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开泰

刘开泰

刘开泰,号平岩,清惠北梅峰铺涂坑乡(今后龙镇土坑村)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中武举,次年联捷武科进士,授建威将军,赏从一品顶戴,授提督衔,任江西南赣总兵。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五年(1855年)阴历十月十五日,太平天国石达开兵临城下,刘开泰誓死固守,城破身亡,时年三十七岁。

简介

家境

刘开泰出生于涂坑村的一户殷实人家,其父刘端瑜经商有成,颇有家财。母亲端庄贤淑,相夫教子,在涂山素有贤名。

童年

刘开泰五岁入蒙学,昼练武,夜习文,其间颇多凡异。学馆前有一石交椅,刘开泰常与小伙伴玩“元帅点兵”的游戏。孩子们轮流饰元帅,每当刘开泰参拜时,“元帅”必从交椅上跌倒,而当刘开泰饰元帅,则稳如泰山,其调动有序的做派,连先生也深为诧异。据民间传说,有一次刘开泰正在午睡,先生正好进来,忽见桌上伏着一只猛虎,吓得先生大声呼喊,众闻声而来,却什么也没有,只有刘开泰伏案酣睡,先生惊讶不已。从此以后,先生对刘开泰刮目相看,倾其平生所学尽授刘开泰。

少年

刘开泰文功武略,在涂山一带颇有名声,十九岁中武举,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年),刘开泰与两个侄子同时赴京应试,立志要在武科场上显平生所学,博得功名,光宗耀祖。三场考试下来,全场轰动。刘开泰臂力过人,弓马娴熟,十八般兵器样样拿手,端的是将帅之才。哪知张榜时,刘开泰叔侄三人却名落孙山。刘开泰悲愤难抑,将主考官府门前的石狮抓举起来,高呼:“考场不公,必使天下英雄气短,叹我刘开泰空有一身武艺,报国无门也!”也是机缘凑巧,道光皇帝这天正好经过此地,于御之上见一勇汉手举千斤石狮大呼小叫,心甚异之,询问之后方知情由,遂令侍从召刘开泰于御前演试一番。刘开泰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把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舞弄得风雨不透。爱新觉罗·旻宁甚是嘉许,赐刘开泰叔侄三人连榜进士,加授刘开泰为建威将军,用于军中。

官途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日见腐败,刘开泰常常扼腕长叹,时值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直接威胁满清政权。爱新觉罗·奕詝诏令刘开泰镇守江西南赣,授总兵衔,加封振威,赐建府第。他是当时惠安县的九个总兵之一。

刘开泰如期赴任。尔后,领旨荣归故里,筹建总兵府。刘开泰亲自设计,取上佳宅第座向,双开门,一进三厅,两旁护廊,门口两侧设立旗杆座,面前围墙环护,庭院花园,古朴大观之中,不失气派堂皇。历时年余,总兵府终得竣工。乔迁之日,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唱了三天大戏,热闹非凡。总兵府至今尚在,虽部分塌,仍隐约可见当年的豪华与气派。

刘开泰镇守南赣,政绩昭昭,治军有方,太平军几逼南赣而不下。如此乱世,百姓深受兵祸之苦,而南赣却能城池稳固民生乐逸,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爱新觉罗·奕詝龙颜大悦,嘉奖其功,赐其从一品顶戴,授提督衔,可见当时朝廷对刘开泰是何等恩宠。

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在遭受曾国藩湘军的严重打击之后,连连失利,武昌区等地失陷之后,天王洪秀全十分震怒。杨秀清杨秀清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再次西征,以石达开为西军统帅。石达开文韬武略,骁勇善战,太平军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上到定都天京,石达开冲锋陷阵始终战斗在最前线,立下赫赫战功。他率领的部队,在同清军大小数百次的战斗中,无往不胜,清军都惧怕地称他为“石敢当”。石达开知道西征最大的阻力是湘军,最大的敌人也是湘军。他一番运筹帷幄,在湖口县修建坚固的攻防工事,同湘军对峙,然后诱敌深入,将湘军船只诱入鄱阳湖,封锁湖口,把湘军水师切成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石达开巧用“赤壁之战”的战术,烧毁四十余只敌船。曾国藩见大势已去,在一片混乱中急得要投水自杀,他惨淡经营的湘军水陆两师,在湖口之战中元气大伤。西征军乘胜前进,重新攻占武昌区,又挥师直下,占领了江西省五十多座州县城,太平天国由此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形势发展之快,身为南赣总兵的刘开泰也始料不及,他只得加强城防,通谕军民同心协力守卫南赣。咸丰五年( 1855年)九月下旬,石达开兵临城下,苦战半月之后,南旅城里弓矢已尽,兵力所剩无几。十月十五日(阴历),南赣失守,刘开泰及其两个侄子相继阵亡,曾在刘开泰身边为亲兵的一百余名刘姓族亲也全部战死。从此涂坑人代代相沿把十月十五日这一黑色的日子,作为涂坑村的普渡日。

刘开泰叔侄三人战死疆场,消息传至京都,爱新觉罗·奕詝震惊之余,伤悼不已,连说城池失守犹可收复,将才难求啊!为彰刘家一门忠烈,赐谥“两世三忠”,又因刘开泰首级已失,咸丰皇帝口赐“金头玉颈”,恩准灵柩归乡,钦赐专祠祭拜。刘开泰的好友,翰林、书法家庄俊元(泉州人)亲书匾额“两世三忠”。灵柩归乡时,沿途官员与百姓纷纷香火设祭。

刘开泰生受恩宠,死享哀荣。在涂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坟墓就建在前埔山(今属南埔镇先锋村),占地十余亩,谓“一山一穴”,墓地三厅建构,墓前竖立阮翁仲、虎马羊等青石雕像,文革期间,这些雕像被推倒,至今仍埋于地里未曾清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