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连云港老街

连云港老街

连云港老街,又称“连云老街”“连云古镇”,位于连云港市东部,北望江苏省最大的海岛连岛,南倚云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不仅是横贯中国大地的陇海铁路东段起点,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中国首批设立的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港所在地。

连云老街自1933年连云港建港,经北洋政府管理、日寇侵华占领及1948年解放后至今,山城石街石房的特殊地理风貌和不同历史阶段留下的时代印记,形成了独具自然特色和人文积淀的海滨山城石镇,街区内有果城里民国建筑群、上海大旅社、连云港站旧址等多处独具民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单位。

老街介绍

连云 港老街,原名老窑,又称“连云老街”、“连云古镇”。原是黄海岸边、云台山脚下的一个小渔村,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定居。古代,这里曾是犯 人流放烧窑的地方,所以它被人们称为老窑。1935年后,随着连云港港海岸线东移,原大浦船只经常搁浅,港口遂于1933年迁至老窑,又在老窑出现一埠,名为“连云”。当时陇海铁路局廖秋杰局长认为港口建成后仍称老窑太土,便从港口北边的连岛和南边的云台山各取首字拼成“连云港市”一名,后来在路过宿迁市的火车上遇见时任县长的王公屿,二人商讨后取得共识,遂以登报公布。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列“海州”港为中国急需建设的四个二等海港第二位,1933年,孙中山先生的宏大构想开始实施,而实施的地点就在昔日的“老窑”、今天的连云老街。开始建港后,小渔村逐渐热闹起来,并逐步形成连云老街。这座老镇面积仅37万平方米,却历经荷兰建港、民国建市、日寇占领和解放战争不同时期的风雨沧桑。“果城里建筑群”、“上海大旅社”、“海峡巷朱氏民居”、“连云港市人民影剧院”和“连云港站旧址”等遗存的民国建筑极富中西特色,依稀可见昔日丰姿。尤其是荷兰人在此建港时建造的“果城里建筑群”,异域风情浓郁。日军侵华、连云港保卫战、国民党伞军三团起义、国民党黄安舰起义、林则徐与连云港、孙中山与连云港、万毅与连云港保卫战、谷牧与连云港、张振汉与连云港,连云虽小,故事很多。这里不仅是横贯中国大地的陇海铁路东段起点,而且是我国沿海脐部的重要港口连云港港的所在地。这里曾是连云市的建市发源地,连云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是连云港市连云区的政治、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东陇海线的起点。又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第一镇,见证了大港起步,成为亿吨大港的发源地。

历史沿革

近百年的中国历史,风云变幻,纷繁往复,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连云港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根据连云港港口建设历史和中国历史大背景,现代连云港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1933年建港前;1933年建港后——1949年;1949年解放后。

第一阶段:1933年前

历史上连云港市早就成为中国的东方良港,其前身海州朐港秦汉时就开始同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往来,素有“海道第一程”、“海上丝绸之路”之称。唐宋年间,海州朐港可沟通外海内河,北通登、荣、胶、烟、南连通、泰、江、淅;清康熙,成为朝廷“钦定口岸”,设海关,征收海船货税。1668年,海州发生8级地震,城崩,海水退后30里,朐港报废。

1905年,新浦地区的大浦作为海州区的商埠开放。 1921年2月,大浦以“胶海关海州分关”的名称,正式对外开放。1925年7月1日,陇海铁路徐海段通车至新浦、大浦。大浦港经过多年的营建,开埠时已有五座码头(位于今天大浦镇西端的挡海堤外),3000吨的货轮可以进口停泊。新浦、大浦的开放,更加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新浦和大浦两相依托,河海双向联运,更促进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而大浦港所在的临洪口是沭河的主要入海口。历史上受黄河夺淮的影响,蔷薇河口上游的青伊、桑墟镇诸湖,日渐淤淀。每当夏秋山洪暴发,客水过境,在原湖区大肆泛滥,致使临洪口与秦山之间形成拦门沙,河水下泻,再遇潮汐顶托,交融“凝絮”,极易“海涨沙淤”。

1933年临洪口淤塞更为严重,又不值得全力疏浚,不得不在孙家山、老窑(今连云港港)另筑新港。1934年随着连云港港口的一号码头投入使用,大浦30年发展繁荣,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浦繁荣与发展也不得不迟缓了步伐,进入了城市衰微期。

1933年以前,连云港港口尚未正式开始建设,老窑(今连云港老街)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落后贫穷封闭的小渔村,1925年后,随着连云港海岸线东移,原大浦港船只经常搁浅,港口遂于1933年迁至老窑(今连云港老街),港口发展已现雏形,1925年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把连云港建设成东方大港的梦想为连云港以后的发展描绘了蓝图。

第二阶段:1933年至新中国成立

1933年连云港港正式开始建设,这是连云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1935年,连云港市筹备建市,1936年港口一期建设完成。连云港的发展前景似乎很美好,然而,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连云港的发展困难重重。这段时期,连云港的发展在动荡中前进,奠定了东方大港的基础。

1933到1949年的时间里,几个标志性事件将这一阶段分成特点鲜明的几个时期:

1933至1937:港口大建设时期

1937至1945:连云港沦陷时期

1945至1948: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

第三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更是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百年前的东方大港梦想今天终于就要实现了。

名人轶事

张振汉

张振汉(1893-1967年),连云市的第一任市长张振汉,别号炎生,江苏省铜山区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炮科毕业,中将

北伐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北伐军,1928年任国民党革命军48师142旅283团团长,1930年任第48师旅长,1931年任41师中将师长。1935年在湘鄂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忠堡战役中被红军俘获,参加红军,亲自操炮投入龙山围攻战,并随红军参加长征。1937年,蒋介石被迫接受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这时,毛泽东在枣林接见了张振汉,劝他到蒋营区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经过反复思考,接受了党的安排,带着周恩来亲自安排的“安家费”,途经西安市返回汉口,后又移迁重庆市,开办公司,利用中国国民党中将高级参谋的名义为党做了许多统战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9月被任命为连云市市长,实际到任时间为1946年4月1日,1947年4月辞职。市政厅设在上海大旅社。

张振汉任连云市市长,前后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政绩主要体现在通过考察、测量,整理出连云市发展建设思路。制定了《连云市建设议》,在《连云市建设刍议》一文中,他提出了连云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市政建设和海港建设计划。

张振汉对连云市的规划,气魄是比较大的。他看到了连云市的独到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文中写道:“连云区地处我国中部海滨……横贯东西陇海干线,由此起始,将来如照国夫计划,展筑是路(陇海铁路)至新疆,与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相接,则连云不但为我国西北各省之重要门户,也将成为国际交通之枢纽、东方重要之水陆联运站。”

基于此,他提出,用“三十年”时间,使港口吞吐量达每年“四千五百余万吨”,城市居民“增至一百五十余万人”,要使“连云市成为一现代化都市,连云港市成为一现代化海港”。

关于海港规划,张振汉要讲连云市建设成为“堪与上海市相仲伯,以较青岛市远过之”的大港。

关于都市建设规划。在市区296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功能定位,从老窑港区向西至墟沟车站,凡铁路以北沿海一带填平之地……

民国37年5月辞职后投奔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受任为参议;1949年随程潜率部起义。解放后,担任湖南省政协常委,1956年迁居北京,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张振汉一家被定为中国国民党特务,被关进北京秦城监狱。次年张振汉夫妇于狱中病逝,儿子张天佑(著名科学家)两年后出狱。文化大革命后,张振汉夫妇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被平反和恢复名誉,全国政协为张振汉等被迫害致死的委员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谷牧

谷牧(1914-2009),新海连市(连云港市的旧称)解放后首任市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治委员。

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这是我国港口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月2日,国务院成立以粟裕为组长、谷牧为副组长的“港口建设领导小组”。4月25日,谷牧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彭冲的陪同下来到连云港视察,具体调研落实港口建设问题。谷牧说:“从全国港口合理布局考虑,连云港处在我国沿海中部,可以充分利用陇海铁路,应该承担西北和川、苏、皖、豫、鲁部分物资的进出口任务,这些省区的货不必绕道上海市青岛市,这样既可以减轻港口和铁路的压力,又可以减少中转环节,节省运输费用。

赖琏

1935年民国江苏省政府第718次会议决定设立连云市,并决定调他任连云市筹备组的组长,全权负责连云建市的各项筹备事务,赖琏也是拟议中的连云市第一任市长。

赖琏多次拜会了陇海铁路办事处负责人钱宗泽,两淮盐运史缪秋杰以及当地的一些绅士,多次考察连岛,港口码头,大桅尖,铁路沿线,为连云市的城市规划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艰苦的工作,一个东方大都市规划逐渐形成,规划以老窑一带为港务区,墟沟为住宅风景区,大浦为工业区,黄九堰一带为市政中心和商业区。这是我市最早的,具有现代理念的城市规划。但由于抗战爆发,政府已无暇顾及新都市的建设,连云市的筹备工作也告一段落。尽管海滨大都市的建设中途夭折,但是赖琏及其筹备组的开创性工作永远为海属人民所记忆。

新书首发

2012年 10月22日下午,由连云港市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绪年编著的《山海石城——品读连云老街》一书在连云区举行首发仪式1,同时向连云区各部门和乡街赠书。市领导滕雯、李广成出席仪式。

连云老街依港而建,因港而兴,有着独特的历史遗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2011年起,连云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纳入连云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古镇历史文化,连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连云古镇的规划建设采取“文化先行”的策略,先期邀请王绪年深入挖掘石城老街的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文化积累,并筹划编著了《山海石城——品读连云老街》一书。

据了解,《山海石城——品读连云老街》一书站在时代和人民的高度回眸历史、展望未来,系统整理并归纳了连云老街的历史和文化,寄托了连云人对家乡的热爱。新书作者王绪年此前还出版过《海边纪事》、《盐的记忆》姊妹篇,而本书的编辑出版不仅是全市文艺界的一件盛事,更为连云古镇未来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历史文化支撑。

首发式上,市文化界的学者、专家以及作者王绪年分别从新书创作的意义和对连云古镇开发建设乃至连云区城市发展的不同角度作了点评和阐述。

主要景点

这里,诞生了连云港市历史上第一个市政府办公楼——原上海大旅社。解放后,被改为了连云港第三招待所这里,诞生了连云港国民党陆军司令部。这个颇具西式私人别墅,曾于1976年7月25日接待过来连考察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这里,保存了日军摧残中国劳工的血证——十三道房。这是一座人间炼狱,十三排房子,最多的时候拥挤了四五千人,大量的劳工在这里被折磨死。这里,有蜿蜒绵延的盘山公路;这里,有古老斑驳的青石板路;这里,还有在别处遍访不到的三球悬铃木

连云火车站(钟楼)

连云火车站钟楼(原连云港东站)位于海滨大道上,民国22年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交南京复兴公司下属方纪公司承建,民国24年竣工。为连云港市建港初期建筑之一。西洋式平顶建筑,4层,高17米,东侧钟楼10层高40米,第6层装大钟,建筑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钢架混凝土结构。该楼原为连云港港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钟楼一直是连云港标志性建筑之一。2009年停止客运服务。2012年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改为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东半部改为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

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馆

为了让游客对老街的历史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老街历史文化馆将成为“城市记忆体”,展示连云港老街的“前世今生”。

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馆作为全方位展示老街的重要场馆,反映老街百年的风采,集中展示老街印象、老街文化、今昔对比等专题内容。

老街历史文化馆于2013年9月底完成。老街历史文化馆建设双管齐下,统筹安排时间进度,一方面加大老街历史文化馆外部改造,一方面加快展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外部工程于9月完工;老街历史文化馆内部展厅主体布局工程基本完成。为进一步丰富老街历史文化馆的展品,展馆组带着方案走访老街现有居民、港口老建设者,并通过媒体发布征集信息。热心市民向老街赠送了部分反映老街变迁的历史物品。同时,收集相关历史老照片,访问地方知名文人,进一步收集资料和相关实物。

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

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位于老连云火车站的博物馆,投资超过1000万元,2013年9月20日基本建成,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分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室内展区共有三层,一、二层为史料展示部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并配以实物,展示陇海铁路历经清代、民国,蹒跚起步、分段修筑、艰难延伸,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全线贯通的历程。三层为科普和体验区,介绍火车诞生、发展的历史。室外展区位于博物馆东部,将以公园景点的形式呈现,主要是在老连云火车站站前广场展示三个实物机车,这三个火车头分别代表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三个火车发展的不同时代。新建BRT站台、过街天桥等设施,汇集国铁集团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设置火车餐厅用餐,身穿铁路制服留影,在怀旧的乐曲中眺望繁忙的港口,回想老车站近一个世纪的往事。

博物馆的展品征集工作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及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陆续接收社会各界的大量捐赠展品,有蒸汽火车头1个、火车货车厢2节、守车(挂在货物列车尾部运转车长乘座的工作车)1节,以及涉及铁路电务、机务、工务、通信等展品100多件,另有一批珍贵的照片和陇海铁路债券、大许家车站奠基石、陇海铁路局长云台山洞题字、沿途车站速写等实物。

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还将兼具科普功能。其中将考虑设置一个4D影院,用现代化的手段模拟乘坐火车的实际感受,开展科普教育。

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

2013年,连云港港迎来开港80周年,为此,连云港市投入6000万元,建设一座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计布展面积1400平方米的特色鲜明的港口博物馆。

港口博物馆选址确定为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在展示内容规划上,以时间为主线、重大事件史实和史料实物展陈为内容,反映世界港口、中国港口的发展历史及从秦汉到现在的连云港港口的历史由来。还将运用现代科技,复原历史场景和模型制作,将港口博物馆打造成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科技、旅游、学术研究于一体,传承港口历史、港口文化的馆藏基地,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国际国内领先的专题性现代博物馆。

港口面向社会通过捐赠、收购、代管、借用等方式征集与连云港港建设和发展历史有关的实物资料。范围涵盖反映连云港港历史的重要文献、文件、手稿、信函、照片、音像、书刊、标语、布告、传单、勋章、徽章、纪念章、印章、奖状、证章、证书、证件、牌匾、旗帜等实物资料。反映连云港港建设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实物及图片、音像资料。连云港港建设初期,参与港口建设的创业者珍藏或保留的有纪念意义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票证等实物。反映连云港市开港80年来港口发展变化的实物及照片等以及反映连云港港历史沿革、人文历史及地理变化状况的实物及照片等。

港口历史博物馆共有港口源起(秦汉—1905年)、大港初建(1905—1948年)、港通天下(1933—2013年)、跨越未来四个展区,分布于一层、二层、三层。它主要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和史料实物展陈为内容,反应世界港口、中国港口历史脉络史以及连云港地区港口的历史由来,特别是连云港港开港80年以来的发展道路和历程。除了上述四个展区之外,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还将配套游客商品服务中心、文化创意展示区以及相关的办公设施(位于展馆一层东侧)。

民俗工艺馆

民俗工艺馆旧址为原国民连云市农民银行,建于1931年,基本保持着民国时期的原貌。馆内设面塑、根雕、葫芦烙画、剪纸、传统布饰品、锣钿画、连环画收藏、嘉连玉器展品等展厅。2010年被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民俗工艺馆被确定为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天海传奇》光影秀

天海传奇”系大型沉浸式魔幻主题光影秀,讲述了人鱼公主和海盗船长不畏重重艰险,勇战黑巫师,最终让海洋重现和平与光明的故事。

果城里建筑群

果城里位于胜利社区果城里巷,是一座独立小城。由荷兰人在此建港时建造。建筑风格如同乔家大院,布局精妙,工艺考究,院中有院,据说日军曾在此开过慰安所,房檐、房顶通透的圆窗是青砖砌成的江南气息,而立柱、窗户及门框皆是西洋的格调,共有四座相同的四合院落组合而成。独特的建筑样式似天外飞仙,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它从布局到细节,都是二、三十年代建筑中的精品,它曾经见证着历史的变更,荷兰人、日本人、国民党驻军等不同的人住过这里,给它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和传奇。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十大新发现”。

上海大旅社

原市第三招待所(又称上海大旅社),位于胜利社区胜利路。民国22年由上海人马某建,为一座中西合璧 式建筑,建筑面积861平方米,中式起脊屋顶,红瓦铺顶。内有回廊,正门额上装饰有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三星浮雕(“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前门两侧为龙盘主。民国34年,连云市政府曾驻此。市长为张振汉,中将军衔,是唯一一位跟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国国民党中将。1949年初,陈毅曾派人在此社办华东青年干校。2010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人民影剧院

位于胜利路中部,为原市政厅遗址,保存有原市政厅建筑。现状为闲置华东石油宾馆。由于占地规模和建筑体量相对较大,标志性地位显著,对市政厅进行文物保护修缮,整体地块规划整治为港口文化博论坛综合体,包括商务会议、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复合功能,为连云港城的重要地标。

七一广场

七一民俗广场紧邻临海路,原为老镇的传统小吃街,现状为镇区最大的开放空间,广场内简单布置有球场和健身设施场地。广场周边东侧为6层农商银行;南侧为6层海军宿舍楼;北侧4层临海社区中心、幼儿园、2层的搭建酒店和棚户用房;西侧为3层原连云镇政府招待所、2层鑫裕大酒店;西侧通过广场巷和邮局巷与与与云台路相通达,广场与云台路间现状为改建的夕阳居养老中心、原渔业销售部家属院、海军家属大楼、闲置以及插建的棚户房等。

中兴煤矿公司

创 建于1878年的中兴煤矿公司,到1936年已成长为拥有3座大型近代化矿井和台枣、台赵、临枣3条运煤铁路,兼营中兴轮船公司等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大型综合型企业。这块香气四溢的“肥肉”,引来日本入侵者垂涎欲滴,并于1938年占领了中兴公司。直到1945年10月25日,铁道游击队受我鲁南军区委派,在津浦路微山湖畔举行受降仪式,枣庄市一带700余名日军低头缴械投降,枣庄矿区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日军入侵之前,公司办事机构已迁往武汉市,矿井全部停产。1938年4月,中兴公司董事会在汉口作出决议;“绝不与日人合作!”并责令连云港市分厂经理浦禹峤炸毁码头、装煤机等设备,用中兴轮船公司“中兴号”、“大宝号”、“盖号”三艘巨轮沉船封港,以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1949年10月,周总理亲切接见了朱启钤黎绍基,详细询问了中兴煤矿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的情况后说:“中兴公司的资本家是爱国的。”1956年9月28日,中兴煤矿公司实现公私合营,改称为公私合营枣庄煤矿;1958年8月16日改为国营枣庄煤矿。如今,在百年中兴这方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枣矿集团集团公司已成为跨国界、跨行业的现代综合性大型业,2012年,产煤达2617万吨,企业收入达512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全国十大商品煤出口基地。

人间地狱“十三道房”

中山东路向东,梅岭北麓山脚下有一块地方依次建有十三排房子,当地人称他为“十三道房”。这是侵华日军利用陇海铁路和港口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强迫中国人为其做苦役,敲骨吸髓,残酷摧残中国劳工的一座人间地狱。“十三道房”位于连云港港南边的云台山脚下,依山势而建。经过近半个世纪风雨侵袭,有的还保存原样,有些已经成为残垣断壁。每排房子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4米,高约3.5米,灰沙石头墙,顶上盖有灰瓦,是典型的中国平房。为了住更多的中国劳工,日军将高度仅为三米多的房子分隔成上下两层,在房间里是不能直立行走的。每一层又被分割成若干校格,人们称之为“格子间”,每个格子住五个人,人在里面直不起腰来,400来人住在一排房子里。由于住的人太多,气味难闻,每道房子的下檐,建有通风的烟囱,用于排气。据史料记载,后来整个“十三道房”,居然住着4500-5000名中国劳工,其拥挤状况可想而知、“十三道房”内空气污浊,卫生条件极差,臭虫苍蝇、蚊子乱飞乱咬。据幸存劳工连云港市港务局退休干部俞正富等老人回忆,在“十三道房”每天都有三五个工人死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1942年伤寒病大流行,病死的人就更多了,最多的一天就从“十三道房”里抬出了27具尸体。惨无人道的日军将工人的尸体丢弃在梅岭、马腰山的山谷中,尸骨成山,臭气熏天。

陆军司令部

国民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约建于20世纪30、40年代,为石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中部开间约4.5米,两侧两开间约3.3米,左右对称。入口朝南,北立面临海,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披屋,每间宽约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跨度为12.9米,东西长24.2米,门廊廊柱直径53公分,有圆形柱础与柱帽。屋盖两坡落水,机制青平瓦,挑檐约50公分。整体建筑石墙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浆勾凸缝。南、北石墙砌筑方式为立砌,每层有过墙石,不超过三层高度找平一次,平砌石较少,原则上每一至二层找平一次,为典型的连云区地区20世纪30、40年代建筑方式。东、西山墙石墙砌筑方式具有东、西洋风味。由于石墙面宽大,考虑石墙面砌筑美学组合图案效果,增加了平砌石、立砌石、方条石、过墙石的组合,既为构造牢固的需要,又增强了图案的效果,较为美观。

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连部队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来连视察时曾在此居住。

国民党连云市港口小学

在连云港老街胜利路边上,离原国民党连云市市政厅,后又叫“上海大旅社”、连云港市第三招待所不远,有一幢二层旧楼和部分民房,它就是原国民党连云市港口小学旧址(现连云邮电局东民房),该校址部分还在,它的前身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市临海路小学,该小学从1932年创办,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民国时期(1932-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8-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从3名教师开始,先后经历了十九任校长,培养了七十二届学子,1945-1948年的港口小学校歌,它的词作者就是当时的校长朱俊林先生,歌词为“云台苍苍,黄海茫茫,我们的学校,偎依其旁,环境秀丽,港口美风光,在此读书乐无疆,愿各勉励探讨学业莫怠荒,锻炼身体品行端正,向上向上,莫愧父母和师长,前程万里浩荡”。

据原市八届政协委员、港口小学二届毕业生,我的老师朱泗林回忆,解放前的连云港市,有铁路、公路、码头,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历来为海防军事要塞。当时原连云市又是中国国民党江苏省的模范区,统治当局者重视,而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也重视。仅在连云港口小学为数不多的教师中(9名在职教师)就有三位来自山东省的丁亚华老师、湖南省的刘秋贤老师和江苏的章家乐老师。他们都是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当时不知,事后方明)。他们利用课堂内授课的形式,字里行间向学生宣讲祖国疆土的辽阔,幅员之广大、物产之丰富,人民应团结起来捍卫她;利用音乐课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歌”、“毕业歌”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几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当时和学生的关系,特别是五、六年级学生的关系密切,至今记忆犹新(章家乐老师曾任江苏淮阴中学校长、书记,丁亚华老师曾任山东省副省长)。

建筑风格

连云老街,具有民族特色的石屋、石墙、石街、石路也在延续着老镇的文脉。老镇内传统街巷格局、街巷和胡同名称、四合院形态几乎都保留原状,传统街区风貌鲜明,形成了以传统商业建筑为主体,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点缀其间的时代特征,独具中国文化的建筑风貌和精致多彩的建筑艺术。

交通路线

从连云港火车站、新浦汽车总站、连云港广播电视台乘坐连云港快速公交(BRT)B1K路车至五羊路站换乘B13连云古镇站;

从龙河广场站乘坐B1路公交车至五羊路站换乘B13至连云古镇站;

从海州客运站乘坐B1路车至五羊路站换乘B13至连云古镇站;从连云新城乘坐B3路公交车至终点站连云古镇站。

参考资料

在连云港的初冬暖阳里,遇见老街旧时光.新浪江苏.2023-11-03

连云港老街的前世今生.期刊网.2024-03-28

线路入选!快来打卡.澎湃新闻.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