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传
《居士传》是一部由清代彭绍升编纂的书籍,收录了从后汉时期至清康熙三百多位男性的传记,主要记录了他们在家居生活中虔诚奉佛的事迹。这部作品被收入《万续藏》第149册,采用列传形式编写,包括专传、合传和附传三种类型,共计五十五卷。
编纂背景
彭际清编纂《居士传》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现有的佛教文献要么过于繁琐,要么过于简略,无法充分反映居士们的言行。同时,他也发现许多著作虽然涉及居士,但往往偏重于禅宗,忽略了其他法门。因此,他在广泛搜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并结合史籍、文集等多种资料,形成了这部涵盖多个法门的居士传记。
主要内容
《居士传》的编排特点是严谨的选材标准。彭绍升认为,宗门中有许多人并不值得推崇,如夏竦、吕惠卿等人,而白居易、苏轼等人的佛教贡献并非体现在宗门之中。他还批评了一些书中所记载的禅机因缘,认为它们并无实际意义。对于那些表面上支持佛教但实际上反对它的学者,如韩愈、李翱等,彭际清拒绝将他们纳入居士行列。此外,他还强调了儒家伦理的重要性,认为学佛的基础在于遵守五戒,而这正是儒家五常的具体体现。因此,他对南北朝时期的某些人物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排除了那些不符合这一原则的人。
《居士传》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时代的居士。卷首是由汪缙撰写的一篇序言,最后一卷则是彭绍升自己的传记。全书共有五十五卷,每一卷包含一篇列传,结尾处均有作者的赞词,有的还附有汪缙和罗有高两位助手的评论。传记的时间跨度从后汉的牟融、安玄开始,一直延续到清康熙时期的周梦颜。由于彭际清对不同人物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列传的形式分为专传、合传和附传三种。专传专门针对个别杰出的居士,如庞蕴、李长者和刘遗民等,分别撰写了专属于他们的传记。合传则综合了多名行为相似的居士,如牟融、安玄等,他们都曾在中原地区传播佛教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附传则是对其他人传记中的补充,通常涉及到具有亲属或其他密切关系的人物。
创作过程
《居士传》的创作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历时五年,最终在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完成。在这期间,彭绍升不仅精心挑选了各种史料,而且对原始文本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在每个条目之后标注了资料来源,以便读者核对。他还对历史上的错误进行了纠正,比如在《阙公则传》中指出了其他书籍将其误列为东林社成员的问题,并根据《大唐内典录》和《念佛宝王三昧论》予以更正。类似的例子还包括对《刘谦之传》、《李观传》和《裴休传》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修正,这表明彭际清对待史料的态度非常谨慎。
影响与评价
尽管彭际清个人信仰净土宗,但他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广泛地介绍了佛教教、禅、净三个方面的居士。通过《居士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代居士们信仰的变化趋势,这对于研究佛教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居士传》仅收录了男性居士,而对于女性居士,彭绍升另行撰写了《善女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