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训
黄如训(1935年5月-2023年1月14日),男,漳平市人。黄如训教授在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在脑血管病研究方面开创了新道路,对中山医神经病学科乃至中国神经病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经历
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在附属第一医院任职,从事神经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从医生涯中,住院医生就做了差不多20年。
2023年1月14日,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黄如训,因病在东莞市逝世,享年88岁。
研究领域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脑卒中后的脑微循环损害。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机制。
卒中前状态和脑卒中启动因子。
主要成就
开创了中国脑血管病研究的新道路
黄如训教授在全世界首创“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改变了数十年来的研究误区。之前的研究用正常动物的血管来做研究,没有形成病理模型,难以模拟临床疾病。由此,黄如训开创了国内脑血管病研究的新道路,对中山医神经病学科乃至中国神经病学科的发展贡献巨大。
黄如训教授率先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的尸检,研究发表在原中山医科大学《新医学》杂志,他的发现和对该病的阐述以及深刻的认识与20年后国际确认的诊断标准一致,被学界称为NMOSD在全世界的第一个发现者。
论文著作
1.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anaka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Arteriosclerosis and Stroke in 家鼠属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 113:425
2. Changes After Dynamic Observation of Ultrastructur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11
3: 5203. A study on additional early physiotherapy after stroke and factors affecting functional recovery.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3;17:608
4.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5
5. 表皮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迁徙和分化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65
6. 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预测中的价值。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26:476
7.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5:708
8.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6:725
9. 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3个月结局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评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6:527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与早期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01
11.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338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初步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310
13.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蛋白特性研究。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178
14. 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42
15.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21表达与脑微血管改变的实验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53
16. 气象因素促发卒中的实验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1;20:366
17. 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有效脑灌注压无创测定方法的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366
18. 重症肌无力伴骨骼肌以外受损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4;43:588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黄如训教授病逝,他开创了中国脑血管病研究的新道路.今日头条.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