1951年,成为皂市镇。1958年,成为卫星公社,1961年恢复为皂市镇。截至2019年末,皂市镇户籍人口为69471人,辖5个社区、21个行政村、1个村级单位,镇人民政府驻二龙大道15号。
2001年,皂市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100万元,同比增长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39元。截至2019年末,皂市镇共有159个工业企业,其中包括3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95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19年10月,皂市镇入选“2019年度中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交通
汉宜线(汉口至宜昌市)、分当线(汉川分水至当阳市)、皂毛线(皂市至仙桃毛咀)3条省线公路主干线(又称省道)交汇于此,长荆铁路穿境而过,长荆铁路过境皂市10.49公里,沿途经过9个村,并在此建天门站通车,火车站通站公路于2007年底完工,实现了客货双通。已建成的两条高速公路(武荆高速、随岳高速)在皂市附近形成“十字”交叉。投资56亿元的武荆高速公路全长183公里,天门段全长18.9公里,过境皂市14.2公里,经过11个村。皂市河依镇淌流通过汉北河接汉水,大小船舶直航武汉。皂市镇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是天门市乃至江汉平原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皂市有丰富的物质资源。皂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土地肥沃,水域宽广,排灌便畅,物产丰富。
经济
粮棉油连年稳产高产,粮食总产获得全省百强乡镇称号,水利设施完善,山水优质得到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建起了万亩优势西瓜基地,万亩蜜桃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形成了水产、林果、优质稻三大支柱产业。打工经济是皂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外务工人员约5000人,每年直接为丰山带来3000万元左右的收入。乡镇骨干企业有采石、建材、加工、运输等,家俱制造业是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木材加工、销售点。全镇以农业种植为主,在确保沿河大种粮面积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早蜜桃为主导产业,带动柑橘属、茶叶、杏、李、养鱼生产。镇内开发基地面积11000亩,全镇早蜜桃种植面积达9000亩,茶叶700亩,精养鱼池600亩,其它面积700亩,形成了“山间茶叶、河边蔬菜、岗上桃果、池中鱼鳖、畈上稻麦”的农业生产格局。
皂市的工业基础雄厚。皂市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实力雄厚。现有国家大型企业中石化集团第三机械厂、市属企业沙隆达、五华建材公司、天门阳光集团和乡镇企业40多家,涉及机械、电子、服装、化工、建材等多种行业,造纸、塑料、制革、粮食加工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百草枯”除草剂、“五华”水泥、“陆羽”矿泉水、“风城”皮鞋等一批国家部优省优产品,产品远销海内外。
社会
基础设施
皂市的基础设施完善。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现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日产汽车公司4万吨自来水厂3座,无线发射台3座,宽带网建设齐全,程控电话容量8万门,高中一所。镇内工业区、商贸区、居民小区、旅游小区等布局合理,城区公路宽敞明净,绿化带环绕其中。
历史沿革
皂市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为风国地。《大明一统志》载:“皂市五华山上有伏羲庙,相传伏羲之后封于此,有古风国故城”。南北朝时期,皂市为角陵县治,属温州市(今京山市)。明洪武9年,降阳府为沔阳州,皂市置哨所,称皂角铺、皂角市、皂角镇。清代亦称皂角市铺,简称皂市,属官二里十团。迄今五华山上有风城遗址,有始建于南朝的白龙寺,有明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的故居隐秀轩,苏家山上有钟惺墓。镇南有奴隶社会的城堡——笑城遗址,镇北有赵家岭古墓、龙王岭古墓群。
皂市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皂市在历史上曾历经过重大的军事战役和革命斗争。东汉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的义军曾在此活动;明末李自成七克皂市;1853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在此大败清兵;1890年皂市人民火烧“洋堂”;1925年,以王慎武为首地建立了我党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30年冬,贺龙、段德昌将军率部攻克皂市,取得了文墩大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7年12月,党派陶铸同志在皂市创建了“书报合作社”,开办干部培训班;1938年,鄂中特委在皂市建立,担负着指导鄂中各县的抗日重任。
皂市英才辈出。明代中叶,誉满文坛的“竟陵学派”的创始人——钟惺,独树一帜的文风,为祖国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清朝,建威将军杨正声,在康熙,挂帅远征,平定台湾,立过战功。在近代历史上,皂市有不少优秀儿女为革命流血牺牲。当代今日,有电影剧作家、作家陈立德,男高音歌唱家、教授金钟鸣,青年女作家、诗人胡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会议文件处高级官员王光明,留学美国的核物理学家杨德礼,微生物学教授孔令雄,上海美术学会画家、书法家赵谦森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
旅游
旅游景点
皂市文化历史悠久。皂市古为风国地,相传黄帝在此看中美丽的风后,便在这里建都,号风国。至今五华山上还留有风城的遗址。又传春秋时期,伏羲后裔须句氏曾在此避难,现仍留有“羲农殿”遗址和“须句氏旧部”及“风后先型、羲皇古都”的石刻碑文。镇内白龙古寺历史悠久。传说当年因白龙引水有功,造福五华,承百隆崇拜,奉为神灵,至南朝竟陵王肖子良始建佛寺,以白龙寺为寺名。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前后两殿。殿内三尊大佛、三尊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32尊佛像,造型古朴,神态典雅,灵光栩栩,金辉熠,红墙碧瓦的白龙寺灵态万千,气势非凡。山南麓有明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故居——隐秀轩。苏家山上有钟惺墓。镇南有奴隶社会的城堡——笑城遗址。镇北有赵家岭古墓、龙王岭古墓群。
皂市镇白龙寺
天门皂市有五华山,白龙寺建其上,传为南齐刘彻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所建,天宝鄂国公尉迟敬德主持重建,明代重修,清代增修殿阁。该寺建筑宏伟,规模巨大,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阁楼亭,重叠栉比,曾有“栋盈穹窿撑住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日月”的描绘。明代文学家李濂有诗云:“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县抱楚关,上界紫藤低日月,暮天钟送潺。”后失修。日军侵占皂市时,用两辆汽车系铁链拉柱,妄图拉塌白龙寺,但不成。从1973年起,湖北省文化部门先后四次拨款对白龙寺进行修缮。复原后的大殿和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皆为重檐歇山顶式。殿内立柱28根,殿中间的4根立柱围达1.89米。整个建筑富有民族风格。寺院里存有明、清以来的石刻碑5通,碑额与龟花纹精细,文字工整。特别是其中明崇祯时所刻《奉道县禁碑》最为珍贵。1981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白龙寺为全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皂市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