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弘力

王弘力

王弘力,1927年2月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蓬莱,曾受著名画家陈缘督启蒙,研习绘画。后进入解放区晋冀热辽联合大学历史系学习,1949年加入辽宁省文工团,担任美术创作员,1950年起,任《辽西文艺》美编,后调入东北画报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的前身)担任连环画创作员、美编、编审。在60多年的艺术创作,特别是连环画创作中,形成了以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构图严谨准确,人物生动传神的风格。

人物简介

王弘力,1927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文史馆馆员;自1949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其创作主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自1981年,先后编著有《黑白画理》、《模特儿史话》;编译《人体速写技巧》等,发表《聊斋短篇六十则》、《杨志卖刀》、《古代风俗百图》等新作;在古代文字研究方面,曾发表《契丹小字墓志研究》、《契丹小字宫殿解》等论文;1997年编注之《古篆释源》为理顺汉字字源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十五贯》堪称王弘力连环画的代表作,故事是根据同名昆曲改编绘画的。虽然,整部连环画作品只有54幅图,但惜笔如金的大师,却成功地塑造了况钟、尤葫芦父女、娄阿鼠、过于执等众多人物,大师以近连环画一半的篇幅来重点塑造清官况钟这位主要人物,而其他人物的塑造和描绘也都各具特色,生动传神。《十五贯》能从几百部评奖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头奖,是王弘力对连环画艺术长期探索、努力和不懈追求的最好证明和褒奖。

王弘力除《十五贯》外,还创作了许多连环画,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神话故事《天仙配》、“聊斋故事”连环画《王者》、《崂山道士》、《梦狼》等,大师尤其擅长《聊斋》题材连环画的创作,他的笔墨总是能置身于清代背景中,体现原作的用心和蒲氏的风格。因此,当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60册一套的系列连环画《耳中人》时,诚邀王弘力绘画了《青梅》,这是大师阔别家乡数十年后,为家乡所作出的贡献;王弘力同期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了《水浒传》套书之《杨志卖刀》,为此部连环画增色。

王弘力是一位为人谦和、勤于钻研的学者型画家,与他接触过的同事、朋友无不为大师的博学多才所折服,大师在创作之余甚至在下放的岁月里,对历史、文物、服饰、少数民族文字及地方民俗都有建树,且有多部专著出版。

王弘力先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天仙配》、《十五贯》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出版有《美的瞬间》等。

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

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友人收藏。

主要作品

地界 1950

小游击队员 1951

解仇全密 1952

开不败的花朵 1953

猎人树 1953

解仇合密 1954

靶场的秘密 1955

郑成功 1955 浏览 下载

绿锁链 1955.09

十五贯 1956 浏览 下载

天仙配 1956.07 浏览 下载

王者 1956.10 浏览 下载

天罗地网 1956.3

劳山道士 1957.04 浏览 下载

梦狼 1957.07 浏览 下载

鲁班造锯 1958

三义记 1958

王老妈妈 1958

一坛银子 1958.12

十八姊妹 1959

乡邮员 1959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960.03

不平常的探险旅游 1962

沈阳故宫博物院传说 1975

张骞 1979

古人勤学的故事 1980

雪山魔笛 1981 浏览 下载

三探魔鬼湖 1981.04

青梅 1981.10 浏览 下载

杨志卖刀 1982 浏览 下载

女娲抟土造人 1983

闪光的足迹 1984

商人谋国 1986 浏览 下载

成吉思汗 1988

玄奘 1988

人物访谈

博学多才 平易近人

本文作者:何力

阳春三月,在沈阳市一间整洁、明亮的居室里,笔者拜访了满头白发、七十高龄的连坛老画家王弘力先生。

生活中的王先生精神铄,言谈举止平易近人,令人感到和蔼可亲。当聊起有关连环画的话题时,他显得十分健谈。

王弘力先生1927年出身于天津市的一个医生家庭。他幼年酷爱绘画,曾得画家陈缘督先生启蒙,未达而立之年已誉满连环画坛。

王弘力先生告诉笔者,他的第一部作品《小游击队员》1949年在《东北日报》上发表。接着,又出版了单行本《解仇合密》,引起东北美术界的重视。《天仙配》是他的成名作,1955年由辽宁画报社出版。这是一部在国内较早地描绘神话爱情故事的作品。他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形象、深刻而细腻地将人情事理倾注在这部神话作品中,使得整个画面情趣盎然。获得了省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译成多国文字对外发行。

继《天仙配》以后的几年中,他创作了十种单行本和一些短篇作品。影响最大的,要算《十五贯》、《王者荣耀》、《梦狼》、《崂山道士》了。

王弘力先生画古典文学题材的连环画,以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和讲究历史衣冠服饰为人所称道,对克服当时在同类题材的连环画中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起了很好的作用。时至今日依然是值得借鉴的优秀之作。

我问王弘力先生,在他创作的连环画作品中,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部?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王者》。"并说,他十分钟爱《聊斋志异》故事,尤其喜欢其中针砭时弊、鞭挞贪暴戾、残民以逞的贪官污吏等。当搁笔二十载之后,他再度酝酿连环画题材时,选择的依然是《聊斋》故事。王弘力先生认为,蒲松龄写花妖狐魅,不是游戏笔墨,而是愤世嫉俗之作,其锋芒直指清代封建统治集团--尽管不是十分彻底的。因此,他不象其他戏剧、绘画那样将《聊》故事置于一个不十分确定的时代环境中表现,而是把它的时代背景放在蒲松龄生活的历史年代之中,都画成清代的人物,以体现原著者的用心。

王弘力先生善于把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形象与感情的记忆融于笔端,运用传统绘画技巧,创作了一系列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他谈到:"我体会,性格的显露多在姿态动作,重点在于手势上;感情的变化多在面目,重点在眼神。"他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两个重点,适当加以夸张,以突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在同时代的连环画家中,王弘力先生的作品不算很多。那时,他感到自己掌握的技法不足以表达他驰骋的创作灵感,便雄心勃勃,锐意学习古代传统技法,也创作过很好的历史画。可惜,正当他将要进入创作的鼎盛时期的时候,"十年风暴"却将他驱赶到一个偏僻的县城去画商标了。"文革"结束后,他才重返创作岗位。

王弘力先生博学多才,对历史学、文学、戏剧、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均有研究并有所建树。现在,他"退"而不"休",主要从事工具书的编,辛勤地为年青人铺路搭桥。编著有《宗教美术丛话》、《历代服饰资料》、《黑白画理》、《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首卷)》等。编译有《包装外文美术字》、《人体速写技巧》等。其中,集他四十年绘画创作经验、体会的《黑白画理》出版几年来,多次再版,已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的必读书。可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年已古稀的王弘力先生勤奋好学不减当年。在九十年代初,电脑尚未普及的时候,他就开始注意运用这个现代化工具。如果没有电脑这个得力的助手,王弘力先生就不可能在四、五年里独自完成《古篆释源》(大16开本,76印张)这样一部令世人关注的巨著。

王先生知识渊博,对美术更有深刻的领会。因此,他对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理解更胜一筹,他在《古篆释源》中纠正了包括《说文解字》在内的有关工具书中对几百个篆字的错误解释。如今,他又马不停蹄地去填补我国的另一项空白--对佛教用语的系统解释。

目前,王弘力先生虽已不再创作连环画,但他对连环画事业、对连环画收藏活动极为关心并给予热情支持,令人感动。

创作手记

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1951年8月在《东北日报》连载的《小游击队》;连环画封笔之作是1988年重庆市出版的《玄奘》、《成吉思汗》;迄今为止共创作20余本连环画作品;从事连环画的时间为39年;最敬仰的人是周恩来;在从事连环画创作中,自己化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是《杨志卖刀》,共一年;除绘画之外,平时的业余爱好有考古、研究古代文字等;走上连环画创作道路,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对自己的影响最大。

作品评价

本文作者:戴敦邦

难以逾越王弘力的《十五贯

据说一出戏《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古老的剧种——戏剧之母——昆曲,一时传颂为美谈,而以据此剧改编绘制成置之不理,最初的是王弘力绘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十五贯》竟使美术界大为折服。置之不理本为普及而大众化的通俗读物,但一本《十五贯》置之不理竟在塑造刻画人物上逾越了其他任何姐妹艺术,竟创作的如此深感人,无疑大大超越彼时整个置之不理的创作水准,为其他美术人物画种所瞠目。至今而言还难以企及这种超越,成为创下历史记录的艺术高度,王弘力的《江南传奇之十五贯》似乎已成为可望而不可跨越的艺术巅峰。可以说自有置之不理这种形式的图书出现以来,大凡林林总总的作品和作者的涌现,总是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的。但惟独王弘力的《十五贯》至今依然稳坐于这迅驰发展着的艺术舞台。愚见将为绝唱了。20余年前有家出版社约请吾画《十五贯》,吾不加任何思索地拒绝了,或许是自己的胆怯,也可以说是吾的狡吧!不能不说吾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用沪语说叫“识相”。王弘力在名噪一时后,野花似地跌入人间深渊,整整被剥夺了20余年宝贵的绘画创作时间,这样他自己也失却了再一次打破自己创下的艺术水准记录的任何机会……

在恶梦醒来是早晨的1979年,吾与王弘力等同去敦煌市等艺术圣地学习瞻仰那一座座艺术金山宝库时,他已是早生衰发的人了,所以吾一直称呼他为“老王”。那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历时70余天的学习考察。这段时期的日日夜夜里,老王勤奋不倦的好学精神感染了绝大多数的同行者。

他那超乎常人的精力,似乎是位奇人。在这前后二个多月的日子里,他不论何时何地只穿着短裤、汗衫和赤脚凉鞋,手拎一个布袋,内放速写本及画笔。他不是回族但饮食习惯却相仿,且以素食为主,凡逢上宴请,他往往被另设一几,吾等众人总为他有一人向隅之感,他倒独个自得其乐,可能人被长期地不公正待遇所致,无论何种“特殊”都习以为常了。昔日,手艺行里视同行为冤家,至今其陋习仍不时左右着圈里道众。但在那西北之行与老王相处日子里他对吾,总是关切和指点。有时一天匍伏于洞窟、墓穴里,因疲惫吾对某些细枝末节的图像总自以为均能默记了,怠惰而不作记录,老王总以提醒和告诫:来一次不容易,以后也不大可能再有机会亲临了,应该尽量多采、记录下来,日后总还能派上用处,任何疏漏导致日后的自以为是的想当然,总不如现在实地记录下来的多多少少日后任何简括的几根线条都会发生出比较准确的记忆。所以说老王创作绘制的作品,但凡在画面上呈现的一切,均系他长期的生活积累和锲而不舍的记录,因为他知识的广泛所以又能恰如其分地驾驭他丰富知识的积累。老王称得上是位学者型的画家,他不仅识得几门外文,又精通吾国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并撰有专著。所以他有广博和精到的学问,这同他对掌握知识的渴求和踏实并持之以恒的积累所致的。任何智慧的掌握绝非如《崂山道士》中那个撞得头破血流的王七,贪婪和取巧者终究一事无成。大智慧的成就者总是那些认真而务实的“傻子”。老王就是吾们行档里的范例。

一位有影响的艺术人才成为旗帜,其生成的原因,除个人的努力外,必有其生成的外因条件。辽宁省地区的连环画创作群体,在建国前就集中了北方地区一批专事此道的创作队伍,成为全新美术创作的新生力量。彼时他们创作出版的连环画作品,是当时上海市地区难以项背的,尽管上海在连环画生成发展上所处发祥地和大本营的历史地位,但建国不久的上海连环画界务须面临如何适应新社会的需要有个痛苦的自我改造过程,况且更有不少自命不凡旧文人气息者的中国画家转行(凡能纳入连环画绘制者必是技艺高手者,次之者唯安排画工艺檀香扇之类了)。这不仅是思想和观念的变迁,更是作者技艺上的破旧立新,种种自吾否定这不是万难不易的变革,吾又总认为某一地域的技艺特色成为一种门派,无非是某些有共同志趣和艺术观的作者的合众聚集而又相互切磋、促进彼此技艺的提高,在激励与实践中自然产生为首者和掌门人,即为所说的各流派艺门的代表人物或被尊为一时的艺坛班头首领。历史上有吴门派、浙派、新安派、扬州八怪、海派等等均是绘画创作上的多元化,能一时门派林立必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盛世局面。老王创作的连环画以古典题材的作品最能震慑读者,所有的褒溢之词已无须赘说了,但吾独自在夜深人静时不敢翻阅他所创作的《聊斋》系列连环画,他在刻画人物、营造特殊气氛,给人那种悚然而可视的妖、神、鬼、怪气息充溢画面,而弥漫空间,远胜于原著的文字描写,这就该是所说的艺术魅力吧!正因为是老王操笔有如此出神入化的震撼力,所以他在中国连环画坛林立高手中能远胜诸家一筹的独帜可贵之处,但此超凡脱俗的感染,若从他的构图布局,绘画技巧运用而言,并且有什么玄虚怪诞之外,他运用的构图大多平直又以中景为主很少用大特写,线条勾勒上不克求形式感,只为塑造出人物,描绘出场景等的真实感来,该描即描,需则皴,但他笔下所塑造的芸芸众生的古代人物完全摒弃了已因习成俗的古装人物的佝偻背直翅亚目眼等旧模式样和陈腔老套。同样与现代人物画绘制一样的,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和积累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和现实写实的创作方法。应该说以王弘力等同仁们把创作古典历史传统题材连环画拓展而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包括日后影响了其他画种乃至姊妹艺术创作)可谓功不可没。

连环画是普及而通俗的出版读物,由于受众面广,建国后它那特殊的功效而负有的使命,由于它出色地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广受国家与民众的青睐,由此也促使它在艺术上的突飞猛进般的成长。又因自身的需要它能包容任何画种、画家在这座舞台上展示各自的才华。而那大工程量的创作劳动成为持续反复实践、总结、更迭的成才之道,连环画无疑成为培养和砥励艺术人才的园地,它曾一时成为中国亿万人民的大众化的精神营养品。又竟无意地成就所有艺术人才起兵登上征程的航空港湾……曾辉煌的连环画,王弘力同志所作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