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莳萝蒿

莳萝蒿

莳萝蒿(拉丁学名:蒿属 anethoides Mattf.)是一种草本植物,民间常采基生叶作中药“茵陈蒿”的代用品。在牧区作牲畜的饲料。通常分布在低海拔地区的干山坡、河湖边沙地、荒地、路旁等。分布于东北、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和西部各省处。

莳萝蒿属菊科,为蒿属、蒿亚属的5个组之一,在中国有23种物种,另外还有4种变种物种。

形态特征

植株: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

根:主根单一,狭纺锤形,侧根多数。

茎:茎单生,高30-60(-90)厘米,淡红色或红色,分枝多,具小枝;茎、枝均被灰白色短柔毛,叶两面密被 白色绒毛。

叶:基生叶与茎下部叶长卵形或卵形,长3-4(一5)厘米,宽2-4厘米,三(至四)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叶柄长,花期均凋谢;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4厘米,宽1-3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1-)2-3枚,小裂片丝线形或毛发状,长2-5毫米,宽0.3-0.5毫米,先端钝尖,近无柄,基部裂片半抱茎;上部叶与苞片叶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叶狭线形。

花:头状花序近球形,多数,直径1.5-2(-2-5)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狭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或为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椭圆形或披针形,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具绿色中肋,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近膜质,背面无毛花序托具托毛;雌花3-6朵,花冠狭管状,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锐尖;两性花8-16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氧化镁尖,长三角形,基部钝或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叉口与叉端有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上端平整或略偏斜,微有不对称的冠状附属物。

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多生长在干山坡、河湖边沙地、荒地、路旁等,盐碱地附近尤多,在草原、半荒漠草原与森林草原附近也有,在低湿、盐渍化的局部地区可成为区域性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常侵入到旱田里,成为田间有害的禾本科杂草之一。

分布范围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山东省(北部)、河南省(北部)和四川省(北部);通常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西北省区可分布到海拔3 300米地区。蒙古、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北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