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护
韦护,又称韦驮、韦陀天,是明代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道行天尊门下弟子,同门师兄弟韩毒龙、薛恶虎。韦护非俗非道,头戴一顶盔,身穿道服,手执降魔杵。
韦护奉师命下山助姜子牙伐纣,途中击杀吕岳门徒杨文辉,迫使吕岳败逃。后随姜子牙过五关,于潼关之战中击杀余化龙长子余达,并与杨戬、杨任共诛渑池守将张奎。战梅山七怪时,韦护砸死袁洪快马,迫其逃离。最终,与杨、雷震子共擒轩辕坟三妖,押回周营斩首。姜子牙封神后,韦护成为七位不愿为官的弟子之一,与武王、姜子牙等告别,归山潜修。最终,七人肉身成圣,韦护更升为三教护法全真。
韦护的名字可追溯到印度婆罗门教的战神“韦陀天”(梵语名:Skanda),是湿婆和妃子恒河女神的儿子;后来随佛教的发展,“韦陀天”被吸收为护法神。但《封神演义》中,韦护的年轻武将形象来源于中国本土的传说故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韦陀作为诸天之子,纠正道宣对佛法的误解,并赞扬玄奘法师福德双全,翻译经书准确优美。宋代起,中原地区寺院塑韦驮像,供奉处以“威震三洲”或“三洲感应”颂其功德。农历六月初三为韦驮菩萨诞辰,部分地区会进行祈福。
形象设定
外貌形象
非俗非道,头戴一顶盔,身穿道服,手执降魔杵。
原型探究
在佛教中,韦陀或韦陀天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称呼,其原型为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韦陀天。尽管韦陀天在佛教中并不占据显著地位,但随着佛教的发展,他逐渐被吸收为护法神。韦陀天梵语名为Skanda,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战神,身为湿婆和恒河女神之子。早期形象描绘为年轻男子,左手持长矛,右手握水果,头发分三股,乘坐孔雀。佛教形成后,韦陀因追回被罗刹鬼偷走的佛牙而备受赞誉,被认为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从而确立了大护法的地位。
《封神演义》中的韦护形象并非来自宗教中的天神“韦陀”,而是与中国的一个故事紧密相关。据传,唐朝高僧道宣曾梦见一位自称韦将军的神祇,他声称是诸天之子并统领鬼神,致力于在南赡部洲护持佛法。这个梦之后,韦陀的青年武将形象可能便受到了这位“诸天之子”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又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更多的故事,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韦将军名为韦琨,并被描绘为南天王手下的八大将军之一,统领三十二将,智慧超群,早离尘世欲望,致力于清净修行,并受佛祖嘱托,弘扬佛法,守护三洲。这些故事共同塑造了韦陀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形象。
关于“塞建陀”或“私建陀”如何演变成“韦陀”,这背后其实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由于汉字“建”与“違”外形相似,导致“私建陀”常被误写为“私违陀”,进而演变成“韦陀”。唐释慧琳在《一切经音义》卷七中对此进行了解释:“违陀天(译勘梵音云‘私建陀提婆’,‘私建陀’,此云阴也。‘提婆’云天也。但‘建’‘违’相滥,故笔家误耳)”。尽管韦陀的名字源自印度,但他的形象却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如今,我们所见的韦陀形象通常是一个年轻人,头戴盔甲,手握金刚杵,展现出“童子面貌,将军威仪”的特点。在民间,如果一个年轻人英俊潇洒,人们会称赞他长得像韦陀。例如,在评书《白眉大侠》中,有一个角色名为“银面韦陀”王希正,他的面容就如银娃娃般可爱。
此外,印度有独锋降魔杵和三锋降魔杵。三锋降魔杵有三个尖,而独锋降魔杵则只有一个。但无论哪种降魔杵,其外观都与韦陀手中的那根不同。韦陀手中的降魔杵或金刚杵,与中原地区短兵器中的鞭和锏颇为相似,也体现出中国文化对其形象的影响。
主要经历
诛杀杨文辉
韦护奉师命下山相助姜子牙伐纣。杨文辉听闻韦护欲擒拿吕岳以表功绩,愤怒地冲向韦护。韦护恰好遇见吕岳,二人随即展开激战。仅三五回合,韦护便祭出降魔杵,此宝虽轻如灰草,但打在人身上重如泰山。杨文辉躲避不及,被降魔杵正中头顶,脑浆迸出,灵魂被封神台吸收。
黄河边杀张奎
韦护随后跟姜子牙进五关,姜子牙骑着四不相,哪吒在前面引路,众门人紧随其后,他们一同冲出营帐,高喊余化龙父子今日必将丧命。金吒、木吒气势如虹,杨任怒火中烧,雷震子的声音如霹雳般震耳,韦护咬牙切齿,李靖则欲将余化龙父子生吞活剥。余家父子迎上前来,但周营的众门人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战斗激烈进行,哪吒现出三首八臂的形态,跃上风火轮,直冲潼关城上。城上的军士见状四散而逃。余化龙父子被众人围攻,无法脱身,余光被雷震子一棍击中,从马上摔下。余达愤怒地冲向雷震子,却又被韦护用降魔杵击中,倒地身亡。张奎夫妇凭借遁地之术在绳池县镇守,其速度之快使众将束手无策,甚至夺去了土行孙夫妇的性命。杨任发现张奎的行踪后,与韦护合作进行追捕。张奎虽在地底疾行,但杨任紧追不舍,无论张奎往哪个方向,杨任都能准确追踪。张奎逃至黄河边,却被杨戬以三昧火烧毁了惧留孙的符篆,使得他四面受困,无法逃脱。最终被几人诛杀。
黄河除“七杀”
在对战梅山七怪时,韦护高举金刚杵,犹如须弥山一般重重落下。袁洪虽然是修炼得道的白猿,但在这一击之下也难以承受。在降魔杵的威力下,袁洪只能化为白光逃离现场,而他身下的鞍马却被打得粉碎,如同泥土一般。最终,韦护与杨戬、雷震子共同捉拿了轩辕坟三妖,并将其押回周营监斩。
肉身成圣
在姜子牙完成封神后,韦护成为七位不愿为官的门下道友之一,他们与姬发和姜子牙等人告别,选择归山潜修。最终,这七人肉身成圣,韦护更是成为了三教护法全真。
相关人物
形象分析
韦护是《封神演义》中基于佛教护法韦驮所创作的文学形象。他作为道行天尊的徒弟,手持降魔杵,助姜子牙兴周灭商。最终,他与哪吒等七人肉身成圣,被誉为“三教护法全真”。在书中,韦护以降魔杵打死杨文辉的情节,被诗赞誉为“护法沙门多有道,文辉遇此绝真魂”。然而,由于韦护身上带有的“护法”、“全真”以及“手持降魔宝杵”等特征,使得世俗常将其与寺院护法天神韦驮相混淆。韦护这种由佛入道,再由道入佛的特殊身份,恰恰反映了佛道竞争并逐渐走向融合的一个侧面。
影响
四大天王的部下各有八位神将,一共是三十二个。韦将军是南天王部下的八位之一,是三十二将的首领,负责护持三洲佛法。所以在很多寺庙里,韦陀前面的圣号,叫“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或者上面挂一块“三洲感应”的牌。韦琨和韦陀本来是两个人,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民间就把这两个人的形象混在一起了,合并成了一个神。
农历六月初三日是韦驮菩萨圣诞节,一部分地区的人们会祈福祭奠。宋代以后,中原地区寺院均塑韦驮尊天圣像,而供奉韦驮菩萨之处也往往以“威震三洲”或“三洲感应”来表示菩萨的殊胜功德。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学科动态.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2024-03-30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丨宝杵降魔 威覆三洲.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