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指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也被称作20世纪全球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之一。
1952年12月4日至9日,短短5天时间,英国伦敦有4000多人丧生,约10万人患上各类呼吸道疾病。在之后的两个月中,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癌症、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
伦敦烟雾事件推动了英国《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该法案于1956年颁布。随后1974年,女王陛下政府又出台了《污染控制法案》。
事件背景
18世纪初,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工业开始高速发展。因蒸汽机对于煤和水的依赖性较大,在泰晤士河两岸,工厂密布,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蒸汽机大量投入使用。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煤炭燃烧率低,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造成了严重污染。密密麻麻的烟囱冒着滚滚黄烟,与大雾混在一起,笼罩在城市上空,原本白色的雾气变成了一片灰霾。自此,“雾都”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当时的“世界霸主”,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更是成为了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都,人口流动之大,贸易往来之频繁无人可比。然而,雾霾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20世纪初,伦敦“雾日”平均每年多达50余天。曾经旅居伦敦的老舍先生将伦敦雾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雾霭。
事件经过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病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
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后的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烟雾病事件而死亡。
1952年的事件引起了民众和政府当局的注意,使人们意识到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意义,并且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洁净空气法案的通过。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被环保主义者看做20世纪重大环境灾害事件之一,并且作为煤烟型空气污染的典型案例出现在多部环境科学教科书中。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事件结果
据英国《卫报》报道,预计当时死亡人数超过4000。加上一些慢性病患者,数周后又有8000 多人死亡,合计死亡人数达到12000以上。
产生原因
一、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恶性爆发与伦敦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相关联。
1952年冬天,由于英格兰东南部被高气压长时间覆盖,造成该地区空气流动一直不畅,也使得伦敦中心区气温长时间保持在冰点或冰点以下。在该年天气格外阴冷的冬天里,人们为了取暖而大量消耗煤炭,发电厂为了正常供电供暖也大量燃烧煤炭,因而用煤量在12月集中增长,由燃煤而散发出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数值量也不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烟雾事件集中爆发的12月5日到9日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平均含量是0.57ppm,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每立方米平均达到1400μg/m3,在最严重的一天里,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平均含量是0.69ppm,总悬浮颗粒物每立方米平均达到1620μg/m3。与现代标准比对,这些数据都分别远超美国、英国以及欧洲的控制规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指南。烟雾事件中的伦敦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含量和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分别超出了5-19倍和12-23倍393。
由此可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伦敦地区空气流动不畅,加上该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众多,容易导致混有各种混浊气体以及烟尘的雾气在这里的聚集,并且一旦形成就会因为空气流动少而长时间难以散去。
二、工业烟雾与废气排放
工业化以来各类工厂排放的废气、粉尘等成为伦敦烟雾事件的另一重要诱因。进入工业化以来,机械动力的蒸汽化、焦炭冶铁技术的推广以及工业革命期间人口的迅速增长,大大地增加了对煤的需求量,使煤成为英国工业技术转变的关键燃料。需求增长推动了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煤炭的消费量也随之节节攀升。数据显示:英国1800—1950年的煤消费量表现出总体不断增长的态势,在1950年高达近2亿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最初的几年,随着英国煤炭出口业的衰落,几乎整个产量都用来供应国内的需要,充分就业及制造业出口的快速增长事实上又导致了国内对煤炭需求的增长,这种增长在二战后持续了大约十年。随着煤炭消耗量的不断增长,排放到空气中的烟尘也不断增多。从工业锅炉里冒出的煤烟当中,大部分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煤炭灰,这些煤灰随着锅炉烟囱里通风的气流而被轻松地排放到空气中。
除了因蒸汽机锅炉、鼓风机和焦炉大量烧煤而产生大量烟尘外,工业生产还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酸性气体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伦敦的陶瓷工厂中普遍使用盐釉制法,排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和有害的碳酸气体。在离制陶厂不远的泰晤士河堤岸上种植的树木数年后几乎都已枯萎,然而在离制陶厂较远的另一边堤岸树木却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除了产生烟尘,煤炭中总是含有硫的成分,通常占到1%-2%,在燃烧过程中,硫挥发到大气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煤炭的消费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成正比例。
工业排放的烟雾主要来源是工业大量燃煤而产生的煤烟以及工业制造过程中所排放出的废气。由于广阔市场需求的存在,工业生产日夜不停,工厂大量燃煤和排放废气的现象极为普遍,而且当时的工厂出于对经济成本的考虑而很少安装有除尘和清洁设备,或是消除烟尘的净化装置和方法简陋,烟尘和其他废气的排放高度普遍较低,仅在10到15英尺。烟尘和有毒气体在工厂企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城市里不能得到有效扩散,极易造成对大气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对人身心健康的极大损害。
三、家庭煤烟排放
冬季家庭燃煤所产生的煤烟是伦敦烟雾的重要来源。1952年,家庭用煤量不到英国煤炭消费量的五分之一,但是前者带来的烟尘却超过了后者的五分之二。最近一项由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的燃料研究站所做的工作表明,家庭燃煤对英国的空气污染的加剧要负上超过一半的责任,而它对伦敦则要负上近八成的责任。比较起来,伦敦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30%是来自家庭燃煤,29%来自工厂。
事件影响
这场雾霾导致了除了地下交通以外的所有交通工具瘫痪,包括停运的泰晤士河上的小船、停飞的航班和被取消的火车。在白天,司机们不得不开着车灯,努力在浓雾中缓慢前行,并且还需要将头探出窗外来增加视野。然而,很多人发现即使这样行驶也是徒劳的,于是干脆放弃了开车。售票员使用手电筒和火把引导巴士司机在浓雾中行驶。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行人们在城市街区中走路时不得不用手摸索着前行,以防止在人行道上的油腻淤泥上滑倒。当他们回到家后,他们的脸和鼻子都被熏黑了,让所有的伦敦居民看起来像是煤矿工人。
这样的情景给伦敦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险。毒雾带来的能见度极低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出行,同时也对大家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政府建议家长们接回他们的孩子,以防止他们在烟雾中迷失。烟雾导致入室盗窃和抢包事件增加,因为犯罪分子可以在黄雾中轻易隐藏身影。鸟儿迷失在烟雾中不断撞上建筑物。参加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展览的11头获奖母牛被烟雾呛死,饲养者紧急制作了简易的防毒面具,用威士忌浸湿的粮食袋为牲口护眼。周末的足球比赛也被取消。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坚持在温布尔登公地进行一年一度的越野大赛,但工作人员不断呼喊指引跑步者穿过浓雾。烟雾也向室内蔓延,油腻的污垢覆盖了所有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导致电影院因为人们无法清晰看到屏幕而关闭。
出台首部治污法案
1952年的这场灾难,终于让伦敦人彻底醒悟。英国也以此为契机,走上了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出台。这部对全世界治理污染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厂排放的废气。法案明确规定,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采取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
不过,治污不可能一蹴而就。1962年,英国再次暴发严重烟雾事件,但死亡率大幅降低。此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1968年,再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加大控制空气污染力度。1974年,出台《污染控制法案》,对机动车燃料成分和石油燃料含硫量作出规定。
参考资料
伦敦雾是怎样散去的.经济日报.2023-08-26
烟雾事件.世界环境杂志社.2023-08-26
伦敦“杀人雾事件”回顾 正常人要靠盲人带路.人民网.2023-08-26
还我洁净大气.央视网.2023-08-26
空气中的脏东西严重超标 治霾还需要多久.央广网.2023-08-26
全国多地出现大雾 让人想起了1952年伦敦的大雾事件.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2023-08-26
经典伦敦故事.北方网体育频道.2023-08-29
1952年伦敦夺命大雾的历史.界面新闻.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