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痘病

痘病

痘病毒科科(Poxviridae)中的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绵羊痘、鸡痘和猪痘较常见,山羊痘、牛痘和马痘较少发生。典型痘疹的共同特点(除犬、猫外)是在皮肤上呈现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可能有或无全身反应。禽痘常在禽的头部皮肤或口腔上出现特殊的痘疹。畜、禽痊愈后都能获得强免疫力。绵羊痘病原为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原为山羊痘病毒。牛痘由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马痘病原与牛痘的病原相同,二者可互相传染,亦可交互免疫。禽痘由禽痘病毒科引起的鸟纲触染病。

山羊痘

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较少发生,往往只侵害个别羊群,也有呈地方性流行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基本同绵羊痘,但须注意与羊的传染性脓疱性皮炎鉴别。预防可用绵羊痘鸡胚化弱毒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山羊痘细胞化弱毒疫苗。

牛痘

牛痘由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奶牛身上,母牛会在乳房和乳头上长痘,公牛会在睾丸皮肤上长痘。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通常在两周左右痊愈。通常在儿童接种痘苗期间,由挤奶工携带病毒传播。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其他家畜痘病相似。预防要注意挤奶卫生。

马痘

病原与牛痘的病原相同,二者可互相传染,亦可交互免疫。根据病马的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皮肤型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在蹄系部和球节处皮肤上出现痘疹。因局部疼痛,可引起跛行。粘膜型又称触染性脓疱性口炎,在唇内面、齿龈、舌背、系带和颊内面等处粘膜上发生痘疹。脓疱破裂后形成溃疡,采食时疼痛。个别严重病例可在鼻腔粘膜上发生痘病变。还有引起阴道炎病例的。一般呈良性经过。可用牛痘苗紧急预防接种。

禽痘

禽痘由禽痘病毒引起,是一种全球分布的禽类传染病。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皮肤型主要在头部皮肤上形成坚硬的结节,随后结痂脱落。粘膜型在口腔和喉咙粘膜上形成白色不透明的小结节,迅速增大融合成为黄白色的干酪样坏死物质,形成伪膜,因此也被称为禽白喉。严重的情况下,它可能会扩散到眶下窦、眼睛结膜和角膜,导致炎症,使其充满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两个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形成混合型。败血型罕见,一旦发生,就会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然后发展为肠炎,病禽很快死亡。有时急性转化为慢性,常因腹泻而死亡。禽痘病毒至少有四种类型:鸡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鸽痘病毒和金丝雀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每种病毒只会对其同类产生致病性,但在人工感染时,它们可以使异种禽类感染。鸡是最敏感的,会导致雏鸡大规模死亡,火鸡的敏感度仅次于鸡。鸭、鹅等水禽也能感染,但病情不严重。金丝雀和鸽子也会生病,但病毒类型不同,一般不会交叉感染。传播途径基本上与家畜相似。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其是在春天、秋天和蚊子活动频繁的时候。皮肤型和混合型的症状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单纯粘膜型容易与传染性鼻炎混淆,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和血清学实验进行鉴别诊断。一般采用对症疗法。预防可以使用疫苗接种。

绵羊痘

某羊场外地引入一批绵羊,到场后半月左右,个别羊只出现高烧,全身出现 红斑并伴有气喘、拉稀等症状,3~4天后死亡6只,给该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确疹,这些羊得的是绵羊痘病。绵羊痘病病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一般于冬末春初多发,对养羊业危害较大。

病原和传染特点:

绵羊痘的病原为绵羊痘病毒。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欧洲、非洲和亚洲多个国家,目前已得到控制。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能通过受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细毛羊比粗毛羊更容易感染,幼龄羊比老年羊更易感。全年都可能发生,冬季和春季更为普遍。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42℃左右,精神不佳,食欲减退,个别羊只可见黏膜出现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传播迅速;大约1~4天后有30%的羊只全身先后出现痘疹。先是大腿内侧、尾内,接着眼周围、唇、鼻、阴部以及包皮上出现痘疹。开始为红斑,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呈淡红色半球状隆起;2~3天后变为水痘,此阶段体温略有下降,水疱变为脓疱,再过1~2天后形成丘疹,致死率可达到25%~50%。

病理变化

前胃和真胃黏膜有圆形或半球形、大小不等的坚实结节,严重的形成糜烂或溃疡。咽部、支气管黏膜也有痘疹,肺部有干酪样结节。

预防

平时做好羊只的饲养管理,圈舍经常打扫、消毒。做好保膘、防寒保暖工作。绵羊痘鸡胚化弱毒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作免疫预防使用,每年定期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免疫,无论羊只大小,一律尾部或股内皮下注射0.5ml。

治疗

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甲基紫擦患部,同时用康帝(0.05ml/kg)配合克毒金刚(0.2ml/kg)或一针红(0.2ml/kg)分别肌注,每天1次,3~5天可收到好的疗效。重症病羊可用5%葡萄糖500ml配合克毒金刚(0.2ml/kg)静脉补液。总体治愈率可达95%以上。

猪痘

(1)病原和传染特点:猪痘又称猪天花。痘有两种病毒引起,一种是猪痘病毒,只能使猪发病,另一种是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猪。猪痘多发生在仔猪身上,成年猪有一定的抵抗力。然而,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所有年龄段的猪都会感染,呈现出地方性流行趋势。病毒存在于病猪的水泡、脓泡和痘痂中,有时也存在于粘膜分泌物和血液中。由猪体 互相拥挤接触而传染,饲料、饮水对本病也有传染性,虱、蚊、蝇也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2)症状:病初体温可上升到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耳、鼻端、眼睑、唇、腹下部等被毛稀少和皮肤柔软处出现小红斑,逐渐增大如黄豆粒大小,中心硬实的圆形丘疹,约2~3天后变成水泡,以后变为脓泡,继而脓泡渐干燥而形成褐色干痂,脱痂后露出红色斑痕。有的严重病例水泡可结痂后形成溃疡,并流出红色液体。有的可在口、鼻、咽及气管的粘膜上发生水泡,破裂而形成糜烂和溃疡,并有腹泻现象发生。这种恶性猪痘,死亡的较多。

(3)防治措施:①发现猪痘流行时,应进行隔离饲养,以免互相传染。②彻底清扫猪舍,用1.5%苯酚或3%来苏尔喷洒消毒,以迅速杀灭痘毒。将猪舍的垫草及粪便堆积泥封发酵。③将病猪患部涂5%碘酊液。脓泡如已破溃,可用2%硼酸水洗涤,再涂甲基紫溶液或喃西林粉。④苄青霉素80万单位1次肌注,用于治疗并发肺炎。⑤花椒、艾叶各10克,大蒜1头,煎水洗患部,洗后涂消炎软膏。

参考资料

山羊痘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hzau.edu..2024-08-13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2024-08-13

猪病通.猪病通.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