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
海曲,古县名,秦至西汉,山东日照属琅郡海曲县。海曲县是当时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由于王莽时期的经济混乱,给海曲经济带来重大灾难,海曲县遂废。
简单介绍
古县名,汉置,东汉改曰西海,故城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部,去市中心约十华里,今 烟墩岭村。
秦至西汉,山东日照属琅琊郡海曲县。秦汉鼎革,汉初先因秦制,日照始置县,名海曲,属徐州市刺史琅玡郡,郡治东武,今诸城。
从该地区汉墓出土的文物来看,海曲县是当时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由于王莽时期的经济混乱,给海曲经济带来重大灾难。新王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为报杀子之仇,率众攻破海曲城,杀县宰,以祭子墓。海曲县吕母起义,动摇了王莽政权,随王莽政权的灭亡,海曲县遂废。
辞源释义
据1988年7月第一版《辞源》“海曲”条下有两解,原文如下:
①犹言海隅,谓沿海偏僻的地方。也包括沿海岛屿。晋陆机陆士衡……诗:“营丘负海曲,沃野省且平”。唐王勃王子安集五滕王阁诗序:“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②县名,汉置……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县西。新王莽末年,琅玡郡海曲县人吕母聚众杀县官于此起义。参阅汉书九九下王莽传、汉史方舆纪要三五青州府。
海曲县的设置,为日照市建治之始。今日照市中心区东港区最主要的东西干道分别取名为海曲西路、海曲中路、海曲东路,此为由来。
海曲杂志
《海曲》是由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文学性刊物。
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号召,按照“建设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品牌,弘扬海曲文化”的办刊思路,在市、区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以全新的面貌出版《海曲》三期,“水运之都”特刊、二00八年春刊和夏刊。
刊物立足实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时事,并以风格朴实大方,文采求实厚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每期设立一个主题,分别设立了“水运之都”、“震动我心”、“奥运会畅想”专栏,为宣传地方文化和文学爱好者展示文采提供了一个载体,建造了一个平台,成为日照市弘扬海曲文化的重要期刊。
海曲汉墓
海曲汉墓位于日照市西郊西十里堡村西南约1公里,日东高速公路南侧。此处原分布有几个大封土堆,当地俗称为“王坟”、“娘娘坟”。墓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公里即为汉代海曲县城故址,城址犹存。2002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曲墓地进行抢救发掘,共发掘墓葬90座,随葬品共出土陶、铜、漆、木、竹、玉、铁、角器等1200余件,它出土的大量带有民间工艺色彩的大宗商品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汉代器物,不仅有文物价值,更有文化价值,对于研究汉代一般民众的生活和习俗、了解汉代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有重要意义。
2002年春,为配合同三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曲墓地进行抢救发掘。共发掘墓葬90座,为山东地区迄今保存最完好汉墓,全部属中小型墓。
“王坟”和“娘娘坟”是挖掘的重点,两座坟中最大的墓葬都位于边缘,因此,中间的墓葬都保存完整,较大的几个墓葬都被盗墓者“光顾”过。“王坟”中最先被发掘的两个大型墓葬中,其中一个已被彻底破坏,空空如也。另一个也是仅有个别物品保留了下来。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其他墓葬盗贼大都光顾过,但不知为何均半途而废,个别的盗洞虽然已经到了盖板,有的甚至已将盖板凿了一个浅洞,但并没有进入椁棺。墓地中惟一的一座重棺墓,盗墓贼将盖板凿开洗劫了器物箱,并将外棺凿开,但最终放弃了内棺。
最先清理的110号墓属于一棺一椁带边箱的墓葬,边箱内放置釉陶罐、壶等,仅铜镜就出土了8面。
最令考古工作者激动不已的是106号墓的清理。这是一座狭长的一棺一椁墓葬,开口在中间部位。双层椁盖板,头箱、脚箱、边箱一应俱全。该墓的发掘可谓有惊无险。一开始,考古人员从墓葬开口处就发现有人动过此墓,暗想此墓又完了。但清理到椁盖板后却发现,盗墓贼虽然已接近了椁室,并将椁盖板凿了一个浅坑,但未进入墓室便放弃了,椁盖板下的棺木竟毫发未损。
此次发掘搞清了墓葬封土的堆积形式和形成过程,了解了棺椁结构和埋葬方式,对于研究山东省东南沿海一带葬制葬俗及当地文化民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
海曲:日照市建治之始.山东频道凤凰网.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