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陕西财经学院(陕西财经学院的前身是西北大学经济系,该系的前身是原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创建于1929年),2000年全国院校大合并时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三校合并,成为新西安交通大学的一部分,称为经济与金融学院(SEF,SchoolofEconomicsandFinance),简称经金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综合实力在历年经济类专业排名中稳居全国第九、第十的位置,并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综合实力西北地区排名第一。
历史沿革
经济与金融学院是2000年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和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后,在原三校相关经济学科与专业基础上组建的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9人,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64名,讲师41名,多人在美、日、英、德等国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2人入选“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校级青年拔尖人才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院聘请国际知名客座教授10余人。
学院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近2000人。学院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以及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和电子商务类等5大本科专业。学院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省创新驱动及产业升级研究中心)2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1门,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3个。2017年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商学院合作推出“3+2”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2018年学院与汇丰银行启动共建本科生“汇丰金融科技精英班”项目。
自建院以来,学院教师获准立项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百余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科研到款年均近千万元;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及SSCI源期刊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3000余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人丛书”多部;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百余项。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与商学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成为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中国大陆的第四所高校。根据2017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进入A类学科行列,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并列排名第8名。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国家金融系统、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四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人成为领导干部、知名学者或企业家。
具体介绍如下:
区位优势突出。经金院位于西安交通大学西校区,坐落在西安市高等教育中心地带——南郊。经金院的东侧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风景区,西侧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北侧是全国最早建成的艺术街(艺术街的另一侧是西安市第二大商区小寨),南侧是小吃名地东八里村和西八里村;此外,周边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安汉唐书城等知名文化机构星罗其侧。另外,西安市要建设成为西北金融中心的雄心壮志也为经金院的师生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课教师147人,教师中教授36人、副教授60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10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及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学科体系齐全。现有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等10个博士点;设有金融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等12个硕士点,有金融学及金融信息工程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贸易经济、电子商务、财政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多年全国排名第一;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全国排名均在前五;金融学的排名虽未进前十,却是经金院的王牌专业。经金院各专业各类在校注册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约2000人,其中本科生约960人。科研力量雄厚。1978年以来,学院教师共获取科研成果5,000余项,其中有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经济与金融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院曾先后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关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关系。经金院创办的《当代经济科学》是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另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中的大约1/3的文章均出自经金院师生之手。
教学设施完善。近年来,学校与学院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电子商务、网络证券、企业银行与中国金融制度实验室,新建的计算金融、国际金融、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与现代企业、投融资、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跨国公司、东方管理等十个教学研究中心也相继投入使用,教师与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条件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设备齐全的本科教学试验中心为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他。经济与金融学院曾于1996年8月28日~9月4日举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并于2010年9月举办第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在历次“花旗杯”金融信息化创新大赛中经金学院参赛学生都有卓越表现。男女比例本科阶段基本上是1.2:1,研究生阶段则为0.3:1.
经济与金融学院将按照学校提出的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要求,围绕“一流队伍、一流科研、一流教学、一流管理、一流人才”总体发展目标,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培养高质量的经济人才、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不懈努力。
现任书记:宋丽颖
现任院长:孙早
邮编:710061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下属系部
产业与贸易经济系
产业与贸易经济系现有教师22人(其中外聘教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贸易经济学士授予权,培养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和贸易经济学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拥有西北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有软硬件设施一流的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产业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实验中心和中国能源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平台。
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以知名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根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SSCI杂志和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企业理论、战略产业发展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表现出众,已有多人成长为学界、政界和企业界的精英。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旨在培养通晓现代中外贸易经济发展理论与实务,拥有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外语工具处理贸易实务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复合型商业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贸经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
金融系
金融系设立于1978年。1988年金融学专业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直属院校重点专业;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高校本科名牌专业。金融系现有教师30名:教授7名,副教授1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名,具有国外留学、访问学者25人。
金融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金融MBA、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金融学方向。现有金融理论、金融投资、国际金融、保险与精算、金融工程五个教研室。开设的主要金融学专业课程:金融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金融监管学、政策性金融、金融制度比较、信托与租赁、投资项目评估、国际金融实务、投资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国际结算、银行会计等。
现设有投融资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保险精算中心、金融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项目23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教学奖、教材奖22项。获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金融学》《金融监管学》《公司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商业银行营销学》。
金融学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具备金融基础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法规,理解国家金融政策,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金融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金融理论发展的国内外前沿动态,能够独立从事金融分析和研究,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业务经营和部门管理的高级人才;金融学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熟悉国内外金融理论最新发展,密切跟踪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的研究动态,对金融改革非常敏锐,具有对经济和金融的综合研究能力,胜任在金融机构管理、在科研部门研究、在高等院校教研的高等级创新型人才。
统计系
统计系创建于1950年,现有教师16人,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西北唯一的博士点。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系主任为吴诣民教授,支部书记为邢公奇副教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几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统计系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两个专业(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办学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四个研究方向(计量经济模型与应用、经济信息分析与决策、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经济计量分析及应用)。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统计学专业全国排名第6位,数量经济学专业全国学排名第6位)的学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学数量化趋势的凸显,统计作为方法论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重视前所未有,为适应社会需要,统计专业提出了“强化数理方法、突出经济统计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素养,坚实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具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数据搜集、处理分析,经济检测与预警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统计系的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了科学化和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统计系的各位教授、副教授都能坚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拿起课本能懂,放下课本会用”。统计系成立至今,已培养了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独特的才能,很多人已成为其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科学研究领域,统计系教师长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分析”、“经济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应用统计学》、《经济科学译丛--计量经济学》等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软科学和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涌现了一批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
国际贸易系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现有教师20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8人。系下设三个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三个教研室是:国际经济教研室、国际贸易学教研室、经营与实务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研中心、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区域经济学教研中心。我系办学层次齐全,在长期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高质量的基础上,目前还拥有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个博士点与硕士点。目前这两个学科已形成了有一定影响、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梯队。近年来,相继承担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获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教委、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学科的发展及其特色具体如下:
国际贸易学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科成立于1985年,199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后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独立的国际贸易学硕士、博士点。是我国少数几个最早成立国际贸易学专业并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的专业之一。200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被陕西省授予名牌专业称号。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特色为:强调国际贸易领域里的重大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研究的密切结合,研究在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战略、风险管理、网络经济、环境政策等重大问题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2)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特色为:强调将跨国公司发展的前沿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研究在跨国零售企业一体化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3)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风险投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为: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创业经济、风险投资等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
区域经济学专业:本学科创建于1994年,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硕士点,2000年设立博士点,同年设立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曾获“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985”学科建设等项目资助,总建设经费近100万元。本专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形成三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主要从理论高度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调控。此方向主要在开放经济下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研究、广义梯度理论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成果。(2)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的承载力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此方向主要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学术成果。(3)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及其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侧重于研究城市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等重大问题,因而本研究方向具有系统性、重点性与区域性的研究特色。
银行管理系
银行信息管理系(以下简称银管系)成立于1986年,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特别是金融信息化对金融管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从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为“金融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为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工程,博士研究生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立“金融信息化”、“可疑金融交易识别”、“金融数据挖掘”、“网络金融”等专业方向。银管系是我国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唯一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专业教学系。
“银管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金融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经济学、现代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通晓经济和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管理和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掌握金融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门人才。其特色在于理工与人文学结合,经济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
银管系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金融信息化开展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电子化标准化总体规范”,并获中国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银行会计电算化总体规范”;主持国家“十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技术风险监管研究”;参与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化重点项目“金融博士”多媒体系统;主持人民银行重点科研项目“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系统”。除此之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十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出版了一批在我国金融信息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化银行信息系统概论》、《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国家金融网络(CNFN)总体研究》、《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金融电子化系统标准总体规范》、《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金融电子化概论》、《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网络金融》等。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在国内对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银管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加大量实践学时外,还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培养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自2006年起连续参加“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每年都有1至3个代表队创入决赛,曾获得二、三等奖10项,学生们在竞赛中表现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电子商务系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成立于2000年4月,下设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经管、电子商务技术三个教研室,拥有“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是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秘书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国际电子商务中国中心、陕西省电子商务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已同美国、芬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活动,并与国内多家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96128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电子商务系共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教师人数的67%;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梯队优化、素质优良、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批设立的院校之一。教学层次齐全,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专业特色鲜明、体现了文理结合,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实行主辅修制、拓宽专业口径,已构建起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十年来,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下、在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承担与完成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由《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中,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2004年10月我系电子商务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名牌专业”;2004年10月电子商务实验室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于“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2007年电子商务专业为被陕西省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7年由我系李琪教授负责的“电子商务概论”获得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2009年由我系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排名第2)合作完成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我系学生在《第一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获得特等奖、2010年我系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由获得了特等奖(2名);2010年12月11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经济系
系主任:张倩肖教授党支部书记:李春米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系成立于1994年,一直承担着经济与金融学院及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经济学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经济学系教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家级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作为主持人承担了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目前经济学系拥有理论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有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两个硕士点,下设环境、资源产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过渡问题研究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等多学科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在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倡导先进性和科学性互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互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已有多人到英国、美国的一流大学进修访学,为经济学的科研、教学搭建了很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我们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适合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于应用经济学科,它更侧重于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经济学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
财政系
系主任:邓晓兰 教授党支部书记:王俊霞副教授
财政系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系较早的系部之一,已经有50年的历史。该系设有西北唯一的财政学博士点。目前已经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7名。另外,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财政系外聘兼职教授9名。近十年来财政学科长足发展,一支以财政研究方向邓晓兰博士生导师和税收研究方向李香菊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财政学学科队伍已经形成。2000年以来,主持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改革》、《当代经济科学》等专业权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项多项。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建世界一流知名大学的目标,财政学学科发展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本科生主要招生方向为财政学(含税收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学术型涵盖财政政策与制度、公共投融资、税收理论与实务三个研究方向,应用型主要招收税务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招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制度。
财政学(含税收学)本科与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知悉财政管理政策与税法制度,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财政、税务、投资等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以及金融、工商企业等相关经济管理领域从事财税管理、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财政税收研究工作、具备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有: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公共债务、政府采购、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务管理与稽查、税收筹划、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国有资产管理、项目评估与投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下属机构
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李琪教授
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是2004年6月经陕西省科技厅和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它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实验室。同年7月,国际电子商务研究中心(ICEC)中国分部挂靠于本实验室。2004年8月28日,实验室与全国其他20所高等院校的同类实验室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实验室下设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技术部、项目部和秘书组等机构,支撑学科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运用服务,为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运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培养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1)电子商务教育体系与教学系统研究主要开展电子商务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层次、教育机构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的研究和实验。(2)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发主要开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安全技术、信用技术、交互技术、支付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的集成研究。(3)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主要对电子商务B2B、B2C、C2C等多种电子商务的业态进行业务、技术、经营、管理、组织、资本、信用和风险等模式的研究创新。
主要研究项目及成果: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国内外横向课题20余项。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或与电子商务协作组联合编写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和专业刊物、重大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内外大型会议5次,合作开发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多个。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8人。实验室主任李琪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电子商务的学者,1997年成为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方向博士,1997年组建了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研究所。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后出站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50余人。现有在站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
经济金融教学实验中心
“经济金融教学实验中心”于2002年11月批准建设,几年来面向全校开设了经济学大面积公共基础课,承担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实验教学、教改与科研于一体两条主线的任务,2007年9月经学校重新认证为校级教学实验中心,目前有专职技术人员4人。
中心按照主要教学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建立了学校、中心、学院三层次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按学校要求制定并执行相关教学管理规则,成立了以系为单位的实验课教改小组和课程牵头人负责制,建立了以数量分析和专业软件为特色的教学实验体系,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实验质量保障体系。
近年来实验中心致力于实验质量管理与实验内容的提升,组织开发经济类公共基础课6门,承担教学计划内上机与实验35门,配合新教学计划开出了所有的上机和实验。
实验中心针对大班实验的上机管理问题进行了规范,实验流程:实验教学示范—过程监控—辅导—实验报告标准化,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筹建于2004年,现有研究人员3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近三年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研究生380人,本科生1840人。
中心下设6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2.陕西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3.开放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4.陕西金融组织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系统研究
5.陕西电子商务理论发展与规划研究
6.陕西省社会保障与再就业问题研究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近三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项,发表论文650篇,其中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中心各类科研教学设施齐全,基地总面积300平方米,拥有一个多媒体学术报告厅,一个计算机房和一个专用图书室,为中心研究人员提供了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银行实验室
西安交大电子银行实验室经过西安交大“985工程”(行动计划)一期建设和教育部设备专项两期建设,共投资300余万元,已基本建成满足教学、科研,具有现代商业银行功能的电子银行实验室。
“西安交大电子银行实验室”具有与我国商业银行在系统结构、应用模式、业务处理方式与方法、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与设备及银行机具等方面基本一致,能够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主要柜台业务(包括对公、储蓄、汇兑等)、电子银行业务(ATM、POS、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仓库与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管理、反洗钱应用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学习和研究电子银行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为了解电子银行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各种设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集成方法、为教师研究银行信息系统和学生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专业化的研究平台。
电子银行实验室现有硬件设备总价值约200多万元。其中小型机(主机为:IBMRS/6000H85,)1套;字符终端机16台套;IBM自动存取款机(ATM)1台;POS4台;交换机(SISCO)3台;防火墙系统2套(思科);PC机40多台,各种服务器6台;存折打印机2台;网控器1台;发卡机1台。主要软件有SAS数据仓库系统、InformixforAIX、spss等。电子银行实验室同时也是一个科研项目的孵化器。目前,基于这个平台我们已经申报并完成了一个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学校的相关科研项目,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基于该平台的研究和项目还在进一步进行之中
投融资研究所
金融系主任:李成(博士、教授、博导)
副主任:崔建军(副教授、博士)
中心主任:余力(教授、博导)
主要成员:李成(博士、教授、博导)任远(教授)、沈悦(教授、博士)
崔建军、李江(副教授、博士)王国林(副教授、在职博士)程婵娟、杨丽荣(均为副教授)
目标:按照学校与学院要求,加强金融教学研究,努力在现代投融资创新研究方面取得成绩。把教研中心办成师资队伍建设、金融学术交流与信息文献中心。
“三年”计划:
一、主编出版3-4部前沿性教材和专著:
(1)“宏观经济学”教材
(2)投融资创新前沿问题
(3)金融调控问题研究
(4)金融监管创新研究
二、在院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
三、争取1-2年项国家社科(或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5项省部级课题。
四、创办研究中心网络和信息文献数据库。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sef.xjtu.edu.cn.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