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于1996年3月。
大学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市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区,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将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校本部在职教职工5635人,专任教师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5人,教育部“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88名,31人,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4名。
发展历程
1.初建阶段(1996~1997年)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6年3月,是交大211工程建设项目“十大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首批启动的校级中心。本中心承担全校绝大部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校任命时任教务处副处长、计算机系冯博琴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当时的计算中心机房及部分管理、维护人员划归中心,计算机系和计算中心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十余人成为中心的骨干。
我校组建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的目的是加强基础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于是提出了把教学单位与实验室实质结合的新体制,创建了集教学与实验于一体的教学实验中心。中心在学校支持下,继承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思想,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践。1997年在全国教学成果评审中,中心申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等教改成果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的佳绩,中心地位大大提升。
2.高速发展阶段(1998~2002年)
随着211工程及985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展开,中心硬件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建立了千兆主干网,200余台微机得到更新,机房和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实验条件得到改善。面向全校的实验教学管理逐步规范。中心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按高标准开展各项建设工作,1998年通过了陕西省实验室评估,1999年中心被评为陕西省先进集体。中心的自身建设取得成效,为今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项目40余项,对中心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改革成果,例如“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获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材建设方面也上了一个台阶,承担十五规划教材和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3本,并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一、二等奖各一项。冯博琴教授担任2001~2005年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非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总之这一阶段我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国影响大大增强。
3.深化改革阶段(2003~现在)
中心更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应用。在激励学生学习激情,挖掘潜能上下功夫;同时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投身到实践和创新实验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期间“教指委”提出了“教学基本要求”,我校是主任单位,理所当然地要率先将全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都按此教学基本要求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试行,于是制定了新的实验教学大纲,设计了一批新型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计算机网络”、“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3门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正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心有6位教师承担了9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任务。“不断开拓进取,全面深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冯博琴教授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担任新一届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心的改革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明显表现出来。中心的整体实力已位居高校前列,教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