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麻日村
郭麻日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以西,是同仁土族集中的地区。该村海拔在2500米以下,气候适宜,适合种植中晚熟小麦等作物。全村共有306户人家,人口总数为2132人。其中,寨内居住的家庭数量为189户,人口数为1478人;城外家庭数量为117户,人口数为654人。
自然地理
郭麻日村地处高原地带,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介于5.2至7.0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约为370至430毫米。该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达到1760.7小时,无霜期持续150至172天。
人文习俗
郭麻日在端午节期间有着独特的民俗活动。村民们会在清晨前往麦田打滚,沾取晨露,并在隆务河边进行清洗。年轻人通常会选择分开区域进行沐浴,以去除疾病和邪恶。年龄较大的人则选择简单地洗脸洗脚。女性会在日出前将家中所有的储水容器注满,并制作韭菜包子。新收集的水首先会被家人饮用,然后再用于其他用途。从河边返回时,他们会采摘柳枝和鲜花。男性负责在门口悬挂柳枝和鲜花,并为孩子们编织带有鲜花的柳条腰带。这些装饰物会在太阳升起后被移除。此外,他们还会为家中的牲畜修剪鬃毛和尾巴,以祈求六畜兴旺。
端午节过后,村民们会举行抵御冰雹和暴雨的祭祀仪式。这个仪式通常在固定的一个田埂土堆上进行,参与者会插上三叉树枝,并用树枝捆绑成一个人形,称为“赛日尕”。据传,这一仪式最初是由部落首领主持的,现在则是由各个小组的负责人或年轻成员轮流主持,没有特定的咒语。
旅游资源
郭麻日古寨位于青海省同仁市城区以北8公里处。古寨采用夯土板筑成城墙,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度为220米,南北宽度为180米,设有东、西、南三个入口,东门为主要通道。寨内仍然有人居住,街道布局错综复杂,如同迷宫一般。每个寨门上方都设置了嘛呢经轮,这是古寨建筑的一大特色。为了增加内部空间,当地的居民建造了两层木结构楼房,与传统青海乡村民居的宽敞庭院形成鲜明对比。寨内的住宅大多为四合院式,采用土木结构的平顶房设计,许多房屋都配有飞檐和雕刻花卉的装饰。房间内部通常使用木板作为隔断,墙上覆盖有保护炕和墙壁的木板,上面也常刻有花卉图案。房屋通常有三间面向院子的房间,正面的房间使用木板隔断并安装有木制的小花窗。佛堂通常位于二楼,与佛堂相对的两侧房间通常用作卧室。院子里通常有一个竖立的经幡旗杆和一个供奉香火的平台,体现了浓厚的藏式风格。
郭麻日寺位于古寨以南0.5公里处,是一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前方的时轮解脱塔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塔身高38米,分为五层,塔壁上有菩萨、观世音和35尊般若佛像。主塔周围还有小塔环绕,塔顶设有佛堂,被誉为安多地区最高的佛塔,因此又被称为“安多第一塔”。
郭麻日寺,藏语名“郭麻日噶尔噶丹彭措林”,意为“郭麻日具喜圆满洲”,位于同仁市北部5公里处,属于都乎乡郭麻日村。该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史上除了叶什姜活佛之外,还有郭麻日仓、堪布仓、隆务仓等多位活佛。其中,郭麻日仓是该寺的第二位寺主活佛。他的第一世罗桑切丹出生于郭麻日村,是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弟子,后来迁徙寺庙至现今的位置。第二世智化嘉措来自着龙村,曾经重建经堂并扩建护法殿。第三世切吉嘉措也是郭麻日村的人。第四世阿旺扎西同样出生在郭麻日村,曾在隆务寺担任上师。第五世根敦嘉措来自贵德县。第六世罗桑丹增嘉措是青海湖地区哈乙合部落的人,曾担任隆务寺法台。第七世罗桑群佩隆尕嘉措与前几世一样,都是郭麻日村的人,他曾任隆务寺时轮学院的堪布,于1958年逝世。
在1958年之前,郭麻日寺拥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等建筑,共计305名僧侣,以及大量的马匹、牛和羊。目前,寺庙保留了原有的大经堂、弥勒殿和两个昂欠。自1981年重新开放以来,新增了隆务仓和堪布仓的昂欠,以及40多个僧舍。目前,寺庙有72名僧侣,叶什姜活佛继续担任寺主,另外还有隆务仓和堪布仓两位活佛。他们的信徒主要是郭麻日村的居民。
参考资料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年都乎乡郭麻日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8-13
郭麻日村.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24-08-13
郭麻日村.查字典地理网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