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塘村镇

塘村镇

塘村镇位于嘉禾县南面,与郴州市临武县永州市蓝山县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是嘉禾县的“南大门”。塘村镇现辖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31.7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27849人(2017年),2018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16亿元。

塘村镇位于嘉禾县的最南端是该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镇内有锻造企业200余家其中超千万产值锻铸造企业50余家。该镇素有“湘南第一圩”和“锻造之乡”的美誉。

历史沿革

1950年至1956年为第5区,1956年至1958年为五星公社,1958年为塘村公社,1961年分为花溪公社和塘村镇,1988年花溪乡并入塘村镇。

地理环境

塘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平均气温18.3℃,1月平均气温6.5℃,7月平均气温28.8℃,无霜期年平均296天,年平均降水量1408.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8月,5月最多。冰冻一次连续最长日数为15天,出现在2008年1月21日至2月4日。

自然资源

塘村境内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另外还有黑色金属锰矿和铁矿有色金属汞,非金属矿耐火黏土资源。

行政区划

塘村镇辖:镇西、镇北、镇南、镇东、镇中5个居委会;清水、三村、四村、塘村、尹郭、山下、乌托、东溪、西溪、英花、增加、邓林、塘水、曲龙、团结、筹背、侯家17个村委会。

塘村镇全镇27849人(2017年)。下辖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127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村,外来流动人口8000余人,塘村镇区面积5.5平方公里,街道三纵七横长达7.8公里。塘村镇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水平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人口民族

塘村镇人口数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塘村镇是嘉禾县锻造工业的发祥地,在3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建起了各类企业450多家。2010年来,该镇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的总体发展思路,把传统工业优势提升为现代产业优势,把中心城镇优势提升为环境“洼地”优势,把知名品牌优势提升为开放带动优势,在全镇逐步形成了一产业农庄带动,二产业支柱联动,三产业多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塘村镇的民营企业经历了贴牌入市,到借(购)牌上市,再到创牌占市的发展历程。锻造企业实现了从原始的人工锻打,到半机械化作业,再到电子化生产的“三级跳”目标。产业通江达海,品牌享誉中原地区。塘村镇锻造产业基本上形成了传统企业集约集群的框架,加强产业的专业化整合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大企业接单,多个企业配套生产”的产销格局。引导企业向锻造与铸造相结合的制造业发展,鼓励本地传统的切削刀具、工具、农机类五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投入力度,壮大湘江工具、顺利锻压、精工锻铸等一批企业及五金品牌。塘村镇拥有1个国际注册商标,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技术专利48项、外观专利60项。

产业强镇,融合发展

塘村镇被誉为嘉禾县的“小上海”。在塘村,既可看到“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前庭门店、后院工厂”的火热场景,又可感受到塘村人“是打铁的,也是铁打的”人文精神。早在解放初期,塘村人就为工农红军锻造枪炮、大刀、梭镖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塘村人就坐飞机去上海市贩卖布匹回家搞批发;到九十年代,就到俄罗斯去购买报废飞机回来做切削刀具;还在大洋洲、美洲及东南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锻造湘军”干事创业的身影与足迹。

塘村镇的锻造炉火正旺,机械制造工业如火如荼,各类机械产品漂洋过海,巧赚外汇兴业富民。近年来,该镇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优化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发展第一产业,全镇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镇一、二、三产的比重达到6:80:14,第二产业形成锻、铸造产业为主的产业构架,产业链拉长,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规模扩大。产品由以前的“老、粗、黑”转变为“新、巧、精”,开发的五金工具达到2000多个品种59个系列,产量达到6800万件(套)以上,涵盖活动板手系列、钳子类工具、园艺工具、组套工具、电讯工具、农用工具等。塘村镇的锻造工艺有600多年的历史,锻造企业有450多家,产品远销到大洋洲、美洲、非洲及东南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塘村镇学校、医院、银行、市场等社会事业功能一应俱全,全镇3.51万人口,截至2013年,全镇共有民营企业1156家,吸纳了来自广东省四川省、湖北、江西省等20多个省市及本县、市务工从业人员9000余人,基本实现“家门口”就业。塘村镇还依托互联网电商等平台让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快速崛起。改造老市场主体大楼,扩大市场容量,繁荣边贸农贸市场。依托“芙蓉文化”和“锻造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十二五”以来,塘村镇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势头,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11.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78亿元,增幅达91%;工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9.4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6.93亿元,增幅达141%;税收收入从2011年的443.7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450万元,增幅达452%;财政收入从2011年的1158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400万元,增幅达2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580元,增加到2016年的11119元,增幅达到70%。

塘村镇是嘉禾县工业重镇、商贸大镇、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特色镇。2004年3月,该镇被国家建设部、科技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称号。2015年被全国锻压协会评为“中国锻造之乡·绿色锻造发展基地”,是全国4个锻造之乡之一。

2018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16亿元,同比增长10.3%;财税收入186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增幅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8.7%;内联引资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75元。

文化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塘村被人们誉为“湘南第一墟”,木材、耕牛、五金、农机、布匹、糖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临近两市三县约6万人会在每月的2、5、8赶圩日来这里赶集购物,布匹、服装市场、家具电器市场、木材竹器市场、耕牛市场、铁器市场等日交易额达成百上千万元。

因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处,民少田而多艺,故自400多年前嘉禾立县不久,塘村镇即已自发成为一人头拥挤之大墟集镇,以铁器、竹木器、牛市及布匹服装市场闻名乡里。乡民无需背井离乡,凭借精湛的打铁和编织技艺就能获得相对优越的生活;解放后,随着政策越来越“左”,打铁也渐渐被禁止私人从业;改革开放后,政策趋于宽松,不少外出的铁匠陆续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等省返回塘村,昔日熙熙攘攘的乡镇大墟也再度复苏。

上世纪80年代,作家古华著名小说及电影《芙蓉镇》的原型地就是塘村镇。

开放的市场带来的财富又迅速改变着塘村镇面貌。1986年元月,当导演谢晋、演员刘晓庆带着古华的《芙蓉镇》剧本来到塘村采风时,发现小说里美丽如画的芙蓉镇已经完全变样无法再取景:剧组无奈改道湘西王村拍摄。

电影出名后,湘西王村顺势改名芙蓉镇,而真正的芙蓉镇—塘村镇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将之形容为“溜走的芙蓉镇”。

参考资料

嘉禾县行政区划.www.hnjh.gov.cn.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