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鲁迅语录新编

鲁迅语录新编

《鲁迅语录新编》是一本2006年由林贤治编著的图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鲁迅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原地区“文艺复兴时期”,也即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一个极其奇异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鲁迅这样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怀博大,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更难找到像他这样以异质性的文化观念,猛烈地抨击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天中的叛逆者,革新家,个与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誓不两立、不妥协不屈服的斗士。在人社会中,他孤身奋战,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时,鲁迅又是一个极富于同情心和道义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弃学者教授的头衔,放弃世俗社会所珍视的一切,但是决不放弃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贡任。就像他笔一卜的那个复仇的黑色人那样,他惟以儿子般的忠诚,和快十般慷慨赴难的热忱,始终不渝地护卫着苦难的大地,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

鲁迅那里,人格、思想、艺术,是一个极其健全面又充满内在矛盾张力统一体。不但在中国,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的特异者。

“语录”一词,对于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风雨的人们,会唤起怎样的记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的思想、人格,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简单的“摘句”来体现。对于想要全面了解的读者来说,对原著的阅读是惟一的途径。只是原著的阅读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当下,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鲁迅。从这一角度看,一本能够基本客观的“语录”选摘,能够为有需要的阅读做一些有益的引导,总还是件不坏的事情。

作为选编者,林贤治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他在前言中所言:“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着手的初衷。”

编辑推荐

鲁迅的著作中,充满着战斗精神,创造精神,以及为劳苦大众请命的精神。

——许寿裳

如问中原地区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的回答:是鲁迅。……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

他的存在比起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存在更为清洁。

——(日)山本实彦

伏尔泰是高喊反抗而切恨宽容的,是他燃起了法国革命。同样的,鲁迅是更努力的在激发中国大众的情绪来反抗一切精神上物质上不可忍受的痛苦,拿鲁迅与伏尔泰相比拟,真是再恰当不过。对于专制制度的反抗,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却同是一员猛将。

——(美)埃德加·斯诺

他体现着新与旧的冲突,同时也体现着另一些超越历史的更深刻的冲突。他从不曾得到他的同时代人胡适周作人所曾享有的那种宁静的心境,但他却是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更具伟大的天才。

——(美)夏济安

西方文化研究忽略了鲁迅的作品实为一种耻辱,任何无知的借口都无法弥补这个缺陷。

——(美)詹姆逊

目录

一 中国人

中原地区社会

三 中国历史

四 权务者

五 奴隶与奴才

六 文人,学者,知识分子

七 论启蒙

八 论群众

九 论流氓

十 论青年

十一 书报审查制度

十二 传统与改革

十三 论革命

十四 论斗争

十五 论宽容

十六 论道德

十七 论人生

十八 论友谊

十九 性爱、婚姻与家庭

二十 文化教育

二十一 文学艺术

二十二 关天现代人物

二十三 关于自己

附录一 鲁迅论

附录二 鲁迅年表

书摘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致李桦/1 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的,倘不在什么旋涡中,那么,只表现些所见的平常的社会状态也好。日本浮世绘,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的。

《致李桦/1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如果是战斗的无产者,只要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本身便是一个战斗者。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7

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革,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9

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了摇头,使他不敢拔了的缘故。

《论“第三种人”》,《南腔北调集》,《全集4》P44O

中国文学从我看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廊庙文学,这就是已经走进主人家中,非帮主人的忙,就得帮主人的闲;与这相对的是(二)山林文学。唐诗即有此二种。如果用现代话讲起来,是“在朝”和“下野”。后面这一种虽然暂时无忙可帮,无闲可帮,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集外集拾遗》,《全集7》P383

中国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开当铺,卖糖葫芦是不会被征的。我曾经听说有人做世界文学史,称中国文学为官僚文学。看起来实在也不错。一方面固然由于文字难,一般人受教育少,不能做文章,但在另一方面看起来,中国文学和官僚也实在接近。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集外集拾遗》,《全集7》P383P150-151

(1)「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

,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记了,明天做起来

,也还不是「仍旧贯」的老调子。」《老调子已经唱完》一九二七年

(2)「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

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

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

维持着似人非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记念刘和珍

君》一九二六年

(4)「二十多年前,都说朱元璋(明太祖)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实是并不然的,他

做了皇帝以后,称蒙古为「元朝」,杀汉族蒙古族还厉害。」《上海文艺之一

瞥》一九三一年

(5)「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

里转,转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随感录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6)「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

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

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

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

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