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姓
丘姓发源于山东省,丘、邱姓同源,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1位,在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第77位。丘姓起源有四,一是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姜子牙(姜姓、吕姓、名望)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有以地为氏者,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二是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后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者。此为曾、丘联宗之说。三是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有宛丘,国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四是出自他族改姓,乌桓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丘姓,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后改为单姓丘氏。
清朝雍正帝时,为避孔子讳,下令全国丘氏改为邱氏,这才有了邱氏的出现。在民国建立后,丘逢甲等人倡导复邱为丘,但有些地方的邱姓未恢复。
历史上的丘姓名人有五代十国时的学者丘光庭、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江左文章录序》的作者丘灵鞠、近代政治家丘逢甲等。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丘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东省,后向西进入陕西省。姜子牙封于齐而都辛店(今山东临淄,一说今山东昌乐),其支庶(支孙 /子孙)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世居扶风,其历史至少有3000年。最早见于古籍的丘姓先祖是《孔子家语》中长事齐君、后为孝子代称的丘吾子(又称丘吾子、吾丘子),接着见于古籍的丘姓先祖是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大夫丘弱。鲁左史左丘明后有丘姓。
秦汉,丘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陕西,后向东进入浙江省。西汉有扶风县人(今陕西兴平东南)丘欣。刘衎时,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后俊遂留江左,居吴兴,在南北朝时形成了吴兴丘姓望族。东汉有乌程人(今浙江吴兴)丘滕和云中人(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丘季智。汉朝时,乌桓也有丘氏,东汉末乌桓有国王名丘力居者,在位三十多年,但其子楼班,从子蹋顿。
三国时期,曹魏毌丘俭之子宗等四人改为丘姓,山西闻喜邱氏,以毌丘俭为祖,称为毌丘俭后裔。晋朝末,中原丘氏有一支为避战乱而徙居福建省(参见“八姓入闽”),初居莆田市,后分支长汀县、上杭县等地。
据各种史料,知自汉以来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族改姓丘(邱)氏者甚多。十六国西秦时羌族有丘氏。匈奴、鲜卑族中均有丘林氏,后来均改为丘氏,鲜卑族中的丘乃敦、丘目陵等氏亦均改为丘氏。北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弟豆真(封临淮王)镇守来国,归而命氏,为丘敦氏,豆真之子丘堆改姓丘,融入汉族,发展成河南省丘氏望族的一支,以丘和、丘行恭父子最为知名。匈奴族丘林氏改为丘、林、乔三姓,丘氏发展为河南丘氏。这些外族很快与汉族相融,成为中原的丘氏汉族。
宋时,丘(邱)姓已经成为江浙、闽中的大姓,广泛分布于南方各地。丘姓几乎都分布在江浙地区。丘(邱)姓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约占丘(邱)姓总人口的54%,而福建省占了17%,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省、安徽、江西省,这四省的丘(邱)姓丘(邱)姓总人口的30% 。
明时,丘姓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丘弘)、江苏,这三省丘(邱)姓大约占丘(邱)总人口的58%,而江西省约占27%,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浙江、广东省(丘濬)、山东省(丘橓)、湖北(丘瑜)、陕西省(丘民仰),这五省集中了丘(邱)姓总人口的30% ;安徽(丘福)、湖南省、四川省(邱祖德)、河南省(丘锋)等地也有丘姓分布。即墨区人丘安于明洪武年间随军出征西南,平定云南省后任新添卫后所百户之职,其后落籍贵州省,子孙世袭武职,官至卫指挥事、贵州都指挥使。丘氏家族世代执掌新添卫军事长官,知名后裔有云贵两省第一位翰林院检讨、官右庶子的丘禾实和山海关区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御史、辽宁省巡抚的丘禾嘉。
清代,丘姓进入台湾,如今成为台湾的著名大姓。
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但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天下丘姓多改姓邱。满族亦有汉化改姓丘者。
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丘逢甲等于1912年提议恢复祖先肇姓之丘。认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并在广州市登报呼吁族人恢复丘姓。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邱姓主要郡望有河南省、吴兴。
邱姓主要堂号有河南、文庄等。
宗祠楹联
家谱文献
姓氏名人
研究考证
参考资料
季兆秋:贵定县的十大历史名人.国际在线.2015-05-10
丘姓历史发展_先秦时期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www.xingzuo.com.2020-01-12
丘姓家谱文献.qm.d1xz.net.2020-01-12
丘姓.xing.911cha.com.20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