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生疮
口舌生疮(简称犬口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等情况,造成火热灼伤或熏蒸于口,引起口腔黏膜、舌、齿龈出现溃疡的情况,相当于西医的口腔溃疡。
口舌生疮主要表现为唇、颊、舌等部位出现米粒或如豌豆、黄豆大小的黄白色、表浅的小溃疡点,周围有红晕,局部灼痛,尤其是饮食或说话时明显,可能影响进食。而且,口舌生疮容易反复发作,可能在愈合后间隔数天或数月因某种诱因再次发生。
口舌生疮的治疗应以清热泻火为基本原则,根据证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温肾、健脾、益胃、滋阴、养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治疗,并配合含漱、吹药、搽药、烧灼、针刺、穴位敷贴等外治法,以促进溃疡愈合。
病因病机
犬口炎病机以心、脾、肾失调为主。明代薛己《口齿类要·口疮》说:“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上焦实热多为心脾积热,下焦阴虚火旺乃肾虚阴虚火旺,中焦虚寒多为脾肾阳虚。
1、心脾积热 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若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脏腑蕴热内生,心脾积热,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2、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或病后失养,或劳累过度,熬夜多思,阴液暗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发为口疮。
3、脾肾阳虚 素体阳虚,或久病阴损及阳,或贪凉饮冷,或伤寒误治,损伤脾肾之阳,清阳不升,浊阴上干,寒湿困口发为犬口炎。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口舌生疮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症状
心脾积热
主证:口腔肌膜溃疡,周边红肿,灼痛明显,饮食或说话时尤甚,口渴,心烦失眠,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证候分析:五志过极,或过食辛辣炙,火热内生,或复受外邪,蕴积心脾,火热上蒸于口,导致口舌肉腐而溃;火热伤津,故口渴、便秘、尿黄;热扰心神,故心烦失眠;舌红、苔黄或腻、脉数为内热或夹湿之象。
阴虚火旺
主症:口腔溃疡数量少,周边红肿不甚,疼痛较轻,但此愈彼起,绵延不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口舌干燥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或久病体虚,肾阴不足,相火无制,上炎口舌,发为口疮;虚火上炎,故口疮量少,红肿、疼痛不甚;阴虚津亏,故口干不欲饮;虚火上扰心神,故失眠多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脾肾阳虚
主证:口疮疼痛较轻,色白或暗,周边淡红或不红,久难愈合。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腰膝或少腹以下冷痛,小便清长,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寒湿上困口舌,久则成疮溃烂;阳气不足,驱邪无力,故口疮色白或暗,红肿不甚,久难愈合;脾阳不足,运化失司,则纳呆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肾阳虚,气化无权,则腰膝或少腹以下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为阳虚体质之象。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特别提醒
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经常受到咀嚼,说话的刺激,日久也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特别是在与牙齿接触的那些部位,如存在着未拔除的残存破损的牙齿或者佩戴的义齿制作不合适,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了黏膜,产生溃疡,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不但不会控愈,还会日益加重。这种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应注意癌变。
检查诊断
本病主要表现为唇、颊、舌等处肌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溃疡,伴灼热疼痛,遇饮食或说话时疼痛加重,溃疡大小不等,小如针帽,大如黄豆,互相不融合,表面覆有黄白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如不治疗,表浅的口疮1~2周可自愈,愈后不留痕;深者数月难愈,愈后可留瘢痕。口疮愈后间隔数天或数月可再发,更有甚者此未愈彼又起,无间歇期。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口糜相鉴别。口糜多见于婴幼儿,成人相对少见,口腔肌膜糜烂成片状,且略高出肌膜表面,周围不红。
治疗
分型论治
心脾积热
治法:清心泻脾,消肿止痛。
方药:凉膈散加减。方中连翘、竹叶、栀子、黄芩清心泻火,薄荷散邪透热,共解上焦之热;大黄、芒硝通腑泄热;甘草健脾和中;蜂蜜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清上泻下,心脾热自除。口渴、咽喉肿痛可加石膏、桔梗、天花粉;红肿热甚可加赤芍药、丹皮以凉血活血。
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补肾,降火敛疮。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可酌加四物汤以助养血,或加玄参、麦冬以助养阴清热。若虚火甚,稍加肉桂反佐,引火归原。若见心烦不寐,舌质裂,心阴虚明显者,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枸杞、酸枣仁、柏子仁,以滋阴养血,清火安神。
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化湿敛疮。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方中干姜温中回阳;人参补中益气;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附子温壮脾肾之阳。若口疮白浊,为阳虚水泛之象,加肉桂温通经脉,加苍术、五倍子健脾燥湿;若见形寒肢冷、夜尿频多,可用金匮肾气丸。
外治法
含漱法
用清热解毒的药剂含漱,以消肿止痛;或以蜂蜜一汤匙,徐徐含咽,可止痛敛疮。
吹药法
实证用人中白散、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等吹布患处;虚证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吹布患处。
烧灼法
用小棉球蘸碘酚、10%硝酸银或10%~30%三氯乙酸点于溃疡面上,可止痛敛疮,注意不可伤及正常组织,每1~2天1次。适用于溃疡数量少、溃疡面小的患者。
针灸疗法
体针
取颊车、地仓、承浆、合谷、通里、神门、少冲等穴,每次选择2~3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口疮久不愈者,以毫针点刺口疮处,使之少许渗血,每2~3天1次。
艾灸
脾肾阳虚者取合谷穴、足三里、太溪、照海、然谷等穴位,每次选取1~2穴,悬灸至局部有热感、皮肤潮红为度,2日1次。
穴位注射
取牵正、曲池、颊车、手三里。每次选2穴,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注射维生素B12或维生素B10.5mL,每2~3天1次。
穴位敷贴
可用附子、细辛、吴茱萸、肉桂等研为细末,用姜汁或葱白捣汁调敷涌泉穴。
预防
1、实火口疮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肥甘厚味;虚火口疮者,忌食生冷寒凉,不宜过劳。
2、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戴有义齿者,应避免义齿机械刺激损伤肌膜;进食硬物应避免损伤口腔肌膜。
3、颐养心性,戒恼怒、忧思。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劳或熬夜而损伤正气。
预后
一般预后
口舌生疮的预后一般较好,溃疡较表浅者一般可在1~2周自愈,愈合后不留瘢痕;溃疡较深者,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促进愈合,减少遗留缺损或复发的风险。对于体虚、病程较长者,由于愈合缓慢,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要坚持治疗。
危害性
口舌生疮可能反复发作,造成不适,降低生活质量。
自愈性
部分患者可能自愈。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本病可能实现治愈。
复发性
患者再次遇到诱发口舌生疮的原因,比如饮食情志调护不当等,可能会反复发生口腔溃疡。
历史
口疮作为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继《内经》后,历代医家对口疮皆有论述,并有“口”“口疡”“口破”“口糜”等不同的病名。在历代文献中口疮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泛指口腔肌膜的一切破溃。
参考资料
口舌生疮的病因.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10-11
第十二节 口疮.微信读书.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