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英文:The Inca Empire,克丘亚语:TawantinSuyu或Tahuantinsuyo),是13世纪初至16世纪位于美洲的古老帝国,又被称为“黄金之国”、印卡帝国。

印加文明起源于美洲安第斯地区前印加文明内的库斯科谷地,印加帝国的前身是由曼科·卡帕克创建的库斯科王国,第一代国王曼科·卡帕克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他建成库斯科城并教化百姓,此后辛奇·罗卡、略克·尤潘基、迈塔·卡帕克卡帕克·尤潘基、印卡·罗卡等国王在位期间持续对外扩张,使得库斯科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大。1438年,第九任国王帕查库特克正式将库斯科王国发展为印加帝国,他抵抗以阿班凯为基地的昌卡部落的入侵,此后相继征服了卡哈马卡、那斯卡、利马和奇穆等地,帕查库特克对内加强集权统治,巩固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在地方普及太阳神信仰,有力地团结印加贵族阶层,16世纪初印加帝国迎来最强盛的时期。1527年至1532年,瓦伊纳·卡帕克的长子瓦斯卡尔即位后,与弟弟阿塔瓦尔帕展开内战,最终阿塔瓦尔帕战胜瓦斯卡尔,但不久印加帝国被西班牙人皮萨罗入侵并最终消灭。其疆土南起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莱河,北至今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边境的安卡斯迈友河,东跨安第斯山以接亚马森丛林,西临太平洋,包括今天的秘鲁全境和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的部分地区,全部面积九十八万平方公里。

印加文明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帝国内部的政治等级分明,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农业方面印加帝国开展梯田、水利灌溉工程,种植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薯木薯、南瓜等40余种,印加帝国所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是当时美洲唯一发展畜牧业的地区;军事方面印加帝国军队等级制度森严,而且军纪严明,军备意识较强;宗教方面崇拜太阳神,官方通用语言是克丘亚语,有《奥扬泰》《第一个印加曼科·卡帕克》等诗歌作品流传;天文历法、开颅手术、宫殿建筑、数学几何方面均有非凡成就。另外印加帝国使用叠石法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神庙和宫殿,交通的驿站制度也方便了国家运转。

名称与起源

在秘鲁印第安人的通用语克丘亚语中,印加帝国(印卡帝国)被称为“塔万廷苏尤”(Tauantinsuyu),意思是世界的四方。“印卡”(Inca,也叫印加)这个名词,用在国王身上意思是君主、国王或皇帝;用在其他人身上意思是王公,它的全部含义是王室血统的男人。16世纪西班牙人到达印加帝国时,他们将当地人所称的“Tawantinsuyu”命名为“秘鲁”。“印加帝国”(Imperio de los Incas)这个名字起源于16世纪的编年史。

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中部、安第斯山脉中段和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是印加文明的主要区域范围,早在公元前8000到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出了原始的前印加文明,包括公元前10至前6世纪的“查文文化”、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5世纪之间的“帕拉卡斯文化”、北部沿海地区的“莫契卡文化”等,前印加时期最著名、最发达的文化是“蒂亚瓦纳科”文化,而印加文明建立在安第斯地区美洲前印加文明的基础之上,发端于该文明区域内的库斯科谷地。

建国传说

印加帝国的第一代国王曼科·卡帕克(Manqu Qhapaq),以及创建国家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神话传说色彩,主要在库斯科以北(科利亚苏尤)和科斯科以西(昆蒂苏尤)的印第安人中流传:洪水时期过去以后,库斯科以南的蒂亚瓦纳库突然出现一个大力士,把世界一分为四,送给了他称为国王的四个人:第一个叫曼科·卡帕克、第二个叫科利亚(Colla)、第三个叫托凯(Tokaj)、第四个叫皮纳瓦(Pinava),分别占据着南北东西四个区域。1200年左右,曼科·卡帕克向北而行到达库斯科谷地,建成库斯科城和库斯科王国的国家组织,并征服附近的人群。印卡王曼科·卡帕克一面让人住进他建立的村落,一面教百姓种地、建房、开渠和从事过人的生活所必需的其他活动,同时教化百姓并制定法律。曼科·卡帕克统治了几十年后去世,将王位传给长子辛奇·罗卡(Sinchi Ruq'a)。

历史沿革

建国与扩张

库斯科国王辛奇·罗卡在位期间,招降了库斯科城以南的普奇纳部族和坎奇部族美洲原住民,逐步把南部版图扩展到现在的琼卡拉村,其余时间仍延续上任国王的做法。第三代国王略克·尤潘基(Lluq' iYupanki)继位并巡视王国后,决定扩大疆土,他征调六七千名士兵取道乌尔科苏尤大道劝服了卡纳人,并武力征服了阿亚维里人。几年后略克·尤潘基进军普卡拉,遣使劝降了保卡尔科利亚和阿通科利亚人,之后丘奎图省等几个省又和平归顺,略克·尤潘基功德卓著,因此他在位期间颇受百姓爱戴。第四代国王迈塔·卡帕克(Sapa Inca)率军攻占蒂亚瓦纳库,在位期间建造了秘鲁历史上第一座柳索桥,第五代国王卡帕克·尤潘基(Capac Yupanki)继续对外扩张,还命人在德萨瓜德罗河上用高莎草和水烛草建造了著名的大桥。

第六代国王印卡·罗卡即位后,利用前三年的时间巡视全国,之后率军攻打库斯科以北的钦查苏尤方地区,一路上相继征服库兰帕、安塔瓦伊利亚省和乌拉马卡省的昌卡人,又利用怀柔手段征服苏利亚省和乌通苏利亚省。几年后印卡·罗卡派遣自己的儿子、王储亚瓦尔·瓦卡克(Yahua rHuacac)去征服安蒂苏尤,亚瓦尔·瓦卡克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接连征服查利亚潘帕、皮尔库帕塔等地,至此印加帝国的版图逐渐扩大。修养几年后,印卡·罗卡命亚瓦尔·瓦卡克等人留守京城,自己率领三万大军征服查尔卡斯。印卡·罗卡去世之后,其子亚瓦尔·瓦卡克即位,亚瓦尔·瓦卡克在位初期以和平手段治国,后为开疆拓土而任命迈塔统帅征伐库斯科西南,成功之后又将卡兰卡等大省纳入帝国版图。

亚瓦尔·瓦卡克统治后期,昌卡人起兵反抗印加国王的统治,王子维拉科查(Viracocha)凭借智谋和英勇致使叛乱平息,回到首都库斯科之后趁机剥夺了亚瓦尔·瓦卡克的王位。维拉科查在位期间收服叛逃的安科瓦柳人,同时颁布法律以防止叛乱,还大肆修建宫殿。1438年,新的国王帕查库特克(Pachacuti IncaYupanqui)继位并建立印加帝国。帕查库特克成功地反击了以阿班凯为基地的昌卡部落的入侵,此后又相继征服了卡哈马卡、那斯卡、利马和奇穆等地,对内帕查库特克加强集权统治,巩固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在地方普及太阳神信仰,有力地团结印加贵族阶层。他之后即位的图帕克·尤潘基(Tupac Inca Yupanqui)夺取了帝国北部的基多,其势力向南到达了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莱河。

内部纷争

图帕克·尤潘基之子瓦伊纳·卡帕克(Huayna Capac)即位后继续征服帝国的西北地区,他平定了普纳岛的叛乱、卡兰克人起义,并且修建了通往国都库斯科的公路,此外他还继续扶植国内的工业、全国推广克丘亚语、改善驿站制度、向农民传播先进耕作法等等。晚年的瓦伊纳·卡帕克宠爱另一个儿子阿塔瓦尔帕(Atahualpa),阿塔瓦尔帕长大后接管基多地区并率领部分军队。16世纪初,就在印加帝国最强盛之际,西班牙帝国殖民者消灭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开始向印加帝国展开殖民侵略。1524年11月,在巴拿马共和国总督佩德里亚斯的准许下,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率军出行,但由于航海条件不利而撤回,两年之后皮萨罗率军抵达印加帝国的基多等地,途中受阻而被巴拿马新任总督要求撤军,皮萨罗抗命不从并率“十三勇士”继续远征。

约于1527年的某天,瓦伊纳·卡帕克在基多病重,临终前他立长子瓦斯卡尔(Huáscar)为继承人。瓦斯卡尔即位后,镇守基多地区的阿塔瓦尔帕起兵反叛,起初瓦斯卡尔占据绝对优势,其部将阿图科在卡尼亚利人的帮助下击败阿塔瓦尔帕。同年皮萨罗等南下驶入瓜亚基尔湾,在印加帝国的边境城市通贝斯登陆,之后掠夺大量财物并带走印第安青年费利皮略做翻译。1530年7月,西班牙国王委任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担任秘鲁省总督等职,后皮萨罗于次年率领远征队前往通贝斯。1532年,阿塔瓦尔帕组织军队进行反击,印加帝国的内战形势发生逆转,阿塔瓦尔帕先是击败卡尼亚利人,后派遣部将基斯基斯、查尔库奇马率军迫近库斯科,在基派潘平原击败瓦斯卡尔并将其俘虏,随后大肆屠杀有权继承王位的王族。

帝国灭亡

1532年9月,皮萨罗率领102名步兵、62名骑兵翻越安第斯山脉,后于11月15日进入印加帝国的北部重镇卡哈马卡。此时阿塔瓦尔帕刚登上王位,未在卡哈马卡色织军事防御。当天下午,皮萨罗派人请求会见阿塔瓦尔帕,同时暗中布置埋伏,准备俘虏阿塔瓦尔帕以挟制印加帝国。次日,阿塔瓦尔帕率军来到卡哈马卡广场,但他拒绝印加帝国皈依天主教,于是皮萨罗命令附近埋伏的西班牙士兵杀出,印加士兵很快溃散,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士兵活捉。皮萨罗向阿塔瓦尔帕许诺,只要将囚室等装满黄金白银就可以获释,而事后皮萨罗却违背诺言,并以谋害兄长等罪名判处阿塔瓦尔帕火刑。出于印加人的信仰,只有保全尸体才能灵魂不死,临刑前阿塔瓦尔帕皈依了天主教。

1533年8月29日,阿塔瓦尔帕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处以绞刑,阿塔瓦尔帕死后,遗体被埋葬在旧金山的墓地,传说西班牙人离开卡哈马卡之后,美洲原住民将他的遗体秘密移走,按照他的遗愿迁往基多。同年11月,皮萨罗攻占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至此印加帝国灭亡,此后西班牙人的势力继续扩张,厄瓜多尔智利哥伦比亚等地相继被其征服。至16世纪中叶,除巴西以外,整个中南美洲的大多数土地都成为西班牙的领地。

疆域人口

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北起哥伦比亚的安卡斯马约河,南至智利中部的毛莱河,南北绵延4000公里;东达亚马孙河森林,东南抵阿根廷图库曼,西濒太平洋,面积总共200多万平方公里。它的国土包括今天的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三国,哥伦比亚、阿根廷和智利的一部分也在它的版图之中。库斯科谷地及附近的农业发达地区聚居了大约600万人口(另一种说法为200万)。在今天的地图上,印加帝国沿南美洲西海岸纵向展开,著名的安第斯山脉纵贯全境,南北方向上延伸很长,从北纬2度附近沿太平洋一直延伸到南纬37度左右,有4000公里之长,而东西方向上却相对地显得狭窄局促,整个国家形状狭长。

政治

印加人在社会组织和统治管理上的高度成熟,他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整个政治阶层形成了层级分明的“权力金字塔”。权力的最高层是印加帝国的国王,他掌管帝国的第一权力阶层,第一阶层的官员分管帝国境内四大区域,即安蒂苏尤(东北)、孔蒂苏尤(西南)、科利亚苏尤(东南)和钦查苏尤(西北),这四个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苏尤约克”,他们身边还配有负责专门事务的工作委员会。钦恰苏尤人口最多,面积包括前奇姆帝国和安第斯山脉北部的大部分地区;科利亚苏尤面积最大,包括今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和安第斯山脉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安蒂苏尤位于安第斯山脉高处库斯科西北部;孔蒂苏尤位于现代秘鲁南部海岸。

苏尤约克之下的官员是统辖四万户单位的军区(瓦马尼)首领,以下的层级按统辖户数的多少逐级分推,最底层官员是五户长皮斯卡·卡马约克(一说印加的最基层官员是十户长昌卡·卡马约克)。此外,印加帝国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阶层雅纳科纳,指的是服务于神职人员和印加王及贵族的家仆,普通雅纳科纳身份世袭且没有公民权,皇家雅纳科纳身份不世袭,地位较高,可免除徭役并参与政务。

经济

计划经济

印加帝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集中管理资源,平民需向国家缴纳赋税包括粮食和劳役,其中印加帝国每一地区的土地都分为印加田、太阳田和社员田,公社成员以集体名义占有社员田,很少部分由稚纳科纳阶层耕种,印加田和太阳田的收获上缴“国库”,帝国公共粮仓可于灾年调粮赈济;各地百姓提供劳动,根据帝国提供的原料、安排生产各类用品,制成的产品再由帝国进行统一分配。

农业

印加民族种植的农作物达40余种,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薯木薯、南瓜、番茄、花生、菜豆、辣椒等等,但印加帝国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相当不利,复杂的地理条件使得人们只能利用梯田工程和水利灌溉,各地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不相同,比如安第斯山脉西坡和沿海河流盆地的农业,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豆类、木薯、甘薯、花生、南瓜和棉花;马铃薯和基诺亚谷是高原地区的重要作物,玉米则是沿海低地居民的主食;印加的农业密集地(今秘鲁-玻利维亚地区),种植的作物品种就达30种以上,主要是块根块茎作物如块根酢浆草属块茎金莲花等。

畜牧业

印加帝国的安第斯地区是当时美洲唯一发展畜牧业的地区,他们将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用于放养牲畜,印加人主要饲养的牲畜包括狗、骆马羊驼,狗已经驯化为家中常见的家畜;羊驼的主要用途是提供毛料用以纺织;骆马尽管步速不快,但在当地无疑是最重要的驮兽,它的皮、毛、骨、粪便也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印加人还饲养家兔、本地鸭等小型家畜,沿海地区则饲养海豚以供食用。

军事

印加帝国军队里等级制度森严,军衔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统帅、将军、统领、副统领、队长、分队长、小队长,队长级别的低级军官管理十至五十名普通士兵;统领级别的军官可率领五百至一千名士兵;将军则掌管三四千至五千名士卒;最高级别的统帅,印加人称为“阿通·阿普”,统率一可达万人以上的军队,而大军的最高指挥权由部分富有作战经验的王室成员或印加王掌握。统帅和将军制订军纪军法和作战方案;统领和副统领要求出身贵族,而且可以世袭罔替和免除赋税;队长级别的低级长官则由平民担任,战争期间免除赋税。此外,印加帝国的军纪严明,如果有士兵临阵脱逃,那么上级军官分队长、队长、统领会立即告发他,并对其处以死刑;印加的军备意识也较为先进,他们在帝国境内建设有由军用仓库、驻军房舍组成的建筑“坦博”,每隔大约15公里建设一个“坦博”,仓库专用于储备军需物资,房舍可容纳两到三万人。

文化

宗教

印加帝国以前盛行多神崇拜,包括对自己祖先的崇拜,以及对各种精灵、巫术的崇拜。印加帝国以前各部落的创造神是维拉科恰,是大地、人和动物的创造者,同时也被认为是印加皇帝帕查库特克的保护神,维拉科恰有普通的、奇形怪状的、或滑稽幽默三种形象;太阳神印蒂在印加众神中地位最高,印蒂的形象是一张人脸,后面衬着一个光芒四射的光环,它被认为是印加人的神圣祖先,印加王称它为“我父”;阿普·伊拉普是雨神、农业神,每逢旱灾人们便向它献牲膜拜;妈妈吉利亚是太阳神之妻、月亮女神,她掌管妇女的月经周期。之后印加人的太阳神崇拜,随着印加人的征服和印加帝国的建立而逐渐普及。在推崇太阳神的同时,印加帝国还采取措施神化印加诸王,也不反对保持对其他神灵的崇拜。

文学

印加帝国中流传许多传说故事,比如《第一个印加曼科·卡帕克》《库斯科传说》等,《第一个印加曼科·卡帕克》讲述了很久以前,太阳神派儿子曼科·卡帕克和女儿科亚·玛玛下凡统治人类,曼科和科亚告别母亲月神双双奉命来到人间,他们在将要建设库斯科的风水宝地上结婚定居后,扶持百姓并消灾除祸,最后赢得印第安人的敬仰,被拥戴为国王和王后。除了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之外,印加帝国的叙事诗也比较优美,主要以战争、宗教仪式和社会变迁为题材,比如描写西班牙征服印加王国的《阿塔瓦尔帕之死》等;印加帝国的爱情诗在倾吐衷曲、抒发情感方面较为激越奔放,比如《塔姬》形象鲜明、节奏明快,《奥扬泰》塑造了为爱情而反抗国王的英雄人物,寓言诗《狐狸的末日》描绘了弱猴战胜狐狸的故事,语言朴实且寓意深刻。

语言

印加帝国辖下民族众多,语种不一,使用最广泛的是克丘亚语,这也是印加帝国的官方通用语。印加国王帕查库特克时期,开始让臣服的民族学习印加帝国的母语,在全国推行克丘亚语,他在位期间扩建了库斯科的印加贵族学校,增加“阿毛塔”(执教的智慧贤者)的数量。帕查库特克要求在学校的4年制教学中,第一年教授克丘亚语,而且中央政府还向地方各省派遣语言教师传授克丘亚语。此外印加的官员委任制中规定,地方领主、军队将领与子女,及在印加境内从事任何职业的印第安人,在工作交往中必须使用克丘亚语,只有那些熟练掌握通用语言的人,才能被赋予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和地位,官员在安排国家职务时,优先任用通用语讲得较好的人。印加人并没有发展出书面语言,除了口头语言之外,为了记录各项大事,印加人采取了结绳记事的办法,还有通过花瓶和杯子上的绘画以视觉方式记录叙事,这些画作上面有被称为“toqapu”的几何图案。

性别

根据历史学家特伦斯·达特罗伊(Terence N. D'Altroy)的研究,在印加社会中男女平等。女性在家庭领域被称为织工,妇女的日常工作包括纺纱、照看孩子、织布、做饭、酿造、准备耕地、播种、生孩子、收割、除草、锄草、放牧和挑水;而男人的工作包括除草、犁地、参加战斗、帮助收割、搬运柴火、建造房屋、放牧骆驼和羊驼,并在必要时纺纱和织布,男女在家庭编织工作中的任务基本相同。此外印加帝国社会内部的亲属关系遵循平等的血统,有时妇女和男人一样被允许拥有土地和牲畜,继承原生家庭留下的土地和其他资产。

科学

天文

印加帝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他们对于“年”的概念分为太阳年和太阴年两种,分别来自对太阳运行和月相变化的观察,太阳年被他们称为“瓦塔”,一年中的至日和分日是印加帝国重要的四大宗教节日之一,旧的一年在每年12月冬至日结束,这一天同时也标志着新年的到来,而印加人得出的太阳年长度是365又1/4天;印加帝国把月亮和月份称为“基利亚”,他们认为天上每次出现一弯新月,代表一个新的月份开始,新年从12月开始,印加帝国将12月称为“卡帕克·拉伊米”、1月“乌丘克·波科伊”、2月“哈通·波科伊”、3月“保卡·瓦拉伊”、4月“艾里·瓦伊”、5月“艾穆拉伊”、6月“因蒂普·拉伊米”、7月“安塔·西图阿丁”、8月“卡帕克·西图阿”、9月“乌玛·拉伊米”、10月“科亚·拉伊米”、11月“阿亚·马克”。印加人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以太阳年计年,以月相变化计月的办法。

医学

印加人的主要医疗方法是放血和服用泻药,如果头痛则用尖石在鼻子上方眉心处放血,他们不知道血管和器官的分布位置,于是就把靠近疼痛部位的血管割开,而情绪低落时只服泻药以做保健,此外他们还将捣烂的白色草根置于酒水中服下,后借助太阳的热量发挥药力,通过上吐下泻以倾泻体内毒素。印加人另外常用的几种草药也很有功效,比如加州胡椒树(印加人称为穆利)的树脂和树汁可以愈合伤口;“奇尔卡”药草在土锅中加热后,可以治疗手足关节风寒和马蹄脱臼;“马特克柳”药草可以治疗眼疾,但印加人的生理医药知识有限,他们只用单方草药,不用复方药剂。值得一提的是,印加人的开颅手术精湛,1400年至1500年就能使存活率保持在75%-83%。

数学

印加帝国为丈量土地和计算面积,发明了比较丰富的几何学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细绳子和小石块来计算和划分,并不是用度数和理论来演算。另外印卡人的算术知识相当丰富,算法也比较精妙,即在多种颜色的绳子上打结,根据绳结了解帝国征税和免税的全部情况,用绳结做加法、减法和乘法,再用玉米粒和碎石子做除法。印加帝国在百姓、赋税、牲畜、法律、仪式等方面设有专门的统计官,他们专门研习各自的事务和计算方法,将上述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分别记载在绳子和线头上。

艺术

服饰

印加帝国的纺织业较为发达,从业者男女不限,他们生产出来的服饰种类丰富多样,比如束腰外衣、Uncu(温库)、yacolla(斗篷布)等。束腰外衣由高级纺织工匠采用挂毯编织羊毛布料Cumbi制作,不仅保暖还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且束腰外衣的复杂图案表达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旨在传达有关安第斯山脉社会以及宇宙秩序的信息;Uncu是一种类似于束腰外衣的男装、及膝的上身衣服;斗篷布专门为皇室成员设计的。

陶瓷

印加帝国的陶瓷采用彩绘技术,上面的图案丰富多彩,包括动物、鸟类、波浪、猫科动物(在查文文化中流行),以及纳斯卡风格陶瓷中的几何图案。由于印加帝国没有书面语言,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景主要靠陶瓷描绘,内容包括冶炼金属的、处理人际关系和部落战争等场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库斯科瓶子或“aryballos”,许多作品在利马的拉科考古博物馆和国家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中展出。

法律

印加帝国的法律制度在于维护王朝的统治利益,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印加法律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原则上对一切故意杀人罪犯处以死刑,死刑包括乱石砸死、扔下悬崖摔死、肢解四肢;如果盗窃根源于官员渎职则盗窃者无罪,无故盗窃首次当众受鞭打或石击,二犯则被当众羞辱其人格,三犯盗窃者则受死刑;对通奸、强奸等行为一律处以死刑;反叛罪犯投人监狱,并在监狱中放入野兽等物以对其恐吓。值得注意的是,印加帝国对犯罪的下层人民主要是体罚,而对犯罪的上层阶级,主要是革职或剥夺其特权地位。印加人有三条道德戒律来规范他们的行为:Ama sua(不要偷东西)、阿玛·鲁拉(不要撒谎)、Ama quella(不要偷懒)。

交通

印加皇帝为加强整个帝国的统治,在境内修筑了贯通南北的四条皇家大道,长达一千五百至三千六百英里,沿线每隔四英里半左右就树立一块里程碑,每隔十至十二英里就设有休息站和物资仓库,而相隔一定距离又建有军事据点,有堡垒、营房和仓库。此外印加帝国的驿站制度也非常完善,根据地理形态的差异,每半英里至一英里半在皇家大道沿线就建有一个驿站,由两个青年日夜值班。驿站快递员是以最快的速度跑步传递消息的,前一站异递员在接近后一站时便高声呼唤,以便后一站的异递员做好准备,立即接力向下一站奔去。

习俗

婚姻

印加国王规定,每隔一或两年为库斯科自己家族中适婚男女主婚,姑娘年龄需在十八至二十岁,小伙需在二十四岁以上。国王为自己家族的人主婚之后的次日,由专职大臣照例为城里其他居民的子女主婚,此外地方各大区的长官、该省酋长在各自辖区为适婚的男女主婚,酋长必须出席婚礼或亲自主婚。一般人结婚时,各村村政会必须为本村新婚夫妇建造房屋,衣物器皿由亲属提供,最重要的是不允许平民跨省跨村结婚,只能在各自的村内结婚,以避免混血造成家族混乱,同时也不允许跨省跨村迁徙居住,以免打乱对每村和每个居住区内居民实行的十人编组制。

一般在印加帝国,男性通常在20岁结婚,而女性通常在16岁提前四年结婚。社会地位高的男人可以娶多个妻子,但社会底层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妇女一旦结婚就被要求做饭、收集食物、照看孩子和牲畜,同时也会维持房子周围的秩序,以配合和取悦帝国的公共检查员。妻子怀孕后还需供奉怀孕之神卡诺帕并向其祈祷。婚姻通常是彼此双向选择,男女双方都可以主导婚姻的持续时间。如果其中一方不想与另一方结合,那么婚姻关系就会终止,但是一旦婚姻最终确定,双方只有在没有生育的情况下才能离婚。

子女

印卡人抚养子女的方式很奇特,全国上下一律对自己的子女不娇生惯养,婴儿降生后用冷水洗身并包在襁褓里,每天早晨用襁褓包起来时都要用冷水洗身,而且多数情况下让婴儿露宿,长到三个多月时,才给解开襁褓松开手臂。所有时候都不把孩子抱在膝头或怀里,妈妈侧俯在孩子身上给他喂奶,每天早、中、晚喂三次;除非母亲生病,否则孩子都由母亲自己抚养;为防止婴儿瘦弱母亲哺乳期间禁行房事;断奶之前绝对不给孩子喂饭等。此外,印加帝国还会给长满两岁的婴儿进行断奶、剪发和取名,亲属以年龄或尊卑为序,依次为断乳婴儿剪发,完毕之后为婴儿送上礼物并设下酒宴。

孩子成年之后印加人会给他们举行庆祝成熟的仪式,即庆祝他们获得性能力,包括男孩的warachikuy和女孩的qikuchikuy。warachikuy仪式包括跳舞、斋戒、展示力量。在仪式中男孩还会得到新衣服,并教他如何扮演一个未婚男人;qikuchikuy象征着月经的开始,女孩将独自进入森林,只有在出血结束后才回来。她会在森林里禁食,回来之后女孩就会得到一个新名字、成人服装,年轻人在这个人生阶段被允许下发生性行为。

丧葬

由于印加帝国所在的地区气候干燥,尸体制作成木乃伊更容易保存,加上古代印加人相信轮回,因此印加人学会了木乃伊的制作技术,他们将领袖的尸体做成木乃伊以表达崇敬。在印加帝国,木乃伊专门为皇室成员制作,并且需要将死者的贵重物品与尸体放置在神殿,以此来保持荣耀和权势。另外印加帝国的木乃伊制作技术多样,他们用植物和动物毛发等天然材料填充尸体,Chicha玉米啤酒用于延缓分解,之后仿照胎儿将死者葬于类似子宫的容器内,旨在迎接他们的新生,并为死者的亲属和亲人举行仪式。

建筑

碉堡

印加境内的建筑多以巨大的岩石砌造,最具代表性的是众多的军事堡垒,包括堡和瞭望塔之类的建筑,比如拥有五重围墙的奥利扬台坦沃古堡、沿海地区的砖砌堡垒帕拉蒙戈堡、库斯科的萨克萨瓦曼古堡等,其中萨克萨瓦曼古堡被誉为“美洲美洲原住民最伟大的军事工程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帝国雄鹰”,传说最早由国王帕查库特克亲自设计,图帕克·尤潘基在位时依据先王的图纸动工建造,前后总共历时五十多年。该古堡建设在山坡之上,从下至上修筑了三道月牙形围墙,三道围墙的中间设有形似悬索桥的大门,可以放下巨石堵死门洞,每道围墙上建有超过80厘米高的胸墙,遮掩士兵利于防守。

神庙宫殿

印加帝国建设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神庙和宫殿,宫殿在建筑技艺上独树一帜,他们运用精妙的叠石法修筑建筑,先是用一种神奇的植物软化石头表面,再利用青铜合金以及各种石质工具,对中长石、玄武岩和闪绿石进行加工和切凿,最后运用几何原理从下往上逐渐缩小石块,确凿地保障了建筑物的牢固。印加帝国的宫殿顶部用茅草覆盖而成,一般堆造成人字形、尖锥形,印加王的宫殿遍布整个帝国的各个省份,但大多数的房间很小且不相通,墙上没有安装窗户而只能依靠门洞采光,宫殿内部的环境装饰着各类金银饰物,使用的各种器具也均以金银打造。神庙中最著名的是库斯科太阳神庙,内部富丽堂皇,主殿供奉着太阳神偶像,被塑成一张向四面放射着无数金色光芒的人脸,此外半圆形的墙壁是由多块凿光的方形凹面石板拼砌而成。

城市

马丘比丘

印加帝国比较著名的城市是马丘比丘古城,矗立于海拔6264米的维尔卡班巴山巅,俯瞰库斯科以北的乌鲁班巴河谷,“马丘比丘”是后世考古学家根据当地一座小山的名字取的,原来的城堡名字已经失传。该城堡外部以石墙环绕,内部小路交错,从正门开始有一条沿山脊建造的石阶贯穿全城。马丘比丘城堡分为南部开垦农业区、北部由树林、城区和广场三部分组成的市镇区,整个城市被一片由开阔地和广场连成的中轴地区分为两半,形成的高地和低地两个区域分别被称为“阿南”和“乌林”地区,该城堡于1911年6月被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海姆发现。1983年,马丘比丘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秘鲁政府将每年的7月7日定为“马丘比丘日”以示纪念。

库斯科

库斯科城是印加文化典型的古城,是秘鲁的文化遗产。库斯科修建于1100年,是南美大陆印加帝国的首都,修建在海拔3400公尺的秘鲁高原上。城市是依据直角方式设计,直线的布局和中央广场为库斯科提供了4条道路连接帝国的行省。库斯科城内中央广场的旁边是始建于1559年的大教堂,这座教堂是西班牙式建筑,是库斯科最主要的教堂,建造时间将近一个世纪。中央广场不远处的圣多明哥修道院原是印加的太阳神殿,库斯科的中心有一座平整开阔的西班牙式武器广场。此外库斯科城北约4公里处,还有一座沙夏瓦曼堡建造于山丘之上,它是15世纪印加帝国末筑成的军事要塞。1532年,库斯科城被西班牙军队毁坏,1821年秘鲁独立后库斯科得以重建。如今库斯科的教堂与修道院仍然存在,里面装饰着华丽的圣坛、库斯科画派的宗教绘画与雕刻等珍藏。

君主世系

考古发掘

2003年4月17日,考古学家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的一个穷人区发现了一座大型古代地下公墓,从中出土了2200余具木乃伊。据考古学家介绍,这批数量惊人的木乃伊大部分属于印加帝国。2000多具木乃伊都是被成捆埋葬的,每捆有几具木乃伊,成人也都像胎儿一样蜷缩着,最多的一捆有7具木乃伊,重达几百公斤。

参考资料

History of the Conquest of Peru.Gutenberg eBook.2024-05-04

木乃伊化:失传的死者防腐艺术.livescience.2024-05-05

秘鲁木乃伊迷人的来世.史密森尼杂志.2024-05-05

比较木乃伊化过程:埃及和印加.EXARC.2024-05-05

印加时代的葬礼.库斯科美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