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钗头凤

钗头凤

《钗头凤》于一九二八年编成,同年八月二十六日首次演出于北京开明(今民主)戏院。自饰唐蕙仙,金仲仁饰陆游,张春彦饰陆子逸,赵桐珊(芙蓉草)饰秋香,马富禄饰不空。此后历次演出,深得好评,被称为荀派五大悲剧之一。

故事介绍

南宋时,山阴才子陆游,幼与表妹唐蕙仙互订婚约。唐蕙仙稍长,父母病逝于四川任所。陆母唐氏命陆游弟兄接唐蕙仙至山阴。唐氏素信佛,常往北顶娘娘庙焚香礼拜。庙主不空,借佛隐身,蓄养众小尼暗操贱业。见唐蕙仙貌美,乃与秦桧之侄罗玉书密谋,图将唐蕙仙献于秦桧以尽逢迎之能事。不空诡言唐蕙仙妨克长上,只有舍入尼庵才能解救,唐氏果为所惑,于陆游弟兄赴试之际,将唐蕙仙赚入庙中。唐蕙仙进庙,怒斥不空,因此备受折磨。山阴侠士宗子常,早闻不空恶迹,遣义士独孤策潜入庙中杀死罗玉书,并将不空等赚入庄中杀死。唐蕙仙受惊昏迷,宗子常在其身边拾得陆游所题诗扇一柄,知其为陆游未婚妻,决定待陆游返里时从中成全。陆游临安区赴试,为秦桧所忌,之落第。归家后以不得唐蕙仙音信,甚为所感,矢志不娶,而唐氏却四处托媒与之另求婚配。宗子常疑陆游无义,定计于沈园一试其心。陆游于园中窥见唐蕙仙,甚为惊疑,遂题《钗头凤》一词于帕,寄与唐蕙仙。唐蕙仙读之,大恸成疾。宗子常知二人情深,邀陆游兄陆子逸往说唐氏。唐氏醒悟,同意迎娶。花烛之期,唐蕙仙因久积闷郁,病已垂危。缺月终未得圆,致成千古遗恨。

三十余年前,在北京演出时,偶读陆游词赋,见《钗头凤》一阕,哀婉缠绵,言言血泪,深为所动。放翁为宋代爱国诗人,不屈奸,力主抗金。但在腐朽的南宋王朝里,君昏臣佞,秦桧等勾结金朝,卖国求荣,放翁雄心虽大,壮志难伸,半生郁郁不能得志。其毕生可歌可泣之事甚多,而在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遭遇,则是与表妹唐蕙仙的婚姻悲剧。《钗头凤》词即为此而作。

荀慧生因甚喜其词,又颇同情其事,乃编写成剧。意图通过唐、陆悲剧,揭露封建制度、封建婚姻的毒害。然据周密齐东野语》及陈鹄《耆旧续闻》所记,言唐蕙仙被逐于姑,改适宗室赵士程陆游遇之于沈园,因赋《钗头凤》一阕题壁间,并引陆放翁晚年所作“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诗为证。我以为唐蕙仙果若再醮,陆放翁未必如此追慕,念念不忘。历史上讹传之事不鲜,宋人笔记不足信之事甚多,如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称鄂王夫人再适,王遣韩良臣以钱遣之,读者笑其妄诞。再如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事,几乎众口一词,后人据《金石录后序》考证,乃知全属虚文。我以为陆、唐二人若洁身自守,以待来日重逢,会使戏剧性更加浓厚,感人更甚,并能激起观众共鸣。我因爱重陆、唐二人,而搬演此剧,更本着爱重之意塑造其人,因此另辟蹊跷,写唐蕙仙被逐流落尼庵,为宗子常所救,设法使其与陆游重圆。不意完婚之日蕙仙病笃,终成遗恨。并将《钗头凤》原词谱入戏中,以增声色。此为当时尝试之作,旧日皮黄中尚无此范例。

最初改编本中本无陆游怒打恶尼不空一场,后来金仲仁先生鉴于此剧悲剧气氛浓重,观众心情过于压抑,不稍作调剂,戏易于温,因而建议增添这一细节。演出后台下效果甚佳。近年来,在实践中感到原本场子较多,还有精炼压缩必要,戏的主题及陆母唐氏性格应再加鲜明。因此重新加工整理,删除或合并其中零散场子,并作适当丰富,以求主题思想更加突出。改编本于一九六一年定稿。

京剧附记

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钗头凤》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陆务观初娶唐氏,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恒言”。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赵祯赵曙赵顼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愿、恕、意、愚、,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宋史?唐介传》、王《华阳集》)。

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之子,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赵祯第十女鲁国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李晔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传、公主列传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

七、《钗头凤》迷案

青丝

陆游唐琬、绍兴沈园、《钗头凤》,这几个符号,共同联结缔造了一段爱情的千古绝唱。在诸多的古笔记抄本中,都记叙了一个故事:陆游曾经娶妻唐婉,因妻子与家人不和,迫于家庭压力休妻。唐婉改嫁给了同郡宗子士程。后来,陆游到沈园游玩,与唐婉相遇,怅然有失,于是在园中墙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词:“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得知之后,也回题了一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一首情真意切的词,哀婉沉痛,观者无不为之怆然。不久,唐婉就抑郁而死。

这个著名的爱情故事,还被后世之人改编成了戏曲,广为传唱,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绍兴沈园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但是,关于陆唐二人在沈园偶遇的情节,以及《钗头凤》一词的写作背景,却是历有争议。早在清代海宁市人吴骞在《拜经楼诗话》中就提出了质疑,认为此乃宋人牵强附会出来的故事,《钗头凤》一词是陆游情有别寄,并不是为了唐琬而作。现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也认为,《钗头凤》是陆游于中年入蜀后所作的词,乃为一时即兴之作,实与唐氏无涉。

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记叙这个故事的几部笔记抄本,内容有互相矛盾的地方。首先是陆游题词的年份对不上号,其次是沈园的归属有不同的说法。因为有抄本将沈园说成是唐婉改嫁之后的夫家的房产,也就是说,唐婉曾经是沈园的女主人,她死后,沈园也数易其主。如此一来,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陆游,到沈园游玩倒似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再会前妻,重温旧情。这不免带有一点想当然的味道。且不说这种可能性,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南宋时期有多大,即使退一步说,陆游真有那么傻,已经改嫁了的唐琬也不可能傻到把自己不忘旧情的心迹写在自家园子里的墙上。因此,这种由私家编撰、以记录官野史为主的笔记抄本,可信程度存疑。

从陆游留下的诗文看,他确实在沈园题过词,他的诗作中也屡屡提到过沈园,如:“落日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等等。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曾在此邂逅唐婉,并为之作词。夏承焘先生认为,《钗头凤》是陆游入蜀之后,到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任职期间,居于成都市的五年里所作的。这主要是以《钗头凤》的用韵、写作风格以及词中所提到的景物为参照,然后与陆游同一时期写作的诗词作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钗头凤》并不是为了唐琬而写,“红酥手”另有其人。有可能是陆游在四川省期间,曾经迷恋一位美人,心里时刻惦记挂牵,后来天不遂人愿,两人最终分开。于是,陆游写下了《钗头凤》一词遣怀,排解内心的愁闷和哀伤。

明代笔记《尧山堂外纪》中有一段记叙,与此说法相类似:陆游在蜀时,钟情某个女子,曾赋诗曰:“金鞭珠弹忆春游,万里桥东画楼。梦倩晓风吹不断,书凭春雁寄无由。镜中颜鬓今如此,席上宾朋好在否?有吴笺三百幅,拟将细字写新愁。”尔后,陆游又写了一首诗:“丧马清狂锦水滨,是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孰重轻!”从这些诗里也可以大致看出,陆游在蜀中的生活也是颇为风花雪月、温柔欢悦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尚无法完全证实。只不过,若是此说成立的话,那么唐琬的和词,也是好事之人的附会之作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