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庄
生态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集农业生产深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公司。
其“农庄主—经营管理者—直接劳动者”的三级经营管理格局解决了家庭分散经营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
公司规模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奥拉夫·朔尔茨的观点,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处于低收益领域,而市场经济总是将三要素,即土地,劳动和资金,从低收益领域配置到高收益领域。自从亚当﹒斯密以来就说:土地是娘、劳动是爹、资金是儿,如今传统农业就是娘被征占、爹外出、儿嫌贫爱富,传统农业就这样走上了恶性循环。唯有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才是根本出路。而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市场主体—生态农庄正通过经济体制的创新、思维观念的提升、市场运作的突破;并以绿色生态为理念、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因地制宜为原则、有效管理为手段、科学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后盾来发展现代农业。
特点
创新经济体制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多形式合作股份制。家庭分散经营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而合作股份制则能发挥规模效益。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规模经营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强化农业在国内和国际竞争的能力。随着小城镇的建设,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的低产出导致农村土地闲置严重,这为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生态农庄形成了“农庄主—经营管理者—直接劳动者”的三级经营管理格局。一些农庄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立(见表)。合作股份所有,分工经营负责,分红收益,使经营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这个过程是不断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在土地流转上,农民把土地租给农庄主,或折价入股农庄,农庄主雇佣农民做工。农民即是地主(或股东)又是工人。
表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股份制农庄三者的三权归属
提升思维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生态农庄把农业旅游作为开发出路。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绿色消费、返璞归真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合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是一种新兴产业。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此之外人类还有回归自然的需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生活环境变化,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农业旅游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农业旅游还具有很多现实意义,比如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人到城市消费,以往一些扩大内需的措施也像抽水泵一样把农村经济向城市积聚,不断拉大了城乡差距。农业旅游的发展能将城市人吸引到农村消费,他们给农村带来了就业机会、卫生习惯、科技知识、先进观念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生态农庄则正以体验式营销为手段,以人为本,以农为特色,以环保、绿色、健康为内涵发展农业旅游。
突破运作模式
生态农庄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随着市场调节的影响,根据供给的周期波动,及时调整生产。各农庄开始树立品牌意识,将品牌由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到消费者的生活,再到消费者的信念不断升华。特别是当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温饱型转向健康型、营养型。传统农业是化学农业,农药化肥的无序使用使得人们谈菜色变。生态农庄在健康这个主题上致力于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被传统农业忽视的微量元素,成了生态农庄在营养这个主题上新的卖点,像锌、铁、、钙等矿质元素,是人体的有益元素。
绿色生态理念
(1)环境友好
生态农庄涉及到农业旅游,对资源与环境尤为关注。由于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各类垃圾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进入农田,农业环境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各类有害物质残留既影响农产品质量,又危害人体健康。所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或价值取向理应是生态型的。生态农庄的建立则符合了生态哲学的一些原理。
(2)资源利用合理
循环农业是由多种农业生物组成,进行封闭式的物质循环利用,由于各业之间“相继而生成,相资而利用”,对农业自然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比较高。生态农庄在生产上普遍走循环农业道路,引入“双链型”生态农业的新思路,利用生物食物链形成生态农业经济链。
在生态农庄中建设沼气池,使得园区无垃圾和粪便排放,并有效控制了粪便进入地表水体,避免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减少了焚烧桔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一些农庄还用环保的电动车辆代替了传统的机动车辆,做到整个园区无废气排放,节能减排;并建立污水处理设备,使园区无污水排放。
以沼气池为枢纽,打造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使生态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合理采用立体种养以提高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一些生态农庄的资源结构开始从“绿色农业”植物、动物的“二维”向“白色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三维”转变。
产业化经营
生态农庄开始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在资源上聚零为整,发挥规模效应,而在具体项目上又化整为零,责任、效益承包到人,极大地发挥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出最大的整体效益,并且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宽:(1)向深度方面发展,即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相当落后,有很大潜力。各农庄都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和存储。(2)向广度方面发展,即多元化经营。除传统的种植、养殖外各农庄都普遍开发了垂钓中心、果树认养、认种地块耕作、自制盆景、饲喂动物、野外拓展训练营、生态阳光餐厅、花卉苗木生产销售等项目。
因地制宜
地域特色往往不可复制,地域优势往往是较好的壁垒。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能邯郸学步,需走差异化道路。生态农庄都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来发展观光农业。正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生态农庄开始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大胆创新,走创意农业之路。
有效管理
经营生态农庄,有效管理必不可少,农庄的经营者一般是在工商业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尝试着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机制、手段、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生态农庄运用信息技术对采购、生产、销售进行有效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人力资源方面农庄普遍注重员工培训,把管理人换作经营人,把人当作关键的资源而非利用的对象。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确定使命设定目标,并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和打造战略管理。
科学技术支撑
(1)科技种养
生态农庄以有利绿色食品生产、适合当地自然和经济等条件、以特殊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等为依据。进行科学选种。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运用物理和生物技术科学防治虫害。建设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应用喷灌、滴灌和地膜种植果树;采用管道水培“报架式”立体栽培来培育花卉。像福建招宝生态农庄就以养殖珍禽为主要产业;一些农庄在有机大米的栽培中有效采用频振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方法,有些采用像稻蟹共养这种生物方法防治虫害。
(2)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缓解旱涝灾害;有利于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世界发达国家已在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实现机械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随着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的成本逐渐升高,机械化是必然之路。而规模经营也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各农庄正逐步实现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防疫、打扫、消毒、孵化、育雏、屠宰等从种养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
(3)信息化
农业生产是在地球表面露天进行的有生命的社会生产活动。他具有生产分散性、时间变异性、灾害突发性、和市场多变性等人们用常规技术难以掌握和控制的基本特点,这就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对于克服上述农业生产的基本难点,改变或部分改变农业生产被动局面具有特殊功能。通过遥感(RS)及时地提供农作物长势、水肥状况和病虫害情况;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可提出“实施计划”。通过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gis),可将这种集成系统安装在农业机械上,实现农田作业的自动指挥和控制。生态农庄开始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管理。逐步在农业资源环境分析技术基础上,通过3S配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和环境、生产和管理、生产资料和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信息化。
公司业务
由于生态农庄涉及到旅游业,各农庄都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后盾。终端服务是品牌的命门,服务在细节上体现,生态农庄把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力争把无形的服务转化为消费者可以理解的有形的细节,并且强调以人为本,发现需求(甚至创造需求),满足需求。让游人在美丽的山、水、田、园、林、花整体布局中,在典型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格局中,在现代的吃、住、游、玩、购中亲近自然。有些农庄还采用了会员制,为会员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希望能将生活与自然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将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即生态农庄
在中国,生态农庄是近几年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但当前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不少资本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当前,在中国生态农庄已经形成了多种经营发展模式,其中一些也获得了很高的回报,比如安徽的小团山香草农庄,弘毅生态农场,凤凰公社等知名农庄。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为生态农庄构建多元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广阔机遇,当前主流的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生态旅游,定位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商务休闲旅游服务,其次,利用农庄自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生产高质量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供给高级餐厅和酒店,当然还可以建设游乐园,深化旅游服务的开发等等。
生态农庄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社会的进步为它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能抓住机会,把握好时机必能在这个领域获得巨大的发展。
环保意义
沼气池的作用
生态农庄普遍建设大型沼气池,以沼气池为中心,以资源环境监测和分析、农业信息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支持三大系统为支撑打造循环体系。沼气池在能源、环境、资源、景观生态上有重要作用,并且在生态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
1.1生产优质能源
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矿物资源日益耗尽,而且按当前开采技术水平的消耗量,我国每年石油进口量至少达到9000万吨;开发并生产各种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世界今后解决能源紧缺的一种有效途径,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保护本国的矿物能源资源,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沼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把它作为动力机的燃料,带动发电机运转,将得到高品位的电能。沼气发电技术在沼气工程中的引入,不但提升了沼气工程整体技术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出售电能带来较高的资金回报。沼气还能可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能。
1.2保护农村环境
沼气池使一些垃圾变废为宝,生活有机垃圾(包括食品垃圾、蔬菜垃圾、排泄垃圾等),经过沼气池发酵而产生出大量的气体,有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氮、氧、氢、硫化氢等,将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并且加以处理和利用将得到大量的可燃气体和大量的剩余物质。
过量的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土壤中氮素过多会向周围的水体迁移,使地表水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过高,从而引起地表水的富营养化,使水功能受到破坏,水的质量下降,给人类健康及水产养殖带来威胁。土壤中的氮素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气体进入大气,造成大气的污染。土壤中过多的氮素,使农产品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这类物质进入人体后,形成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致癌和致突变物质;食用“商品饲料”的猪、鸡等的粪便,盐分含量较高,长期直接施用会造成土壤中盐分的累积,使土壤板结。
矿物能源的无节制使用,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变暖、臭氧层的损害、生态圈碳平衡的破坏、有害物质的释放以及酸雨的形成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沼气是绿色的能源。
1.3提供重要资源
沼液和沼渣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对促进作物和畜、禽、鱼的新陈代谢,以及防治作物病虫害有显著作用。沼液及沼渣常用于改良土壤、配营养土培养料、浸种、叶面施肥、防虫(能够防治柑橘螨、柑橘黄、、红蜘蛛和蚜虫等害虫)、喂猪、种果、种菜、育秧、种粮、养鱼、栽培蘑菇等效益显著。
1.4优化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这一基本模式来描述景观结构。其中斑块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形式。
通过沼气池把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连接起来,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中不合理的结构配置,以解决景观系统的生态问题。规模化的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结构拓宽了各个系统间的物质和能量流的循环转化。
1.5发挥枢纽作用
生态农业多采用养殖—沼气池—种植—菌模式,沼气池是该模式的核心,起着连接养殖与种植、生产与生活用能的枢纽作用,做到种、养、菌、能四类一体;生产、生活、生趣(休闲观光)三“生”合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产”联动。
沼肥不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等营养元素,还含有机质、腐质酸等,其肥效比堆沤肥高得多,全氮含量高40%—60%,全磷高40%—50%,全钾高80%—90%,作物利用率高10%—20%。此外,沼液和沼渣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生物和酶类。长施沼肥对土壤改良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杀灭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造成的药害,净化环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瓜菜果粮,是当地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有利保障,配和沼肥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起到积极影响。
秸秆资源利用
2.1通过沼气池进入循环系统
当前沼气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秸秆通过沼气池进入循环系统,就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能,进而大幅度降低农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缓解能源危机,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由于沼气产生的能量来自植物从空气中固定的糖类所携带的太阳能,并没有增加碳的排放,对环境友好。生态农庄的集约模式也解决了家庭承包制下秸秆收集、运输、储存费用高昂的问题。
2.2全量还田
全量还田就是采用“麦草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将麦草处理、土壤培肥和轻简稻作技术应用集于一体,是当前麦草处理较为可靠有效、操作简单易行、适宜于大面积应用的方法。专家跟踪测算结果显示,采用麦草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亩产可达600-700公斤,比不还草田块增产5%以上。全量还田不但是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对杜绝秸秆焚烧,彻底解决麦草污染的有效途径。
2.3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也就是秸秆作饲料经过家畜、家禽肚子,转成粪便、粪便又成肥料,再还田。这是利用秸秆有长纤维,有利于家畜消化的特点。不秸秆也要粉碎或发酵,使饲料更可口,更利于消化。家畜、家禽的粪便可以集中发酵,生成有机肥。当前还有烘干技术,把粪便烘干,制成颗粒状的有机肥,利于施用方便。
2.4果园、茶园覆盖
在果园、茶园表面覆盖一层秸秆,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贮水量,使耕作层能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抗旱保苗;并可稳定土壤温度,使冬季、早春增温,夏季降温。促进作物生长;还能避免降雨的雨滴直接冲击地面,保持土壤结构;秸秆腐烂入土,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覆盖后作物产量比不覆盖一般增产10%~20%,也减少了地膜对农业造成的污染。
文化意义
生态农庄人文底蕴深厚。生态文化在这里深入民间,侵淫于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处处记载着“忠、孝、勇、烈”的传说,闪现着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身影。生态农庄第一宫,是人们朝拜木兰山必经的第一个佛殿,它集佛道两教于一体;竹林古刹,是古时当地富甲一方的一座曾庙,它们象木兰山一样集中体现着荆楚民间的宗教文化。这里是民间传说的智慧人物韩光斗的家乡,是清代振威将军王振起的家乡,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纪念屈原活动“长堰端午龙船会”的发祥地。
生态农庄是现代旅游休闲和体育运动的最佳营地。登山是春秋两季的一个活动主题,目的地为海拔587米的天山古城,途径木兰第一宫、尖顶石(也叫青蛙石)、天山第一峰。在整个活动中穿插了丛林越野、攀岩、速降、搭绳过涧、水上飞索等许多另类户外活动。在这里你可以亲近自然、享受阳光、挑战自我、感受童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篝火晚会、松枝烤全羊、走地鸡等更是胜天农庄的特色,熊熊篝火晚中你可以尽情高歌,在绚丽的焰火中感受儿时的乐趣。春天,你可提篮采茶,采挖竹笋,寻找食用野菜及蘑菇,享受春的气息。瑶池戏水、游泳、钓鱼、摸虾是农庄夏季的一大特色。野小蒜、水芹、南瓜尖、野荠菜、野竹叶菜等这些从未洒过农药,是自然生长起来的野菜,这里还有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看见过的籽南瓜、花心薯。一次吃到这样多的野生的绿色环保蔬菜及黄陂区的特色菜茶糕、银鲴、农家豆腐、土鸡汤,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葡萄、车厘子、西瓜等其它果蔬的亲自采摘令你流连忘返。火红的柿子、红红的蜜枣、满山的板栗让你品尝秋天丰收的喜悦。你还可以亲自采挖红薯、紫薯、花生、番薯,抱个大南瓜,然后乐呵呵地回家。冬天我们在白妆素裹中堆雪人,打雪仗,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无穷乐趣!围在熊熊的篝火旁边,吃一口山野火锅,喝一口醇厚的粮食酒,那滋味会令你久久难以忘怀!漫步于环山小径,果林藤架,绿影婆娑,硕果累累;躬行于农庄自种的菜圃田园,碧叶夺目,红果飘香,似浸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发展趋势
趋势
全球农业处于全面复苏周期的开始,今后几年农产品市场将基本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农产品安全将越来越重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主流。国外专家预测,世界绿色食品产值在今后10年内将从当前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甚至达到50%。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已成为消费时尚,像锌、铁、硒、钙等矿质元素,对人体有益,一些富硒、富锌、富钙、富SOD等等农产品,将有不错的市场效果和经济效益。由于西药的毒副作用日渐突出,中医药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标本兼治、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的潮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西方国家的植物药市场每年正以10%的速度增长。新的农产品开发也很有市场,特种养殖的火热就是明例。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逐渐关注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来农产品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农业将会更多的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快速消费品的需求具有可持续性,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将使农业旅游拥有很大发展潜力。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的基本支撑。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也将是大势所趋。
模式
采用集约化模式,运用新技术开发农业将成为今后投资的热点。农业生产将会分得更专业。将会出现诸如专业的植保公司、专业的土化公司、专业的嫁接栽培公司等等一些农业工程公司。出现“农庄或农场(相当于开发商)—农业工程公司(相当于建筑公司)—农业服务人员(相当于物管)”这种房地产式的农业生产模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