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睺寺

罗睺寺

罗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大白塔东北寺庙集群区,和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菩萨顶合称五台山的五大禅处。

罗睺寺坐北向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5725平方米;建有殿堂118间,均为明清建筑。罗睺寺创建于唐,是当时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叫善住阁院。明成化年间,赵惠王重建善住阁院及罗睺罗殿,并把它从大华严寺独立出来,称名罗睺寺。明隆庆年间,李贵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施巨款重修,从而使罗睺寺成了一处规模较大、建筑瑰丽、禅师和喇嘛共居的寺院。清康熙,此寺由青庙改为黄庙。

罗睺寺于1983年被国务院列入汉族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6年被列入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五台山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朝。据说由于此处显过圣灯,所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年间重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由青庙改为黄庙,而落佛寺也改名为“罗睺寺”。

五台山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的气氛。

五台山罗睺寺既然已经从青庙变成黄庙,难怪罗睺寺文殊大殿内的骑狮文殊菩萨面部并非金色而早呈乳白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卧在莲台上而不是站着或卧在砖台上;肩膀两边伸出肩花,花在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这些都体现了黄庙中文殊像的特点。

布局

五台山罗睺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地产118间。寺的后殿有一个著名的“开花见佛”活动机关装置,那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殿中置有1座莲花台,是一个转盘,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瓣。花瓣便会张开。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

顺弯曲的夹墙石道来到山门前,门两旁的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台怀中心区诸寺多雕有石狮,而唐代的遗作惟有此一处。山门里一共四重大殿。这第一重为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分别是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大王,缠长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持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民间称他们为风(持剑者)、调(抱瑟琶者)、雨(持伞者)、顺(握蛇者)四神。第二座殿为文殊殿,内供文殊菩萨,不同于一般青庙,这里的文殊菩萨面部为乳白色,而非贴金黄色,肩膀两边伸出了肩花,花上还放置了经书和智慧剑,文殊坐骑是卧在莲花上,而不是站立砖台。这些都体现了黄教文殊造像的特点。第三座为大佛殿,内供释迦牟尼佛(人间婆娑世界)、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合称“三世佛”。三世佛前为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第四重殿里的“开花现佛”最具神秘色彩。殿内正中高竖一朵莲花,内含四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其实,这是巧设机关人工操作的结果。这大莲花与下面的大圆盘用通柱连在一起,当僧人在圆盘下的暗室驱动木轮,通柱即会转动,莲花随之开启或闭合,遂出现“开花现佛”景观。另外,在圆台上塑24个神像,称“二十四天”。

这开花现佛的制作与一段神奇传说相关。山门内东侧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朝张商英游五台山时,亲眼目睹树顶呈现神灯,后人将这颗松树尊为“佛树”。到清代,不知何故,此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开花现佛”,枝梢及斧渣锯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称为“松塔”。

作为十大黄庙之一的罗睺寺还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信众来五台山朝拜几乎都要到罗睺寺礼佛。

由来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隅。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朝,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罗睺寺高墙大院,院内有卵石小径,幽深古老。门前有一对雕刻精致、造型粗犷的唐刻石狮,是五台山地区罕见的珍品。寺内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厢房、配殿、廊屋和禅院。罗睺寺后殿中心装有远近闻名的“开花现佛”,那是一套木构装置系统的圆形佛坛,坛上中心装有一朵三米多高的莲花,四尊佛像坐于莲花瓣中,地下圆盘转动,操纵花瓣开合,花瓣中四尊坐佛随花瓣之开合而或隐或显,故取名叫“开花现佛”,成为寺内一大奇观。

罗睺寺在塔院寺东。据佛教经典记载,释伽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儿子取名罗睺罗。后来,罗睺罗15岁出家,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罗睺寺就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儿子而建的。罗睺寺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110余间。门旁有石狮子一对系唐朝遗物。五台山中心区的唐代的石雕卧狮仅此一处。山门左侧丈余高的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罗睺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山门内的第一座是天王殿,四尊天王塑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的,和其它青庙(和尚庙)大殿的四大天王形象略有不同。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和别的青庙里的更不同。文殊菩萨骑坐的狮子卧在莲台上,文殊菩萨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边放着智慧剑,一边放着经书。这是喇嘛庙文殊菩萨塑像的典型特征。第三座大佛殿里供有四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人间婆娑世界的三世佛以及八大供养菩萨。

典故

在塔院寺东,塔院寺东口的垂花门就与罗目侯寺的垂花门隔街对峙。简朴大方的垂花门上。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为罗汉说。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前娶妻生子,儿子取名叫罗罗。罗罗就是覆障的意思。后来,罗罗十五岁出家,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佛教史上第一个小和尚。罗目侯寺的命名,即是由此而引出来的,意为佛普满渡众生的地方。二为佛祖说。中国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死后,把教义传给了大徒弟摩河迦叶,后人称为西方第一祖。西方第十六祖也叫罗罗(亦称罗罗多),罗目侯寺是为纪念他而建立的。

罗睺寺创建于唐朝,据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落脚,还曾讲经说法,并有神灯出现,于是,人们便把这座寺庙叫做落佛寺。明弘治五年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明万历年间李娘娘重建。相传,明朝时,万历皇帝的父亲驾崩,万历皇帝当时尚小,李娘娘便把江山让与皇亲李良。李良接了江山后,反将李娘娘和少主打入冷宫。这时,李娘娘悔叹不已,便在佛前许愿,如果佛能保佑少主将来登基,她就用巨款重建五台山的落佛寺。后来,朝臣杨波、徐彦昭等人扶持少主当了皇帝,李娘娘即还旧愿,重建此寺。清康熙,该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

康熙帝对罗寺大发感慨,书御制碑文工团道:“堂一再至五台山,慨然于清凉真境,如游峒汾水之间。登眺五峰,俱赐匾额。维兹罗目侯寺,基地近文殊菩萨现相处,其取义似扳依西方十六祖。创建自唐,显迹于宋(指宋丞相张商英曾在该寺见神灯),续修于胜国贤藩--因援笔而赐之记。”

景致

罗睺寺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包括旗杆院和禅院在内,共有院落六个,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一十余间。寺院布局是长条形,给参观者一种层层深入的感觉。从木牌楼到寺山门,其间有一条宽约二米、长约百米的弧变形缓坡度通道,道两旁筑有丈数高的红土围墙,道顶端又有一棵古松,枝遮罩。游人走在道上,有一种森严幽古的感觉。到山门前,稍觉开朗。门两旁有石狮子一对,大且圆壮,威风凛凛,系唐朝遗物。在五台山中心区,属于唐代的石雕卧狮,就此一处。山门左侧,建有一座高丈余的西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文殊菩萨塔,又叫松果,据说,过去这里有一棵松树,十分高大,曾经是文殊显圣的地方。后人便将这棵松树尊为“佛树”。到了清代,这棵松树不知何因突然死亡。以后,人们把松树砍倒,做了文殊菩萨像的塑柱。为了纪念文殊菩萨,人们把这棵树的枝梢及加工时的斧渣锯末埋在地下,上面建了一座高约三米的砖塔,在塔的圆肚凹陷内,还塑了一尊文殊菩萨像。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松塔(或文殊塔),深受信徒们的崇拜。

罗睺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着明显的藏传佛教风味。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叫天王殿,靠墙壁有四尊天王塑像,高大魁梧,怒目而视,身子坐在高台上,脚伸到地下,压着各种妖怪。古印度神话称须弥山腹有四大天王,佛教也彩采用其说,宣称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缠龙蛇;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幢巨伞。因称“护世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这里的四大天王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的,和其它青庙大殿里的四大天王踏八怪样子略有不同。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和在别的青庙里看到的更不同。文殊菩萨骑坐的狮子是卧在莲台上,而不是或站或卧在砖台地面,文殊菩萨的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边放着智慧剑,一边放着经书。这是喇嘛庙文殊菩萨塑像的一般特征,就连本寺山门右侧文殊塔上雕的文殊像,也完全是这个样子。

第三座大佛殿里的塑像,有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玻璃世界、人间娑婆世界同时又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三世佛。有八大供养菩萨,分别拿着仙桃、海螺、琵琶、镜子、如意钩等等,列在下面,谦恭地侍奉着佛祖。供养菩萨的形态,也是按藏传佛教《度量经》的规矩来的。罗目侯寺还供有西藏自治区黄教祖师宗喀巴。史载,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老年著书立说,明朱棣请他去北京,他不能前往,就派了弟子降全曲尔计去了。后来降全曲尔计从北京来五台山住了一个时期,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当地汉僧对他厚礼相待,与他一起交流汉藏佛学。从此,便有喇嘛教待屡屡朝五台山。到了清代顺治,五台山有十处青庙改为黄庙,殿堂塑像和陈设都按藏族风格重新列置,并开始兴建喇嘛殿堂,喇嘛教就在五台山兴盛起来。由此出现了五台山佛教圣地青黄二庙并存、汉藏僧人兼有的情况。

最吸引人的还是“开花现佛”。在寺院的最后一座大殿里,殿中央有一个木制彩绘的大莲花。莲花茎部下方连着一个大圆盘,上面刻有水浪纹案,看去象一朵大莲花从水波中伸出。圆盘上塑着十八罗汉,圆盘外的方台上塑着二十四“诸天”像,四角有四大天王。圆盘正中伸出的莲花,高达丈余,四尊接引佛背靠背分四个方向端坐在莲花中心。八片花瓣合围外,每片花瓣上又有金色佛像,花瓣是红色,显得异常鲜艳。平时,莲瓣紧合,呈莲苞形状。当莲台转动时,莲瓣便在空中徐徐绽开,四尊阿弥陀佛像慢慢现出,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开花现佛”。当连动构件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莲瓣便慢慢合拢,成苞状,莲中的阿弥陀佛也就看不到了。莲瓣呈红色,阿弥陀佛成金黄色,花开佛现时,场面煞是好看。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均以到此看到莲花内的佛像为乐事。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表示了吉祥,表示了他们与佛有缘。拜佛上香的善男信女们,特别是千里迢迢而来的少数民族佛教徒,为此一见,终身大幸。佛家将“出淤泥而不染”的鲜红洁净的莲花,象征为脱离尘俗、“往生净土”的神化境界,是很有情趣的。

旅游攻略

火车

北京有直达五台山的空调专线,硬座价格是70元,一夜即到,南方的游人可先到太原市,再乘从太原到五台山的车,大概两个小时,票价在25左右。车很多,交通方便。

公路

由于到五台山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公路就成为通往五台山的唯一交通设施。从外地来五台县的游客可以先到太原,从太原汽车站有车可直达五台山风景区,在台怀镇和太原之间每日有班车往返。五台山六月大会期间(农历六月初至七月初十),是游人最多的时候,此间五台山周边县镇都加开到五台山风景区的旅游车。

住宿

五台山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众多,家庭旅社十分活跃,投宿比较方便。许多家庭旅社也配有高档客房,为极具地方特色的四合院落,设施齐全,清静舒适。另外,有些家庭旅社同时为游客准备精心制作的具有地方风味的家常饭菜。

饮食

五台山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在这里可以品尝到肉片炝香蘑、清炒台蘑、小鸡炖台蘑等传统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腻。此外,还有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等。当地特色小吃有河曲酸粥、原平锅魁、莜面窝窝、高梁面鱼鱼、忻州瓦酥、保德碗砣等。

到了五台山的中心地带——台怀镇,就可以在镇中的餐厅里一享当地的美味,还可以到家庭旅舍中去品尝主人精心制做的具有地方风味的家常饭菜。

相关条目

山西省、五台山、佛教

参考资料

http://www.auyou.cn/sceneryinfo-10024HTML

http://www.tiantianyou.com/tty-863-4.html

http://www.5ts.com.cn/f/a/29.html

http://chn.lotour.com/r/20071011/n95587.shtml

参考资料

罗睺寺.百度地图.2023-11-03

罗睺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024-03-25

我叫五台山,这是我的名片.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