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山镇

中山镇

中山镇位于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2千米,面积191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451人(2020年)。有公路通往广东省江西省,中山河穿境注入韩江。古迹有中山古墓、迎恩门、相公塔永安桥等。

中山镇是文化名镇、产业大镇、客家古镇、旅游重镇。中山镇是武平升县前的镇治、场治所在地,又是升县后的最初县治所在地,有“小京城”之称,其中心区域的新城、老城、城中三个村庄,在这户不盈千,人不逾万,方圆不到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居着102姓居民,又以“百姓镇”、“军家方言岛”著称,也是闽西汉剧发源地之一。历史遗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

历史沿革

具有千年历史的"百姓镇"--中山镇,聚居着102姓人家,被称为"天下一绝"。

唐朝龙岩市始置长汀古城北宋武平开县之初,中山一直是镇、场、县的治所。武平县治迁平川(今武平县城)后,明初还在中山设千户所。

1958年,设五星公社。

1961年,更名中山公社。

1989年,设立中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中山镇下辖11个行政村:三联村、龙济村、卦坑村、阳民村、太平村、新城村、城中村、老城村、上峰村、上岭村、武溪村。其中省级贫困村1个,县级贫困村1个。

地理环境

该镇位于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205国道擦边而过。全镇11个行政村,2万人口,土地总面积19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面积19万亩。

位置境域

中山镇地处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1千米,辖区总面积191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中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自然资源

中山镇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17.5万亩。

中山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域面积武平县最大,水利与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水利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境内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县之首。矿产资源以膨润土瓷石矿为主,尤其是处在地表的铝基膨润土,属自然改型矿石,优质易采,是中国国内少见的矿石类型。

人口民族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7年,中山镇常住人口11247人。

2018年,中山镇户籍人口18144人。

2021年8月24日,龙岩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中山镇常住人口数为10451人。

经济

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镇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是我县的优质水稻及烤烟生产基地,盛产柑橘属、茶叶、脐橙。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养殖,水产养殖为主。水利与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水利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电力充足。矿产资源以膨润土瓷石矿为主,尤其是处在地表的铝基膨润土,属自然改型矿石,优质易采,是国内少见的矿石类型。中山米糕、酿豆腐肉丸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中山镇是武平县优质水稻及烤烟生产基地,盛产柑桔、茶叶、脐橙。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养殖,水产养殖为主。

2016年前三季度,中山镇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财政收入1015.6万元,其中国税226.1万元,地税789.5万元,同比增长96.7%;农业总产值3.114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8.8%;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12.2%;限额以上销售额2.28亿元,同比增长40.9%。

2018年,中山镇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

交通

中山镇离古武高速出口6千米,205国道擦边而过。

文化

人文历史

李隆基开元二十四年,始置长汀古城,并辟武平(今中山)、南安(今平川)二镇。南太保三年,并武平、南安为武平场。赵光义淳化五年(公年994年)升为武平县。中山为当初场治和县治所在地。明洪武二十四年正月,设武平千户所,简称武平所。据民《国武平县志》,明朝有三十五姓军籍调住武所。其中,来自江西省的就有十七姓氏,除吉安市(今吉安县永丰县的危氏,九江德化的张姓王、丘、艾、李、余、车、吴、周、许、舒、程、邬、董、刘、洪等十五姓均来自抚州。从语音和词汇来看,军家话与赣语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有强烈的独立与武平客家话之外的意识,对进入军家人家庭并成为其中一员的客家人,要求学会军家话。这种强烈的意识使军家话代代相传

武所有三城二廓,三城是指:老城、新城、片月城;二廓指石廓和圣婆廓。“未有皇城、先有石廓”的民间谚语告诉我们这里是先有廓,然后才有城;如今只仅存“迎恩门”。它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门(1417年)早建二十六年,在迎恩门城上,建有石楼一座,雄伟壮观。当你登上城楼时,可俯瞰新老两城全景,正如旧时的写照:“一脚踏双桥、两岸森林灯塔,沿城鱼儿跳,千户入云霄。”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灿烂辉煌。城楼上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残余的两根石柱是凝固的历史。

在新老城的通行要道和十字路口,设有旋转虚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花灯。客家地区元宵节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十三一直闹到十九,“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一架花灯上下两层,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面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寿”、“张珙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绘尽人间景致。

古镇风土人情

1、迎恩门。明朝时期,武所中山先后筑有老城、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们将武所城简称为“三城”。一弹丸之地筑有三城,举世罕见。这是因为中山乃闽粤赣边军事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设千户所,正千户的官阶比知府还高一级。这里不受县署管辖,好比独立王国,故有如此规模。历经“大跃进”和“文革”,中山城池被毁,现仅剩一座“迎恩门”,巍然屹立,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据考证,明抗倭名将俞大在迎恩城门上筑有“读易轩”,日教士子读书击剑。只可惜“读易轩”后毁于战现在城门之上仅遗偌大一个遗址。

2、古街。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间店铺,是当年武所中山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明证。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浓缩的历史。老屋夹道的古街,难掩其昔日风华,在她身上依稀残存的铅华,依旧散发着远古而诱人的清香。与古街相连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门及读易轩,更衬映出古街的古典与悠远。流连于古街,沐浴着中原古风,挨家挨户门上查看姓氏门联,人们的思绪早已神游于千年往事之中,别有一番感受与情趣。

3、永安桥。此桥为一王姓老夫人乐善好施,嘱其子孙将为其做寿设宴的钱用于在此建一座大桥,于清爱新觉罗·旻宁10年(公元1810年)建成。清末著名保台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题写“永安桥”和“母命继志”石匾镶嵌于桥的八拱上方。1930年6月2日,毛泽东、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永安桥附近胜利会师,然后分头向武平县其他地方进发,武平革命斗争从此更加如火如荼。2006年此桥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相公塔,又名溃尾塔(当地军家话和客家话),位于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塔有七层,呈八角形,高14.7米。相传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相邀到此登山赏景、吟诗作赋,故名相公塔。据说当年的风水先生称,距武所中山城东北部(即今武平县城一带)的地形为下山老虎形,这下山老虎正朝武所中山方向而来。为阻止猛虎南侵,须建七座镇虎塔,称为“七鞭打虎”。如今物换星移,历经岁月沧桑,七座塔中仅相公塔硕果遗存。相公塔外形壮观,犹如屹立在相公寨上的一位历史巨人。

5、十里峡谷画廊:位于中山古镇南部15公里外的峡谷,是6500万年以前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地壳变迁形成的侏罗纪大裂谷,呈南北走向,从贵州省绵延至我镇,仅镇域段长20余公里,最低海拔约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体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间中,溪、瀑、滩、崖、石、洞浑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风光秀丽,景色十分迷人。

6、“长汀古城首富”、“东南钱王”舒经墓。舒经为明朝正德年间武所中山富商,传有“东南钱王”之美誉,当时汀州知府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为“汀州首富”。舒经在世时建有8座坟墓,建筑材料考究,结构精致,规模较为宏大,可惜在“文革”期间大多毁损较为严重,但遗址犹存。现存中山城郊关帝岗公园等地舒经墓较为完整,探寻游览舒经墓,可使游人对明朝时期武平乃至汀州的社会。

7、长安:长安岽在闽粤赣边的闽西武平,在武夷山脉南端,在“客家百姓镇”西北约5公里处。按当地客家习俗,高山的顶峰,称作“岽”。长安岽,既高且险。地方资料显示,此地海拔1260米,在武平县境内,高度仅次于武夷山脉南端最高峰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538米)。

8、树德桥:据《南靖县志》记载,该桥始建于清乾隆,迁居于此的吴氏先民,为方便村民及来往行人,利用溪岸的天然巨石作为桥基,建造成单孔石拱桥,孔高9米,桥长30米,宽3.5米;桥面用卵石铺平,左右两端有石板梯;桥上建造桥亭,为木结构青砖红瓦小屋,左右两边敞门可供通行;小屋墙内有一面开小窗,窗下横放一条2米长的石板凳,以便行人休息。

102姓氏

朱元璋一声号令,送来了35姓

“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基”,依靠功臣夺得天下的朱元璋,杀起功臣来可是眼也不眨。炮打庆功楼,废除巫相而分权六部,创设卫所而又让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别掌管……朱皇帝稳坐金銮椅上集全权于一身,全国180万军队就这样编入各个卫所之中。现在的中山,成了武平千户所驻地,从此称为武所。

中山姓氏的第一次激增,朱元漳实在是功不可没。其时,这一带草寇造反,朱皇帝下令平乱。面面相觑的武官们个个脑满肠肥身长膘,实在不愿再劳神奔波了。朱元璋脑门一转,唤人端来一大缸带毛的生猪肉,说是谁能当场吃下生毛猪肉便免于出征。18个武官想起老婆孩子热炕头,咬咬牙关,毅然站出来茹毛饮血、须臾毛肉食完、18勇士正暗自庆幸度得一劫,谁料高人头上有高人,人算怎如天子算,朱皇帝一道圣旨下:“食毛肉者,真虎将也,一体加封将军,出征武平,违者斩。”这一下,18个武官肠子也要悔青了,只叹命里犯刀兵,由不得你也阿哥。

听到这个吃毛猪肉的传说,我们正走在太平村相公贾屋村道上。贾屋一村都是18将军之首贾辅的后裔,据说相公塅这个地名也是朝廷赐封的。距此不远还有相公山、相公寨、相公塔,我不知道这些是否与贾辅和他的部下有关。天已黄昏,若有若无的暮霭罩着这当年的蛮烟荒嶂之地,六百年的沧桑便在暮霭间若浮若沉。当年的贾辅率五千兵卒来到武所,心境一定也是这般的苍凉呢?草寇早已闻风星散,朱皇帝却下死令:出征军士就地屯垦。回望京城,京城远在万水千山外,再也无缘,从此年年月月,泪雨夜夜打湿五千游子的梦魂。只留下35个姓氏落籍武所,只留下令人磋叹的一曲姓氏民族:“余危徐舒周富王,邱洪程邬叶夏陶,候毛贾董祝马骅,敢吃毛肉真英豪。”

哦,不,留下的还有至今中山特有的花灯戏。客家地区元宵节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13一直闹到19,“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一架花灯上下两层,像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百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寿”、“张生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绘尽人间景致。每架花灯七十二个灯盏圈,表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当年添新丁的家庭满上灯油,一盏盏棉花灯燃起,旋转变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喝彩声里,面色配红的木偶艺人从“全福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的酒令中逸出,钻入花灯下层的木偶戏台,拖腔拿调的古典戏文便开台了。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竞达10余台,真让人目不暇接。“大闹花灯喜事多,抹浆纸小心摹,转战窍妙有消息,龙灯马灯去穿梭,碗锣盆鼓并色板,打起大钹大铜锣,笙箫笛子同吹起,弹琴唱曲两相和,”清康熙举人林宝树这段描述,正是中山花灯戏的形象写照。

血洗武所,空城完成了百姓的聚居

晨曦中,我久久立在武所城残存的“迎恩门”前。

武所三城:老城、新城、片月城,共有5座城楼,8个城门:迎恩、永安、常乐、通济、朝阳、永定、文明、水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是教场,旧时练兵之地。这些有明一代前后历时100余年的建筑,如今只有“迎恩门”硕果仅存了。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城门顶已的城楼残余的两根石柱、石柱上漫不清的文学,似乎都在述说着一段凝固的历史:血洗武所城。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清军在武所文明门外燃起了绝不文明的大火,文明门在火光中坍塌,誓不降清的武所人四散奔逃。而早已埋伏在另七座城门外的清兵刀枪并举,一个个无辜的头颅西瓜般滚落,血流成河,血腥味数月不散。除了壮着胆子从明晃晃的文明门突围的百姓。其余的几乎无一幸免。有的家族就此消失了,有的家族只剩下乱尸堆中逃生的七岁男孩,有的家族甚至只剩下一个蠕动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成千上万的无主尸骨后来被合葬一个大坟,坟上石碑大书:“万人缘”。这个石碑如今珍藏在武平县博物馆,成了那段血腥历史的铁证。

然而奇怪的是,惨烈的屠城,并没使中山的姓氏减少,相反,中山姓氏在屠城之后出现了第二次激增。也许因为这已是一座空城,荒芜的土地急待开垦,平定之后,清go-vern-ment广召流民来此开荒,一时,各地众多无家可归的流民蜂拥而来。一部分中山的龙姓朱姓便是从遥远的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迁来。龙姓始祖龙镇海是个参将,顺治6年奉调驻武所,部下随征而来,云南省的一批姓民便落籍中山了。蜂拥而入的还有邻近州县的客家居民,卢林苏张四姓始祖,便是四户人一道从永定区金丰迁来的。四姓共创基业,数百年和睦无间,相亲对戚,为让子孙不忘创业艰难,四姓每逢过年第一碗菜必食芋头,历数百年而不变,在当地传为佳话。

不久,逃难的原住民纷纷回迁了,毕竟是热土难离啊。那个伏在乱尸堆中逃生的七岁男孩张承敬,长大后娶妻生子,延下张姓一脉。而那个遗腹子两次中举,光大门庭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莫名。洪文灿一家老少都在屠城中成为冤鬼,只有妻丘氏回娘家,幸免于难。丘氏带着身孕再嫁锺姓,生下一个男孩聪明异常,16岁便中了举。欢天喜地的继父要在聂氏宗祠为他庆贺,却被族人拦在当街。终于知晓身世的举人抛弃一切归宗,在中山重振家业,二年后以洪仲奕的名字第二次中举,此后帮助异父弟弟钟叶宗、叶吉读书应试同登科,一时传为美谈。谁能想到武平县洪氏近万人口,竟是因了这遗腹子而延续发达,至今乡间还有谚语:“洪钟共高堂,世代美名扬。”

远逃的归来了,新来的扎下了根,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中山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姓镇”,终于形成了。

一头是历史,一头是现实,我想说……

一连几天,我在中山的每一块土地上留连忘返。太多历史的遗迹,在我的脑中光波涌澜,一水三古桥、一树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三庙、九围十八寨……古迹无言,却在在昭示着“百姓镇”千年的兴衰。“百姓镇”是幸远的,众多的热心人,县镇领导、机关于部,退休职工乃至目不识丁的农民,都对“百姓镇”钟爱有加,中山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其灿烂前景,这似乎已无须多说。

只是,我似乎想得更多。

中山,千年沧桑的中山,腥风血雨中重新站起的百姓,是怎样艰苦卓绝地重建基业,那些艰苦奋斗百折不回的身影,是否还在今天的我们心中回旋?

中山,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中山,无数古迹托起今天的灿烂,今天,又该以怎样的脚印拓展明天的辉煌?

中山,举国罕见百姓聚居的中山,百家姓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靠的是怎样的凝聚力?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有怎样的启示。

特产美食

中山镇特产美食有中山米糕、酿豆腐肉丸等。

历史文化

移民文化

中山镇位于闽粤赣边界的客家地区,是千年文化古镇,素有“小京城”之美称。唐宁时是武平县的场治、县治所在地,旧称武平所,简称武所。中山三个村落,人不愈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自清朝以来一直廷续。这一文化奇观在全国各地乡镇绝无仅有,备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的关注,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中山镇以"军家方言岛"著称,与客家话兼相使用的"军家话",像一个独立的语言孤岛,处在客家的包围之中,历经五六百年而不衰,这种奇特的现象,为语言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据民国《武平县志》,明朝有三十五姓军籍调住武所。其中,来自江西省的就有十七姓氏,除吉州区(今吉安县永丰县的危氏,九江德化的张姓,王、丘、艾、李、余、车、吴、周、许、舒、程、邬、董、刘、洪等十五姓均来自抚州。从语音和词汇来看,军家话与赣语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有强烈的独立与武平县客家话之外的意识,对进入军家人家庭并成为其中一员的客家人,要求学会军家话。这种强烈的意识使军家话代代相传。

中山102姓是刘、赵、徐、曾、赖、钟、李、林、凌、马、纪、戴、牛、王、潘、程、廖、欧、兰、蓝、危、丘、周、石、洪、张、邱、谢、罗、修、吴、贾、温、陈、俞、阮、彭、邬、熊、杨、饶、聂、董、胡、苏、汪、龚、古、陶、卢、绿、许、童、邹、郑、吕、文、魏、巫、幸、本、卓、、涂、孙、莫、冯、田、曹、夏、倪、练、汤、艾、雄、能、沈、傅、黎、高、叶、江、宋、仁、带、华、季、管、麦、侯、黄、莆、连、朱、蔡、何、舒、余、龙、翁、范、邓。

历史遗址

中山镇历史遗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

武所有三城二廓,三城是指:老城、新城、片月城;二廓指石廓和圣婆廓。民间谚语曰“未有皇城、先有石廓”;武所有5座城楼,8个城门,其中迎恩门(东门),永安门(南门)、平安门(西门)、常乐门(北门)为老城门,通济门、朝阳门、水门、文明门为新城四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时教场,旧时练兵之地。这些前后历时100多年的建筑,仅存“迎恩门”,它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门早建二十六年,在迎恩门城上,建有石楼一座,雄伟壮观。登上城楼时,可俯瞰新老两城全景,正如旧时的写照:“一脚踏双桥、两岸森林灯塔,沿城鱼儿跳,千户入云霄。”城楼上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残余的两根石柱是凝固的历史。

在新老城的通行要道和十字路口,设有旋转虚幻的花灯。客家地区元宵节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十三一直闹到十九,“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皇帝特许的。

新城最突出的历史遗留要算兀立于风雨之中的相塔(又叫溃尾塔),它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塔高14.7米。该塔分为七层,每层呈八角形,一至五层,每层四周开有互为称的门孔,六、七层内实行封顶,塔顶已崩溃不全,葫芦形顶尚可辨认。

永安桥,位于武溪河上,是武所十座古桥最大的一座,全长1114米,高17米,宽3.5米,落成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年)。相传清吧绅士王穆堂夫人八十大寿时,她慈善好施,一闻中山通济桥(当是桥名)又破坏了,吩咐子孙做寿不设宴,把设宴钱款重建此桥。这次重建后,把通济桥改名为永安桥,在八拱上方中,相间嵌着二十石匾额:一曰“永安”一曰“母命继光”。

武所的历史遗迹还有一水三古桥、一树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一庙,九围十八寨等,向后人昭示着它的千年兴衰。

历史建筑:包括东平公王庙、武侯祠、聚仙岩寺庙、出米岩、武所古街两侧的古民居群等。

历史构筑物:包括相公塔、永安桥、树德桥、古井等。

古遗址:古城墙、迎恩门等。

旅游

风景名胜

综述

中山镇旅游为“一条游线,八个景区”的总体布局。

旅游线路

中山镇旅游线路:古镇旅游集散中心(中山文化广场)——永安桥——入口城门——古街揽胜——定光佛佑——树德桥——古寨探幽——百姓众祠。

主要景点

永安桥

永安桥为一王姓老夫人乐善好施,嘱其子孙将为其做寿设宴的钱用于在此建一座大桥,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10年)建成。清末著名保台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题写“永安桥”和“母命继志”石匾镶嵌于桥的八拱上方。民国十九年(1930年)六月二日,毛泽东、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永安桥附近胜利会师,然后分头向武平其他地方进发。2005年,此桥被定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07年,中山镇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中山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汉剧)之乡。

2014年,中山镇被授予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被评为“中国特色镇发展优秀案例”。

2015年,中山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列为“重点镇”。

参考资料

中山镇-武平县人民政府.新浪网.2021-08-27

龙岩市统计局 -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龙岩市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龙岩市统计局.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