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府君
崔府君,又称崔判官,是中国民间俗神之一,也曾是道教重要的崇拜对象,是都天子殿四大判官之一,为执掌生死簿的阴律司判官。信仰起源于唐朝北岳山神的一个分化形象,“府君”之称源自泰山府君,兼有山岳神和地狱神双重属性。其本名有崔瑗、崔子玉、崔珏、崔浩、崔元靖、有姓而佚名六种说法,其中崔,字子玉,隋唐时祁州鼓城人。其典型形象为:戴软翅纱帽,穿圆领红袍,束犀角大带,踏歪头皂靴,长一脸落腮胡须,瞪一双圆眼,左手拿善恶簿,右手执生死笔。
崔府君信仰流行早期,主要分布在北岳周边,即河北省中部、毗邻山西省的太行山区,信仰中心为磁州。唐代崔府君故事多发生于“冥府”,最先以长子令崔钰崔判官的形象出现在“入冥记”中,唐贞观年间为其建祠塑像,追封护国显应王等封号。宋元时期,被引入道教神灵行列。北宋张师正《括异志》中相关故事为此期代表作。到南宋,正式进入国家祀典,成为合法的、正统的地方神灵,产生“泥马渡康王”“神马拥王舆"和“拥羊之梦"等一系列故事,后期崔府君诞辰日成为节庆日。元代被皇帝封为“亚岳”,摄享南岳之事,此时崔府君故事多保存于元曲中,如《崔府君断冤家债主》,人们把崔府君“断冥狱”和包公相提并论。鼎盛期主要为明清时期,此时期,地方民众为神灵勒石留名、刻书扬名等,催生出明代《西游记》、清代《说岳全传》等文学作品。
崔府君的艺术形象常见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例如《西游记》通行本第九至十一回,即“李世民游冥”故事中,就以较多文字塑造了“崔珏”形象,随着小说广泛传播,其形象也深人人心。此外,在民俗生活中,奉祀崔府君的宗教活动,建有磁州崔府君庙等庙宇,还催生出六月六、十月十等宗教节日。民间有许多崔钰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名号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崔府君”形象是在官方与民间长期互动的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其形象不断变化,涌现出了“崔判官”“崔相公”“崔府君”“崔子玉”“崔珏”“崔元靖”“崔文瑞”等不同的称呼,以及长子令、阳令、冥府判官等不同的职位。对崔府君这一人物形象的确定,历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也都曾予以讨论,但神祇一事,难以定论,故而争论不断。
本名
在崔府君故事中,其除了“府君”的称谓外,还被称为“判官”。崔府君的姓名和籍贯,文献记载异说纷纭。仅崔府君的本名,就有六种说法并存,即:有姓而佚名、崔瑗、崔子玉、崔钰、崔浩、崔元靖。崔府君本非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而是唐宋时期北岳山神分化,在民间产生的一个变形。作为民间信仰,其在早期传播阶段,信仰对象的形象比较模糊,依附于不同历史人物。流传最多为,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隋唐鼓城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生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六月初六。李世民时授长子县令,后历任滏阳县令、卫县令、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等,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十月十日,卒于官,遗命葬于磁州滏阳鼓山西,即今和村西北。
判官
“判官"一职最早出现于唐朝,起初以职位较高的官兼任较低的官称判。《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刘宴判度支。”《宋史·职官志一》中也有相关记载,唐中后期,节度和观察等使均有判官,由本使选出,以备差使,都不是正官。到后来,“判官’’一职被引入民间传说中,迷信的人设想阴间也有“判官",其职能为掌簿籍文书等。在传说中,冥府判官数量众多,主要有四位:掌生死簿判官、掌刑簿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此中最重要的是掌生死簿判官崔子玉。此外,从“判官’’的人选来说,类似阎王爷,多由生前有善行、德行的人死后充当,李纯时期宰相武元衡被刺杀后,相传被任命为冥府判官;还有民间传说中妇孺皆知的钟馗判官也属于这种情况。
府君
“府君"一词出现在汉代,本是对官职的尊称,太守最早被称为府君。“府君”后来被用于笔记和小说中,但意义已有变化,对于具有神状但没有位号的,一般称为府君。迷信的人想象冥府也有府君一类的官。《搜神记·胡母班》中有泰山府君,《搜神后记》中多次提到府君。除文学作品外,称崔子玉为“崔府君’’者,还见于庙宇,如陕西延安、邯郸市磁县、陵川县和长子县的崔府君庙。
泰山之神号称“泰山府君”。唐朝加封五岳王号以前,“府君”逐渐由泰山神之名转化为五岳通称,又扩展为山神的普遍称呼。因华山地缘接近长安,所以唐代西岳地位尊崇,“西岳府君”之称屡见于书,例如王度《古镜记》和《太平广记》中的《河东县尉妻》《三卫》二篇,都有这个神名。而先天二年《北岳府君碑》的存在,则证明北岳之神亦有“府君”之名。此外《水经注》还记载有“九山府君”等山神。泰山府君神职功能有二:一为山岳神,属于地之列;二为治鬼之神,乃是冥府的主神。而这两种功能,在崔府君身上都得到了复现。所以,崔府君本系岳神的一个分化变形。
源流
造神背景
各种崔府君出身故事中,该神形象常与北岳相联系。崔府君形象从北岳神中产生,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信徒心理需求的反映。五岳地位崇高,只有天子有权奉祀,普通臣民无权“私祷”;但是长久以来,民间又有崇拜五岳的习惯。唐朝五岳神的分化,正满足了普通信徒的祭祀需求。北岳恒山,原指河北省中部曲阳县城外的神仙山。崔府君早期信仰中心位于磁县,该地距离曲阳不远,同属太行山区。唐宋时代,曲阳周边的河北中南部地区,普遍流行北岳信仰。为了免除远赴曲阳朝山之劳,多地信徒“诣常山岳庙请神”,建立北岳行祠。行祠为民间私设,奉祀的往往是北岳神的某个分化形象,崔府君便是其中之一。
历史发展
雏形期
崔府君故事的雏形期主要为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近50个民间故事类型。最初形象主要形成于唐朝,呈现在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和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两组文本之中。这两部作品中的崔珏成为后世多数崔府君故事的渊薮,推动了崔府君故事在后世的进一步传播与展演。这一时期的形象主要为“崔判官”形象。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御史中丞高士廉请奏李世民,遣官致祭,敕封护国嘉应侯,为崔府君建祠塑像,崔府君信仰开始受到国家的认可。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加封护国显应王。
融合期
崔府君故事的融合期主要为宋金元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明、清时期的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金元时期的崔府君故事继承了唐朝的故事,在宋代已经很“风行”,同时又在宋金元的时代大背景影响下,发生了新的变化,崔府君故事不断融合、定型。该时期故事类型主要集中于《夷坚志》《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梦溪笔谈》《唐语林》《醉翁谈录》《事林广记》《山居新语》《南村辍耕录》等文献典籍之中。在北宋道教典籍《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中崔府君成为北岳司命使者,被列入道教“五岳司命”的神灵体系中:“北岳司命者,乃唐臣崔府君也”。
南宋定鼎之初,因王朝政治的需要,崔府君在帝王神道设教的建构下,受帝王的敕额,崔府君的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正式进入国家祀典,成为合法的、正统的地方神灵。该时期产生的“泥马渡康王”系列故事便随着政治中心的南迁,开始在中国南方地区流传。南宋末年,崔府君故事因崔府君信仰在民众中间发生了变化,崔府君诞辰日渐渐变成了娱乐狂欢的节日。
元代,崔府君信仰再次得到政府的重视,被元代皇帝封为“亚岳”,摄享南岳之事。该时期的崔府君故事受前代“崔判官”形象的影响,产生了“崔府君断冤家债主”和“观音奴借神断案”这两个故事类型。
鼎盛期
崔府君故事的鼎盛期主要为明清时期。该时期的故事进入到“再创造”的阶段,地方民众往往会将崔府君的灵验故事记录下来,或勒石、或刻书,为神灵勒石留名、刻书扬名,使得崔府君故事得以流传延续,宣扬崔府君的功绩。该时期出现的民间故事类型主要集中于《坚瓠集》《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笑林广记》《右台仙馆笔记》等文献典籍之中。
信仰崇拜
神格职能
崔府君故事最早是从唐朝“入冥记”传播开来的,此中孕育了崔珏形象雏形。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有的把崔子玉看作是秉公执法、一丝不苟的判官形象,并拿他和“包拯’’相比;有的把他塑造成滥用权力的形象,如《三宝太监西洋记》和《后西游记》中有相关故事;还有的文学作品融合以上两种形象。在民间传说《治长子五事》等故事中,作为长子县父母官的崔府君,是循吏、通鬼神、主正义、解民难,是贫民百姓所渴望的好官。其典型形象为:戴一顶软翅纱帽,穿一件圆领红袍,束一条犀牛角大带,踏一双歪头皂靴,长一脸落腮胡须,瞪一双圆眼,左手拿善恶簿,右手执生死笔。
山岳神
崔府君本来源于以泰山为代表的五岳崇拜,是北岳之神形象分化的产物。泰山府君神职功能有二:一为山岳神,属于地祗之列;二为治鬼之神,乃是冥府的主神。而这两种功能,在崔府君身上都得到了复现。《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祭祀崔府君,是按照泰山神的标准来祭祀的,即“奉之如岳祠”。又如《崔府君封护国显应公诏》将崔府君比拟为“蒋侯能神,庙食吴壤”,“蒋侯”即钟山之神,因南梁封钟山蒋神为“中都侯”,故名。崔府君作为冥府判官的地狱神功能,在信仰故事中比较明显,其山岳神功能却常被忽视。
滥用职权崔子玉
在《唐太宗入冥记》中。判官崔子玉具有双重身份,描述其“生人判冥事”,一方面他是阳世活生生的滏阳县县尉,家中族人众多。他想借帮助李世民的机会要其提升自己阳世官职;另一方面他又是冥府主掌生死簿的判官,接待了唐太宗的冥府之行,运用手中权力为太宗私自加寿十年。
秉公执法崔判官
崔府君的庙宇遍布华北地区,以今河北省、山西省为最多,其他则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亦多有之。宋代以来,“生著令,殁司幽府”一直是崔府君神格形象的通行叙事,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言“崔判官”者多涉及“游冥”“还魂”“冥判”等母题,而称“崔府君”者则主要强调其为官德政。崔判官形象代表的,是古老的“泰山治鬼”观念道教化,和冥界传说的仙话化。
崔判官并非一般的岳神分化形象,在信仰实践中,它一般被视为东岳之神的僚属、从神,即崔府君辅佐东岳神治鬼。所谓“判官”,在唐朝冥界故事中经常出现,其身份乃冥君、阎罗王的副手。唐代官制中,本有“判官”一职,系节度使的高级僚佐。因为唐代镇守地方的大员从知府转换为节度使,原来的泰山府君也就被看作地下世界的节度使,而其首要助手崔府君,也就相当于节度使的助手、辅佐节度使治民的官员,即“判官”。
信仰传播
唐宋以来,民众将崔府君作为地方神灵加以崇拜。崔府君信仰以太行山为中心,其信仰辐射中国大江南北,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云南省等十余个省份都建有他的庙宇,留有他的传说,产生了许多与崔府君相关的变文、杂剧、小说、戏曲等民间文学作品,以及传说、庙宇、庙会等信仰实践。尤其是在南部太行山区的崔府君崇拜,更是以崔府君庙宇为依托,以崔府君故事为讲述的主要内容,以祭祀仪式为通神的媒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地民众的心理需求,延续几百年的故事展演与实践活动培养了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代崔府君信仰重新进入民众的生活世界,成为民众的心理依托。在长治市潞州区,出现了崔府君庙重建、长治市亚岳文化研究会成立、“东大街六月十五府君庙会”入选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崔府君相关著作等诸多文化实践的现象。
节日庆典
民间传说崔府君是农历六月初六圣诞。所以,宋金时大江南北凡有府君庙的地方,大都要在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纪念活动,带动当地的商品贸易,形成了老古刹庙会。登封市传统村落大金店镇街的六月初六老古刹会也因此兴起。
六月六日是崔府君诞辰,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卷四)已经记载在这一天府君庙要举行盛大祭典,此外,十月十日据说是崔府君的忌辰,也有人说是朝元的纪念日,在蒲州府君庙要举行祭祀活动。
从古至今,磁县的百姓对府君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恋念之情,古对府君的祭祀也特别重视。古时设定每月的初一、十五;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传说是康王在杭州市建成府君庙后的开光之日)、六月六日(崔府君出生之日)、十月十日和正月十五。其中,三月十五、六月六日、十月十日为当地庙会,正月十五日为府君出城之日,此称大祭之日。
艺术形象
崔府君的艺术形象常见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第九至十一回,即“李世民游冥”故事中,就以较多文字塑造了“崔珏”形象,随着小说广泛传播,其形象也深入人心。小说《西游记》中描述如下:
祭祀与纪念
封号与祀典制度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御史中丞高士廉请奏李世民,遣官致祭,敕封护国嘉应侯,为崔府君建祠塑像,崔府君信仰开始受到国家的认可。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加封护国显应王。赵恒祥符元年(1008),封东岳岱山护国西齐王。赵祯景祐二年(1035),封护国显应公。赵煦元符二年(1099),封护国昭惠公。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封护国嘉应昭忠王。赵构绍兴元年(1131),封护国显灵真君。完颜璟明昌三年(1192),封亚岳。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封齐圣广王。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1295),加封灵惠齐圣广祐王。
七通碑
为崔府君建有祠庙碑、神道碑、记事碑。其中祠庙碑有至元二十九年(1292)的《齐圣广祐王碑》、至大二年(1309)的《奉旨护持灵惠齐圣广祐王庙碑记》、崇祯五年(1632)的《灵惠齐圣广祐王庙碑记》、道光十七年(1837)的《重修崔府君庙碑记》;神道碑有正德二年(1507)的《节录神道碑》、光绪十八年(1892)的《修理坟銮仪记》;记事碑有光绪八年(1882)的《重修四明亭碑记》。
庙宇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祭祀崔府君,是按照泰山神的标准来祭祀的,即“奉之如岳祠”。在全国各地的东岳庙、阎王庙、城隍庙里,都少不了判官这个角色,判官是森罗殿里阎王爷的主要帮手。其中掌生死簿判宫是首席判官就是崔府君崔珏。崔判官除在以上各庙占有一席之地外,还有自己的庙宇。
磁县崔府君庙
磁县崔府君庙位于磁县城内府君庙街北侧,为崔府君本庙。据志书载,崔府君庙唐开元六年(718年)为祀滏阳县令崔珏所建。元大德三年(1299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均有重修记载。该庙原占地面积80亩,有殿、阁等80余间。存建筑有正殿、拜殿、后殿、过廊,平面呈“工”字形,现存建筑时代为明、清时期。在拜殿存有碑碣八通,时代多为明代。正殿前为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硬山琉璃瓦顶,用六架梁。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琉璃瓦顶,用七架梁,前出单步梁。正殿和后殿由过廊连接。过廊为卷棚顶,显三间,用六架梁。1995年,群众集资修复了东西配殿。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陵川县府君庙
陵川县礼义镇的崔府君庙,崔府君庙又叫显应王庙,始建于唐,历代都有增建。最有特色的是山门建筑,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庙观迥然不同。山门为金朝原物,分为两层,下层是砖砌高台,这种高台上的门庑或殿宇,在敦煌壁画中有反映,但实物中极少见。庙内还有戏台一座,面向后殿,是酬神之所。后殿即为府君殿,供奉崔珏。
淇县崔府君庙
淇县崔府君庙旧址位于曾经的钜桥村北寨门外东北方,旧庙坐北朝南有三大间,庙内有崔府君的泥塑神像,还有一匹高约八尺的泥塑枣红大马。庙门内有两尊恶鬼塑像,左侧的“恶鬼”手握大铜锤,右侧的“恶鬼”则双手持铁锁链,这是该庙内的机关。1932年,该庙内的住持曾重修了崔府君庙的大殿。1944年,国民党新五军驻防钜桥镇,杨克猷将崔府君庙改成一所中学并拆除了庙内的机关,随后又将庙宇完全拆除。新中国成立后这所中学停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崔府君庙的旧址被征用为牲口棚,八十年代末又改成了民房。
山西府君庙
陵川县礼义镇北街村东北隅的一处高台上,坐落着全国罕见的汉唐高台式建筑崔府君庙。该庙始建于唐朝,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重修,洪武二年及清末均有修。现存山门为金朝建筑,其他为明清建筑。2001年,崔府君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州府君庙
《神异录》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封其为“护国嘉应昭忠王”,并重建庙宇,增修七十四司,司司均显府君神异之致,因此府君庙又有总司庙之称。蒲州的这座府君庙是把崔府君作为阴府之神来祀奉的。庙中的泰定碑记在府君庙中也是很早的古碑。此庙石附近一带颇受崇信,每当庙会时节,热闹非凡。
山西郭壁村府君庙
晋城市太行古堡郭壁,现存的王氏祠堂等祠堂建筑都已经较为残破,但村中庙宇建筑的代表——崔府君庙却是郭壁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该庙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重修,随后历朝历代均有重修和扩建。崔府君庙占地120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主殿为关帝殿,后院正殿祭祀崔府君,倒座位置是一座舞楼。舞楼是崔府君庙的核心建筑,整体为平面正方形,四角以木柱支撑,单檐歇山顶。舞楼顶部为梁架结构藻井,藻井均为斗递叠而就,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
典故传说
传播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崔府君的故事,如“崔府君显灵”“神马拥王舆”“泥马渡康王”“拥羊之梦”“府君断冤家债主”等,到了明代有近160个,清代有近140个,如“礼斗获金”“施粟赈饥”“玉赐神梦”“应瑞降生”“隋年举拜”“初唐征聘”“除冯氏祟”“息猛虎害”“断陈雄奸”“正窑分界”“释棋叟忧”“击寺僧妖”“决阴巢狱”“斩蛇平水”“通政狐”“归神紫府”“藏魄和村”“崇祀报功”“分祠东岳”等。
唐太宗入冥记
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讲述了唐太宗的生魂被勾入冥府,判官崔子玉(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中写作“催子玉”)迎接。路过第六曹司,唐太宗听见有二人啼哭,便问其是何人,崔子玉回答是被其所杀的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心生胆怯,不敢停留,匆匆离去。按照唐太宗“命录”所记,其命当尽。崔子玉为其添上“十年天子,再归阳道”二句。唐太宗大喜,并说回到长安后要以钱物相赠。崔子玉欲得官,故意问太宗:“为何杀兄弟于殿前?囚慈父于后宫?”李世民不敢回答,崔子玉要许他官职,即为他代答。唐太宗答应还阳后便给崔子玉敕封,封其为蒲州刺史、河北四州采访使以及御史大夫等职。于是,崔子玉为其代答“大圣灭族”几个字。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描写了“冥界”的场景,是传统中原冥界观的再现,《唐太宗入冥记》也成为了唐朝“游冥故事”的典型代表。
泥马渡康王
北宋时期,宋徽宗为了与金朝和,将第九个王子赵构赵构派到金军大营为人质。赵构计划出逃。逃跑中途,累倒在崔府君庙中昏睡过去。梦中见一神人对他说:“金军铁骑离此不远,小神已在门外备好良马,王爷赶快起驾吧。”赵构惊醒,睡意顿消,在庙门口果然看见一匹黄骠马。这时从北边传来人喊马嘶声。赵构不假思索,飞身上马,不到半天,马就从金国飞到了黄河,来到今马渡村址时,马停下不走了。赵构感到奇怪,下马一看,原来是匹泥土做的马。赵构大悟:原来是崔府君救了他。赵构逃到南方后,当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赵构。有人认为既然开国皇帝在此落过脚,肯定是风水宝地,就在此处垛墙筑舍定居下来,后来,居民越来越多,便根据《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定村名为马渡,流传至今。
治长子五事
《治长子五事》共记述了五个小故事。
治滏阳八事
文献记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进退志》《梦粱录》《中兴小记》《使金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朱子语类》《文献通考》《湖海新闻夷坚续志》《续文献通考》《西湖游览志》《山笔》《崔府君实录》《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铸鼎余闻》《格致镜原》《崔府君神异录》《崔府君祠录》《宋会要辑稿》《庸闲斋笔记》《宣和遗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人轶事汇编》《释神》等书对崔府君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与考证。其中《崔府君实录》详细记载了崔府君的政绩、世系和传奇故事,磁县地方社会的特点等。
相关作品
崔府君故事自唐朝产生以来,便在文人和百姓之间广泛流传,促进了后世相关文学题材的发展。崔府君故事是后世小说取资的重要对象之一。与崔府君相关的神魔小说有《西游记》《西游记传》《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后西游记》等。成书于明代的《西游记》一书,被认为是开创了神魔小说的先河。在《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以及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中,作者吴承恩以唐代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基础,或增补、或删减,进一步丰富了崔府君的故事。
明代《列仙全传》说崔府君生前断案如神,“昼理阳、夜理阴”,被唐太宗称为“仙吏”。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说崔府君托梦给他:“贼当自灭,陛下无恐。"唐代《酉阳杂前集》称:“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宋代《北梦玖言》云:“人之正直,死为冥官。“隋朝名将韩擒虎,"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元明杂剧、话本多有包拯下阴司宙案故事,《三侠五义》还有包拯扮阎罗王审郭槐“狸描换太子”情节。崔府君由人变神,并非个案。
相关研究
崔府君信仰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引起中日两国学界关注,王国维、严敦易等前辈学人都有相关论述,邓小南《关于“泥马渡康王”》、黄正建《关于唐宋时期崔府君信仰的若干问题》等文章,以及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俊斌《宋以降崔府君信仰的塑造、传播及与本土化》两篇硕士学位论文,又各从不同角度考辨相关史实和文献。但崔府君信仰的兴衰过程及其背景,特别是其与五岳信仰的关系,仍有必要进一步阐明。
参考资料
崔珏与淇县的渊源.今日头条.2024-03-28
【磁州史话】崔府君—崔珏:民间传唱千百年······.搜狐网.2024-03-29
河南传统村落大金店老街:三里长街南岳庙--郑州新闻——中原网.中原网.2024-03-29
多彩贵州网 - 山西崔府君庙一对石狮被盗 警方2个月后追回.多彩贵州网.2024-03-29
「山西画报·太行古堡专题系列」沁水郭壁村:清官故里 元代遗梦.今日头条.2024-03-29
郑州地理-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日报数字报.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