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大屠杀
亚美尼亚大屠杀是指从1915年春至1916年秋,奥斯曼帝国帝国军队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灭绝性质的驱逐和杀戮,也被称为20世纪的首次种族灭绝。
早在公元4世纪,亚美尼亚人就接受了基督教,并组成亚美尼亚教会。1880年后期,一些亚美尼亚人成立了寻求更大自治权的政治组织,加剧了奥斯曼帝国对其境内更广泛的亚美尼亚社区忠诚度的怀疑。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寄希望于通过屠杀所谓的不忠诚的亚美尼亚人,获得大量的土地、财富和资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重新组合。然而,长期的迫害和屠杀激起了亚美尼亚人强烈的民族情结,从近代开始掀起了数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其中,1894年至1896年的哈米德大屠杀和1908年7月开始的青年土耳其革命期间,多达数十万名亚美尼亚人被奥斯曼帝国杀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11月正式加入同盟国一方,由于其出师不利,因此把失败的责任推卸到了亚美尼亚人头上,认为是他们勾结俄罗斯导致战败。1915年4月24日,650多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显要人物、奥斯曼军队中的亚美尼亚裔军人被处决。当时的独裁政府对奥斯曼东部进行了残酷的扫荡,截至1915年5月,该地区的亚美尼亚男人几乎绝迹。5月底,奥斯曼政府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遭受流放的亚美尼亚人达100万之多。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200万亚美尼亚人中,约100万亚美尼亚人在屠杀和驱逐中遇害,其余成为奴隶,流亡国外,或被土耳其伊斯兰教社会同化。
1919年的巴黎和会决议惩处奥斯曼一世战犯,包括参与种族清洗的高级军官、政要和行政人员。奥斯曼军事法庭故意放走策划大屠杀的三帕夏,更销毁大量文书证据并谎称“丢失”。最后受惩处的多是某些曾加入联合进步委员会(CUP)的作家、记者等,处罚方式就是流放马耳他,即“马耳他流放”。直到1922年元凶泰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杀幸存者所罗门·特利里扬刺杀,而另一位元凶恩维尔帕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逃亡德国,后经共产国际推荐前往苏联,不久在中亚从事反苏维埃的活动中被苏联红军击毙。
这一事件影响了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亚美尼亚也将每年4月24日定为大屠杀纪念日,每年都有亚美尼亚人前往位于首都埃里温的大屠杀纪念碑前悼念遇害者。截至2024年,共有美国、德国、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希腊、荷兰、俄罗斯、瑞典等32个国家正式承认这是一场种族灭绝。
事件背景
奥斯曼帝国的内忧外患
奥斯曼帝国是16世纪形成的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是靠不断的武力征服建立的封建军事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1683年进攻维也纳失败,随后签订的《卡洛维茨条约》,是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的标志。18世纪,奥斯曼帝国国力进一步衰落,欧洲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也进一步加剧。18世纪后期,其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日益丧失。
19世纪,俄罗斯对奥斯曼一世的扩张采取武力方式,英法的扩张则采取经济侵略、传教和政治控制的方式,与欧洲列强有着共同信仰的奥斯曼基督徒起了协助和策应的作用,奥斯曼帝国处于领土危机中。奥斯曼土耳其人为了使帝国不致沦为西方列强相互瓜分和争夺的目标,在奥斯曼帝国晚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改革较为深刻的是坦齐马特时代的改革,其规定任何人无论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这一时期的改革运动始终没有能够把奥斯曼帝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相反,因为欧洲列强的干涉和民族主义的侵蚀,奥斯曼帝国的一些附属领地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松散了。埃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都取得了独立和自治地位,亚美尼亚人的分离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面对内部改革的失败,青年土耳其党人开始登上帝国政治舞台。青年土耳其党人阐述的许多思想在后来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泛突厥主义思想,进一步排斥了非土耳其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帝国晚期的政府以及青年土耳其党人执政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逐渐改变了过去的宗教和民族宽容政策。
亚美尼亚的民族觉醒
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在经过短暂的强盛以后,于公元前65年臣服于罗马,随后陆续被伊朗萨珊王朝、塞尔柱帝国、蒙古族、统治叙利亚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以及来自中亚的帖木儿军队统治了数百年。早在公元4世纪,亚美尼亚人就接受了基督教,并单独组成基督教的一个教会——亚美尼亚教会。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虽然亚美尼亚人受尽磨难,然而对基督教的信仰却坚定如初。15世纪早期,大部分亚美尼亚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政府实行的米勒特制度使得亚美尼亚人享有宗教、文化和自治的权利,但作为非穆斯林族群,亚美尼亚人也受到很多限制,如不能携带武器、不被优先征兵、缴纳更多税收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奥斯曼政府一直认为他们是“最忠诚的民族”。
奥斯曼帝国末期,苏丹的幕僚们发现欧洲对奥斯曼帝国心怀巨测,其日益增长的殖民主义野心开始威胁奥斯曼帝国的国土安全,才转变了对其境内的基督徒实行的宽容政策,特别是对亚美尼亚人。苏丹哈米德二世于1878年废除了“帝国境内的所有民族享有同等权利”的宪法,开始了其长达30年的独裁专制统治时期。于是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大举入侵下,受巴尔干地区基督徒的独立运动和自身悲惨遭遇的刺激,亚美尼亚人的民族主义意识和反抗意识日益增强,亚美尼亚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其中,亚美尼亚学生团体于1887年在瑞士成立的哈查克党和1890年成立的达什纳克党(又称亚美尼亚革命联盟)都致力于通过武装斗争来实现目标,采取恐怖、暗杀手段来达到其政治目标。
蓬勃发展的亚美尼亚独立运动引起了奥斯曼帝国帝国政府的反感,奥斯曼人逐渐把对西方殖民者的憎恨转移到亚美尼亚人头上。奥斯曼人认为,亚美尼亚人勾结西方势力,破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加剧帝国的紧张局势,有可能促使亚美尼亚人在境内建立一个独立的亚美尼亚王国,从而使整个帝国分裂。其中奥斯曼一世最担心俄罗斯帝国,因为在1828一1829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人煽动奥斯曼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叛乱,进而占领了大片奥斯曼帝国东方领土;在1877一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战败,与沙俄签订了《圣斯蒂法诺条约》,条约规定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有权保护亚美尼亚人的安全。俄罗斯从条约中获得的巨大利益使得英国非常焦虑,担心俄国一家独霸近东。于是,英国联合其他列强向俄国施压,最终迫使俄国做出让步,并签订《柏林条约》。该条约要求土耳其政府毫不迟疑地按照亚美尼亚人民的需求实行改革,改善亚美尼亚人民的生活条件,确保亚美尼亚人不受强邻的侵扰,而西方列强承担对亚美尼亚人的集体义务。苏丹因此感到极度焦虑并倾向使用暴力来教训亚美尼亚人,而亚美尼亚人则成为西方削弱奥斯曼的棋子,双方关系开始处于敌对状态。
哈米德大屠杀
1894年,亚美尼亚人与奥斯曼帝国人的紧张关系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已经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亚美尼亚革命党积极谋求亚美尼亚独立,在帝国各省的活动非常活跃,奥斯曼当局和库尔德人武装哈米德军团对亚美尼亚人进行残酷镇压,大规模逮捕亚美尼亚人,并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
1894年夏在比特利斯省的沙逊地区发生的屠杀亚美尼亚人的事件促使奥斯曼帝国组成了调查委员会,而调查委员会在结束工作后对亚美尼亚人的挑衅活动进行谴责,并发表了不利于亚美尼亚人的调查结果,这些举措激怒了亚美尼亚人。哈查克党煽动亚美尼亚人进行武装暴动,骚乱持续了23天,期间穆斯林被屠杀,房屋被烧毁,超过265位亚美尼亚人在骚乱中死亡。此后事态进一步扩大,奥斯曼帝国军队和哈米德军团对参与暴动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屠杀,被杀者近千人。本次屠杀事件促使各国列强采取一致行动,共同干涉奥斯曼帝国的内政。但是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就改革措施达成一致。直到1895年夏,各方的外交斗争仍在持续,帝国境内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1895年9月30日,哈查克党在首都伊斯坦布尔市组织了示威活动,近4000名示威者手持手枪和匕首,要求奥斯曼政府立即在东部地区实行改革,以满足他们的自治要求,而且呼吁欧洲列强给予援助和支持。请愿民众与军警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紧接着骚乱遍及全城,许多亚美尼亚人被逮捕并被杀害。欧洲列强纷纷指责奥斯曼帝国政府首先动武。几天后,凡城的前任总督巴里瑞帕夏在特拉布宗对亚美尼亚人实施报复,展开了另一轮的杀戮。1895年10月8日,一些奥斯曼激进分子袭击了亚美尼亚人的住宅和商店,警察和军队也参与其中。这次屠杀和抢劫活动持续了近5个小时,预计在特拉布宗及其周边地区被杀的亚美尼亚人达11000多人。
伊斯坦布尔市的镇压和屠杀使得苏丹又一次面临欧洲列强的干涉和指责,苏丹最终迫于压力同意签署改革法令,但拒绝释放叛乱者。这一事件再次激怒了帝国内的穆斯林,穆斯林保守势力便开始大规模屠杀亚美尼亚人,以报复后者的独立要求。
1895年至1896年冬季,在前几次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大部分妇女和孤儿死于严寒和饥饿。大屠杀的元凶逍遥法外,而大部分无辜的亚美尼亚人则被逮捕入狱。随着局势的发展,达什克党决定实行极端暴力活动,以便引起欧洲列强对亚美尼亚问题的重视。1896年8月26日,亚美尼亚革命党人携带枪支弹药占领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市的奥斯曼帝国银行,威胁奥斯曼政府如果他们的自治要求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要炸掉银行。8月26日晚,主要由库尔德人组成的穆斯林武装开始屠杀亚美尼亚人,约5000-6000亚美尼亚人遇害。
哈米德大屠杀事件给亚美尼亚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各国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据奥斯曼官方统计,亚美尼亚人遇害的总人数大约是13432人,美国作家乔治·霍普沃斯统计是50000人,德国大使向本国报告的人数在60000人到80000人之间。哈米德大屠杀给亚美尼亚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数以千计的房屋和商店被摧毁,许多亚美尼亚人被迫改变原有的宗教信仰或者逃离故乡。
青年土耳其革命和阿达纳屠杀
哈米德大屠杀后,苏丹哈米德二世的统治持续了12年,直到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接管政权为止。在此期间,亚美尼亚革命党的暴力活动持续不断,他们甚至企图暗杀苏丹哈米德二世,同时也为争取西方援助而不断努力。所有这些活动不但无法使亚美尼亚人真正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而且促使奥斯曼人变得更加强硬,并最终导致了青年土耳其党执政时期与亚美尼亚人关系的彻底破裂。与哈米德二世时期所遭到的迫害相比,青年土耳其党执政时期亚美尼亚人的灾难更加严重。
1891年艾哈迈德·里扎创办了《协商》半月刊,其宗旨是社会秩序与进步,并成立了“秩序与进步”小组,与帝国内的奥斯曼同盟委员会建立联系。1894年帝国内外的各秘密小组联合成立了“奥斯曼统一与进步协会”,也称青年土耳其党,里扎成为该协会的理论家。1899年,哈米德二世的外甥萨巴赫丁亲王逃往欧洲,在巴黎办《进步报》,宣传自由思想,成为流亡欧洲的青年土耳其党的又一领袖。1902年2月,在巴黎召开了青年土耳其党第一届代表大会。大会上各派达成协议,一致要求推翻苏丹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但是在亚美尼亚人独立和西方列强千涉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会议代表分成了以萨巴赫丁亲王为首的自由派和以艾哈迈德·里扎为首的统一派。前者是多数派,主张废除苏丹专制和集权化的政府机构,实行地方分权制,给予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并借助革命或列强干涉在内的各种手段达到目的。以艾哈迈德·里扎为首的统一派则反对西方列强的干涉和任何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主张采取革命行动,建立立宪政府和通过改革来维护帝国的领土完整。
1906年穆斯塔法·阿塔土克在大马士革创建“祖国党”,成员大部分为中下级军官。同时,马其顿各地驻军的军官和行政官员在塞萨洛尼基建立了另一个秘密团体-奥斯曼自由协会。1907年祖国党与奥斯曼自由协会实行了合并,随后这个协会又同萨洛尼卡的青年土耳其党支部实现了合并。同年,青年土耳其党的各派代表在巴黎举行第二届代表大会,在会上结成联盟,并决定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哈米德二世的专制统治。
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决定发动起义。马其顿的青年土耳其党军官打着发动起义,“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的口号,宣布反对苏丹政府以及外国侵略,率先发动起义。不久,起义迅速席卷整个马其顿王国地区。起义军随后开进塞萨洛尼基,宣布恢复1876年宪法,并通电苏丹,限期恢复该宪法,否则将进军伊斯坦布尔市。宣哈米德二世感到大势已去,被迫在一天之后宣布恢复宪法,重开国会。革命取得的初步胜利使青年土耳其党人认为革命的目的已经达到,满足于现状,不愿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以苏丹为首的中央政府依旧安然无恙,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青年土耳其党人在革命后制定的纲领中,只提出捍卫立宪政体、扩大议会权力、限制苏丹特权、全体奥斯曼一世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政治要求,以及发展商业、工业和农业的经济要求,对于革命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纲领。1908年10月初,奥匈帝国宣布兼并波黑、黑塞哥维那两州,此举使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威望大大降低,帝国内的封建宗教买办势力活动越加猖狂。从青年土耳其党分离出来的、由萨巴赫丁亲王领导的自由党与穆斯林协会结成了反对青年土耳其党的政治联盟。1909年4月13日凌晨,效忠于苏丹的首都第一军团的士兵发动叛乱,并向帝国议会所在地圣索菲亚广场集中。这一叛乱活动主要由一些奥斯曼帝国军官、伊斯兰教神学院学生等组成的反青年土耳其党政治联盟共同密谋,意在恢复苏丹和伊斯兰法统治。叛乱者提出的取缔青年土耳其党的要求正符合哈米德二世的利益,于是苏丹立即满足叛乱者的要求,决定取缔青年土耳其党,并责令各省总督保护教法。塞萨洛尼基的青年土耳其党人立即组成“行动军”,开始向首都挺进,4月23日抵达首都伊斯坦布尔,26日控制了全城。叛乱部队与青年土耳其党的部队发生战斗,最后叛乱失败。4月27日,青年土耳其党人通过议会废黝苏丹哈米德二世,另立新苏丹穆罕默德五世,该事件标志着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的结束。从此青年土耳其党人开始主政奥斯曼帝国,并实行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
1909年4月13日的叛乱事件虽然最初是针对新成立的青年土耳其党政府,却使亚美尼亚人因为支持恢复宪法而惨遭叛乱部队的杀戮。当政府军队进行平叛时并没有对暴行加以制止,反而在阿达纳地区趁火打劫,掠夺亚美尼亚人的土地,大肆屠杀亚美尼亚人。估计有15000-30000名亚美尼亚人在“阿达纳屠杀”中遇害。
“一战”落败
亚美尼亚人的毁灭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近东和高加索犬地区的事件密切相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11月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德国和奥地利匈牙利)一方,与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作战。而此时的亚美尼亚人正好在酝酿有关独立建国的运动。由于奥斯曼出师不利,因此把失败的责任推卸到了亚美尼亚人头上,认为是他们勾结俄国导致战败。
事件经过
策略计划
青年土耳其党政府高层于1914年12月至1915年1月草拟了著名的“十项措施”,它是对亚美尼亚人实行种族灭绝的计划,是奥斯曼帝国的绝密文件。根据历史学家达德里安记录,“十项措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青年土耳其党高层在秘密会议上制定的屠杀亚美尼亚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出炉表明了青年土耳其党政府决定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犯罪是蓄谋己久的,其目的是对整个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灭绝。这十项措施包括:(1)逮捕所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亚美尼亚人,并将其驱逐到巴格达、摩苏尔等边远省份。无论在伊斯坦布尔市还是在驱逐途中,应尽可能地消灭他们。(2)收缴亚美尼亚人的所有武器。(3)通过特殊手段激发穆斯林对亚美尼亚人的仇恨,特别是激发在凡城、埃尔祖鲁姆、阿达纳等地区的穆斯林的仇恨情绪,并组织大规模的屠杀,就像俄国人在巴库做的那样。(4)命令在埃尔祖鲁姆、麻木利特和比特利斯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表面上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保护,以掩人耳目,实际上密切配合穆斯林民众和警察在阿达纳、锡瓦斯、布鲁萨、因斯米特和士麦那等地区屠杀亚美尼亚人。(5)杀光50岁以下的亚美尼亚男子、牧师和教师,迫使亚美尼亚妇女和儿童伊斯兰化。(6)搜捕逃跑的所有亚美尼亚人,尽量切断他们与故土的联系。(7)对外发表文告说明亚美尼亚官员是间谍,完全驱逐他们,使亚美尼亚人从政府中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上消失。(8)以适当的方式消灭奥斯曼帝国军队中的所有亚美尼亚人士兵—留给军队去做。(9)所有屠杀和驱逐行动必须在全国各地同时且迅速地展开,不能给亚美尼亚人留下做好防御准备的时间(10)本计划要严格保密,绝对不允许对外泄露,知情人不能超过两三人。
1915年2月25日,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下令调走部队中所有的亚美尼亚人,并将这些人划入非战斗部队序列,不能持有武器。
凡城事件
1915年4月19日,凡城总督杰夫戴特贝伊以征兵为借口,要求立即征召亚美尼亚人。而亚美尼亚人则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并没有答应。杰夫戴特随即指控凡城的亚美尼亚人叛乱,并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去消灭这些叛乱分子。4月20日,奥斯曼帝国军人枪杀了两个亚美尼亚男子,起因是一个亚美尼亚妇女遭调戏,这两名男子前来帮忙,凡城的武装冲突由此开始。几万亚美尼亚难民被奥斯曼军队包围,后在俄国军队的解救下,才得以幸免。
实施过程
1915年4月24日,奥斯曼政府实施下一项计划:杀害居住在伊斯坦布尔市的亚美尼亚政治、文化精英。650多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随后被处决。紧随其后的是奥斯曼军队中的亚美尼亚裔军人,他们被甄别、隔离,然后同样被处决。与此同时,当时的独裁政府对奥斯曼帝国东部进行了残酷的扫荡,手无寸铁的亚美尼亚人一个个倒下。
5月,内政部长泰拉特帕夏要求议会立法准许迁移及重新安置亚美尼亚人到其他地方,理由是在凡城事件中,亚美尼亚人参与了暴乱和屠杀奥斯曼人的行动,并且这一暴乱行动有可能向其他地方继续蔓延,从而影响高加索战区安全。后来“迁徙”的居民的范围扩大至其他各省的亚美尼亚人。5月29日,奥斯曼帝国出台了《特西尔法》(TehcirLaw),给予了奥斯曼帝国政府和军队将“感觉”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任何个人驱逐出境的权力,并于当月底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遭受流放的亚美尼亚人达100万之多。
在沙漠中,奥斯曼帝国政府沿幼发拉底河修建了25个集中营用以转移这些流亡者。集中营由青年土耳其党建立的一支名为“特别组织”的秘密部队进行管理,成员多是罪犯和杀人犯,专门用来屠杀疲惫不堪、手无寸铁的亚美尼亚难民。他们的手段极其残暴野蛮,奥斯曼帝国军官韦希布帕夏曾经承认这些人是“人类的屠夫”。
在流放途中和集中营里,亚美尼亚受害者死于大规模焚烧和溺水、酷刑、毒气、毒药、疾病和饥饿;妇女被强奸和残害;儿童被劫持和杀害。该地区的亚美尼亚男人几乎绝迹。
事件结果
遇难统计
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生活在奥斯曼一世土耳其帝国土地上的近200万亚美尼亚人中,大约有100万人在奥斯曼军队的屠杀和驱逐过程中遇害,其余的亚美尼亚人则被贩为奴隶,流亡国外或被土耳其伊斯兰社会同化。对在亚美尼亚大屠杀中遇害的亚美尼亚人人数,任何文献资料都不能给出一个真正准确的数字,各家众说纷纭。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学者由于当事人的身份对于遇害人数都有所缩小和扩大,而欧美学者相对客观。美国历史学家昆特尔·路易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亚美尼亚总人数为175万人,战后幸存下来的,包括流亡国外或改变宗教信仰的亚美尼亚人有将近70万人,那么照此推算,除去因战争直接死亡的,在大屠杀中遇害的亚美尼亚人数应该超过100万人。”而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也采用了相同的数字。
西方社会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他国家无暇顾及亚美尼亚人的命运。尽管国际社会谴责声高涨,但各大首都只对奥斯曼一世进行了口头警告,奥斯曼的种族灭绝政策毫无改变,一直持续到1923年土耳其成立共和国时。到1918年,大多数亚美尼亚人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已经散居海外。到1923年,亚美尼亚文明几乎不复存在。
审判元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帝国作为战败国被推上审判席。奥斯曼一些高层领导受到了本国和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1919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下令帝国内的军事法庭审讯青年土耳其党的一些主要成员,指责他们把奥斯曼帝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中,进行了一场不符合米勒特概念的战争。而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则成为指证青年土耳其党的重要罪证。
1919年1月,军事法庭指控多名原青年土耳其党政府高官犯有屠杀罪,并认定青年土耳其党蓄意借“特别组织”在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人。因奥斯曼一世百废待举,战后需青年土耳其党人协助重建,在穆斯塔法·阿塔土克的暗中授意下,负责审理的奥斯曼军事法庭并未严加追究,故意放走策划大屠杀的三帕夏,使其有机会流亡海外,销毁大量文书证据谎称丢失。最后受惩处的多是某些曾加入CUP的作家、记者,以及找不到政治力来庇护自己的人,处罚方式就是流放马耳他(Malta),故史称“马耳他流放”(Malta Exiles)。1919年伊斯坦布尔市军事法庭把缺席审判的三元凶判处死刑,并解散了主导青年土耳其党政策的“团结与进步协会”。
在1920年8月签订的《色佛尔条约》包含对大屠杀罪犯进行审判的计划。根据该条约所规定的内容,多名原政府高官、军队将领及知识精英被移送至国际监狱关押。尽管国际上对犯罪者进行了审判并关押,但这些罪犯主要都是大屠杀的执行者,而大屠杀真正的制定者三巨头却逍遥法外。直到1922年元凶泰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杀幸存者所罗门·特利里扬刺杀,最终特利里杨被无罪释放。而另一位元凶恩维尔帕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逃亡德国,后经共产国际推荐前往苏联,不久在中亚从事反苏维埃的活动中被苏联红军击毙。
事件定性
1985年,联合国将亚美尼亚大屠杀定性为“种族灭绝”。
事件影响
亚美尼亚大屠杀使得中东的亚美尼亚问题更加复杂化。亚美尼亚总统罗伯特·科恰良在2005年4月24日发表讲话说:“1915年是亚美尼亚人的命运分界线,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亚美尼亚人民的发展路线。”亚美尼亚在1991年通过全民公决脱离苏联正式独立,领土只占亚美尼亚高原的11.5%,人口也只有亚美尼亚民族总人口的一半,这导致了亚美尼亚人民族情绪十分强烈。他们一直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本民族的版图,壮大本民族国家的力量,这便会触动中东原有的政治格局,在该地区引发新的国际磨擦。
此外,亚美尼亚大屠杀还影响了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在一次与土耳其前总理雷杰普·埃尔多安的会晤时指出,“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很严重,虽然“通往欧盟的大门继续向土耳其敞开”,但土耳其必须履行欧盟提出的保障言论自由等要求。
由于主要在所谓“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上存在分歧,亚美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没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直到2009年,亚美尼亚与土耳其才就结束敌对关系推进双边关系正常化签订《关于亚美尼亚与土耳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和《关于亚美尼亚同土耳其双边关系发展的协定》。2009年10月10日,亚美尼亚外长纳尔班江、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法国外长库什内、瑞士外长米舍利娜·雷伊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瑞士苏黎世祝贺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签署关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协定。但土、亚双方仍在“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上存在重大分歧,两国议会也均没有通过相关协议。
各方立场
土耳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政府承认了亚美尼亚大屠杀这一事实。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各国代表谴责了奥斯曼一世对亚美尼亚入的残忍屠杀,奥斯曼政府被迫审判了相关罪魁祸首,将一些人处死,或判为无期徒刑。而且,亚美尼亚人也实施了复仇行动:塔拉特帕沙、恩威尔帕沙、杰马尔帕沙等80余名大屠杀元凶被亚美尼亚复仇者杀死。
此后,奥斯曼政府的立场便出现转折,长期否认这一历史问题。1923年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坚决否认“大屠杀”的存在,并称当时处于种族动乱时期,双方互有伤亡。2005年,土耳其颁布新刑法,其中第301条设置了“侮辱土耳其国格”罪,如罪名成立,被告最高可获刑三年。依据此条款,承认存在“亚美尼亚大屠杀”有可能构成损害土耳其名誉的罪名。土耳其司法系统曾引用新刑法第301条款条对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进行审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费利特·帕慕克因涉及“亚美尼亚大屠杀”言论于2011年被判有罪;亚美尼亚裔土耳其记者赫兰特·丁克也曾因同样的罪名而受到审判。
2008年12月15日,土耳其某网站发起行动:“亚美尼亚人,请原谅我们”,2天之内就有1.1万人签名。但是,土耳其总检察院却援引刑律,指控行动的组织者。在各方重压之下,土耳其政府从“仓促应战”改为“主动出击”,发动其学术和宣传资源,为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进行辩解,并与亚美尼亚展开了宣传战。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居尔表示,土耳其将采取新策略进行“全球斗争”,还历史以“真相”。
2024年9月,土耳其外交部仍坚持“亚美尼亚人的死亡并不构成种族灭绝”的观点。
亚美尼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有一批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对当年的奥斯曼帝国官员进行报复。1921年4月,他们在德国刺杀了原奥斯曼帝国的内政大臣、“三巨头”之一泰拉特帕夏。
1965年4月24日,亚美尼亚大屠杀50周年之际,在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举行了大规模纪念活动,人们开始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表达对土耳其的不满,最终演变为骚乱。1966年,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出版了一部有关亚美尼亚大屠杀的文件汇编,试图向外界介绍大屠杀的真相。1971年夏,埃里温国立历史博物馆以醒目的位置陈列有关亚美尼亚一土耳其关系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包括大屠杀在内)的展品,在参观完这些展品后,很多亚美尼亚人都义愤填膺,并扬言要向土耳其人报仇雪恨。
1975年,亚美尼亚解放组织成立,这一组织属于恐怖主义组织性质。其宗旨是用恐怖手段强迫土耳其承认其对亚美尼亚人所犯的种族灭绝罪行,要求土耳其政府向亚美尼亚进行赔偿,并把亚美尼亚人的故土东安纳托利亚地区割让给亚美尼亚人民。此后,该组织展开了针对土耳其官员及其家属的一系列恐怖刺杀活动。该组织至今仍然活跃,是土耳其人主要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一。
1991年,正式独立后的亚美尼亚政府把每年的4月24日定为种族灭绝日,并将这段历史写入本国历史教科书,以教育年轻一代勿忘本民族悲惨的历史。针对土耳其政府的否认态度,亚美尼亚前外长奥斯卡尼扬曾说“亚美尼亚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谋求其他国家承认发生过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屠杀,这一政策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任何改变。”
此后,由于现实需要和国际压力,土亚两国曾数次释放关系解冻信号。对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于2009年10月10日在瑞士经济中心苏黎世保险签署有关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和平协议一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反对派指责政府,称亚、土关系正常化与亚美尼亚在大屠杀问题上放弃国际承认的要求和在纳卡问题上的退却直接相关。在美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和黎巴嫩的亚美尼亚裔族群也抗议签署让步过大的议定书。
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淡化了与旧帝国的历史联系,亚美尼亚建国并加入苏联,公共舆论一度很少再提起一战期间的民族恩怨。直到20世纪60年代,亚美尼亚裔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颇具政治和经济实力,组建的压力集团开始在国会积极游说,希望美国政府正式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特别是使用“种族灭绝”一词来定性这一事件。经过数十年争取,美国政府的态度逐渐转向支持亚美尼亚人,奥巴马、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曾在相关声明中使用杀戮(massacre)、暴行(atrocity)、灾难(catastrophe)等措辞,但谨慎地避免使用“种族灭绝”一词,以避免激怒土耳其。
2019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非约束性决议,承认亚美尼亚人大批死亡事件为“种族灭绝”。
2021年4月24日,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发表声明,正式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为“种族灭绝”。拜登在声明中表示,奥斯曼帝国是现代阿尔普特金的前身,美国承认这一事件是为了避免历史再度重演。
德国
2016年6月2日,德国联邦议院在柏林联邦议院讨论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种族灭绝”。
法国
2011年12月22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对否认亚美尼亚大屠杀行为加以惩罚的草案。法国的这项法案规定,一旦一个国家实施的屠杀被认定为种族屠杀,任何人如果拒绝承认这一认定,将受起诉,可判处最长一年监禁和罚款4.5万欧元(约合5.9万美元)。
梵蒂冈
罗马教皇弗朗西斯一世(Pope Francis)公开使用了“种族灭绝”一词,来形容1915年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事件,他也成为第一任使用这一说法的天主教领袖。
相关研究
国际研究
在土耳其,官方和学术界普遍对屠杀持否认态度。有人认为许多亚美尼亚人的死亡是战争中迁徙时因饥饿、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并非政府有意屠杀;有人认为亚美尼亚人屠杀的土耳其人甚至超过前者被杀的人数;而且居住在欧美的亚美尼亚海外移民有大量的资金和宣传能力,从而影响到欧美对该问题的立场,而后者主导了世界对亚美尼亚问题的话语权。同时,还有许多学者包括左派和社会主义派别的学者对此保持沉默。例如,1988年在土耳其出版的《社会主义和社会斗争百科全书》对此不置一词。
但有个别土耳其人开始反思这一问题。在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费利特·帕慕克在他的著作《他样的颜色》中对土耳其的历史、加入欧盟的前景、文化隔绝与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沉思,提到了土耳其政治上两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即库尔德问题和亚美尼亚问题。他承认历史上存在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因此受到了土耳其极端民族主义者的谩骂和攻击。
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土耳其历史学家Taner Akcam于1991年在伊斯坦布尔出版了第一部批评性的土耳其文历史著作《土耳其的民族身份与亚美尼亚问题》。德国历史学家卡尔·布罗克尔曼的著作《伊斯兰各民族与国家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分析了亚美尼亚问题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美国史学家斯坦福·肖所著《奥斯曼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及英国史学家伯·刘易斯的《现代土耳其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也提及了亚美尼亚问题。另一位法国学者雅克·塞姆林在其文章《从大屠杀到种族灭绝》(祝东力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第4期)中,从微观的角度对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的本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亚美尼亚大屠杀、纳粹屠犹以及其他著名的大屠杀事件,指出种族灭绝并不完全等同于大屠杀。
中国研究
中国关于亚美尼亚大屠杀的研究较少,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主要有施玉宇等编著的《列国志·亚美尼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和赵国忠主编的《简明西亚非洲(中东)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这两本书都对亚美尼亚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就亚美尼亚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黄维民撰著的《奥斯曼帝国》(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和《中东国家通史·土耳其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关于奥斯曼帝国境内少数民族情况的介绍,涉及到了亚美尼亚问题。彭树智主编的《二十世纪中东史》(高教社2001年第二版),在第八章中也有专门一节分析了亚美尼亚题。王三义发表在《世界民族》2004年第6期上的《亚美尼亚人问题的起源和演变》一文,对亚美尼亚问题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和形成原因。胡建发表在《求索》2005年第8期上的《近代历史上的亚美尼亚问题》,也对亚美尼亚人的起源进行了介绍,并作出了深刻分析,他认为近代的亚美尼亚问题是历史上亚美尼亚人多次遭受民族歧视和压迫而形成的民族积怨所致,这些积怨既有亚美尼亚人与其他相邻民族的矛盾,又有宗教层面上的争端。陈冬颖、徐萍发表在《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上的文章《种族灭绝亚美尼亚大屠杀》,就奥斯曼帝国末期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的大屠杀进行了回顾,并从历史渊源、引发问题和严重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于时语发表在《南风窗》2007年第1期上的专栏《“种族灭绝”的国际政治》一文,阐述了各国用“种族灭绝”这一外交利器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文中列举了乌克兰,犹太人和亚美尼亚人遭到屠杀的例子,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这些种族灭绝的成因。
事件纪念
纪念日
亚美尼亚将4月24日设为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日,在这一天全世界的亚美尼亚人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其中,仍有数以十万计的亚美尼亚人前往位于首都埃里温的“大屠杀”纪念碑前悼念遇害者。
2015年4月24日,全世界的亚美尼亚人一起纪念了亚美尼亚大屠杀100周年。大屠杀一个世纪之后,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正式承认这场大屠杀。
2018年4月24日,亚美尼亚埃里温,亚美尼亚总统阿尔缅·萨尔基相出席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103周年纪念仪式,纪念发生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帝国时期针对亚美尼亚族群的“大屠杀”。
纪念馆
截至2024年9月,全世界范围建有300多座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馆(含纪念碑)。这些建筑遍布45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印度、亚美尼亚等。其中,亚美尼亚建有45座,美国有75座。
美国德州卡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纪念馆
该纪念馆建于2022年,位于得克萨斯州卡罗尔顿,是为了纪念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受害者而建造。纪念碑蚀刻在圣萨尔基斯亚美尼亚教堂的立面上。这件1,500平方英尺的艺术品从远处看就像一个饰有花卉的亚美尼亚十字架,由150万个圆形徽章组成,每个徽章的直径约为1厘米,代表着在种族灭绝中被杀害的人。
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纪念馆
该纪念馆为纪念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一百周年而建,位于亚美尼亚境内的Ljevan地区。
相关作品
影视
书籍
参考资料
拜登政府正式认定1915亚美尼亚大屠杀为“种族灭绝”.百家号.2024-04-09
The Armenian Genocide (1915-16): Overview.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2024-09-06
The Armenian Genocide (1915-16): In Depth.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2024-09-06
Excerpts from The UN Report on Genocide 1985.genocide education.2024-09-07
试析1915-1917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及其影响.知网.2024-09-06
只是领土纠纷?百年血恨下的纳卡危机其实是半部欧亚史.澎湃新闻.2024-04-08
亚美尼亚大屠杀:难以盖棺论定的种族灭绝(图).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2024-04-08
150万人惨遭杀害,土耳其为什么至今不愿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澎湃新闻.2024-04-08
亚美尼亚大屠杀:鲍里斯曾祖父见证的奥斯曼疯狂年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网.2024-04-09
Countries that Recognize the Armenian Genocide.armenian-genocide.2024-09-08
只是领土纠纷?百年血恨下的纳卡危机其实是半部欧亚史.中国青年网官方号.2024-05-25
What to know about the mass killings of Armenians a century ago.CNN.2024-09-08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rmenian Genocide.genocide education.2024-09-08
土耳其与亚美尼亚结束百年敌对状态.中国青年报.2024-04-08
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知网.2024-09-07
帕慕克:因谈及亚美尼亚大屠杀,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土耳其作家.澎湃新闻.2024-09-21
“亚美尼亚屠杀”一个敏感话题.新浪网.2024-09-21
The Armenian Allegation of Genocide: The issue and the facts.Republic of Türkiy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24-09-07
“亚美尼亚大屠杀”用词之争折射土美关系深层分歧.知网.2024-09-08
拜登认定亚美尼亚大屠杀为"种族灭绝" 两国予以谴责.新浪网.2024-04-08
德国认定一战时亚美尼亚被“种族灭绝”,眼下德土关系正敏感.澎湃新闻.2024-04-08
“历史问题”引风波 法国土耳其交恶.新浪网.2024-04-08
土耳其总统就“亚美尼亚大屠杀”言论谴责罗马教皇.环球国际.2024-04-08
150万人惨遭杀害,土耳其为什么至今不愿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澎湃新闻.2024-04-09
亚美尼亚大屠杀100年,承认或是沉默都是政治.澎湃新闻.2024-05-25
亚美尼亚纪念“大屠杀”事件103周年.中国江苏网官方号.2024-05-25
Memorials to the Armenian Genocide.Memorials to the Armenian Genocide.2024-09-08
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s -- Armenia.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s -- Armenia.2024-09-08
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s -- United States.armenian-genocide.2024-09-08
Carrollton, Texas, 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Carrollton, Texas, 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2024-09-08
Ijevan, Tavush, 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 Chapel.Ijevan, Tavush, Armenian Genocide Memorial Chapel.2024-09-08
Auction of Souls (1919).豆瓣电影.2024-04-09
烽烟岁月 Ararat (2002).豆瓣电影.2024-04-09
亚美尼亚大屠杀 Armenian Genocide (2006).豆瓣电影.2024-04-09
云雀农场 La masseria delle allodole (2007).豆瓣电影.2024-04-09
豆瓣.豆瓣电影.2024-04-09
Killing Orders: Talat Pasha’s Telegrams and the Armenian Genocide.Killing Orders: Talat Pasha’s Telegrams and the Armenian Genocide.2024-09-08
The Armenian Genocide: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Foreign Office Archives, 1915-1916.The Armenian Genocide: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Foreign Office Archives, 1915-1916.2024-09-08
United States Official Records On The Armenian Genocide 1915-1917.United States Official Records On The Armenian Genocide 1915-1917.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