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
合川钓鱼城,合川区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7′32″~106°19′22″,北纬29°59′30″~30°1′15″,坐落在钓鱼半岛的钓鱼山上,被嘉陵江三面环绕,与合川城区隔水相望。
1243-1279年,这里发生了持续长达36年的钓鱼城之战,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战,更间接影响了世界格局。蒙哥大汗在率军攻打此城时,受伤不久死于此地,因此,钓鱼城也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 、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 、护国寺、悬佛寺、千佛 石窟 、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随着朝代的更迭,钓鱼城的文化越来越丰富,不仅拥有雕刻精美的摩崖造像,元、明、清碑刻文化,还有寓意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丰富的诗词和浓郁的民俗文化等。
1982年,钓鱼城作为缙云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国务院批准钓鱼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背景
公元120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成吉思汗(1162-1227)在翰难河源宣布建立蒙古(元)汗国。铁木真被拥戴为“成吉思汗”。具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于1218年灭西辽,1219年首次西征攻入俄罗斯,1225年攻西夏,1227年灭西夏,同年病死军中。1229年,成吉思汗之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继承蒙古国大汗之位,继续向外扩张。1239年,蒙军大举进攻南宋,铁骑横扫四川省,来到川东地区的钓鱼城下,不久北返。
1240年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并派甘闰到合州在钓鱼山修筑城寨。1242年,赵昀授余玠为权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责任全蜀事务。公元1243年,余入蜀赴任,在重庆府旁设招贤馆,广纳贤士,作“经理四蜀图”,建立以钓鱼城为中心的山体防御体系。并派重兵把守钓鱼城。
钓鱼城之战抗战经过
宋蒙钓鱼城之战,从1243年余玠帅蜀建立山城、立“八柱”,到1279年王立降蒙止,共计36年。
宋蒙钓鱼城之战,可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1243-1257年:筑城防守
1243年(宋淳三年)春,兼任兵部侍郎、四川省安抚制置使和重庆市知府的余玠入蜀赴任。余玠在重庆府招贤纳士,作“经理四蜀图”,建立以钓鱼城为中心的山顶防御体系,并将全川四大戎司迁入防区,守护蜀口钓鱼城。
1246年(宋淳祐六年),蒙军分四道入蜀,汪德臣部攻蓬州运山城,汪德臣的坐骑被城上擂石击毙,其弟战死。山城的防御体系发挥作用,极大鼓舞了钓鱼城守城宋军。
1250年(宋淳祐十年),余玠欲收回兴元府,调集了驻合州钓鱼城的兴戎司王坚部及播州杨氏等精英部队,北攻兴元,缴获蒙军战马500匹。
1254年(宋宝祐二年),蒙古都军元帅帖哥火鲁赤率军入蜀,攻阆州、合州、广安市,被守将王坚、曹世雄领兵击败。王坚加修钓鱼城,以便能守能攻。
1255年(宋宝祐三年),蒙古兀良合台自云南省攻四川省,与陕、蜀蒙军配合,汇集合州,欲拔除钓鱼城这座四川最坚固的堡垒。但因防守严密,蒙军未得愿,次年正月退军。
1258-1259年:重大战役
1258年(宋宝祐六年),孛儿只斤·蒙哥蒙哥领军4万,号称十万,分三道入蜀。短短数月,势不可挡,攻占数城。同年十二月,蒙哥派宋降人晋国宝至合州钓鱼城招降宋军,守城将王坚拒降,并斩蒙哥使臣晋国宝于山上阅武场。蒙哥大为恼怒,决心攻下钓鱼城。
1259年(宋开庆元年),二月蒙哥率军渡渠江鸡爪滩,扎营石子山。二月三日攻城战斗开始,七日猛攻一字门,九日攻镇西门。三月从东、北、西三面猛攻新东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均失利。四月二十二日,蒙哥督军攻护国门,大败而归。二十四日夜晚、,蒙军绕道攻外城,一度登上城头,杀伤宋兵甚众,但终未进城。六月,蒙军总帅汪德臣攻城不利,被飞石击中,感染疾病。二十一日,死于养伤营地缙云山寺。七月,天气炎热,蒙军中出现霍乱,许多将士染病去世。同年,孛儿只斤·蒙哥伤痛并发,因此染上疾病。将部队迁移至愁君山,病情加重,遗诏说“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城剖赤,尽而诛之”。随后不久蒙哥去世。
1260-1276年:攻守相持
1260年(宋景定元年),因蒙哥去世,孛儿只斤·忽必烈即汗位,其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称汗,二者争战多年。
1262年(宋景定三年),蒙古阆蓬等路都元帅汪良臣“以钓鱼城险绝不可攻,奏请就地筑城曰武胜,以扼其往来”。十二月杨大渊升任蒙古川东都元帅,于渠江滨筑虎啸城(今广安东)。
1264年(宋景定五年,元至元年),王坚因遭权相贾似道嫉妒,被贬官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在任上郁郁而死。钓鱼城军民闻之,无不悲痛。张珏继承余玠、王坚遗志,加修钓鱼城。此后钓鱼城与蒙军相持。
1265年(宋咸淳元年,元至元二年),蒙古元帅按东和赵匣刺率兵攻钓鱼城。宋军出城迎击,战于南坝,蒙军俘去军士57人,战舰146艘,掠去老幼340人。
1272年(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张在钓鱼城隔江相望的宜胜山(今合川纯阳山)筑城,以作为钓鱼城的外围防御点。同年九月,蒙古统军合刺复攻钓鱼山,赵匣刺以千人至葛树坪,掠渠江口,获战船50艘,宋军力战,蒙军北退。
1275年(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元重庆市招讨使持诏招降张珏等人,张珏拒之。于是元匣制屡次攻打钓鱼城,均遭抵抗,双方僵持一年有余。
1276-1279年:孤军奋战
1276年(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三年),南宋皇都临安失陷,宋朝降元。而合州钓鱼城军民在四川省制置副使张珏率领下,不仅坚守,还主动出击展开反攻。同年,张珏升任至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坐镇重庆指挥,钓鱼城交王立接任。此后并在钓鱼城内开辟空地修筑皇城,以迎接流亡政府入川。
1277年二月,元将汪良臣率部队猛攻钓鱼城,守将王立率军民奋力抵抗,坚持三年之久。
1278年(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元军进攻重庆市,并劝降重庆知府张珏,张珏拒降,重庆被元军攻破。张钰兵败自尽未果,东走涪州途中被元军抓获,押送到京师,于至元十七年二月死去。
1279年(宋祥兴三年,元至元十六年),由于重庆沦陷,张珏遇难,元军趁机对钓鱼城加紧了进攻,钓鱼城孤城无援,元军逼近,攻城愈急,破城在即。守将王立对众曰:“某等荷国厚恩,当以死相报,然其数十万生灵何?”元军西川行院李德辉派遣部下招降。最终王立开城降元。
钓鱼城保卫战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钓鱼城保卫战在国际国内抗蒙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钓鱼城之战导致蒙古灭宋战争的全面战败,蒙古大军北返,使宋朝延续了20年之久。同时,守城将领创造了攻守结合的军事斗争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科学。在历史上,钓鱼城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这是军事历史上的奇迹。
孛儿只斤·蒙哥蒙哥死于钓鱼城下,是孛儿只斤·旭烈兀率蒙古军进行第三次西征终止的重要原因。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步伐。鱼城之战有效抗击了蒙古大军的侵略狂潮,这是钓鱼城之战对世界抗蒙斗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主要景观
钓鱼城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在钓鱼城上,现存有总长8公里的城垣、8座城门(护国门、镇西门、新东门等),以及炮台、哨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衙署遗址、军营、较场、粮食加工场、天池、泉井等南宋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有远古遗迹钓鱼台、天泉洞、薄刀岭、三龟石,唐代悬空卧佛、千佛崖、弥勒站佛、护国寺,宋代古桂树、飞楼碑、佛号大字和“一卧千古”“山人足鱼”摩崖题记,清代忠义祠、“三圣”岩、“鱼山八景”石刻等名胜古迹;还有文天祥、刘克庄、杨慎、陈毅、郭沫若等历代名家的吟咏以及抗日战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摩崖题记。
古战场遗址
城墙、城门、城楼
钓鱼城现有城垣八公里,城内面积2.5平方公里。山脚周围40余里。所筑城垣,依山据险,深沟高垒,用大条石沿四周悬崖绝壁构成,其高度除人工垒石6~10米外,还有织染山岩的高度,两者相加,则高达数十米至一百米以上。且依三层阶地,有外城内城几道防线。还有直伸江边的南北一字城。现虽城垛毁坏,但城垣基础尚存。
钓鱼城有始关门、护国门、新东门、青华门、出奇门、奇胜门、镇西门、小东门八道,除小东门被破坏以外,现七道城门均存。另有水洞门一道,构筑完好。
护国门
护国门重庆市十大标志性旅游景观之一。护国门为钓鱼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城南第二道防线上,在钓鱼城题刻的右侧上部。在钓鱼城8座城门中,护国门是规模最大的一道雄关,城门洞高3.24米,宽2.45米,进深6.42米。城台上为重檐歇山顶式城楼,高7米。其楼北倚峭壁,南临悬崖,旁有古榕交柯,蔚为壮观。当年,钓鱼城军民曾在护国门前面的峭壁上开凿石穴,架梁铺木,施以栈道出入。情况紧急之时,可迅速地将横梁上的木板抽掉,使其通道断绝,犹如我国北方古城的城门悬索桥。如今,栈道石穴犹存。在护国门平顶门道南壁和后门洞东侧,还保留有宋代的城门构件和登城的石级。
插旗山与较场
插旗山在钓鱼城西北面最高处,海拔约391米,山顶是南宋钓鱼城宋军竖军旗之处,也是练兵的指挥台。登临高台,可俯瞰三江汇流,尤其对渠江和嘉陵江交汇的渠河嘴的军事行动,观察十分清楚,现插旗山遗址犹存。
紧临插旗山指挥台的是一大校场,也称阅武场,是钓鱼城之战训练军兵之处。校场整体为圆形,直径约36米,面积约5800平方米。位置适中,道路四通八达,有军情发生,可迅速出击。另一处校场在皇城的午朝门外。
飞舄楼与武道衙门
飞舄楼钓鱼城后护国寺高地上,是王坚、张珏等守城将领指挥之所。元朝统一后,飞舄楼被拆除。后朱祐樘弘治年间,合州百姓在此重建飞舄楼,取名为武道衙门,后民国期间被烧毁。现钓鱼城尚存有《飞舄楼》石碑。
皇宫、皇井、皇洞
皇宫遗址在钓鱼城北面高地上,1276年,南宋皇都杭州市沦陷之后,二王出走,张珏从合州派兵去广中寻找,将流亡政府迁入城内,在钓鱼城内修建皇宫,待二王居住,现皇宫已不存在。今存有两口皇井,呈六角形,现保存完好。
皇洞在新东门左侧,洞口系条石砌成。前为卷拱,洞高1.25米,宽1米,进洞15米处,有一巨石居中而立,形成隘口,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往前则逐渐开阔。此洞为军事措施。人们沿习称为“皇洞”。
天池与古井
钓鱼城内有大小天池十四所。大天池,又称范家堰,在奇胜门内,水面有两万多平方米,常年蓄水不干。其规模为钓鱼城十四所天池之首。今保存完好,今仍然有蓄水灌溉之用。
龙泉井,在护国寺内,古桂树旁。井台呈六角形,深约10米,是城内九十二眼井之一。系建护国寺所凿,现保存完好。八角井,在大天池一侧,井呈八角形,有泉水终年不断。
上天梯与九口锅
上天梯在钓鱼城护国寺外九口锅右侧岩壁上,系人工凿成的41级陡峭梯步。拾级登上山顶,为开阔地,往前俯视大江,薄刀岭、八角亭、合州城尽收眼底。平顶巨石上安置抛石机、三弓弩等古兵器的基石凿痕。相传上天梯是神人上天罪人入地之处。传说孛儿只斤·蒙哥派人来劝降的罪人晋国宝,则是从上天梯押解到下面刑场斩首的。
上天梯上侧,大石坝上有九个凹坑。俗称九口锅。实为战时兵工作坊,是制造兵器和存放兵刃弹药之处。现还有一些柱基础遗存。
古军营
古军营在钓鱼山上应有多处。是南宋四川兴戎司军兵驻营之所。1987年在钓鱼城内中部山顶上,按仿宋式军营,修建了石砌营房五幢,并恢复了大较场一个,面积达5800平方米。营房内原设有会议室、钓鱼城诗书画院、餐厅、旅馆等设施设备。较场上有一高台。1989年钓鱼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议室举行过闭幕式。较场高台上搭过戏台,演出大型历史川剧《钓鱼城之战》。
还有水军码头、水阁凉亭、龟山、飞檐洞、鸡爪滩、龟山堡等遗址。水军码头在南北两面的嘉陵江边,现位于钓鱼城景区标识墙的前面。水阁凉亭在午朝门遗址右侧。是昔日接待宾客饮茶、叙事之处。现亭已不存,但四根石柱仍残存水中。龟山又名炮台山,位于钓鱼城南面沙溪乡境内,与钓鱼城隔江相望。南宋开庆元年( 1259)蒙哥大汗率军攻打钓鱼城时,命万户史天泽驻重兵于此山。飞檐洞在护国门与一字城之间的城墙下,由巨石裂缝形成的天然孔道。可通城外,是秘密的出击城外敌人之处。钓鱼城之战时,曾出其不意地从此道悬索而下,袭击来犯者。龟山堡在钓鱼城新东门外,与新东门城楼遥遥相望,直径距离约300余米。山形似人头顶,故又称脑顶坪。南宋开庆元年,蒙哥大汗在此筑望楼观察城内军情时,被城内所发炮矢击中,这是他受伤之处,现山堡依然。
风景名胜
鱼城烟雨(独钓中原)
“鱼城烟雨”是古合州八景之一,它既是对整座钓鱼山城那种“澹烟微抹,细雨轻靠”自然景观的概括,也是烟雨迷蒙中充满抗战英雄浩然正气的写照。清光绪《合州志》“鱼城烟雨”条中说:“江之东岸,山曰钓鱼,壁立千仞,翠插天半。依山为城,据江作堑,宋人筑之,以御元也。数百年断垒荒台,灭磨于烧青火赤间。际春晓将,澹烟微抹,细雨轻霏,秀削天然……”
1993年,重庆市评选新巴渝十二景。将“鱼城烟雨”(又名独钓中原)评定为新巴渝十二景之一。
钓鱼台
钓鱼台在钓鱼山顶,护国寺外右侧约40米处,为一突兀的大石。上有一对宽0.3米,长1米,深0.15米的凹坑。现钓鱼台、插竿石均完好保存。据民间传说,远古时代,三江洪水泛滥,众多的灾民纷纷逃奔到这座山上避难。山上没吃的,就在灾民们因饥饿濒临死亡之际,一位巨人从天而降。巨人在山巅的巨石上手持长竿,从滔滔的江水中钓起无数的鲜鱼赈济灾民,使成千上万的民众得以生存。后来,人们感念巨神的救命之恩,将山顶的巨石称作钓鱼台,山也得名钓鱼山。南宋王象之编的《舆地纪胜》,祝穆所著的《方舆胜览》和明代曹学俟著的《蜀中名胜记》等著作中,都将钓鱼台的故事记载书中。唐宋以来,钓鱼台为人们游览的名胜。
古桂树
钓鱼城护国寺内的古桂树,相传是南宋田少卿扩建护国寺时所植,已有800多年的树龄了。现树高20余米,胸径近2米。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每逢秋季,桂花开放,香飘数里。这是一株丹桂,每年开花2—3次。它不仅花香浓郁,为钓鱼城一大景观,也是钓鱼城历史的见证。不少游人在树下留影,并以古桂为题赋诗。
薄刀岭
薄刀岭在钓鱼城西面,从镇西门入城到护国寺必经过薄刀岭。此处一面临江,危岩拔地,壁立千仞;一面靠西市,悬崖峭壁。中间最窄处不到1米,岭薄如刀,故称薄刀岭。有“刀梁径窄,狭者无二,蜿蜒鸟道,侧目骇而神惊”之叹。现岭上修有一亭,名“襟带阁”(又名萦带阁),游人可登阁望远,遥观嘉陵萦带之无限风光。
天泉洞
天泉洞在钓鱼城水洞门左侧的城垣下,洞口系峭壁天然石缝,进洞约8米,便有一大厅,宽有10米;洞身长20米,高2—8米。大厅顶部石隙间有清泉飞流,在一缕天光照射下,飘飘洒洒,构成“天泉飞泻”的奇景。传说这是皇洞的一个秘密出口。
三龟石
在钓鱼城北面,有三尊巨石横卧,突兀凌空,酷似三只巨龟昂头望北,故名三龟石。此乃一自然景观。民间传说是三个放浪秀才遇兰花仙子,心生邪念。但对仙子出的上联:“小妹本姓兰,身穿蓝,脚踏兰,手提篮,上山南,采玉兰,遇着男,把路拦,你说艰难不艰难?”对不出下联,因而石化为龟,永留此地。
历史文物与摩崖题刻
陈列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古战史上的奇迹”,以图表、文字、绘画及部分实物介绍北宋灭亡及南宋的建立,蒙古建国及灭金和三次西征,钓鱼城36年抗战。第二部分“典型的军设施”。以实物、照片、图表介绍钓鱼城三次筑城及城门暗道、水军码头、战船舟师及宋代的兵器。第三部分“文物与文献资料”。主要是钓鱼城出土文物陈列及文献资料。第四部分“历史人物”。以塑像、绘图、文字等介绍双方的主要人物: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孛儿只斤·蒙哥、汪德臣及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辉等。第五部分“古今吟咏”。主要陈列了李鹏、邹家华、周谷城、张爱萍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及文天祥、刘克庄、杨慎、冯镇峦、郭沫若、等历史名人对钓鱼城的吟咏和部分专家学者参观考察钓鱼城后的题诗、绘画。陈列馆门柱上均有木刻楹联,有徐无闻、周浩然、杨祖懿、易锦章、王爵英、周北溪等书撰的联语。
护国寺在钓鱼城护国门内,钓鱼台国宾馆的后面。据明万历《合州志》记载,此寺系“宋绍兴间,思南宣尉田少卿所建”。又云为石头希迁所建。“石头和尚号四祖师,合州人,自幼入景德寺为僧,有戒行,因凿石出火有悟......复回州于钓鱼山建护国寺,自石24片为龛,全身入,门自掩,端坐而逝。”宋时护国寺堂殿廊庑有百余间,元大德二年( 1298)毁于兵火。明弘治七年(1494)越州知州金祺又在原址重建。以后又多次毁损、补修。现存护国寺为清雍正五年(1727)重建,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住持僧智慧又进行培修后遗存的。
护国寺占地面积3500 平方米。分药师殿、罗汉堂、藏经楼及客堂、僧房、天井、丹等建筑,殿宇宏伟壮观。庙内曾有上百尊石雕佛像,后损毁。1985年护国寺经维修后辟为钓鱼城历史文物陈列馆,对游客开放。现为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
忠义祠
忠义祠在护国寺右侧,与药师殿紧密相连,仅一墙之隔,有门廊相通。
忠义祠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原名“王张祠”,是合州人王玺(时在朝任户科给事〉感念王坚、张珏的忠烈,上奏朝廷,经朱祐樘批准,建祠祀王坚、张珏。明弘治十二年( 1499),合州知州宋琢(江西人)集资扩建,“补其前之所未备”。明正德十二年(1517)合州知州佘崇风(湖北孝感人〉又培修祠宇,并书丹立碑,以记此事。清代王张祠遭兵毁坏。乾隆二十四年(1759)合州知州王采珍(山东滨州人),在原址重建,更名为“忠义祠”,立牌位祀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乾隆三十一年( 1766)陈大文(江苏苏州人)任合州吏目,在忠义祠内加祀了王立。乾隆四十四年(1779),陈大文任合州知州,又在忠义祠内加祀了熊耳夫人和李德辉,并将他作的“功德祠记”刻石立牌于内。光绪十八年(1892年)合州知州华国英(贵州遵义人)募资培修忠义祠,将王立牌位移出祠外,李德辉、熊耳夫人的牌位移至贤良祠,并撰写了《重修忠义祠记》,斥责“王立为五公之罪人,而大文又为王立之罪人也”。
忠义祠为三合院庭院式建筑,由正厅、耳房和左右厢房组成。院内有一株百年以上的古榕树,有宽敞的院坝。整个占地面积为600多平方米。
王坚纪功碑
王坚纪功碑在护国寺西面三圣岩下,原碑为一尊高5.6米,长5.91米的巨石。南宋时张珏等感念王坚的忠壮,根据朝廷诏赐庙额“报忠”,选此巨石刻碑纪念。元统一后,将此碑改刻为千手观音。现巨石西面,在高3.4米、宽2.7米的石壁上,除有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和浮雕佛教故事五方外,还有“纪功碑”残文。现记述王坚战功的残文有61字可辨认。特别是“逆丑元主,王公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等文字既连贯,又清楚,是珍贵的文物遗存。
1989年国家文物部门拨款修建了王坚纪功碑保护亭,以保护这一文物遗址。现王坚纪功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独钓中原”石牌坊
“独钓中原”石牌坊,在护国寺山门外,与山门、殿堂正对。原坊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03)所建,上有合州人、明万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国史编修李作舟题书的四个大字“独钓中原”。原石坊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幸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留有该石坊的照片。1986年钓鱼城管理处依据原照片,筹资复建。现石坊高9米,宽8米,四柱三门三楼,全用石材构成,其整条石柱,重约万斤,均为人工建造,图案纹饰,精雕细刻。整座石坊,既壮观,又典雅。
“护国名山”石牌坊
“护国名山”石牌坊,在钓鱼城水军码头上山的大路上,始关门前。原石坊系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护国寺住持僧山元集资所建,并有山元书写的横额,正面为“护国名山”,背面为“护国禅林”。可惜百年来年久失修,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一场暴风雨中倒塌了。现在的“护国名山”石坊,是1986年重建的。高8米,宽7米,形状与“独钓中原”石牌坊略同。
悬空卧佛
卧佛在钓鱼台右侧的崖壁上,是一尊独特的悬空“释迦涅圣迹图”,她手枕头部,情态自然,端庄安详。是晚唐时期的摩崖造像。佛身长11米,头部两耳间距1.8米,肩宽2.2米,双脚宽1.2米。文革中卧佛头部被毁。八十年代钓鱼城管理处请石雕艺人李永才、吴永模精心修复后,面貌依然。
卧佛上端石壁上有宋代王休题写的径尺大字“一卧千古”。
站佛
站佛,原在钓鱼山顶,即三圣岩一侧,是一尊创作于晚唐的弥勒佛摩崖石刻造像,躯高5米,肩宽1.2米。1945年夏季,在一个大雷雨之夜,石崖崩裂,站佛巨石从山顶直冲而下,把始关门城垣冲垮,然后矗立于平地上。由于巨石翻滚坠下,佛像依然站立。故当地人们称此为“站佛”,并捐资建了小庙,名“飞来寺”。后来飞来寺被毁。1994年,合川商会会长凌泽欣等募捐重修了飞来庙,给佛像绘了金身。
千佛岩
千佛岩在卧佛右侧石壁上,在高4.5米,宽7.35米的龛窟中,有2775尊石刻造像。分37行排列,除居中一尊结踟跌坐佛高20厘米,肩宽12厘米和第35、36、37行正中有三尊稍大的佛像外,其他均为高12厘米、肩宽7厘米的造像。此系晚唐时期的作品,雕刻细致,形象生动。由于年代久远,风雨浸蚀,也多风化剥落,现只能观一概貌了。
三圣岩
三圣岩在钓鱼城牛巷颈下,上天梯的右侧,又称三佛岩。是清道光年间,由护国、白塔两寺住持僧智慧率众门徒捐资刻造了“西方三圣”(即接引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而得名。佛龛长4米,高3米,造像精美。文革中,“三圣”头部被毁。1986年,钓鱼城管理处请石刻工匠作了修补复原,现佛像形态自然,栩栩如生。
“三圣”佛龛下,有清光绪十三年(1877)秋,举人朱宗言所书杜甫《望岳》诗句“藻胸生层云”等题刻。右侧,在原站佛崩裂处的削壁上,有盐亭人杜兆麟于民国三十四年( 1945)题刻的“古钓鱼城”四个大字。
摩崖题刻与碑记
南宋刘克庄《蜀捷》诗题刻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1187-1269),听闻开庆元年( 1259)钓鱼城之战的胜利,特别是蒙古国大汗孛儿只斤·蒙哥伤死城下这一消息,使他感奋。写下了《蜀捷》一诗,此诗1987年由当代书家周浩然书写,刻于水军码头石梯正中石壁上。其诗句是:
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
挞览果歼强弩下,鬼章有入槛车时。
钟繇捷表前无古,班固铭诗继者谁?
白发腐儒心胆薄,一春林下浪攒眉。
明徐澜摩崖题刻
徐澜,号吾翁,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任合州知州。游合州名胜钓鱼城后,以诗言志,题写一首七言绝句,一首五律,均刻于护国门外右侧石壁上。其五言绝句诗句是:
石噔戈碳上石台,草阴花影酒尊开。
云中远见陈佳鹤,独抱瑶琴逐后来。
清沈怀《钓鱼城》题书摩崖
位于护国门外右侧石壁上。系沈怀暖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题书《钓鱼城》三个楷书大字。字径0.7米。
清鱼山八景摩崖
位于卧佛崖左侧。系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幻屋山叟题书书丹。全文是:
峰顶白云 嘉陵萦带
天池夜月 古洞流泉
沙滩响雨 赤璧文光
东谷晴霞 西市晚烟
清罗《钓鱼城赋》刻石
清代翰林罗愔的《钓鱼城赋》,由合川区书法家黄文庆的楷书写出,钓鱼城管理处于1987年刻于水军码头上面大路正中石壁上。全文如下:
合阳之东,有山特出,势自北而绵延,形拱西而位置。屹然石壁,面襟江者三矣。刀梁径窄,狭者无二。蜿蜒鸟道,侧目骇而神惊;嵯蝶鸡头,举足虑失其次。周回数百里,惟羽族始能飞来;俯视二千余寻,即猿亦难攀至。上指重霄,下临无地。
当夫大元受命,炎宋南迁,东京失守,蜀汉幸全。元人整旅而直捣,众士望风而靡然。批离妇子,目极烽烟。守城倍难于守土,防敌更甚于防川。尔乃余公竭忠,参谋两冉,指斯城而献策,借崇山以设险。因隘建关,相形成。远观毫末无遗,近窥虚实指点,战守两得其便宜,敌人望之而生俨。若乃糗粮有备,樵采无忧,七十余泉甘而不竭;十千为耦,易彼田畴,粟余嬴,足保来归之众;池鳞于,悉免下箸之愁。宵鸣刁斗以戒严,昼督壮夫而登邱,贼至乃努力齐下,木石兼投,火炮遥击。夫江岸钓绳,阻截于洪流,孛儿只斤·蒙哥伤首而殒命,裨将束手而寡筹。诚巴渝之保障,合阳之金欧。犹且委饼示富,掷鱼夸矜;修宫造殿,立志中兴;丹心云表,浩气霄凌。忽忠志之不遂,失重庆市之莫应。时势难挽,盗寇相陵。因全民而顺命,非智力之鲜能。当其余、冉己逝,张、王继艰,先后尽,运筹同般。飞舄名楼,篆碣犹存荒岭;中原独钓,绰楔巍立高山。半池清流,四壁雄关,胜迹昭昭而可指,英风赫赫而若还。
独怪夫,世事相同,智愚不若。宋人屯积而保城,明季昏庸而忍舍。献忠缓步而来蹂,姚黄犹游而投马。靡有孑遗,摧如崩瓦。岂攘攘之异志乎?抑苍苍之不属也?后来之不克绍,徒贻笑于前者,空令我身亲而生慨,对鱼城而洒泪。
郭沫若诗摩崖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1942年登钓鱼城访古,写下了《钓鱼台访古》诗一首。钓鱼城管理处将此诗刻于护国门外右侧石壁上。其原文为:
魄夺孛儿只斤·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紫。
冉家兄弟承磷玠,蜀郡山河壮甲兵。
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
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
民国杜兆麟题书摩崖
民国三十四年(1945)盐亭县人杜兆麟题书“古钓鱼城”四字,刻于三圣崖侧,原站佛崖崩裂处,笔力雄健,至今字迹清楚。
明新建王张二公祠堂记碑
此碑在忠义祠内,碑高1.56米,宽0.88米,厚0.12米。系明正德十二年( 1517),合州知州、湖北孝感人佘崇凤等根据合州人何悌(福建道监察御史)、费愿(湖广荆州府潜江县儒学训导)所作的祠堂记镌刻。碑刻上方有篆字题额“新建王张二公祠堂记”三行。其碑文风化严重。
清乾隆五年重建钓鱼城忠义祠碑记
此碑现存护国寺内。系清乾隆廿五年(1760)奉直大夫王采珍任合州知州时所立。碑高2.1米,宽0.92米、厚0.17米。
注:钓鱼城题诗与碑记众多,此处只选取部分,完整内容为景区实际保存为准。
保护与开发
保护
南宋的钓鱼城,距今已有700多年。古城堡、古建筑不断遭到破坏。
1982年和邻近的北云山一起,被国务院列为“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5年,成立钓鱼城管理处,为景区的正式管理机构。
1993年,重庆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编制《缙云山——钓鱼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1997年,国务院同意这一总体规划。
1996年,国务院批准钓鱼城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开发
1985-1989年,修复城墙和跑马道、护国门,清理出宋代时期原始梯步。修补卧佛、三圣佛。重修关山门,南宋水军码头。按仿古建筑,修建营房和较场,修整天池,清淘古井。翻修护国寺、忠义祠,在忠义祠基础上建立“钓鱼城历史文化成列馆”。重建“独钓中原”“护国名山”石牌坊。为了方便游客参观钓鱼城,整修了近20华里(10公里)的游道。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对悬崖边的危岩进行加固。
1991-1992年,修建景区自来水厂,解决景区内饮水问题。
1993年,修建飞来寺庙。
1994年,考古发掘皇洞(地道)。
1998年,对水井岩、姑佛岩的危岩进行加固。
2003年,成立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
2005年,维修护国寺、忠义祠、王坚纪功碑保护亭和襟带阁。
2007年,成立钓鱼城风景名胜管理局,与钓鱼城古战场博物馆合署办公。维修布展石照县衙,修复建设外城园路城墙、城门楼和跑马道等。
2010年,石照县衙专题陈列馆完成布展,5月对外开放。
2011年,护国寺石刻艺术陈列展示工程完成。
2012年,飞来寺专题陈列展示工程完成。
2013年,在钓鱼城古军营布展的《奇迹钓鱼城——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完成,10月1日对外开放。
2018年,对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本体加固与保护。
价值与意义
钓鱼城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缙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这是重庆市首家拥有“双国宝”地位的景区,是国家遗址公园、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钓鱼城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钓鱼城遗址是迄今中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经考古工作发掘,遗址具有明确历史纪年、鲜明遗存特征、丰富的文物资源,现存人文资源由宋军遗存、蒙古军遗存及相关的人文要素三部分组成。钓鱼城景区以古战场为主景,具有丰富的植被、地质地貌景观及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是供游览观光、度假休养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对钓鱼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是对风景名胜资源很好的保护。
文旅发展
由于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公布钓鱼城风景区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缙云山、北温泉和钓鱼城风景名胜区);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再次公布钓鱼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13日,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钓鱼城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2年10月22日,钓鱼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10月11日,钓鱼城风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12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钓鱼城遗址为第二批“国家遗址公园”;
2018年9月7日,重庆市钓鱼城旅游文化节开幕。
参考资料
中外知名专家实地考察钓鱼城衙署遗址及钓鱼城遗址.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11-30
合川旅游.重庆市政府网.2022-11-18
钓鱼城摩崖石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11-30
钓鱼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11-30
重庆市文物局关于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本体加固与保护展示方案的批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11-30
钓鱼城将申世界文化遗产 2018中国重庆钓鱼城旅游文化节将开幕.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