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Burma Rord)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缅甸的公路,现存路段与国道320线滇西段重合。也称:“320国道滇西段”“抗日公路”“中美合作公路”“昆瑞公路(昆明市瑞丽市)”“昆公路(昆明至畹町镇)”。

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动用了20万名民工和200名工程师。目的是抗战期间,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随着日军进犯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滇缅公路经云南省一平浪、楚雄、祥云、大理市保山市芒市畹町镇等城镇,经缅甸境内木姐、新维等城镇,全长近1200千米。这条公路的昆明市至下关市段长411.6千米,于1924年开始筹建,1935年12月建成通车。下关市至畹町镇段长547.8千米,缅甸境内木姐至腊戍段长近200千米,均于1938年1月开工,1942年完工。以上路段由所在国分别修建。

历史沿革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8月,北平市天津市相继沦陷,日军除沿铁路干线大举进攻外,又凭借海空优势,疯狂进攻上海市、空袭南京。此时,蒋介石南京市召开国防会议,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鉴于战争形势,估计上海将很快失守,南京和其它沿海口岸随之难保,南方战区将会扩大,香港特别行政区滇越铁路也靠不住。并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计划》,建议各修一条从昆明市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龙云主动表示:公路由云南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协助。考虑到筑铁路在经费和器材上的实际困难,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同意修筑并确定了云南省提出的滇缅公路的走向,即由昆明经下关,过永平县保山市龙陵县芒市(潞西),从畹町镇出国与缅甸腊戌至我国畹町的公路在距边境18公里的缅甸木姐衔接,这的确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滇缅公路全长1146.1公里。起自昆明市,终于缅甸腊戌,其中国外段长186.7公里,大部分系原有正规公路,仅木姐芒友岔口至畹町18公里毛路由缅甸政府派工修筑,而国内段(也称昆畹公路)全长959.4公里,由云南省政府组织民工修建。其中:下关至畹町段547.8公里为新修,昆明至下关约300公里路段需改善路基、新铺路面、改建桥涵。

1937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龙云,由行政院拨款200万元,要他负责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交通线。事关国防军事及抗战前途,云南省政府不敢怠慢,采取“非常时期”动员办法,通令该路沿线各县和设治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当县一级的政权机构),限12月份征调滇西各县农民义务修路,务必于一年内完成。1937年12月,滇缅公路工程正式开工。陆军独立工兵团一部及拥有当时最高级筑路工程技术水准和施工技术力量的交通部直属施工队伍,被紧急抽调前来云南,负责咽喉部位及重要路桥的关键工程。云南20万各族人民,自备工具、各带口粮,日夜奋战在崇山峻岭之中。经过九个月的努力,共完成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1443道,新铺路面800余公里,跨越了横断山脉怒山高黎贡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澜沧江龙川江漾濞江。终于在1938年8月31日修通了滇缅公路。

1938年10月,交通部在昆明市南屏街设立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谭伯英任局长。1939年2月至5月,云南全省公路总局将滇缅公路全长959.4公里移交给该局作为国道管理。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将昆明至畹町镇的950公里划分为7个工程段,每个工程段管理3至4个工程分段,共有26个工程分段。

1938年10月广州战役,1939年南宁市失守,国内出海口岸完全丢失。1940年日军侵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兰州市到萨雷沃捷克的中苏公路停顿,滇缅公路更是成为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反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中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全国军车的一半以上,而且云贵川三省的车辆主要都集中在这条公路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于1942年2月入侵缅甸,时中国有8万吨物资存放缅甸境内,当即调大批车辆日夜抢运,同时,中国10万中国远征军沿滇缅公路入缅抗敌。后中国远征军被日寇阻断后路,被迫后撤。日军先头部队趁机混在后撤车辆之间,试图偷越惠通大桥。时桥西一车撞坏堵路,驻桥宪兵前往干涉,宪兵对口出狂言的横车司机鸣枪警告。日寇受惊以为暴露,当即抢占有利地形,向东岸扫射。守桥宪兵和工兵知道敌军临近,工兵立即炸断惠通桥。从此中国军队与日寇隔江对峙达两年之久,滇缅公路被迫中断。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向腾冲、松山之敌发起攻击,拉开了滇西大反攻序幕。8月13日,惠通桥修复,补给和人员源源不断,增援反攻部队。

1945年1月28日,在缅甸芒友举行中印公路通车典礼,128辆汽车由256名中、美军人驾驶,满载军用物资,沿滇缅公路东行,2月3日下午抵达昆明西山车家壁。2月4日上午,在昆明西站举行“通车典礼”,后车队浩浩荡荡,由环城西路过金碧路、拓东路驶向东郊。从此,盟国援华物资又源源不断运人中国,大大增强了中国抗战实力,支援了中国各地反攻日寇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战败投降。整个抗战时期,通过滇缅公路运输之物资达49万余吨,运进汽车1万余辆,并承担了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运送任务,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开始对公路进行提升,尤其是1986年以后提升速度进一步加快。在此期间,经技术人员勘测,认为滇缅公路县城至太平段坡陡弯急,上坡线路太长,从县城到沙玛塘16千米海拔提高900米,不适宜大车和重车通行。1979年,滇缅公路即320国道漾濞段改造中改道,从平坡出顺濞沿顺濞河西行到永平,铺设成弹石路面。

滇缅公路中国境内段于1966年改称为昆腕公路,经不断整治和改建,已成为西南边疆重要国道干线。功果桥、惠通桥也相继改建为新桥。功果桥改建为跨径80米的下承式钢筋混凝土肋拱,改称为永保桥;惠通桥改建为跨径116米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改称为红旗桥。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运输干线。

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联接怒江两岸唯一通道的惠通桥。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开始废弃不用。

2005年,新改道的320国道于1994年建成通车,此后滇缅公路逐渐被取代。

杭州-瑞丽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仅云南交投保山管理处所管辖路段2017年总车流量就达3850.62万辆。滇缅公路通车后在战时和解放后一段时间内作为滇西大动脉的功能已逐渐淡化,它承载的通行作用已被杭瑞高速公路替代。

沿途信息

公路称谓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称号

英国泰晤士报》称滇缅公路“可同巴拿马运河相媲美”。当时西方记者将滇缅公路称为“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

滇缅公路被称为“抗日公路”“中美合作公路”。

滇缅公路被称为“抗战生命线”“抗战血线”“英雄之路”“抗战文化资源”“钢铁运输线”“炸不断的滇缅公路”。

现代时期滇缅公路称号

滇缅公路称为“昆瑞公路(昆明市瑞丽市)”“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镇)”“杭州-瑞丽高速公路”“320国道滇西段”。

途径路线

沿途概述

滇缅公路是由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至缅甸腊戍的国际公路,经云南省一平浪、楚雄、祥云、大理市保山市、潞西、畹町镇等城镇,经缅甸境内木姐、新维等城镇,全长近1200千米。

这条公路的昆明市至大理市段长411.6千米,于1924年开始筹建,1935年12月建成通车。下关市至畹町镇段长547.8千米,缅甸境内木姐至腊戍段长近200千米,均于1938年1月开工,1942年完工。以上路段由所在国分别修建。畹町镇至木姐的过国境段,长18千米,由缅甸负责修建。滇缅公路在中国境内一段,地处西南高原,海拔约为1400-3000米。路线翻越天子庙坡,以及雪山、怒山高黎贡山三大横断山脉,跨越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大河。在澜沧江上建有功果桥和昌卷桥,其中功果桥为跨径88.55米的加劲木桁构悬索悬索桥,昌卷桥为跨径135米的钢塔加劲钢桁构的悬索吊桥。在怒江上建有惠通大桥,是一座跨径87.23米跨加劲木桁构悬索吊桥。

主要线路

昆明一下关

1935年修筑,被称之为“滇西公路”。此段以禄丰市为界,昆明到禄丰为沥青路,禄丰到下关为土路。

下关一院町

此段全需新修,史称“抢筑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实质修筑的就是此段。1941年开始对下关镇至腕町549千米全线铺筑沥青路,1944年国内段959千米铺设沥青路大约400千米,集中在东线昆明至下关段(实质是禄丰至下关段,是1937—1943年完成)和保山市以西段,中间(下关至保山)仍是土路。原因在于1942年5月,漾潺县奉省命完成境内滇缅公路四十里桥至顺澳桥63千米沥青铺设工程,石料及土石方工程完成后,因沥青来源断绝而停工。

畹町一腊戌

1942年缅甸战役仰光,阻断了这条大通道的海外交通,但中国国内线路未中断过。

腊戌一雷多

抗战后期修通的起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止于中国昆明的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重合,因此,滇缅公路也称史迪威公路。实质修筑的是缅甸腊戌至印度东北部雷多段。

运行服务

运行管理机构

1938年10月,交通部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成立于昆明市,1939年12月迁下关镇,局长为谭伯英,副局长为安钟瑞、杨文清。该局掌管滇缅公路客货运输、工程改善和养护等事宜。在滇缅公路的昆明、禄丰市、楚雄、祥云、下关、漾鼻、永平县保山市、腊、龙陵县芒市、腕町以及缅甸的腊成等地设立运输站,并在腊成设办事处。车辆维修机构有昆明、保山修车厂,下关修造厂,禄丰、永平、腊勐驻修所,楚雄、芒市车辆检修所。1938年10月,广州失守,西南运输处迁驻昆明;主要办理滇越和滇缅方面的国际运输。该局于1941年7月改隶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11月运输业务移交中缅运输总局接管。

1937年10月,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于广州市成立,简称“西南运输处”,对外称兴运公司,之后又改称西南运输公司。1938年9月迁驻云南昆明。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国际运输机构,负责办理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越南海防、仰光进口的国外援华物资以及中国用以换取外汇的出口农矿产品在国内外的接转运输工作,也曾担任工厂、机关、仓库搬迁以及部分战场兵员、给养等的紧急运输任务。拥有汽车3000余辆,行驶于粤、桂、湘、鄂、黔、滇、川、康等省公路,还利用广九、粤汉、滇越和仰光至腊戍的国内外铁路,以及珠江湘江、沅江、长江等水系,构成广大的联运网,其附属单位遍布国内外沿运输线各地,员工总数20000余人。从成立到结束历时4年零3个月。

西南运输处总处,在广州市初建的时候,在运输业务方面,设有公路运输组、水路运输组、铁路运输组、购料委员会、运输研究委员会等部门。各室、组按业务需要设科。迁昆后,添设了医务管理处等部门。民国29年(1940年)先后裁撤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三个组及总工程师室,改组为管理组、业务组和技术组。“总处”的分支机构或隶属单位有:各地分支处(或办事处)、修车厂(或驻修所)、材料库、医院(或诊疗所)、电台、仓库、汽车运输大队、运输人员训练所及政务稽查等部门。

西南运输处在中越交通中断后,开始全力经营滇缅公路。西南运输总处迁云南省后,其附属机构不断增加,先后成立了运输人员训练所、运输事务所及滇缅路医院、遮芒诊疗所、汽车修造总厂、腾冲驮运管理所、汽车大队、各仓等。在西南运输处最鼎盛的时候,车辆多达3300余辆。由于西南运输处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工产品是其输入的最主要物资;其次是航空委员会的汽油以及其他物资,而输出的则主要是以易货形式偿还美、英等国的钨砂、桐油等。西南运输处经办滇缅路运输期间,经滇缅公路出口物资主要有钨砂9000吨、4250吨及少量锑块油桐6600吨及少量猪鬃等;共约2万吨。正是由于这些农矿产品的不断输出,才使外援军火物资不断运入。

在滇缅公路运输的前期,西南运输处对该路的经营占有垄断的地位。傣族运输线的中断、滇缅公路重开后,大量运输机构和车辆集中到此,西南运输处独家经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西南运输处本身由于机构过于庞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运输中私带客货成风,车队纪律差,管理层内部也勾心斗角,甚至公开责难,主要负责人宋子良于1940年秋离职前往美国,管理显得更加混乱。这种情况引起了军事委员会的注意,因此,蒋介石乃派俞飞鹏前往调查、整顿。1941年11月,西南运输处被撤消,滇缅国际运输业务和管理移交给中缅运输总局。

中缅运输总局于1941年11月1日在昆明市成立,俞飞鹏任局长。它基本是由西南运输处的班底改组缩编而来,主要任务是抢运兵工器材。该局机构较为精简,经营也更单纯,再加以滇缅公路沿线新建运输调度专用电台十五部,俞飞鹏又以后勤部部长兼运输统制局 参谋长的身份来担任局长;改变了指挥调度不灵的局面,其营运状况得到相当改善;后因1942年5月日军攻占缅甸,中缅运输线中断而被撤销;6月改组为滇缅公路运输局,机构大为紧缩,由葛津任局长。

除了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之外,在滇缅公路经营运输的机构还很多,其中既有官方出资兴办,也有私家商车。据1941年12月统计,在滇缅路近千公里的运输线上,共行驶中国军、公、商车7852辆(不包括国外商车) ,计军车3116辆,公车2201辆,商车2263辆。

1939年2月7日,南侨总会公布《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通告(第六号)——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公告提出希望有专门技能的侨胞向各处华侨筹赈会或者分支各会报名。

运输服务情况

1938年12月,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由仰光亲自押运第一批重要军品,经腊戍沿滇缅公路抵达昆明市,此即为滇缅公路运输第一次”。战争爆发前,滇缅公路每月的运输量仅为200吨,而同期的法属印支线路则为1.25万吨。

1939年1月,滇缅公路正式开通后,从仰光港进口的物资主要是7.6万余吨汽油、柴油、润滑油,1364辆汽车,以及其他交通、电讯器材。1940年,油类在运人物资中所占比重仍在半数以上,其余为军械、弹药、铁路和电讯器材等。滇缅公路内运物资,属于军政部的兵工署、军需署、军医署、交通司、航空委员会、液体燃料委员会、交通部、复兴公司等单位。

1940年10月,由于滇缅公路重新开放,滇缅公路运输也进入新的高潮。10月份即运人国内物资7329吨,1940年全年共运入61394吨,平均月运5116吨。

1941年为滇缅公路运输高峰期,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有西南运输处包括新进口车2001辆,其他军公车3106辆,商营汽车2265辆,共计7372辆。西南运输处全年共运入物资132193吨,最多为3月份13986吨,最少为12月份8727吨,平均月运11016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大批租借物资。

1942年初,美国《租借法案》内的汽车大批运到仰光,中缅运输总局成立“接车委员办事处”驻仰光,先后接收新车3665辆。由于缅甸形势危急,1942年办事处从仰光撤退前,将这一接车任务全部完成。除了接车,抢运存放在仰光的物资也很重要。1942年1月1日至2月20日,新到美国租借物资有15800吨,连原有物资共需内运66400吨。经1月份运出15400吨,2月份运出17700吨,将底盘、车身装配成内驶车辆14200吨,各机关自行运出4600吨,合共运出近52000吨,在50天内抢运出仰光的这些滞留物资,成为滇缅公路运量的最高峰。

至于滇缅公路运输的具体运量,自1939年2月至1941年12月间,仅西南运输处运入的外援物资达221567吨。尤其是1940年10月滇缅公路重新开通后,运量得以增加。仅在1941年10月间,通过滇缅公路由缅甸运至昆明市的政府物资已超过1.2万吨。若以用车车辆分析,利用商车占50%,西南运输处车辆占25%,其他军车及政府机关车辆占25%。若以机关物资分析计算,航空委员会燃油占1/6,约4000吨;兵工署器材占1/6,约2000吨;交通司油料器材占1/12,约1000吨;其他各机关物资5000吨。据美国估计,仅1941年3月到1941年11月,通过滇缅公路运入昆明的物资合计115450吨。

1942年5月,滇缅国际公路中断,直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在滇缅公路基础上新修完成,西南国际公路运输线才得以恢复。不过,由于中印公路通车较晚,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为止,通过中印公路运入的物资,共约5万吨,且多系美国军队装备,仅有一小部分供应中方军需。载运这些军事装备的车辆共1万余辆。事实上从6月起,缅甸进入雨季,塌方水毁,道路阻滞,闻名世界的中印公路实际使用的时间仅有半年。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滇缅公路(含1945年初修通并与之相连的中印公路)运进的军用、民用物资达77万余吨,进口和驶进汽车1万多辆。整个抗战期间,滇缅公路共输入战略物资近50万吨,援华物资以美国的为主,物资主要包括汽油、枪弹、轮胎、汽车、面粉、医疗器械及药品等。

价值与特色

价值

运输功能

抗战时期,由于中国海外运输和国际外援通道全面阻断,滇缅公路成了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因此当时的滇缅公路承担着武器装备、物资、基本消费品等的运输作用。

交通分流

1979年,滇缅公路320国道改线从平坡经过后,漾梅线所承担的国际通道的作用迅速减弱。但依然作为国防备用道和省道管理使用,每到雨季或者320国道拥堵阻断,漾梅线就承担起交通分流的重要职责。

外交战略

滇缅公路是贯通云南省东西的主要公路干线,为云南的发展、中缅两围的友好往来发挥着作用。滇缅公路作为滇西乃至云南省联系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部开发,繁荣边疆经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

发行邮票

2018年8月30日是滇缅公路通车80周年纪念日。《滇缅公路通车80周年纪念邮册》当日在滇西抗战主战场之一的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首发,百余件珍贵历史文物同时向公众展出。

2019年1月25日,“纪念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暨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80周年图片展”在昆明市博物馆2号展厅开展。

参考资料

滇缅公路:手挖血筑的抗战生命线.炎黄春秋网.2023-12-12

他是滇缅公路的总设计师 为中国土木工程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今日头条.2023-12-12

滇缅公路通车80年:这条历史的弯道需要我们铭记于心.搜狐网.2023-12-12

滇缅公路的“风花雪月”之苦.腾讯网.2017-08-09

9.3 │ 勿忘历史—滇缅公路.澎湃新闻.2023-12-11

中国发行邮册纪念滇缅公路通车80周年.新华网.2018-08-30

纪念滇缅公路全线通车80周年图片展将在市博物馆开展.昆明信息港.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