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糕

黄糕

黄糕是一种汉族地方性糕类食物。主要流行于张家口市蔚县、阳原县大同市、朔州及周边县以及榆林市

黄糕是用黍子做的,黍子的种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糜子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小麦、大米及玉米。黍米中的其他营养成分,比如蛋白粉、淀粉、脂肪、维生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无论是质量还是含量均高于大米、玉米,所以长期食用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根据地域的不同,黄糕吃法略有不同。人们对生活的祈求与祝愿被寄托在“糕”上,便形成了丰富的“糕文化”。过满月、过百岁、过生日、女儿出嫁、逢年过节,都要吃糕。表现出人们对糕的情有独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沿革

黍子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在距今8200年前的大地湾遗址,考古人员就发现了已经碳化了的黍的残骸。《》在名篇《硕鼠》中祖先们就发出了“无食我黍”的怒吼。《论语·微子》中则记载仲由吃黄米饭的故事。在古代,黍子不仅是主要农作物,还是祭祀祖先的用品,《礼记·月令》和唐朝的《悼豆卢策先辈》中都有记载。  

据民间传说是在明代。人原先种植的黍子有白色、黄色或褐色。由于白色和褐色的黍子产量低被淘汰了,现只保留了黄黍子。黍子生长期80天左右,最短的只需60天,且黍子种植省、省肥料、省工,宜于管理,病虫害又少,所以农民喜欢种植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黍子的产量也大幅度上升,由原来亩产200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亩产千斤以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没有人吃带皮的黍子糕了,现在吃的都是剥了皮的黄米糕。人们偶而为了尝个鲜,在都市的农家饭店还可以见到黍子糕的踪影,黍子的出米率很高,一般不会低于80%,黍糠又可喂猪饲鸡。

制作方法

大同黄糕

黍子剥皮后,因其米粒金黄故而叫做。黄米磨成面粉即可兑上温水用手搓揉,拌成上笼蒸熟,制成弹性十足的黄人把黄糕叫素糕,它色泽金黄软柔筋道,甘甜可口,解饥耐饿,做法简便,吃时快捷,是大同人最普遍的家常便饭。

蔚县黄糕

黄糕是用黍子去皮俗称,磨成面粉为主要原料,用水拌成粉团状,在锅里蒸制而成,然后用手(可蘸少许凉水)揉成块儿状。最后在糕块儿上面涂少许食用油,这样就是面性黄糕。

北京黄糕

首先要备有,黄米面也叫糕面,是将去皮变成黄米,再磨成的面粉。制作只用黄米面这一种材料即可。黄米面中加入凉水和面,搅拌均匀,不必成团,笼屉上放入屉布,倒入和好的面,分散均匀,蒸15分钟。

蒸的过程中备好一个大的面盆以及一个可以放入手的碗,碗中倒入凉水。蒸熟后,迅速将屉布四角拎起,挤成面团,倒入面盆中,然后双手握拳捶打黄糕,待拳面感到烫时,再次蘸水,以此循环往复,直至黄糕变得劲道且光滑不粘盆。

这一步叫“揣糕”,也是制作黄糕最重要的一步,决定了黄糕是否劲道,且要趁热迅速动手才可以。揣好的黄糕会呈现光亮的黄色,还需在糕面上涂一层食用油,防止发干。此时,黄糕已经做好,这时的黄糕也叫“面性糕”。

饮食习俗

大同

凡逢年过节、款待宾客、嫁娶宴请、从生到死、从喜到悲,黄糕在大同人的餐桌上始终扮演着主角。大同老年人逝世后,在入殓装棺时必须在枕头下放一块黄糕,取后人“高高至上”之意。人在喜庆之日必吃油炸糕取“步步高升,高生旺长”之意。

大同民间有:“三十里四十里糕,十里的饿断腰”的说法,意思是说,吃完一顿莜面饭后可走三十里路,而吃完一顿糗糕后可以走四十里路,吃完一顿荞面,走十里路就已饿得走不动了,可见黄米糕的耐饥能力。

还有谚语:“砍柴要刀,吃饭要糕”。

蔚县

当地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求与祝愿却始终不变,被寄托在“糕”上,便形成了丰富的“糕文化”。过满月、过百岁、过生日大都要吃,寓意“炸糕圆又圆,长大中状元”;女儿出嫁,早晨要吃糕,讲究“安棚饸饹起轿糕,公公婆婆都不刁”;旧时农历正月初一中午必吃油炸糕,作为“百事圆满、步步高升”的象征。逢年过节,这里传诵着许多与“糕”有关的祝福语,如“炸糕包糖,五世其昌” “炸糕撒糖,事事吉祥”“包葱,大运亨通”“炸糕蘸蜜,万事如意”“油糕炸得酥,必定收五谷”等,表现出蔚县人民对糕的情有独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蔚县人对黄糕情有独钟,当地还流传着的谚语是:“三十里,四十里糕,二十里的饸烙饿断腰”。

北京

过生日一定要吃黄糕。长辈会亲自制作黄米面炸糕,即使不喜欢,也要咬一口,寓意每年都能节节高。

风味特色

大同特色

,就是将蒸熟的黄米糕切成大小的,然后包上豆馅儿、糖馅儿或韭菜鸡蛋制成的菜馅儿,再用香油炸一下。出锅后的油炸糕金黄耀眼。

鸡肉泡黄糕,这是黄糕的高级吃法,夹一块素糕在肉汤里打个滚,即可食用,咸香美味。

蔚县特色

在漫长的蔚县食糕史中,当地人在吃黄糕方法上不断创新,花样不拘,有油炸、包糖、蘸蜜、抹酱,甚至还出现了烘焙的吃法。其中最香的莫属切块油炸,在做好的黄糕里包上红糖、豆馅儿,做成“包粽糕”过油炸,晾凉后即可食用。

会吃黄糕的,熬一锅韭菜、熏、肉,硕大的一块黄糕,就着菜一口咽下去。

北京特色

不同的人会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吃法。有的喜欢炖一锅,用面性糕配着烩菜吃;爱好的人则会选择包上馅料,放入锅中油炸,这便是色泽金黄的。其中的馅料也有所不同,有、红糖馅,还有菜馅。

吃黄糕难。不是因为味道,而是黏度,黄糕很有弹性,入口毫无障碍,甚至咬起来会有一点“对抗”式的乐趣,可是咽进的一刻,仿佛觉得有东西黏附着,不上不下,并且是稍稍粗糙的感觉。事实上,黄糕并不会真的卡在那里,甚至于吃黄糕时讲究的是不咀嚼。

文化影响

黄糕,一种河北省地方性糕类食物,用黍子去皮做成的黄米粉制作而成,在一带已有千年历史。黄糕的历史与黍子是分不开的。作为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在历史朝代更替中,黍子一直作为蔚县一带的主要粮食及酿造作物,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朝代更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在孟浩然的诗句中就写到了大同的鸡肉泡糕。

营养价值

黄糕是用做的,除了“解饥”外,黄米面含有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B族维生素、锌、铜、锰等,可以帮助我们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且黄米面中的维生素E含量在谷物中比较突出,能够起到保护肺脏、美容护肤的作用,能大大降低患的几率,可以促进血管以及内脏健康。同时,黄米面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能够给人体提供大量的膳食纤维,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黄米面中还含有丰富的钾,并且含钠量很低,尤其适合患者。我们常吃还可以治疗阳盛阴虚脾胃虚弱等病症。所以说经常吃糕,能够起到不错的食疗作用,对身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相关传说

大同城东的曹夫楼村在明朝末年,从山西省洪洞县搬来一户名叫王三聘的人家。王家每年都要种上几亩当地人不知名的农作物,逢年过节王妻就用这种粮做出一种黄灿灿、软溜溜的叫做“糕”的食品。这糕入口绵甜且耐饥,王家夫妇始终不外泄这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一天,王家来了贵客,王妻蒸好糕后又忙于炒菜,这时王家饲养的一条大黄狗闻到了糕的香味,跑进门从盆中叼起一块糕便往外跑去。等王妻转过身,狗已叼着糕跑到了大门口,而留在盆里的糕却像拉猴皮筋似的,被狗拉着不断延长,王妻情急之下用刀于门槛上把糕剁开,瞬时,糕的一半到了狗嘴里,另一半又回到了盆中,从此曹夫楼的糕筋软便传开了。后来直到王三聘夫妇老死了,他们的儿子败尽家业,另走他乡时才把黍子的种植方法传给别人。从此,曹夫楼村附近的村民便开始种植起黍子来。

参考资料

大同黍子与黄糕.今日头条.2023-11-24

【张垣食话】蔚县黄糕.张家口新闻网.2023-11-24

@全国吃货——蔚县黄糕.今日头条.2023-11-24

张家口美食之旅——蔚县黄糕.今日头条.2023-11-24

黏黏的黄糕,是故乡的味道.今日头条.2023-11-24

山西有看头|《物产篇》大同黄糕.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