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山城
运山城,即燕山寨。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境内,又名云山城、披衣山、天生城、运山城、隆城山、金粟山、崇城山、方城山等,海拔700-826余米,是一座危崖耸立的桌状孤山。
概况
运山城以其易守难攻而闻名于世,与金堂云顶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奉节白帝城、钓鱼城、南充青居城、剑阁苦竹城一起,齐称为“四川抗蒙八柱”,是宋末嘉陵江沿线抗击蒙军入侵的重要堡垒之一。
历史沿革
宋朝末年,蒙古骑兵入侵四川,为救危卵于覆巢,公元1243年,湖北蕲州人、四川制置使余率军抗击蒙军。运山城处于利州区(广元市)、阆中市、巴州(巴中市)南下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余玠将蓬州署以及蓬池县、朗池县、相如县署全部迁往运山城,并亲临城寨指挥修筑防御工事。1250年蒙古大军由汉中市出发,先后攻克阆中、铜鼓寨,进逼运山城。运山城危崖陡绝,山顶平阔,军民依托险峻山势固守,蒙军无法施展骑兵优势,屡攻屡败,运山城军民同仇敌忾,击毙蒙军主帅汪德臣坐骑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军溃退。
1253年利州(广元)失守,川北各州宋军退守运山城。1258年孛儿只斤·蒙哥亲征四川省,对宋王朝采取三面合围,由甘肃六盘山出发,顺嘉陵江而下,蒙军主力屯兵运山城下,蒙哥亲自指挥作战,运山军民在利州区转运使施择善带领下英勇抵抗,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据史记,蒙军围困运山城长达十五年。余玠死后,他的继任者又增修了一大批山城。这些山城遥相呼应,构成了阻遏蒙古骑兵的有效防线。
1259年,蒙哥大军攻陷运山城和青居城之后,进逼合州,在钓鱼城遭到合州知州王坚的坚决抵抗。王坚利用钓鱼城坚固的城防,与蒙军激战数月,击毙蒙军前锋主帅汪德臣和孛儿只斤·蒙哥蒙哥,蒙军被迫撤退。
1276年宋都失陷,王坚部将张珏仍坚守合州。1278年,蒙古不花军从成都市南下攻占越州,因寡不敌众,宋军全部战死,1279年宋亡。
基本结构
运山城曾建有十门,燕山寨、龙门寨、打鼓寨、云盘寨、顺天寨、石马寨、三角寨、半边寨、白云寨、罗家寨等(亦说十二门),每个寨都有天生池,方便屯兵用水,现部分寨门保存尚好,燕山寨门石崖有菩萨三尊,龙门寨有迷宫一样的皇城遗迹,破城偷袭打的穿山洞还至今犹存,部分城墙保存完好。额有“宇宙一峰”石刻,为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所刻。旁边的“移治碑”已毁,现只存碑脚石迹。东门的“宝记功碑”,是余玠为表彰运山城抗蒙官兵所刻。山顶地势平坦开阔,坝中有水塘,叫天生池,每遇旱灾,即使山下农田开裂,山上塘水仍长年不枯。山上曾建有长街、孔子庙、武庙、清平庙等,历经战乱,现已茫然无存,只剩下故城的残垣断壁。
运山城还是明末张献忠军队抵抗清军的城堡之一,清军曾对运山城围攻三年。在西门进山处半山腰峭壁上,有古石洞,凿痕清晰可见。石洞大约10米深,靠悬崖处的墙壁以大岩石垒就,有6个方正的洞眼,据传是张献忠军架设“牛耳朵”炮打击敌人的射击孔。
古籍记载
元代学者姚燧在《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记述:“宋臣余玠议弃平土,即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苦竹筑垒,移成都市、蓬、阆、洋、、合、顺庆、隆庆八府州治其上,号为八柱,不战而自守矣。蹙蜀之本,实张于斯……。”
《清一统志·顺庆府二》 “司马相如故县”引《元一统志》:“宋淳祐三年,四川省制置使余玠,以相如县接近蓬州营山县界,旁有云山,近去嘉陵江十有五里。其山崇峻,乃营立寨栅,俾县民附入云山保聚。宝祐六年,郡守张大悦以城归附,遂以相如县拨属蓬安县。至元十五年蜀定,令毁云山寨,复以军民还旧理。”
参考资料
专家揭秘运山古城的“前世今生”.蓬安县人民政府.2024-09-15
运山横亘卫巴蜀.重庆考古.2024-09-15
云山城.国学大师.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