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明
胡奇明1942年出生,曾任福州闽剧院副院长,福州艺术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前福州市闽剧班校长。她曾当选过福州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人大常委、福建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和党的十六大代表。获得过市、省、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和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胡奇明从艺五十多年,在舞台上塑造过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其代表作有《珍珠塔》《孟丽君》《蔡夫人》《白蛇传》《杨门女将》《春草闯堂》《铁弓缘》《刘海砍樵》等,她主演的现代戏有《江姐》《刘胡兰》《平原作战》《龙江颂》《白毛女》《彩云归》《朝阳沟》《枫树湾》等。
1993年,胡奇明放弃移民国外的机会,受命主持福州艺术学校闽剧班的工作,她将后半生的心血倾注在闽剧传承上。
人物生平
曾任福州闽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剧协会副主席。擅演剧目有《珍珠塔》、《孟丽君》及现代剧《江姐》等,《孟丽君》曾拍成闽剧电视剧。多次获省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为市、省、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曾赴新加坡、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演出,被新加坡报纸誉为“闽剧皇后”。
胡奇明,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被观众誉称为“闽剧皇后”。
1957年,14岁的她凭借朴实自然的歌唱和富有情感的表演,考进了福州市闽剧训练班。次年训练班更名为福州艺术学校。在三十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成功地塑造过几十种不同类型古今妇女形象,在艺术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闽剧艺术风格和形式,被誉为“闽剧皇后”,由于出色的演技,曾受到中央首长的邀请进京献演“林则徐充军”扮演林夫人。
曾任福州市艺术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东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市剧协主席;市人大代表,并推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连续三届人大常委;市第八届政协常委;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省“‘三八’红旗手”;省“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2002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工作经历
从艺五十多年中塑造过几十种不同类型古今妇女形象,如“珍珠塔”、“孟丽君”、“穆桂英”、“嫦娥奔月”、“梁红玉”、“樊梨花”、“陈杏元”、“妲妃”、“武则天”、“十一郎”、“沉香”、“白蛇传”、“金山战鼓”、“杨门女将”、“回怀记”、“王友道休妻”、“凤凰山”、“梨花案”、“春草闯堂”、“夫人城”、“三搜幻化庵”、“海珠”、“铁弓缘”、“封神榜”、“甘露寺”、“三请梨花”、“蔡夫人”、“刘海砍樵”等等;现代戏有“江姐”、“刘胡兰”、“平原作战”、“龙江颂”、“海丰岛”、“赤理湖”、“斗涛亭”、“东风送暖”、“白毛女”、“杨开惠”、“回首天涯路”、“彩云归”、“珠玛”、“阮远追”、“邢燕子”、“朝阳沟”、“千万不要忘记”、“上海时事”、“枫树湾”、“香江梦”等等角色,深受国内外行家、观众喜爱和认可。
晚年经历
90年代初创办省艺校福州闽剧班(福州市艺术学校前身),培养了一批跨世纪的闽剧艺术接班人,她亲手培养的这批演员已成为现在用人单位的台柱。如今她虽已退休,但她对闽剧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仍然为闽剧后备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胡奇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文艺教育家,她被海内外乡亲誉为“闽剧皇后”,可当之无愧。
胡奇明老师于2012年2月24日在福州市逝世,享年70岁。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上世纪八十年代,胡奇明看到闽剧事业后继乏人的现状时,主动退出自己喜欢的戏剧舞台,将主要精力转到闽剧教学上。经过胡奇明的奔走和呼吁,1993年以闽剧专业为主的福州艺术学校正式开班。
建校初期艺术学校的教师、教材、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胡奇明等人的努力,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特色。胡奇明当时是省政协委员,平时如果出去开会,她总是要把拉下的课给补上。她时常对学生说,戏曲表演“三分人样七分妆”,她常亲自为学生梳妆。1997年,福州市艺术学校开始全本戏教学,仅在一年中排出《十一郎》《渔女状元》《杨门女将》三本大戏。
1998年胡奇明带领艺校师生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巡回演出,16场演出场场爆满,台湾的《中国时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称“小娃演大戏火爆宝岛”。如今胡奇明的学生林颖、黄秀春等已成为福州闽剧院的台柱。
林颖发表了文章《未写完的闽剧传奇——忆恩师胡奇明》来纪念自己的恩师胡奇明。
参考资料
未写完的闽剧传奇——忆恩师胡奇明--《闽都文化》2015年02期.知网.2022-02-14
福建省情资料库.www.fjsq.gov.cn.2019-07-15
闽剧皇后胡奇明简介.闽剧网.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