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瑛
刘佩瑛(1921年5月17日-2023年1月2日),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长期从事蔬菜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园艺人才;对魔芋进行了生物学、栽培、育种及加工的系统研究,发现并命名了白魔芋优质新种,通过胚胎学研究发现魔芋果实中的小球茎为有性繁殖的后代,为魔芋杂交育种提供了依据。
2023年1月2日,刘佩瑛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人物简介
刘佩瑛,教授、博导,著名的蔬菜园艺学家,是我国魔芋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4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曾任四川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西南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为西南大学教授。曾被安徽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河南农业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植物栽培遗传育种分组”成员;农业部及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园艺学科组组长;还兼职主编了《长江蔬菜》和《山区开发》两个专业杂志。
人物生平
刘佩瑛,女,1921年5月17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其高祖为思想家刘,父亲于清末法政学堂毕业。刘佩瑛青年时期,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她痛恨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决心走“科学救国”道路。鉴于中原地区以农为本,她于1938年考入四川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2年毕业后留校,从事蔬菜园艺教学工作。1949 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农学院(现名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获理学硕士学位。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消息传到美国,她兴奋不已。为了报效祖国,改变自己国家农业的落后面貌,她不顾老师、同学劝阻,毅然返回祖国。在太平洋上空,当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时,她热泪盈眶,向往着祖国的美好未来。从此,她坚定了一个信念: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刘佩瑛来到西南农学院,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工作。她组织蔬菜教研组的教师自编教材,建立规范化的教学制度和完整的教学记录。同时开展生产经验调查总结和蔬菜品种资源调查,成文后在全国交流。她以广博的学识、深入实际和生动的教学赢得了学生的崇敬,并以教书育人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得到同行的好评,作了园艺系主任。
正当刘佩瑛在事业上扬起风帆之际,反右斗争的灾难降临到她头上。她因坦城表述了对农业合作化急于求成的不同看法而被划为“极右”,“文化大革命”中被定为“现行反革命”。但刘佩瑛始终相信人民相信党,坚定的信念和优良的心理素质使她精神不倒。她自觉去菜园劳动,观察总结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利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等机会进行试验研究。她发表了3篇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得到重庆市市农业局的重视,经推广采用后,解决了当时生产上普遍发生的春甘蓝抽问题,并使60年代初重庆市场上因三大病害而几乎绝迹的结球白菜又迅速恢复了生产和供应。
拨乱反正以后,科学春天到来了。长期压抑在刘佩瑛心中的热情迸发出来。从此,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和科研工作。80 年代以来,她培养了硕士12名、博士18名,主编了《中国芥菜》、《魔芋学》专著及《蔬菜研究法》全国统编教材,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副主编。1979年起从事魔芋生物学、生理生化、栽培、育种、加工及开发利用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获国家教委、农业部、四川省和重庆市科技成果奖。她主持召开了国际魔芋科技研讨会,其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魔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986年,刘佩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85年和1988年两度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1988年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989年受到国家教委、农业部、林业部联合表彰,1991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被四川省教委评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993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优秀教师奖章。
刘佩瑛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农业部学科评议组第一、二、三届成员及四川省教委学科评议组首届成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及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园艺学科组组长,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及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四川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首届会长。
2023年1月2日,刘佩瑛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技术成就
教学工作
几十年来承担了本科生蔬菜栽培学、蔬菜研究法、专业英语及指导生产实习等教学工作;以“蔬菜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为研究方向,从1981年至2002年共指导了硕士生12名,博士生18名。
科研项目
刘佩瑛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本世纪初申请了各类科研项目以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主持了以下项目: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法先进研究计划生物领域合作项目(GRA)”——甜瓜果实成熟及质量的基因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魔芋生长发育诊断指标体系的研究;2、魔芋种质资源低温及超低温保存。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细胞工程研究;2、魔芋休眠生理研究;3、魔芋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保存。
农业部重点项目:1、魔芋新品种选育;2、魔芋粉标准制定。
四川省及重庆市等项目:1、四川省科委项目魔芋综合利用研究;2、重庆市主要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的研究制定;3、白魔芋系统学研究。
科研成果及获奖
刘佩瑛教授科研工作的最突出成果是她从1979年起了解到魔芋主成分葡甘聚糖在食品、医药保健、轻化工开发上的独特价值,便以研究生为主,组织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学术梯队,以产学研三结合的方式,在起点几乎为零的基础上,锲而不舍地系统研究和开发魔芋。突破魔芋产业的关键技术,支撑了中原地区魔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时至今日,已使一个半野生蔬菜作物转化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干作物,为农村经济和国家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的魔芋产业在全球已具最强的竞争优势。刘佩瑛的科研工作以服务生产为目标,又重视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结合,他们的团队已发表论文近百篇,书籍十余本,2004年还总结写出学术专著《魔芋学》,为魔芋学科建立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20多年来他们受到了多次奖励:2006年“中原地区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一等奖;此前还以“白魔芋新种的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魔芋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推广利用”、“魔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等14个项目获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农业部、四川省、重庆市等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11次。
主要论著
主编:《魔芋学》(2004年),《中国芥菜》(1996年),《蔬菜研究法》(全国统编教材,1986年)
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1990年)
合编:《中国百科全书农业卷》蔬菜条目(1985年),《中国蔬菜栽培学》(1987年,2007年修订),
《中国传统蔬菜图谱》(1996年)
参考资料
中国魔芋产业奠基人、西南大学教授刘佩瑛因病逝世,享年102岁.上游新闻.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