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闽方言

闽方言

闽方言是以地域划分的语言称谓,并非语言学分类,实际上闽方言所指代的闽北话、闽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五种汉语方言在语言学上各自独立。闽方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福建、台湾、海南省浙江省南部、广东省东南部和南部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今日以闽方言为母语的人约有8000万。闽方言可分为宁德市闽南地区、闽北闽中、莆田市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分布在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语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厦门话为代表。

历史

福建在春秋时属越国地,叫东冶,为了记念冶炼始祖欧冶子而得名,当时欧冶子住在冶山〔今福州市〕。春秋后期越被楚国所败,越国举城退到现今的福州,而原属越国首都的绍兴市仍属越国。"史记″和"吴越春秋″里"闽″因东南门周易八卦方位为蛇,蛇在门中为闽,这就是闽之来源。春秋时,儒家思想是越王所倡导的。"闽″字包含至高的道家术数文化,内藏儒家思想,不以忌讳的龙自居。古文龙蛇同归虫类,东南门是龙蛇之地,龙在门中也是闽。吴越同处闽地〔双方各自用道家术数立闽以制敌国,可惜内藏不同心怀〕闽吴是以龙自居,最后灭亡,此闽归越。福建省周代服国之数,战国时,古七闽从江苏省越南为七闽地。〝史记〞里越子民是大禹的直系子孙,闽语实为中原地区语,战国时从越南语改称闽语,秦国统一中国时,七闽被秦国灭掉六闽,惟独放过越国〔闽中〕,仅逼迫越国首都闽中(今福州市) 归附,秦国无一兵一卒直接进入闽中,闽语保留着先秦之华夏语,全中国汉族惟独闽语得以保留先秦之华夏语。闽乃七闽(百越)之代表,惟闽之主方以闽自称,百越的主人之意,凡越之臣民统归闽下,闽语成于大禹夏朝的华夏语,至今五千年。后来刘彻灭闽越,将闽越族迁往江淮一带封爵,同样给封侯王,为了越国是大禹直系子民之故,必须封侯。可是到了东汉时,汉帝发现闽越亲子民当时是遁入山林复住在冶城〔今福州〕,汉帝得知后,马上封侯官,当时是对大禹子民一种尊重,福建省就叫侯官省。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其皇亲国戚和贵族从河南省,南渡福州,除了高官封爵于福州之外,还有八位皇子封爵于福州,其中有两位后来成为皇帝,视闽中为晋朝之故乡,福州因此叫晋安区,唐五代时,闽国也是来自于河南,而被烧毁的闽中南少林也是来自河南,一南一北,建筑完全按照河南泉州南少林寺,结缘数千年。但闽语不是南渡的晋语,更不是后来的河南话,闽语是先秦的中原地区语远比晋语和后来的河南话古老数千年。天宝初,改州制,现福州为闽州,因福州是温泉地带,也曾得名为泉州市(非现今福建闽南泉州),后发现,北有福山(一说福山非山名,是风水福山的意思;一说为山名,即今董奉山) ,据传是回头虎的风水福地,卒改闽州为福州市至今。唐朝时的闽中,因闽中之主闽州改名福州,取“建”字于建州(今建瓯),合称“福建省”。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成立闽国,长乐府〔福州〕是闽国的首都,为闽府,闽语福州话成了官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非常发达的书写系统,而能百分百以古汉语书写。开始有了强大的闽语文化的凝聚力,能与当时强唐分庭抗礼。此时闽南地区,因长期泥沙堆积,开始多出3平方华里。王审知开始移山填海,在闽南泉州市修筑拓大子城,此后,共二十七次修筑拓城直到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共历时900多年,闽南泉州,从水泽变泉州陆地扩大30平方华里。从汉朝闽越开始算,福州市直接管辖(泉州地)至到武荣州成立自理,为时886年。武荣州27年后改名为泉州。事实上,泉州实为福州复名,至到明朝时期,闽南泉州才脱离福州复名泉州。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福建省浙江省以及台湾。把大量闽人迁入台湾以助发展,台湾此时成为福建第九闽。此时闽语融入了晋语,自成一体,有完整独立的书写系统,闽语专有的用词和完整的注音系统,严然一国之语言,比当时汉语超前,非明清时期任何汉语方言所能比拟。

通行地域

闽语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省、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三省(区)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闽东区)福州市闽侯县长乐区、福清、平潭县、连江、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宁德市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福安市柘荣县福鼎市尤溪县;(闽北区)建瓯、建阳区武夷山松溪县浦城县(南部)、政和南平市(城关除外);(闽南区)厦门市金门县泉州市、晋江、南安、惠安县同安区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漳州市龙海区长泰区华安县南靖县、平和、漳浦、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龙岩市漳平市大田县、(莆仙区)莆田市(下辖: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仙游县)、(闽中区)永安、三明、沙县。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潮州市类)汕头市、潮州、澄海区饶平县南澳岛揭阳市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潮阳区、(陆海类)陆丰市海丰县等,以及惠东县丰顺县大埔县等县的一部分;此外,主要通行粤语的(中山市闽语)中山市和阳江市电白区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海南省省及雷州市半岛(琼雷区)的19个县市:(雷州类)湛江市遂溪县廉江市、雷州(原海康县)、徐闻县、(海南类)海口市琼山区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陵水、三亚、崖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屯昌县定安县澄迈县、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市、彰化之间的中坜区、竹东、苗栗县新竹市等地和南部屏东市高雄市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县台东县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话以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南语闽台片,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浙南区)泰顺县苍南县洞头区玉环市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列岛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语。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

此外,江西省省东北角的玉山县铅山县上饶市广丰区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中南部桂平市北流市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省宜兴、溧阳市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语。

散居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语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欧美,日本华人社区中,闽语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支名称

闽南语

闽南语(Southern Fujian Dialect/Hokkien)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方言。闽南方言原以泉州市府城音为代表,现以厦门市音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Hokkien原来是“福建”的音译,但是 Hokkien(福建话)不指省会福州市的闽东语,而是指闽南语,也就是所谓的闽方言系闽南区闽台片,这与Cantonese(广东省话)即指广东省会广州话不同,福建省会福州话,另有 Hokchiu Language或 Eastern Fujian Dialect的译名。

一、闽南语主要分片:

(1)泉漳片(Holo Branch/ Hokkien Branch)又称为闽台片,为狭义的闽南语。流行于泉州(泉州市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惠安县、晋江、石狮、南安、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厦门市思明区、湖里、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漳州市(芗城、龙文、龙海区、漳浦、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平和、南靖县、华安、长泰)、龙岩(新罗、漳平)及台湾省大部分县市。厦门话和台湾话被视为典型的闽南话。闽台片的闽南话内部较为统一。东南亚的福建话也就是指泉漳片的闽南语

(2)潮汕片(Teochew),流行于潮州市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澄海区区、潮阳区区、潮南区南澳岛县)、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县、普宁市市、惠来县县)、丰顺县汤南镇留隍镇镇),原以潮州府城音为代表,现以汕头音为代表。

(3)陆海片(Holo Branch in Shanmei),包括广东省省东部陆丰市、陆丰、汕尾市城区及惠东县县部分通行海丰腔的乡村。

(4)琼雷片(Hainanese-Leizhou ),(雷州市类)流行于今雷州(旧称海康)、徐闻县遂溪县,以及湛江市廉江市吴川市电白区茂名市高州市阳西县的部分地区,以雷州城的雷州话为代表。(海南省类)流行于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以及陵水、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昌化江、三亚、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等市县的部分地区,以文昌话为代表。

(5)浙南片(Southern Zhejiang),流行于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县、洞头区区、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县等区县部分地区,台州市玉环市市、温岭市部分地区。

在台湾,人们多以谐音的“河洛”一词,取代“福佬”一词。在琼雷片,人们普遍将自己的语言称为“黎话”。在海陆丰地区有点例外,当地人也称自己的语言为 Hoklo,但是海陆丰人却很反感被称为“福佬”,因为海陆丰人认为自己是广东省省人,不是福建省人,海陆丰人认为 Hoklo如果译为“鹤老”,发音会更贴切(其实转写作“鹤罗”,与口语中 Hoklo发音是完全一致)。

二、闽南语其他地区分布:

(1)福建省:大田县的屏山、吴山、济阳乡等乡和桃源的新街、旧街、西安市、下东坂和广前等村;尤溪的街面、永坑、山岩、肖坂、后坑等村委会、新阳镇瓷厂村委会,西滨镇彩城村委会;福鼎市市的沙埕、前岐镇、店下、白琳、点头、贯岭、箭山、叠石等乡镇的部分村庄;三沙镇及和水门、牙城镇两个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下浒、柏洋、长春市等乡镇的少数村庄;柘荣县县的乍洋乡东源乡的少数村庄;福清渔溪镇的部分自然村,一都乡的王坑的部分自然村,上乡、音西乡、阳下乡、东张镇等镇,宏路街道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

(1)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村镇一带;中山市隆都、得能都、四大都、谷都、上恭常都淇澳乡(即:淇澳岛);茂名市电白区阳江市沿海部分地区等。

(2)浙江省:西部接近江西省三清山地区、湖州市部分地区;东部象山县石浦、慈溪观海卫镇等地以及舟山群岛小部分;北部杭州临安、杭州市等地,湖州德清、安吉县长兴县等地。

(3)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具零星分布带,东南部的桂平市平南县北流市柳州市附近。

(4)江苏省省:宜兴市南部山区,金坛区句容市一带。

(5)江西省:东北部接近浙江的部分地区(上饶市铅山县广丰区玉山县等地)。

(6)安徽省:皖南的部分乡镇。

(7)四川省泸州市地区。

(8)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泰国等国家。

(9)其他闽南人移民国家和地区。

闽东语

闽东语(Eastern Fujian Dialect)通行于福建省东部以福州市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宁德市市大部分地区、台湾地区的马祖、东南亚的印尼、文莱、马来西亚的沙巴砂拉越(沙捞越州诗巫省有诗巫之称,通行闽东语)及西马的实兆远(有小福州之称),欧美华人社区,和新加坡也有来自闽东移民讲闽东方市言;通常北美的福建话即指福州话。总使用者人数估计超过一千万。在日本和欧洲的部分地区闽东语是主要的闽语。人们通常将福州话看做是闽东方言的代表语言。

福州话(hok ciu ua),主要通行于闽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古田县溪流域)至入海口市一带,涵盖11个县市,分别是福州、闽侯县永泰县闽清县长乐区罗源县、连江、福清、平潭县屏南县和古田(即福州十邑)。以及尤溪县的洋中,尤溪口镇剑浦县东南的樟湖镇, 太平, 巨口, 赤门。

古代部分闽南地区先民迁移至福清和平潭一带,造成福清和平潭的闽东语略微变异,至今福清与平潭一带的闽东话在音韵及词汇上具有一些闽南语的特征,这是闽东方言其它地方话所没有的。

闽北语

闽北语(Northern Fujian Dialect)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区南平市(乡区)、隆安松溪县政和浦城县(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语

闽中语(Middle Fujian Dialect)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市三明市沙县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语

莆仙语(Putian-Xianyou Dialect)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市仙游县,以莆田话为代表。

闽语华侨

闽方言华侨是中国华侨的主要组成部分,海外以福建侨社、潮州侨社最为著名。福建侨社,即闽南帮,Hokkien Association,虽然名为福建,事实上却可能包括台湾人。红头船侨社,即潮州帮,Teochew Association,其中通常包括潮汕半山客,一般不包括海陆丰市鹤老人(香港潮社例外:不含旧属潮州的大埔籍,但可包括三丰,海丰、陆丰、丰顺)。据了解,海外祖籍福建闽南的华侨超过1200万人,祖籍旧潮州府的华侨也超过1200万人。另外台湾的本省籍族群中,祖籍闽南地区的也占八成。台湾祖籍潮汕地区的则多为客家人,其中包括旧潮州府的客家(即饶平县大埔县)和旧惠州府的客家(即海丰县、陆丰),已划属潮汕地区,潮汕地区的闽方言居民迁台的为数极少,影响很小,在台湾,“海陆”、“嘉应”、“惠州”等词汇,都等同于客家,无法令人想到闽语文化;在台湾人看来,粤东语与粤语(粤中语)不是同一种语言,闽南语与福建话则是同一种语言;但是福建省话不等于福建省会方言(闽东语),粤东语则可能是客家话的别称之一。

福州市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占福州市总人口的三份之一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安提瓜、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

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语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田市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市潮州市台北市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宁德市南平市、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语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市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省、浙南等地和莆田市方言的莆田、仙游县,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市福安市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宁德市闽南地区两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南平市、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市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市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省、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市话"伊较悬(高)我",台北市话"高雄市较大新竹市"。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语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语音特色

闽语虽然内部差异性大,主要表现在音韵方面,却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处。

各闽语分支大多拥有大量的文白异读、频繁的连音变调,并且皆无唇齿咬合发声的唇齿音f(海南话除外;亦有部分观点认为,在宁德市语的南片福清话中和北片的福安话,是存在 [f] 这个音素的,不过是[θ]的变体)。此类字白读多读为双唇音(重唇 p, b)。

多将中古的知组(知 [ʈ]、彻 [ʈʰ]、澄 [ɖ])读为端组(端 [t]、透 [tʰ]、定 [d])。例如“茶”/cha/ 读 /teh/,“陈”/chan/ 读 /tan/。这些特性,体现了汉语古无轻唇音以及古无舌上音等诸多特点。

声韵调

建瓯话韵

a(茶)ε(脐)┐(儿)(荷)e(欧)o(梅) i(时)u(吴)y(鱼)ai(犁)au(袄)ia(野)iε(热)i叾(茄)iu(油)ua(过)uε(麻)yε(蛇) iau(桥)uai(歪)a(南)叾嬜(温)i嬜(年) ai嬜(恩)┐y嬜(云)ei嬜(音)ia嬜(正)i叾嬜(阳)iei嬜(延)ua嬜(黄)uai嬜(贩)u叾嬜(文)ui嬜(安)yi嬜(弯)

厦门话韵

a(家)叾(姑)e(稽)o(哥)i(基)u(居)ai(开)au(交)ia(遮)io(蕉)iu(周)ua(拖)ue(杯)ui(规)iau(桥)uai(乖)am(甘)im(金)iam(兼)╮()an(干)in(新)un(军)ian(坚)uan(番) a嬜(江)叾嬜(公)i嬜(景)ia嬜(漳)i叾嬜(恭)嬜(黄)ap(角)ip(急)iap(夹)at(察)it(实)ut(骨)iat(结)uat(发)ak(角)叾k(国)ik(极)i叾k(略)?(衫)愓(毛)ē(婴)(天)?妫(乃)?(闹) ì?(京)妫堚(羊)堚?(寒)堚妫(梅) i?堚(猫)u?i(关)a(甲)妱(呕)e妱(麦)o妱(阁)i妱(铁)u妱(托) au妱(雹)ia妱(削)io妱(药)ua妱(活)ue妱(八)ui妱(画)

潮州话韵

(书)a(阿)e(下)o(奥)噜(余)i(衣)u(有) ai(哀)oi(鞋)au(后)ou(乌)ia(野)ie(腰)iu(幽)i?amp;#91;u(妖)ua (我)ue(话)ui(为)uai(歪)am(庵)im(音)i?amp;#91;m(淹)uam(凡)╮(姆)a嬜(安)e嬜(英)o嬜(翁)噜嬜(恩)i嬜(因)u嬜(温)ia嬜(央) ie嬜(延)io嬜(永)嬜(黄)ap(盒)ip(邑)i?amp;#91;p(叶) uap(法)ak(恶)ek(亿)ok(握)噜k(乞)ik(乙)uk(突)oik(狭)auk(乐)iak(略)iek(逸) i叾k(育)uek(越)?(柑)ě(楹)妫(园)?妫(爱)?妫(闲)?堚(好)?堚(虎)妫?(影)妫ě(样)妫堚(幼)堚?(碗)堚ě(果)堚妫(畏)a妱(鸭)e 妱(厄)o妱(托)i妱(铁)u妱(口)ia妱(益)ie妱(药)ua妱(话)ue妱(划)ě妱(口)妫妱(口)

台北话韵

a(饱)o(刀)叾(布)e(坐)i(备)u(富)ai(拜)au(豆)ia(也)io(少)iu(酒)iau (朝) ua(破)ue(回)ui(水)uai(怪)am(痰)im(林)iam(点)╮(姆)an(班)in(宾)en(边)un (本) uan(原)a嬜(梦)叾嬜(亡)i嬜(明)ia嬜(番)i叾嬜(章)嬜(黄) ap(答)ip(邑)iap(叶)at(力)it(蜜)iet(别、热)ut(不)uat(月)ak(北)叾 k(博)ik(竹) iak(口) i叾k(育)?(担)妫(边)i?(饼)妫堚(张)堚?(半)堚妫(煤)i?堚(猫)a妱(鸭)e妱(白)o妱 (薄)i妱(碟)u妱(托)ia妱(壁)io妱(着)ui妱(血)ua妱(活)ue妱(八)

福州话韵

a(家)ε(亚)┐(初)o(叾)(歌(告))i(εi)(基(记))u(ou)(孤(故))y(═y)(顺(赐))ai(开)au(交)εu(au)(沟(购))═y(叾y)(催(碎))ia(遮)io(iε)(鸡(继) iu(ieu)(秋(笑))ua(花)uo(u叾)(锅(过))ui(uoi)(杯(背))yo(y叾)桥((阅))uai(歪)a嬜(山)i嬜(εi嬜)(宾(并))u嬜(ou嬜)(春(寸) ) y嬜(═y嬜)(斤(近))εi嬜(ai嬜)(灯(垫))═y嬜(叾y嬜)(东(洞))ou嬜(Du嬜)(红(杠)ia嬜(声)ie嬜(iε嬜)(天(烟))ua嬜(欢)uo嬜(u叾嬜)(光(倦))u叾嬜(y叾嬜)(香(献))嬜(伓)a妱(鸭)叾妱(桌)i妱(ei妱)(亦(吉))u妱(ou妱)(木(出))y妱(═y妱)(育(叔))εi妱(ai妱)(默(八))═y妱(叾y妱) (或(角)) Du妱(滑(骨))ia妱(额)ie妱(iε妱)(捷(只) 【只】)ua妱(话)uo妱(u婖妱)(局(国) )yo妱(yo妱)(若(约) )

永安话韵

母a(海)D(家)e(犁)═(头)o(包)噜(果)徲(时)i(衣)u(禾)y(竹)a噜(刀)叾u(都)iD(遮)ie(椅)i噜(小) uD(麦)ue(抉)ui(对)ya(纸)ye(吹)yi(木)iau(抽)Dm(汤)m(龙)um(山)ym(咸)iam(穷)╮(安)a嬜(工)εi嬜(边)iεi嬜(扇) yεi嬜(船)?(兵)?(井)妫(办)i?(针)i?(惊)u?(永)u妫(问)

莆田话韵

a(鸦) D(窝)e(鞋)═(梳)o(思)i(衣)u(夫)y(余)ai(哀)au(交)叾u(乌)ia(也)iu(油)ua(蛙)ue(歪)ui (威)yD(靴)i奃u(腰)a嬜(安)D嬜(翁)ε嬜(烟)┐嬜(渊)o嬜(温)i嬜(英)u嬜(光) y嬜(恩)ia嬜(淹)ua嬜(弯)yD嬜(央(伓)

通行地区

闽语主要通行于中原地区大陆的福建省海南省、广东和浙江省南部及江西、江苏、安徽四省的个别地区,在台湾西部也通用,东南亚及欧美各地零星分布,使用人口约800万。

中国大陆

福建有53个县市使用闽语,占全省面积的3/4:福州、闽侯县长乐区、福清、平潭、连江、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屏南县、宁德、霞浦、周宁县寿宁县福安市、荣、福鼎、莆田市仙游县、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市沙县区、建瓯、南平市(城关除外)、建阳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县南部。

广东东部地区有12个县市使用闽语,占全省面积的1/4:汕头、潮州市、澄海、饶平县、南澳、揭阳市、揭西、普宁、惠来、潮阳、汕尾、陆丰市、陆丰,以及惠东、丰顺、大埔县的一部分,雷州半岛有6个县市使用闽语: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遂溪、雷州、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语的中山市沙溪、大涌、火炬区张家边、南朗街道三乡镇等及珠海市拱北,淇澳岛等通行中山闽语;广州市白云区竹料镇惠东县的吉隆、山等镇;丰顺县汤坑镇、留隍乡镇等。

海南省有14个县市使用闽语:海口、琼山区、文昌、琼海市万宁市、陵水、三亚、崖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屯昌县定安县澄迈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明末清初有部分泉州人流入温州府南部的泰顺、苍南、洞头、玉环、平阳西部等地。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浙南闽语人口又流入浙东舟山群岛普陀、泗部分地区,以及浙西湖州西北部山区。

江苏、安徽、江西、广西也有闽语使用者。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浙南闽语人口除流向本省其他地区之外,一部分也播迁至苏南宜兴、阳山区以及皖南宣州、徽州山区。但这些人对外都使用当地方言,只有内部才使用闽语。此外,江西的玉山县铅山县上饶市广丰区等地,广西的桂平市北流市等地亦有闽语人口分布。

香港

香港约有240万人口属闽海民系,祖籍福建闽南约120万,祖籍闽东的约30万,祖籍福建其他地方的约15万,祖籍福建的总共大约165万。而祖籍广东省潮州以及汕尾市总共约70万,在历代以至现今的人口普查中以福建话(学术名为闽南语,香港、东南亚称闽南语为福建省话)为母语的约潮州话的1.7倍(参香港粤语),闽东语福州话的人口则比上海方言更少,列入其他方言的选项,香港的闽民系以闽南地区语、潮州话、宁德市语为母语。根据历代以至现今的语文数据,闽东人不在五甲之内,但香港特别行政区亦有一定数量的闽东人,以及政府公布以至全国政协常委省籍成分数据,香港、福建、台湾、南洋闽籍人约总人口的1/5,华中地区人口约1/8,华北人口约1/6,南方人(广东、广西、江西、两湖、四川云南等)总和接近半数的香港人口。

早期香港语言情况较为复杂,但随逃港潮,大量广东人口(包括三大民系)进入香港,而广州人认为广州话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方言,力劝香港政府以粤语广州话作为香港通用语,而且冠以广东话之名,使其他省籍人口更乐意接受广州话作为香港通用语。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教育、广播、政府部门只使用粤语广州话,不少闽语人口及其后代在广州话成为香港官方的通用语后放弃闽语,令50岁以下的闽语人口绝大多数都变成粤语广州话人口,虽然不少仍懂得听闽语,但很多都不懂得说闽语,很多连一句简单的闽语句子亦说不出来,大多像各省籍的香港人一样以中英夹杂的港式粤语与父母或祖父母的闽语沟通,很多在中学中文堂(香港的中文科即广州话为本的中文)时亦学会粤语正音以应付考试(特别是中文会话科),只有较少比例对语文有兴趣的年轻人口的懂流利闽语,很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仕亦改以广州话和子女沟通,但50岁以上的闽籍港人很多都懂得闽语,不过部分因长年没说闽语而有些生疏,对闽文化较重视的人口以及年纪较大的人仕仍以闽语作为母语,他们保持闽南习俗如信奉天后等,在说起广州话的时候或有闽语口音。

部分中老年原籍福建或潮州市的闽语人口,与较不相熟的同乡说话时以大多广州话沟通,但与非常相熟的同乡以及近亲沟通时不少50岁以上人士仍以闽语沟通。五十年代,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区有来自中国南方北方各民系各语系的语言,但都以粤语和闽语为主,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化运动后,各民系(包括闽民系)都迅速转以广州话作为交流语以至日常生活的第一以至世界语言。而以闽南人为大多数的国家如新加坡以及台湾等地亦推广普通话,普通话亦是多数华人的通用语,很多闽民系的后代的普通话比闽语更好,而香港的广州话以外各方言已经变得很式微,但在历届的人口普查中,福建话的人口在华语中只比广州话低,因为祖籍闽南人口基数是在广府人以外中最大群体,在六十年代以前,在香港市区亦经常会听到闽南话。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福建籍人口在民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接近总人口的40%,但逃港潮人口中绝大部分来自广东各地区,广东省以外的人口比例一直下降,但各省籍的人士亦有把家属申请到港,因为福建籍人口在民国合法移民大约占总香港人口的40%,所以申请来港者亦大约有40%为福建省籍(但在60年代香港人口即以广东籍为大多数,因为逃港人口已达总人口的30%,但逃港者居港权未定,在1980年以前极少有逃港者成功把亲属申请到港,家属移民以民国时来港的广东福建籍人口为主),加上福建籍人口亦有从东南亚新加坡等地迁居,人口下降得没其他省籍人口快,现今社会各界上流、富豪以及非常重要的人物才可参加的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籍的亦占1/4以上,香港的福建籍人口由民国时代的接近40%一直下降至现今的25%。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移居外国(如欧美)的福建籍人口,特别是五十岁以下的人士,他们大多数以广州话在外国沟通。其他省籍的总人口比例亦一直下降。香港人口普查语言分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比例大可代表了各族群在港的人数,在广东籍以外的主要为福建籍,其次则为浙江籍、江苏籍以及山东籍。

台湾

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基隆市嘉义市、嘉义县、新北市桃园市彰化县云林县、屏东县、宜兰县南投县澎湖县(少数民族地区除外),大约1500万人。台湾本岛及澎湖的闽南语方言族群主要使用闽南语,迄今仍为台湾第一大母语、及使用量第二的语言。台湾大概有73%的人会使用闽南语。由于地域与中国大陆区隔且曾为日本殖民地,因此部分语言已融入日语与现代标准汉语用法(如:台湾称煤气为瓦斯(Gas)从日文发音“ガス,Gasu”而来、摩托车(Autobike)称为“欧都迈”(日语:オートバイク,罗马字:Ōtobaiku)等,而闽南语也音近日语)。

金门县使用闽南地区语泉漳片,乌丘乡使用莆仙语,连江县(马祖)使用闽东语侯官片,大约10万人。

海外华人社群

东南亚各国

•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接近600万人,闽南系族群有200万人,福建(闽南)人在各方言群中排列第1位,潮州与海南人之人口,排列第4及5位。北马如吉打、槟城盛行闽南语漳州话及潮州话,中、南马如柔佛通行闽南语泉州市话。马来西亚半岛、砂越和沙巴州部分城市通行闽东语福州话。

• 文莱:华人人口4万5800人,大部分为闽南系族群。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通行闽南语。

• 新加坡:华人人口300万人,闽南系族群约200万,潮州市人有47万,海南人有15万,操闽南语系者,占了华人总人口的78%。盛行泉州及潮州音闽南地区语。

• 缅甸:华人大约90万人,闽南系移民占约40%,海南人3%。通行漳州市闽南语

• 印尼:华人人口600万人,闽南民系逾半,海南人与潮州人略少。通行漳州音闽南语,语音接近马来西亚的北马闽南话。

老挝:华人大约5000余人,接近90%为潮州人。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菲律宾:华人人口约有100万人,90%为闽南系,大部分祖籍泉州市晋江。通行泉州音闽南语。

• 泰国:华人人口接近600万人,潮州人逾40%,海南人18%,福建省人16%。通行潮州音闽南语。唯普吉岛及泰南部分地区通行漳州市闽南语

• 越南:华人人口近100万人,潮州人占34%,闽南系6%,海南人2%,共计42%。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欧美,非洲,亚洲其他各国

• 日本:日本华人族群多通行闽东语福州话

• 美国东部:美国东部地区超过10万华人通行宁德市福州市话。

差异

闽中、北地区,向来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的甚至仅相隔一山便无法对谈。通常越往沿海地区移动,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受官话、普通话影响,口语的互通程度就越高。

闽南地区的泉州、厦门、漳州市、台湾,和东南亚的闽南语可以彼此沟通(闽台片),与粤东的潮州话(为闽南语分支)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且使用人口众多加上分布广泛,也成为很具影响力的一支闽语分支。

福州话不仅在福州(福州十邑)与海外(东南亚、日本、北美)福州市人社区之间可以顺利沟通,与邻近的福安话也有一定程度相近,但与闽南语无法互相沟通。

研究史

福建地区在唐宋时期曾是汉语音韵学兴盛的地区之一。唐宋年间的两部早期韵图《韵镜》和《七音略》都跟福建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韵镜》的刊印者三山张麟之可能是福州人(福州别称三山,不过也有别的地方别称三山的),《七音略》的刊印者郑樵是莆田人。但唐宋时期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解释《切韵》,而对方言口语并不关心。

明嘉靖年间,出现了第一部福州话韵书——《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清朝康熙年间,又出现了福州话韵书《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闽南语韵书《渡江书十五音》和《拍掌知音》。其中《渡江书十五音》是参照两部福州话韵书编成的。乾隆,《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与《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这两部福州话韵书合订为《戚林八音》并出版刊行,该书系统地记载了18世纪福州市话的音系,对其他闽语的韵书影响甚大。后来的《安腔八音》、《建州八音》等南平市、闽东地区韵书便是受到《戚林八音》很大的影响。民国初年,广东饶邑隆都人(今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人)张世珍参照《渡江书十五音》,编写了潮州话韵书《潮声十五音》。

厦门、福州、汕头、海南省、台湾等地开埠后,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为了便于传教,他们创造了闽南语粤语字、福州土腔罗马字(福州话平话字)、莆田市平话字、建宁府土腔罗马字等文字,以便记载闽语。他们也开始首次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描写和解释闽语。

1930年代,中国学者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写、解释闽语的著作日益增多(例如《闽音研究》)。1950年代是两岸方言调查的一个高峰期,同时海外亦有《四个闽南方言》的出版。

语言定位

中 国和西洋是两个完全独立、截然不同的文明,中国文明讲“合”,西洋文明讲“分”。反映到语言的分类(或归属、定位)上,即西方人认为语言是人与人的交流工具,因此,只要彼此听不懂,便可定义为两种分别的语言。而中国人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体现(请注意西方人强调“人与人”,是“分”;而中国人强调“族与族”,是“合”),因此同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汉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故汉语是一个统一的语言。故中国认为闽语是汉语的一个分支。

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标准,即“只要彼此听不懂,便可定义为两种分别的语言”,那么五种闽方言都不能互相通话,甚至闽南语底下的次方言间都有完全不能通话的。闽语就不能被定义为一种方言,各种闽方言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语言了,所以不能简单的用西方的“先进标准”来套用闽语。

事实上,即使是西方自己也不能按照其自己的“先进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是可以沟通的,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也可以互相沟通,但是它们仍被认为是不同的语言。可见,连西方自己都无法落实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可不必在意。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护守自己的固有文化、固有文明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