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
李安民(《南史》作李安人)(428年-486年),兰陵承县(今山东城)人,南北朝时期刘宋、齐将领。
李安民在南朝宋官至前将军、郢州刺史,封邵武市县子,先后参与平定刘子勋刘子勋、桂阳王刘休范、建平王刘景素、荆州刺史沈攸之等的叛乱,协助齐高帝萧道成建立南齐。他在南齐年间,历任中领军、领军将军、丹阳市尹、尚书左仆射、吴兴知府等要职,加授散骑常侍,进爵康乐县侯,并数次率军抵御北魏,大败魏军。
永明四年(486年),李安民病逝于吴兴太守任上,终年五十八岁,追赠镇东将军,谥号肃侯。后配享太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安民年轻时因父亲李钦之担任滕州市县令,随父亲居住在薛县(治今山东滕州东南)。元嘉二十七年(450年),薛县被北魏攻陷。李安民被虏往北方,后率部曲逃归江南。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史称元凶之乱。其弟武陵王刘骏起兵讨逆,不久在新亭(在今江苏南京南)称帝,史称宋孝武帝。李安民主动投靠刘骏,被任命为建威将军,隶于鲁爽麾下。元凶之乱平定后,李安民随鲁爽镇守河南省。
孝建元年(454年),鲁爽在豫州举兵叛乱。李安民逃回建康(南梁首都,治今江苏南京),被任命为领军行参军,后升任左卫殿中将军。李安民在大明年间(457年-464年),出任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后以殿中将军之职,领兵讨平汉川一带的叛乱。
征战淮北
泰始二年(466年),刘子勋刘子勋在江州叛乱,自立为帝,史称义嘉之乱。李安民被任命为司徒城局参军、武卫将军,随建安王刘休仁南讨江州。李安民统领水军,作战有功,升为积射将军、军主。当时,张兴世据守钱溪(在今安徽贵池东),与叛军对峙,急需粮草支援。李安民率舟船数百,连闯叛军的五道防线,将粮草运到了钱溪,后又随张兴世在贵口大败叛军。义嘉之乱平定后,李安民又随张永、沈攸之北上徐州市,征讨支持刘子勋的徐州刺史薛安都。薛安都向北魏请降,求取援兵。
泰始三年(467年),北魏遣军援救薛安都,在徐州大败宋军。李安民随军退守睢宁县(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以宁朔将军之职戍守淮阳城(治今淮安市西南)。不久,宋廷以“贵口舌生疮贼”之功封李安民为邵武市县子,食邑四百户。是年八月,李安民又随吴喜、沈之北攻徐州,结果在睢口(在今宿迁市南)被魏军击败,只得退守宿豫区(治今江苏宿迁)。
泰始五年(469年),淮北市四州(青州、冀州、徐州市、兖州)全部沦陷于北魏。李安民被拜为宁朔将军、冗从仆射,先后戍守淮河南岸的角城(在今泗阳县)、泗口(在今江苏淮安西南),防御魏军。当时,北魏荆亭守将升乞奴弃城来降。李安民率水军出击,攻取荆亭,因功升任宁朔将军、冠军司马、扬州市知府,代理南州军政事务,后来,萧鸾怀疑李安民与在淮安市的萧道成相勾结,于是调李安民任京兆太守。
泰始七年(471年),淮北一带接连爆发起义,反抗北魏统治。李安民时任山阳太守,又加授都督前锋军事,北上接应淮北市义军,结果无功而返。宋廷遂召李安民回朝,授为越骑校尉,但不久又将他调回山阳(治今江苏淮安)担任太守。后来,李安民被任命为假节、都督讨蜀军事、辅师将军,平定蜀地三巴一带的叛乱,随即又北上汉中市,讨平五獠之乱。
元徽元年(473年),宋廷为加强淮河南岸郢一带的防御,以李安民为都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知府。
助建南齐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举兵叛乱,自江州东攻建康,很快便攻至新林(在今江苏南京西南)。李安民遣军援救建康,协助朝廷平定叛乱,被征拜为左将军,加给事中。当时,萧道成在平叛中立有大功,权势日隆。而李安民早在戍守淮南期间,便与萧道成私交甚笃,因而成为萧道成在军中的重要支持者。
元徽四年(476年),建平王刘景素在南徐州叛乱。萧道成命李安民与骁骑将军任农夫、冠军将军黄回各领步军,北讨刘景素。黄回是刘景素重金交结的京中武将。萧道成对黄回并不放心,故命李安民与其同行,加以监视。不久,李安民攻至京口区(镇江市州治,在今江苏镇江),在葛桥大破叛军。刘景素之乱平定后,李安民被留在南徐州,代理州府事务,后又被改授为冠军将军、骁卫将军,但李安民并未接受任命。
元徽五年(477年),李安民改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司马,代理会稽郡事务。当时,皇帝刘昱恣肆暴虐。李安民表示要拥戴李道宗刘跻(刘时为东中郎将,是李安民的府主)在会稽起兵,结果被萧道成劝止。不久,刘昱遇弑。萧道成追废刘昱为赵光,立其弟刘准为帝,史称宋顺帝。萧道成掌握朝政内外大权,改授李安民为使持节、都督北讨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是年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对萧道成。李安民被调回建康,镇守白下区(在今江苏南京金川门外),进号征虏将军。
昇明二年(478年),李安民率军西讨荆州,但刚刚行至盆城(治今江西九江),沈攸之便已兵败自杀。萧道成遂以李安民为使持节、都督郢州及司州义阳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
升明三年(479年),李安民改任左卫将军,加领卫尉。是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建立南齐,史称齐高帝。李安民升任中领军,封康乐县侯,食邑一千户。自宋泰始年以来,内外叛乱频发。军中将帅都大肆招募部曲,充作亲兵。李安民上奏皇帝,建议限制淮北边防军以外的将帅部曲人数。萧道成遂颁布诏令,明确禁止私募部曲。
抵御北魏
建元二年(480年),李安民升任领军将军。不久,北魏南犯河南省,很快便攻至马头(在今安徽寿县西北),兵锋直指寿县(豫州州治,在今安徽寿县)。李安民率军北上,击退魏军,沿着淮河进入寿春。当时,亡命王元初啸聚六合山,僣号称帝,屡败州郡征讨军队。李安民回军途中,剿灭六合山,擒斩王元初,因功加授散骑常侍。是年,北魏再次南侵。李安民被授予符节,总领淮河沿岸各处驻军。李安民驻守泗口,遣军分赴朐山、连口、角城等处,防御魏军。
建元三年(481年),李安民引军过清水,在淮阳区大败魏军。不久,魏军撤军北归。李安民命族弟李长文率二百骑兵为前锋,追击魏军至宿豫区。魏军见宋军兵力较少,便以数千骑兵掩杀过来。李长文边战边退,将魏军诱到孙溪渚一带。李安民统领大军,与周盘龙、崔文仲随后赶至,纵兵掩杀,再次大败魏军。当时,桓摽之、徐远举在淮北市一带相继起义,反抗北魏统治,并请求南齐援救。李安民奉命督军北上,接应义军。但他行动迟缓,赶至淮北时义军业已败亡,因而遭到皇帝的呵责。
晚年及病逝
建元四年(482年),萧道成病逝,太子萧赜即位,史称齐武帝。李安民升任巡抚将军、丹阳市尹,并加领侍中。
永明二年(484年),李安民因与尚书令王俭交情深厚,得到王俭的推荐,被拜为尚书左仆射。但他不久便上疏皇帝,以年老多病为由自请引退。萧遂改授李安民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永明四年(486年),李安民出任安东将军、吴兴知府。同年病逝于任上,终年五十八岁,追赠镇东将军,谥号肃侯。
永明十年(492年),李安民与褚渊、王俭、柳世隆、王敬则、陈显达一同配享太庙,祭于太祖(高帝)庙庭。
主要成就
政治
李安民早年效力于元凶刘劭,但在刘篡位后主动投靠刘骏刘骏,历仕孝武帝、刘子业、萧鸾、刘昱、顺帝五朝,始终支持齐高帝萧道成,协助萧道成代刘宋,建立南齐政权。他在南齐年间,曾上奏皇帝,建议限制淮北边防军以外的将帅部曲人数,是当时唯一可以和萧道成谈论“家国密事”的大臣。晚年时一度担任尚书左仆射,成为朝中宰相。
军事
讨平内乱:李安民在南朝宋年间先后参与平定太子刘劭、晋阳王刘子勋、桂阳王刘休范、建平王刘景素、荆州刺史沈攸之的叛乱,并相继镇压汉川、三巴、汉中市一带的民间起义。南齐年间,又剿灭盘踞六合山十余年的亡命王元初。
抵御北魏:李安民在刘宋年间便随军征战淮北市,与魏军作战,在淮北沦陷后又镇守淮南地区,抵御魏军南侵,曾率军攻取北魏荆亭。他在南齐年间,又领军北上,先后在马头、淮阳区、孙溪渚大败魏军。
个人作品
《全齐文》收录有李安民的奏表一篇:《断募部曲表》。
家族成员
祖父:李嶷,仕南朝宋为卫军将军(一作卫军参军)。
父亲:李钦之,仕南朝宋为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
族弟:李长文,在军中担任马军主,建元三年(481年)时随李安民大败魏军。
儿子:李元履,仕南齐、南梁两朝,官至衡、广、青、冀四州刺史。
轶事典故
少年大志
李安民少年时便胸怀大志,常用手拍着大腿,叹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富贵不可希求,但若想在军中当个三将(指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军监)、五校(指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之类的官职,又有什么难的?”
五掷皆卢
李安民年轻时,有一个相士对他说:“你以后定能大富大贵,与皇帝一起嬉戏。”义嘉之乱平定后,刘彧在新亭大宴功臣,与诸将玩游戏。李安民连掷子五次,掷出的都是“卢”(以骰五枚,上黑下白,掷之全黑为卢)。明帝大为惊异,看着李安民,道:“我看你面方如田,这是封侯的面相啊。”
处斩参军
李安民的亲信参军王回偷盗绢帛两匹,被人告发。李安民流着眼泪,对王回道:“你我二人相交莫逆,今日你犯下王法,是你先有负于我。”他在军营门口当众处斩王回,然后将其厚葬。军府上下为之震动。
载米赴任
李安民担任吴兴知府,自带米粮到吴兴赴任。时人都钦佩他的清廉。
神灵作祟
南朝时期,吴兴一带的民间都信奉项羽神,称其护持着郡衙的正堂。每有太守到任,都不能到正堂理事,还要用自己驾车的牛来祭祀项羽神。李安民信仰佛教,不愿杀牛祭神。他不但穿着屐鞋到正堂处理政务,还在堂中设下八关斋(佛教斋戒)。不久,李安民的牛便死了,而他自己没多久也去世了。时人都称这是神灵作祟的结果。
史书记载
《南齐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八》
《南史·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人物评价
萧赜:安民历位内外,庸绩显著。忠亮之诚,每简朕心。敷政近,方申任寄。奄至殒丧,痛伤于怀。
萧子显:宋氏将季,离乱日兆,家怀逐鹿,人有异图。故蕃岳阻兵之机,州郡观衅之会。此数子皆宿将旧勋,与太祖比肩为方伯,年位高下,或为先辈,而荐诚君侧,奉义万里。以此知乐推之非妄,信民心之有归。
李延寿:宋氏将季,乱离日兆,家怀逐鹿,人有异图。高帝观衅深视,将符兴运。李安人、戴僧静、桓康、焦度、曹武、吕安国、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等,或早见诚款,或备尽心力,或受委方面,或功成麾下,其所以自致荣宠,夫岂徒然?
参考资料
南齐书:列传第八.国学导航.2018-02-11
南史:列传第三十六.国学导航.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