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法国大革命史

法国大革命史

《法国大革命史》是2006年9月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俄罗斯彼得·克鲁泡特金(Piotr Alekseevich Kropotkin),译者为杨人楩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在整个历史上的地位,与之前的文艺复兴和之后的工业革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法国革命,我们的世界也将有所不同。本书旨在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法国革命,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法国革命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法国革命源于真正的、纯粹的民众热情,他们有自己的要求和灵魂,不依赖领袖的支配,也不受政客阴谋的影响,他们是赤裸裸、纯洁的革命分子。二是法国革命时期的人物虽然各有弱点,但他们都是全身心地投入革命。

作者简介

彼得·克鲁泡特金(1842年~1921年),俄罗斯民粹主义革命家、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运动理论家和活动家。1842年12月9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1857年进入圣彼得堡侍从军官学校学习,1862年毕业后在哥萨克骑兵队服役。他在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地质地理考察活动。1867年辞去军职,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数理系学习,并被选为俄国地理学会委员,担任学会自然地理部秘书。1871年前往芬兰瑞典进行冰河期堆积物考察,撰写《关于冰河期的研究》一书。1872年加入国际工人联合会,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回国后在彼得堡参与革命民粹派组织柴可夫斯基团。1874年被捕,1876年越狱逃亡国外。1879年在日内瓦创办法文报纸《反抗者》。1881年被驱逐出境,移居法国,1882年被法国当局逮捕,1886年获释后移居伦敦。在英国约30年间,他专注于无政府主义理论的研究和著述,继承并发展了P.-J.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和M.A.米哈伊尔·巴枯宁的学说,提出了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支持协约国集团,主张将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遭到V.I.列宁的严厉批判。1917年6月返回俄罗斯,临终前号召欧美工人反对本国政府干涉苏联。1921年2月8日逝世于莫斯科附近。他的著作包括《一个反抗者的话》《面包与自由》《田园、工厂、手工场》《一个革命家的笔记》《互助论》《法国大革命》《近世科学和无政府主义》和《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等。

目录

著者序言

译者序言

第一章革命之两大潮流

第二章观念

第三章行为

第四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人民

第五章叛乱的精神:骚动

第六章召集三级会议之必需

第七章1789年初乡村各地的骚乱

第八章巴黎及其附近之骚乱

第九章三级会议

第十章预备政变

第十一章14日前夜之巴黎

第十二章劫巴士底狱

第十三章7月14日对于凡尔赛的结果

第十四章人民骚动

第十五章城市

第十六章农民的骚动

第十七章8月4日及其结果

第十八章封建的权利之遗留

第十九章人权宣言

第二十章1789年10月5日及6日

第二十一章资产阶级之恐怖——新市政组织

第二十二章财政的困难——教会财产之发卖

第二十三章联合之祭日

第二十四章巴黎之“县区”与“区团”

第二十五章新市制法下的巴黎之各区团

第二十六章封建权利废止之迟缓

第二十七章1790年之封建立法

第二十八章1790年革命之停顿-

第二十九章国王之出奔;反动;宪法会议之终结

第三十章立法议会——1791年至1792年之反动

第三十一章法国南部之反革命

第三十二章1792年6月20日

第三十三章8月10日:立即得到的结果

第三十四章王统中绝——叛逆

第三十五章9月的屠杀

第三十六章国民大会——公社——雅各宾党

第三十七章政府——与国民大会之争斗——战争

第三十八章国王之审判

第三十九章“山岳党”与“吉伦特党”

第四十章吉伦特党阻遏革命之企图

第四十一章“无政府主义者”

第四十二章5月31日暴乱之原因

第四十三章社会之要求;巴黎里昂之民情

第四十四章战事——凡兑之骚乱——都木里茨之背叛

第四十五章新暴动之不可免

第四十六章5月31日及6月2日之暴动

第四十七章民众革命——强制征税

第四十八章立法议会及公社土地

第四十九章公社之恢复土地

第五十章封建权利之最后废除

第五十一章国家的财产

第五十二章与饥荒奋斗——最高价格——纸币

第五十三章布里坦之反革命——马拉之被刺

第五十四章凡兑——里昂——法国南部之骚乱

第五十五章战事——外兵被击退

第五十六章宪法——革命运动

第五十七章革命精神之消磨

第五十八章共产主义的运动

第五十九章土地,工业,生活要素及交易之社会化的计划

第六十章共产主义运动之终结

第六十一章中央政府之组织——报复

第六十二章教育;米突制;新历;反宗教运动

第六十三章各区团之受压迫

第六十四章反赫伯尔派之争斗

第六十五章赫伯尔派之倒——丹东市之死刑

第六十六章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及其党徒

第六十七章恐怖

第六十八章新11月9日——反动之胜利

结论

附录:历史家彼得·克鲁泡特金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