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Norton摩托

Norton摩托

很多人都听说过诺顿这个摩托车品牌,却很少有人见过实车,因为它曾停产了26年的时间,一度在这个行业销声匿迹。其实这个摩托车品牌如同美国的印第安,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英国三大摩托车品牌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摩托车品牌之一。它的产地在英国。

发展历程

研发历程

1898年,英国一位叫詹姆斯·兰斯敦·诺顿的年轻人创立了诺顿公司,起初他的企业只生产自行车零部件。可是年轻的诺顿不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他想制造一种更快捷和省力的交通工具,赢得更多的利润。有了这个想法,他就考虑是否需要在动力方面想点办法,直到1902年,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第一辆诺顿摩托车诞生了。当然,就像其他最初的摩托车一样,这辆摩托车外形非常简单,按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辆加强版的自行车,无非是在大梁上加了一台来自比利时发动机

成长历程

通常故事讲到这里,常看这个栏目的朋友会先下这样的论断:一个刚刚跨入摩托车行业的公司,初级阶段都是仿制。虽然很多摩托车企业都走这样的路,但是各个厂家最后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是多年延续着低水平的重复,路越走越窄,有的则是“创新性地仿制”。而诺顿就是后者的典范。

经过6年的钻研,诺顿于1908年推出的Big4摩托车。此时,发动机已是他们自主开发的,排量为633毫升,SV侧置气门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款SV侧置气门发动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经典设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是诺顿主打车型的动力装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款发动机也立下赫赫战功。这种现象真是很难想象,第一次自主研发的项目,不仅一炮打响,而且长盛不衰,人们不由得感慨诺顿创造了一个奇迹。

1909年,诺顿在法国伦敦的销售处展出了8款不同的摩托车,其中2款摩托车的发动机是其他厂家的,其余6款摩托车的发动机则是诺顿自主研发的。这个研发速度令人吃惊。

诺顿自主开发的势头迅猛,并且捷报频传。1926年,4前速变速器和鼓式制动系统被定为诺顿摩托车的标准装备,还有便利的初级传动自动润滑系统,这些设计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也吸引了更多的买家

诺顿并没有因为有经典畅销的发动机,就不再革新,它集中财力和人力研发更先进的动力系统。从1926年到1927年,诺顿工程师华尔特·莫尔设计出顶置凸轮轴发动机(OHC),尽管结构比侧置气门发动机复杂,但发动机的抗爆性能和高转速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该款发动机上市后销售火爆,而且刚一问世就帮诺顿赢得了荣誉,在1927年赛车手本尼特驾驶着一辆配置了OHC发动机的诺顿战车,在曼岛TT赛中横扫群雄,勇夺当年SeniorTT大赛的奖杯。

此后诺顿的这款OHC战车可以说是称霸世界公路比赛很多年,它的威名是如此显赫,以至于诺顿决定将这款赛车大批量生产时,名字也充满霸气——“国际比赛”(International)。

拥有性能好的发动机,在此基础上生产比赛用车,马上将其投入比赛,是对自身车辆最好的验证,也是扩大知名度的最好方法,日本四大品牌都是这样进行宣传的。

诺顿摩托车不但在赛场上称霸,在战争中也立下军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王陛下政府就与俄罗斯签订合同,由诺顿公司向俄国军队提供军用摩托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顿再次为盟军提供总数超过10万辆的军用摩托车。考虑到这些摩托车将奔跑在条件恶劣的战场上,为了保养、维修便利,诺顿为这些摩托车配置了技术简单的侧置气门发动机。其中参照1937年的16H制造出来的军用摩托车供应国外军队使用;而参照Big4制造的则是火三轮,其排量为633毫升的侧置气门单缸发动机能够在4500转/分时发出10.5千瓦的最大功率。

搭乘二战快车的企业数不胜数,很多企业因为战争彻底改变了命运。由于一时间没有竞争对手,不需要广告投入,甚至不需要运输(全部是政府直接定制),这对企业来说无异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企业在战争期间根本不在意市场的推广,不再进行民用车型的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他们的产品无人问津,只能沦落到停产关门的地步。诺顿在这方面显然还是比较有远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诺顿想打开美国市场,为此,它制定了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当然,这也耗费了不少银子,大手笔是为了以后有大收获。让我们看看被人们认为古板的英国人是如何把车卖到“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的老美家里的。

首先,诺顿调查发现美国民众最关注的摩托车比赛是一项名为戴托纳200(Daytona200)的比赛。因此,诺顿在1948年专为这个比赛组建了一支车队参赛,为了增加人气和胜算,他们高薪挖到了当时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美籍赛车手斯蒂夫·兰瑟菲尔德和弗朗西斯·比尔特。

当然,自身实力才是夺冠的决定性因素。诺顿的OHC发动机比当时其他厂家的侧置气门发动机要先进得多,于是诺顿车手连续夺冠,以至于1952年比赛组织者不得不强行禁止使用OHC发动机的摩托车参加比赛。虽然大赛组委会这种自保的举措有些荒唐,但现在看来,诺顿当时没能“一招鲜,吃遍天”反而对其发展有益。

然后,诺顿按照美国人的喜好将原车做了改动,例如加大两只前叉之间的宽度,安装更大型号的轮胎;推出了美式造型的HiRider摩托车,所配置的高高抬起的把手和舒适的座位具有浓郁的chopper风格,英国人自然知道美国人就好个哈雷。这样的举措是很明智的,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设计理念,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在研发车型、扩大市场的同时,诺顿在赛场上更是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凭借性能凌厉的战车过关斩将,获得很多荣誉,以下是部分成绩记录:

1924年:本尼特驾驶一辆配置了OHV发动机的诺顿赛车,勇夺SeniorTT冠军。本尼特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超过97公里/时,创下了TT大赛的记录。

诺顿早期赛车:有着漂亮的电镀件,鼓式制动,细排气管,裸露的发动机,自行车式的弹簧座位。

1932年:比尔·雷西在法国蒙特雷赛道再次刷新最高速度,创下了177公里/时的速度记录。

1949年:诺顿在赛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乔夫·杜克驾驶诺顿赛车赢得了SeniorManxGrandPrix比赛冠军。同时,由杜克、欧利弗和亚提·贝尔“三剑客”组成的诺顿兵团,在法国蒙特雷赛道大显神威,在350cc和500cc两个组别的比赛中总共创下21项世界记录!

1950年:由麦克·坎德雷斯兄弟设计的“箭羽”车架被用于诺顿的厂家赛车。“箭羽”车架采用雷诺汽车公司531材料制造,具有轻量化且坚固耐久的特点,是当时最先进的车架,以至于成为其他厂家衡量本厂赛车车架性能的一个参照物。这一年,采用了“箭羽”车架的赛车为诺顿带来殊荣,杜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摘取SeniorTT的桂冠,而贝尔在JuniorTT中冠绝群雄;更令人吃惊的是诺顿车队获得“大满贯”,将SeniorTT和JuniorTT两个级别赛事的冠军、亚军、季军全部打包回家!

1960年:诺顿依然是赛场上的霸主,在英格兰短途赛道上的领军人物是著名的麦克·海尔沃德、菲尔·瑞德以及德雷克·敏特,而他们跨下的骏马全是的诺顿车。

1966年,成立了Commando项目的研发小组。Commando与以前的车相比做了很多革新。比如它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车架,它将发动机和曲轴箱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起到了减震的作用。此外,油箱和车尾部分都是采用玻璃钢制造,既轻巧又坚固;汽车制动系统配置了双缸蹄式前制动器(是属于鼓式制动的一种,一般鼓式制动有两个制动蹄,一主动一从动。双领蹄式就是两个制动蹄都是主动的,双领蹄制动力比领从蹄强)。1967年的伦敦摩托车展会上,Commando一鸣惊人,受到公众的热情追捧。

1973年4月,850毫升的Commando首次亮相。尽管该车的发动机排量增大,但功率与原来的750毫升的发动机相近。做出这样的改动,是因为诺顿调查到750毫升的Commando发动机内的轴承和缸头垫圈不是很可靠,于是根据顾客的需要降低了850毫升Commando发动机的设计强度,以获得更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不跟风,不盲目追求规模,切合实际,积极调整是诺顿良好的经营思路和工作态度。

1975年3月,诺顿推出的改进型850毫升MK3Commando,这款车采用了电启动的启动方式,这确实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时还是很新颖的配置。诺顿保留了脚踏启动,当时的蓄电池技术不够先进。此后,Commando的基本规格没有发生变化,直到1977年10月生产出最后一款Commando。生产历时10年的Commando广受欢迎,并在1968年至1972年间连续5次赢得著名机车杂志MCN的“年度最佳摩托车”殊荣。

上个世纪90年代,诺顿再次兴盛起来,就是因为它的一款车Commando,它是让诺顿重新复兴的功臣,Commando系列在诺顿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诺顿消亡26年的时间里,尽管有好几次试图复活诺顿品牌的尝试,但这些尝试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新成立了的诺顿公司不但继承了摩托车业务,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了商标权,世界摩托车行业和摩托车媒体都高度关注新公司的一举一动。诺顿公司丝毫不敢懈怠,在保罗·高迪奥为首的研发团队精诚合作下,于2004年1月研发了Beta摩托车,随后又推出了伽马发动机摩托车。2005年1月,诺顿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成立了发动机研发部门。诺顿的业务正进一步发展之中。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让中国车友认识了诺顿。

诺顿车在欧洲、美国都有数量众多的追捧者,他们以诺顿或是某一款车名作为俱乐部的名称,成立了无数的民间车友组织,而推动他们的还有众多专门修复和保养诺顿车的车行。

诺顿车在中国国内很少见,由于它期间长达26年的停产,以至于它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都相当少,新车的全球推广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这使得诺顿更显得有些神秘。很多中国车友知道爱德华·诺顿是源于2005年红遍全球的那部电影——《摩托日记》。

贝雷帽、大胡子、军人装束、深眼神,从巴黎哈瓦那,从南半球北半球,从东方到西方,从T-Shirt到旗帜,格瓦拉的头像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图腾。号召不同时代的青年,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事业。而那启蒙一切的源头,就是他与挚友阿尔贝托患难与共的摩托车之旅。

巴西导演根据这位革命英雄的日记讲述了这个自驾游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这两个年轻人为了揭示拉丁美洲人与社会所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本质”及根源。俩人载着满满的家当与幢憬,跳上摩托车(诺顿500),从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艾利斯出发,展开一场贯穿南美大陆的旅程。在旅途中,切·格瓦拉(切·格瓦拉的原名)接触到了最真实的民众生活,他深受触动,他坚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些真实的感受。旅途结束之后,埃内斯托·格瓦拉开始了新的人生,最终投入到革命之中……

这部影片除了两位主角外,最主要的亮点就是诺顿摩托车了,这使很多英国老牌车的拥护者们更加喜欢这部影片,而我国的车迷也从影片里看到了曾停产26年的诺顿的昔日风采。研究诺顿的历史,关注诺顿如今的现状,成为了一种新的风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