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宋春舫

宋春舫

宋春舫(1892年—1938年),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曾用别署春润庐主人。他既是戏剧家,也是现代戏剧理论家。宋春舫曾在国内外多所大学学习和任教,涉猎广泛,精通多种语言。此外,宋春舫还是一位藏书家,以收集戏剧图书而知名,其私人藏书丰富,尤其是戏剧类书籍。他还在海洋科学领域做出了贡献,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先驱之一。

人物经历

宋春舫13岁时中秀才,后入上海圣约翰书院学习英语数年。1914年,他前往日内瓦大学学习社会和政治学,并在191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归国后,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现代语言讲师,并在北京大学担任法国文学教授。五四运动期间,宋春舫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介绍外国戏剧新思潮和新观念。他还曾在欧洲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情况及文学倾向,并在日内瓦和平会议担任中国代表团秘书。

宋春舫在1922年至1923年间曾任中华民国财政部秘书,并在不同时期担任过财政部公债司帮办、关税调查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27年,他移居青岛市,任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科长,并推动了中国海洋研究所的建立。在他的努力下,1932年青岛水族馆成立。

人物事迹

宋春舫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首任科长,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留学法国期间,到摩纳哥参观了阿尔培(Rince Alpert)王子创建的海洋博物馆和水族馆,对海洋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国后,宋春舫大力宣传国外海洋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倡导开展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他先后与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达成共识,于1928年和蒋丙然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并亲自担任科长。他从国外采购来海洋仪器和参考书籍;吸收和培养朱祖佑等有志于海洋科学的青年,开展青岛港潮汐观测和预报业务,编印潮汐表。海洋科借用舰船每月测量胶州湾水温变化,采集水样、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标本;建立化验室,分析海水盐度、密度及海底沉积物。他们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个海洋科学期刊——《海洋半年刊》。

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青岛市开会,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鉴于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海洋科研工作和青岛优美的海洋环境,倡议在青岛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会议公推宋春舫、蒋丙然和青岛市长胡若愚等三人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观象台海洋科负责设计、施工,于1932年1月建成青岛水族馆。1935年,宋春舫与朱祖佑张玺等商议,计划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他联络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经济部、山东大学和者岛市政府等机构,再次提出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决定先在青岛市水族馆东侧建设海滨生物研究站,配备专人从事研究,同时接纳国内外各大学和学术机构人员来青岛从事海洋科学考察研究。该站于1937 年夏建成,七七事变爆发后,各项工作陷于停顿。翌年,水族馆、青岛观象台落入日本人之手,宋春舫在青岛病逝。

著作与翻译

宋春舫的著作包括《宋春舫论剧》《海外劫灰记》《当代中国文学》等。他的剧本作品有《一幅财神》《五里雾中》和《原来是梦》。他还翻译了多部小说和剧本,如《一个喷嚏》《一个舞女的口供》《一支金的自来水笔》和《青春不再》等。宋春舫还参与编辑了《日内瓦论坛报》《日内瓦评论报》和《时报》等报纸。

藏书与贡献

宋春舫的藏书室“褐木庐”藏书丰富,主要收藏了他在欧洲留学期间购买的戏剧图书。他还为藏书制作了专门的藏书票。在青岛观象台任职期间,他购买了大量天文、气象书籍,并编制了书本目录。宋春舫对中国话剧的改革和新思潮的引进做出了贡献,其理论思想和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家庭

宋春舫的子孙也在文学和翻译领域有所成就,其子宋淇是知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孙子宋以朗香港特别行政区网志东南西北的创立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