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瑞云庵塔

瑞云庵塔

瑞云庵塔位于海淀区车耳营村明照洞瑞云庵内。塔建造年代不详,据说建于明代,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七层,高约3米,密檐式实心塔。

正文

瑞云庵塔须弥座上的第一层塔身,每面雕刻着一头肥壮的绵羊,昂首环角、威武强悍,构图十分别致。此塔建在拔地而起的巨石之巅,石下是陡峭的悬崖,石上佛塔犹如天外飞来,游人到此,莫不击掌叫绝。

简介

瑞云庵塔坐北朝南,傍临深谷。山门用大块花岗岩石砌筑。山门右侧兀出一天然巨石,名金刚石。石高约15米,向旁倾斜,悬出深谷之上。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七层密格式砖塔,塔基各角饰有砖雕兽头。庵后为明照洞,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洞内复有小洞,小洞之内又复凿小井。山门的匾额书“明照洞瑞云庵”。山门右侧凿出一块天然巨石,名曰金刚石。金刚石塔堪称此处的奇观。庵后有明照洞,是借助天然石洞开凿成的成。瑞云庵的遗址以南,两侧深涧之间,此处地势极为开阔,空地上长有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树,奇怪的是,它的根上又复生出了一棵新树。空地上尚有残碑断碣隐没于荒草之间,这里就是正觉寺的遗址。残破的寺院山门、天王殿、方丈院等都还存在。由此向西,经过一条深涧,有几处被当地老乡俗称为“石门”的遗迹,其实是辽朝太监墓,现尚有墓塔一座。

设计风格

瑞云庵塔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它是一座覆钵式塔,外形与妙

应寺白塔颇为相似,但更为秀丽。瑞云庵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广寒殿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两次因地震倒塌,后来都进行了重建。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须弥座,座上置覆钵式塔身。覆钵的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内刻“十相自在”图案。塔座边长17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刹。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但可见到塔的通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的比较讲究,图案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凤蝶总科、芭蕉扇叶、旋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属等画像。塔内部有根立木,为白塔主心木,柏木制,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塔身正面的眼光门,周围用钳子土烧制的西番莲花饰,中间为木质红底金字的“时轮咒”,即所谓“十相自在图”,系七个字组成,译音“杭、恰、嘛、拉、哇、日、呀”,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这组字图是清代藏传佛教的著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写成的,据说这种文字图案从明代开始由西藏自治区传入内地。刹座是一个小型须弥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刹身。十三天之上覆以两层铜制华盖,下层周边悬14个铜铃。塔的顶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宝珠组成的刹顶。

景区特点

瑞云庵塔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有近千年的历史,巍然壮观,国内罕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和新塔一般;三是塔形壮丽,水色山光,白云塔影,使游人赞叹不已;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衬,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瑞云庵塔是北京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明代顾乾《三十六景图》中称之为“古塔穿云”;清代黄申瑾《二十四景图》中称之为“塔影团圆”。可以助人遐想。登上塔顶,能看到四周群山都变矮了,连山顶的白云也荡漾于脚下。再登山一看,佛塔如同一根春笋。这种景象当地人叫做“山拜塔、塔拜山”,也有叫做“山不压塔、塔不压山”。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无愧于“九级云梯攀到顶,一天星斗喜垂肩,关心海岛千山雨,放眼齐州几点烟”的诗赞。

发展的历史

瑞云庵塔建成十多年后,由于骤雨损伤,尚衣监太监薛铭等人在暇日祭奠先师公等时,发现塔有漏缝,担心日后

影响塔体坚固,产生了重修宝塔的想法,在延寿寺第二代主持圆月等人的请求下,薛铭和内外信官出资置灰添石,砖填砌实,重修此塔。该工程于嘉靖丙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季秋(九月)完成。民国年间,该塔曾被重修。1959年,瑞云庵塔的塔门有些砖被拆去,其它尚好;塔后有四个和尚塔,塔座为砖制,有雕花,其中一个塔前有首龟碑。四个小和尚塔今已不存。1989年3月,海淀区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再次重修。1990年2月23日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周围的景观

瑞云庵塔周围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等相继落成。瑞云庵内香火兴盛,梵音缭绕,瑞象屡现。尤

为瞩目的是青龙古寺,尊尊白玉佛像,庄严非凡;座座红木佛龛,华贵增色。步入今日之青龙古寺,叩拜礼佛,诵经加持,朝钟暮鼓,格外吉祥。万千信众,到了瑞云庵,目睹佛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无不称之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瑞云庵北京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亦可谓北京最早开埠之地,是近代北京的起源地之一。它形成于唐朝中期,后逐渐发展,至南宋达到了顶峰。后因河道淤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港口条件丧失,才渐趋衰落,衰变为一小集镇。从现存史迹来看,瑞云庵所在地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享有‘小杭州’之美称。瑞云庵周围曾有过书法家米芾、藏书家庄肃、水利专家郏覃和画家任仁发、政治家章质夫等当时各界名人的足迹,陆游范仲淹苏轼苏辙兄弟、秦观张先、赵孟俯等知名人物也曾在此驻足。这也是瑞云庵在当代得以兴旺发展的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其‘海纳百川、时尚风雅’的市镇风格和文化渊源。青龙古寺继观音殿开光之后,今年五月十二日,地藏殿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庆典。期间,两序大众虔诚顶礼,诵经祈福,盛况空前。瑞云庵塔的重建,还有宏大的愿景:万佛殿、大佛殿、祖师殿、山门牌楼等都将兴建。待全部建成后,瑞云庵将以宏大的规模、雄伟的寺宇及独一无二的全寺白玉佛像和红木佛龛而展现在世人面前!光云法师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国的有佛缘之士,共同来为盛世重建千年古刹——瑞云庵塔添砖加瓦,建大功德,使福慧双臻,无量无边。光云法师也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地的四众弟子、各界人士来瑞云庵塔礼佛进香,旅游观光,共享青龙古寺‘日日佛光普照,时时佛号环绕’的庄严殊胜。有佛缘众生,定能蒙佛力加倍、身心健康、六时吉祥、福禄绵长!北京内外贸易开始时,就在这里交汇和集散。

旅游价值

瑞云庵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海淀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

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幽居寺塔,这里山青水秀,胜迹如林。唐宋诗人王勃杜甫范成大清代文家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为后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处处显出迷人神韵;幽居寺塔依山傍水:脚

下,婉蜒绵长的凯江水滔滔不绝地绕寺奔腾而去;背后,巍峨的山顶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级宋代古塔直插云霄。沿着186级两米宽的石梯登上山顶,富饶辽阔的田野和繁华美丽的中江城尽收眼底,更兼山上凉风习习,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进入山门,寺内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条宽18米,长400米的仿古大街直达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条腾飞的金色巨龙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两头威猛的金色麒麟保护着巨大的金色法轮。法轮上方是斗大的“南无阿弥陀佛”八个红色大字;法轮下方是释海空上师篆写的“如意轮金刚法祖庭”;法轮的左右各有两个大字,一边是“显密”,一边是“圆通”,标志着该寺是一个显密兼修的道场。照壁背面,中央有个特大的“福”字,到这里的男女老少,总忘不了闭着眼去触摸“福”字,都希望从此五福临门。瑞云庵塔前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个花坛、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两排茂盛的矮箭竹整齐划一地分列在两边,且配有两头两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石狮子,给人以特别庄重,特别清静之感。登上十二级台阶,两边石栏杆上的十二生肖活灵活现。孩子们最喜欢小狮子口中的活宝,争相玩弄,竟将其模得光滑溜圆。天王殿前的巧妙布局已令人叹为观止,天王殿内的佛像更让你心潮澎湃。开怀大笑的弥勒佛,使你倍感亲切;威武的韦驮菩萨会让你肃然起敬;逼真的四大天王,高有丈余,有的持琵琶,有的提宝剑,有的擒地龙,有的抓银鼠,一个个都脚踏妖魔鬼怪。此处佛像,无论比例、造型、无论色彩、神态,可谓巧夺天工,无可挑剔,你看后定会赞不绝口。

相关词条

北京市、康熙、地震、佛教

参考资料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1-11/2095811461HTML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