鳇属
属(学名:Huso,拉丁文原意为猪)是鲟科、鲟亚科下的一属,包含两种产自欧亚大陆内部水域的大型软骨硬鳞类:达氏鳇和欧洲鳇。一般体长2~3米,重200~400千克,最大个体长达5米以上,重达1000千克。此外遗传学研究表明鳇属为多系起源,欧洲鳇与达氏鳇分别和不同的鲟属鱼类更为亲近,因此有意见认为应将二者归入鲟属。由于鱼卵可制成珍贵食品鱼子酱,它们被人类大量捕捞,目前已极度濒危。
形态特征
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口下位,宽阔,稍成弧形。口的前方有须2对,内侧须比外侧须位置稍在前方。头部表面被有多数的骨板。眼较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第一背骨板为体的最高部分。全体披有5行纵列的菱形骨板,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其它部分粗糙无鳞。背骨板10-16,较大,在体的背部正中,从头后直到尾鳍。左右侧骨板32-46,从鳃孔上角直到尾鳍基部。腹侧自胸鳍基部至腹鳍基部有骨板8-12,腹鳍基部之后的骨板为1-2块,且不大显著。背鳍条43-57,位于体的后方。臀鳍条26-36,其起点在背鳍后部的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肛门在腹鳍基部之稍后。体表为黑蓝色,两侧为黄色,腹面呈灰白色,背骨板为黄色,侧骨板为黄褐色。
下级分类
-达氏鳇Huso dauricus
-欧洲鳇Huso huso
分布与栖息
鳇属仅分布于我国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下游;黄河口附近也有过记载。它们是江河的底层鱼类,常分散活动,平时多栖息在汇流及回水中,冬季在深水越冬。
繁殖
鳇属的怀卵量约38.34万~328万粒,卵灰黑色、粘性。食鱼,以鮈类为主,其次是鲤、鲫、雅罗鱼等,食量较大。产卵期在6-7月,产卵多在江河干流平稳的河段中进行,底为砂质。产卵时的水温在14℃左右。雌雄性别外表颇难区别。通常雄体腹部银白,胸鳍顶端较尖,而雌体腹部稍灰白,产卵前腹部膨大,胸鳍末端较钝。成熟时全长约在2米以上,年龄为16-17龄。雄体性成熟略早于雌体,性比为1∶1。产卵量平均为150万粒。成熟卵为深灰色。
保护状况
鳇属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鱼卵可制成珍贵食品鱼子酱,它们被人类大量捕捞,目前已极度濒危。
生活习性
鳇属为江河中下层生活的鱼类,喜生活在砾粒质和沙质的水底。不喜群集洄游,常分散活动。风大和涨水时游动非常活跃,常见有翻花活跃的现象,退水时活动较差。平时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处以及迴水中。冬季在深水处越冬。食性 幼鱼以甲壳亚门、摇蚊幼虫为食。冬龄鱼开始以蛇等小鱼为食料,也吞食底栖动物。成鱼时食鱼,常吞食唇、鲫等底栖鱼类,在鲑类生殖期,常侵入鱼群中捕食三文鱼。生殖期间停止进食。
参考资料
红鳇属鱼类一新亚种(鲤形虫:鲤科).万方数据.2024-07-25
鳇 Huso dauricus Georgi.中国动物志数据库.2024-07-25
鲟科 Acipenseridae.蓝色动物学.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