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的校训和办学理念,正引导这所有着百年光荣历史的小学校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梦而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是全国百所名校之一,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名字,她是建设者的摇篮,虽经百年风雨,她却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这所具百年奋斗历史的小学校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自然情况

坐落于松花江畔的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1908年,是全国百所名校之一。是吉林省内唯一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校园。学校最初为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1937年被日伪改为公立新开门两级国民学校,1947年校名为通天区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改为吉林省实验完全小学校,1955年因省会迁往长春市,改为吉林市实验小学,期间曾更名为吉林市第二十六小学校;1981年由于吉林市成立第二实验小学,遂定名为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1959年4月2日,被吉林市教育局确定为吉林市13所重点学校之一;1962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小学校。学校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东、西两个校区,77个教学班,3786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8240平方米,建筑面积22608平方米。学校现有在岗教师20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小学高级教师73人,其中有全国骨干教师11人,省级骨干教师30人,特级教师8人,全天候教师13人,市十杰教师5人,市级导师10人。教师专科学历90名,其中有8名教师已获得或正在就读研究生学历。

校史简述

学校将2008年定为“百年校庆年”,将隆重举办建校百年的庆典活动。每个关心母校、热爱母校的人都翘首以待这一神圣、美好、幸福的时刻,今生能逢上母校建校百年大庆市确实难得。母校经百年的风雨搏击、艰苦奋斗,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名声远播。作为78年毕业老生的我在欢喜之余,竟不顾学识短浅和手头文献资料有限,想以“校史助考”为题写些文字,希望能为校庆筹委考究、撰写校史提供点帮助,并旨在写作过程中再次激发自己爱校和怀旧的痴情。

说起母校建立,不能不提及“吉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当初清政府兴办女学时,规定各州县必设“女子师范学堂”一所,基于初办,可先由省城试办,往后酌情添增。“白山市松水,女权肇始”,省城吉林省经筹备近一年,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5月23日正式建立女子师范学堂即“官立女子师范学校”,初建时校址在蒙古旗街,“女师”后来在民国时更名为“吉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另一说在1915年),九一八事变后更名为“吉林省立吉林女子师范学校”。1911年因城内失火(这是最为惨重的一次“火烧船厂”,受灾户达全城的三分之二)和永吉州文庙废止,经提历史学同意,“女师”于当年6月份迁至母校今址,即新开门内旧学院衙门及学署文昌宫、文庙乡贤祠原地,当时校址计有平房96间。“女师”后来在伪满时期的1938年将“女师”迁到省立女子中学后停办。“女师”当时是我市最有名的新学学堂,成立之初招收讲习班一个班、初中班一个班、师范班三个班,共有学生208人;先后共办14个班,每班人数最多有32个,最少为17人,这些人毕业后为社会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不让须眉,为社会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付出自己的汗水和才智;妇女能抛头露面,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新事儿。母校的前身之一是该校的附小,与第二年“女师”成立的保姆班,第三年成立的幼稚园(长年招收学生40名)同和“女师”形成一条龙的女子受教育系统,这在当时的吉林省,确是一件别开生面的大事,同时也说明母校的诞生与吉林女性的解放密不可分。

母校现址在1742年(清乾隆七年)曾建有吉林首座孔子庙——“永吉州文庙”,该庙后因1790年的一场大火被烧毁、原地重建的文庙规模又太小等原因于1907年在吉林城东莱门(小东门)外江边拓地重新修建,历时两年建成。母校的前身之一作为“女师”的附设(属)小学——“女子两等小学”与“女师”正式同时成立(即1908年5月23日),建校之初招收学生高级班4个、初级班5个,职员二人,教员十二人,学生530人;位置在“女师”后院,即现在校舍北楼一带(节孝祠),校长(堂长)是“女师”校长张寿昌(字乃仁)兼的,当时附属小学校有四十八间房。附小的学制,起先是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后来新学制改为初小四年、高小两年。母校前身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三个,一是1913年(民国二年)成立的、有着“吉林省三大人才摇篮之一”美誉的、省内名气最大的“省立模范小学校”(原址在崇文书院,即今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所在地,另两个学校是省一中和有“吉林小南开大学”之誉的吉林毓文中学),它后来迁入已改称“吉林市立新开门两级小学校”的母校(新开门大致在今天市公安局附近,系1909年在东莱郡朝阳区两门之间所开,俗称“扒豁子”)。另外两个是此前的永吉高小、蒙古旗小,在“女师”迁走后与“师范附小”三小合一(当时校长是郭增琪,1942年校长换成高恩荣)。“省立模范小学”原是吉林省立第二高小,首任校长是初兆声(鹤皋),曾招收学生560人,是当时的初高级的重点小学。在杨慧慈的一篇著文中回忆当时母校情形:“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彬彬有礼,每个老师以身示范,上班都穿着深蓝色人造毛料半长身的工作服(上为蓝布带襟制服,下为青布裙,白袜黑鞋)。早晨,学生见到老师要行鞠躬礼(十五度鞠躬礼,民国前是“请安”和“跪拜”。),老师必须点头还礼。每天有朝会(日伪时周一的“朝会”即指升五色“国旗”,行注目礼,向皇居遥拜。当时日语是“官话”,汉语是“满语”,师生不能自称是“中国人”,而称“满族”。),教体育的张老师负责整队,主任训话。大型活动一般和女师共同进行,校长则很少来到这里。女师附小每年毕业两个班,教学质量高于一般学校,是当时市内模范小学校,它就是今天第一实验小学校的前身。”母校办学严谨,员工兢兢业业,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传统校风和先进的教学水平使母校知名度一直高于其他兄弟学校;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面貌更是一新,师生以更佳的娇人成绩广获好评:母校在1959年4月2日,被吉林市教育局确定为吉林市13所重点学校之一;1962年母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小学校;母校的荣誉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因为各班共同的积极向上,才使学校整体焕发异彩,比如1981年10月7日,母校四·一中队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红花集体”,并获颁发奖旗一面,赠送电视机一台的奖励……。

说起母校校名,多年来几番更改:1937年被日伪改为公立新开门两级国民学校,次年更名为吉林市立新开门国民学校和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名为吉林市通天区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是王兆英,学生达1700多人;1949年改为吉林市通天区第一完全小学校,1950年名为吉林省实验小学,校长李芳辰;1955年因省会迁往长春市,改为吉林市实验小学校,当时的校长是矫兴志;上世纪七十年代,校名曾叫吉林市第二十六小学校,好象此前还叫过“吉林市九年一贯制小学校”,后来叫“吉林市十年制学校”,校长是郭兰香;1981年由于吉林市成立第二实验小学,遂定名为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校。如今的校长是陈久文,他是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全国学校德育管理先进个人、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拔尖人才、市级优秀导师、市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聘为市全天候教师评委、吉林市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所主持的科研课题分获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奖项多次。参与了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系列丛书》(理论卷)的编写;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所撰写的3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并做经验交流。

老一些的母校师生对当时校内的“魁星楼”印象很深,这里略述一二。魁星楼,建于1765年,也即乾隆三十年,是永吉州孔子庙的附属建筑,位于文庙内东南隅,原名“奎星楼”、“奎宿阁”,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楼高14米,楼上供奉着主宰文运的神——“魁星”(魁星,又称“璇玑”,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即“开文运点状元”的“奎宿”像,多少“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的读书人跪拜在它前面乞求获得保佑以期取得功名。其建筑精美,体现出华族灿烂、悠久的建筑文化:它采用均衡对称的设计,楼高为二层,底层为7米,是砖石结构,建筑面积为121平方米;上层层高8米,为木结构;全楼墙壁四周共有12根大柱,整体砖墙和大柱全部漆成红色,屋面用筒瓦铺成;饰画精致,不论飞禽走兽、剑把正吻,都体现出工匠们的心灵手巧。在1858年和1874年两次对该楼进行了翻修。1900年吉林省“净法大师”领导的义和团曾在此处设坛练拳,还发生过汉奸“猴张”的人皮被义和团挂在楼上的事;此楼还曾在1907年5月是吉林日本领事馆所在地;虽说魁星楼有着很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物价值,但由于人们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左”的思想影响,而在1964年因年久失修,怕给师生带来安全隐患经批准被拆除。由于当时该楼是附近的高层建筑,每逢校内操练、演讲、朗颂校训时,领导和客人多登临俯视,省城大部一览无余。魁星楼南面的门楣刻有“文光射斗”四字,“女师”和附小的师生常在楼前摄影留念,尤其是为省、校争光获奖的同学常在此前合影。由于魁星楼的影响,临近的胡同有以它的名子来命名的,如“魁星楼前胡同”、“魁星楼后胡同”。现仅存上脊“望天叫”一对在母校教具室。魁星楼被拆除后,写有“文光射斗”的条形筑石还曾立于新教学楼门旁,以示原魁星楼所在位置,后来在小植物园内建有魁星亭。

提起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不可能不提到为校、社会、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校长郭兰香。郭兰香(1927-1993),山东招远人,省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中小学教育基金会理事、吉林省妇联执委、吉林省青联委员。郭兰香早年毕业于吉林市女子国民高等学校。1949年她调入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校,先后担任教师、校长、名誉校长。 50年代,郭兰香在吉林省乃至全国教育界就颇有声望,曾三十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表彰大会,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她曾望着毛主席说:“毛主席,我一定做党的好儿女,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在1951年的吉林省第一届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模范教师;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和母校其他6名同志参加了吉林省第二届优秀教师代表大会;1958年她精心实验“五年一贯制”并获成功,1964年12月被选为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1966年担任母校的校长。郭兰香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从事小学教育40余年,小学教育研究会印发了《郭兰香教育经验选集》。撰写四十多篇教学论文,她在语文教学上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寓教于乐,多看画片、画报和电影,以扩大知识面。她十分重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郭校长曾给我班临时代过语文课,讲授精辟,言语生动。我班同学李重阳还记得她给我班代课时不用看黑板,面向大家仍然能把字写得很漂亮。当时她很注重抓全校文化课的学习,这与其他许多学校形成鲜明 的对比,学校各方面工作搞得井井有条,成为省市的样板。 “实验小学”的名字很有意思,该校是从1955年开始用的,但为什么命名校名时相关部门采用“实验”二字呢?许多同学都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么多学校,为什么唯独我们学校被称为“实验小学”呢?我一直的理解是:国家在每个城市中挑选一、两个教学质量最高的小学校,被安排用来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校被称为“实验小学”。当初这样命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各条战线都在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教育战线也不例外。苏联小学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被引进中国,但得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首先来消化和吸收它,也就是说得全国得有一些国内相对先进的学校首先来实践验证它;二是有一些新的课题、项目需要实验求证,我们学校正具备这样的条件。在省会迁到长春市后,校名遂被命名为“吉林市实验小学”。

且不论究竟的原因如何,母校在建国后确实进行过诸多的、受到上级部门首肯的实验:比如1957年2月,学校响应毛主席关于德智体要全面发展的号召,成立了一个保健工作实验班,把当期招收的400名新生中的58名身体发育欠佳、患有疾病的同学编到一个班,专门配备年轻肯干的优秀教师担当班主任,从而开展了一项特殊而细致的保健工作实验,经过师生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体重增加了,患有鸡胸、脊梁弯曲的同学全部恢复了健康,而且学习成绩也不在其他班级之下;1958年,学校又进行了学制改革的实验工作,实验五年制教材,以求缩短学制早出人材,结果“五年一贯制”实验在郭兰香校长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辛勤努力获得成功;再比如学校同样为了早出人材,于1958年秋在一年级试办了“六岁班”,学校分析了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因人施教,采用了灵活、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结果实验又喜获成功,“六岁班”同样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进孩子心灵,用真知和真爱为学生的个性选择和精彩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发展之路。

一是师德为先,专业精湛,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新画境。

近年来,我们以名师战略为动力,从师德风貌和专业化水平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使 教师队伍建设渐入佳境。我们以塑办活动和保先教育等新鲜而富有时代特征的活动为载体,使该校的师德建设充满生机和魅力。学校多年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被评为吉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党总支连续三届被评为教育系统标兵党总支。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上,我们一方面加强组织建设,另一方面以课改为动力,层层培训提高。尤其以全国新教材编写核心组成员、该校副校长陈晓梅,新教育实验教育在线版主、该校青年班主任张曼凌为代表的一批骨干,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引领辐射的作用,一些名师到外省市及吉林省地区讲学、说课、送课,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正象专家们所说,一实验何止只有窦桂梅、张曼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该校已经拥有了一支梯次分布、个性鲜明、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去年,学校被评为市课改先进单位。几年来,我们多次承担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家和省级现场会及调研任务,均获好评。

二是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团队学习力,使学校团体智商实现新超越。

该校于2000年4月在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张声雄教授的帮助下,并着力开展了提高教师团队学习力的课题研究。学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变革的局面,“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教师普遍认可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我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一实验特有的行为文化,于2004年在全省以“团队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召开了结题现场会,学校改革成果《提高教师团队学习力的足迹》一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们因此被评为市创建学习组织示范单位。原市委书记朱忠民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晗曾专程来该校进行调研,并给以充分肯定。现在,学校里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谁有了一本好书,大家常常预借出几个月之外,周末时许多老师都会在书店里碰面。老师们有的时候休假,回来就感觉落后了,急着充实自己,以便跟上整个团队前进的步伐。许多师范毕业生参加工作几个月后,气质和行为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连他们的父母都为此感叹不已。

三是“文化统领、魅力贯穿”使校园文化进入新生态。

顺应追求先进文化的要求和思考,我们把文化统领、魅力贯穿,作为近期乃至今后一个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学校文化建设指导纲要,确立了“人文化育,和谐共生”的核心文化和十大重点文化。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了魅力教育实施方案,把“文化统领,魅力贯穿”作为一实验发展新教育的理想之路。该校首席科研顾问、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管理系主任杨颖秀教授对这一发展模式给了充分肯定。我们认为,这次全国研讨会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没有对新教育的理念照本宣科,而是将其涵化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丰富和创新了一实验的学校文化。因此,我们的会议才开得既真实深刻,精彩厚重。

四是“体验为主,活动历练”使德育工作走进了新天地。

德育历来是该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创建了“体验为主,活动历练”的德育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实效。市委宣传部徐晗部长曾专程来该校调研德育工作。去年,吉林日报记者苏红玫曾以“魅力德育润童心”为题,向全省人民介绍该校德育工作的成果。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校长理论研讨会”在该校召开,该校做了《坚持文化育人,构建魅力德育》的经验介绍,受到专家、同行们的好评。由于德育工作特色鲜明,成果突出,该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体验教育示范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学校少先大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称号。

五是“现代化校园,软环境优越”

给学生最好的,是一实验人永远不变的追求。几年来,学校先后投资600余万元,铺设了塑胶跑道,改造了食堂,建立了高标准的校园网络,全面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几十年如一日狠抓教师素质提高,不仅注重师德建设,更以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为指导,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从而使学校的学习研究氛围空前浓厚,培养出了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名师团队;着眼孩子终身发展,学校开展了“做不生病的小学生”活动、让外教走进课堂,使孩子们从小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和敢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真本领;学校还建立了护导员制度,使孩子一进校门就能找到家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被关爱、被呵护的温馨。

六是“尊重个性,为学生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

学校在“崇真、尚美、求精、创新”的八字校风统领下,系统有序地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理念的文化与真理的涵养,时时处处滋养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启迪着他们的灵性;学校确立了“对话、合作、自主生成”的教学文化。使孩子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日渐灵活、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从2002年起,学校实施了自主评价制度、免试制度、重试制度、提前测试制度四项学业评价制度,从而使学生学业评价显现出了生命的活力。

七是“强化家校沟通,让学生在开放的教育中体验真实的世界。”

学校、班级成立了两级家长委员,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下发两次家长问卷,举行一次家长开放课活动,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家长会。在广大家长的支持下,“发现父母”、“走进生活”、“保护自然”、“挑战自我”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了了解社会、感受自然、挑战自我、互助合作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体验生活,成功地锻炼了他们的心理,陶冶了他们的人格。此外,为了弥补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学校还接受了部分家长的建议,开设了校园OK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提供了一份可口的科学自助餐,既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是“深化素质教育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学校为学生的特色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了提供广阔的空间。学校还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在小学部开设美术(儿童画、书法、手工制作)、体育(跆拳道、健美操、乒乓球)、音乐(合唱、舞蹈、民俗音乐)、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语文(阅读、演讲、朗诵)活动、趣味数学和思维训练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办学优势

优势一: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管理团队

重管理,创造领先水平:学校实行工作、学习、生活集中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管理体系,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小学部有学生3200余人,包括年级组长在内的管理人员16人。这16位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具有专业的管理思想和过硬的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精诚团结的合作意识。

优势二:一流的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广纳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了优秀的教师群体。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 2人,市骨干教师5人。10位教师曾参加省、市赛课获得一等奖。他们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在育人天地率先垂范;他们刻苦钻研,勤于耕作,在教学领域尽展风采。

优势三:“新教育实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该校于2004年7月成功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称号,成为遂宁市唯一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积极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的研究活动,每天在“新教育实验”门户网站“教育在线”上交流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共享学习和实验的快乐。很多学生也在“教育在线”上学习、交流。“新教育实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优势四:温馨的人文环境。

新颖别致的校园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该校是全市唯一一所能提供小学全寄宿学生管理服务的学校,也是全市唯一一所有高标准、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的学校,为小学生提供了舒适的活动场地。

优势五:优质的教育服务。

实施与教育并存的生活教育。学校配备了专业的生活指导教师,对全寄宿学生精心呵护、体贴入微,注重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情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优势六: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校对小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凭一张成绩单论学生的好坏,而是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涉及到情感态度,综合素质,学业成果等方面。如学业方面,语文学科增加了写字、朗读、口语交际测试,同时把学生参加活动也纳入评价学生的范畴,如“七彩生活作文大赛”“趣味数学知识竞赛”等。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长、老师。

优势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彰显学生的个性。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学生的特色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在小学部开设美术(儿童画、书法、手工制作)、体育(武术、健美操、乒乓球)、音乐(合唱、舞蹈、竖笛)、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语文(阅读、演讲)活动、趣味数学和思维训练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优势八:英语启蒙教育。

从学前班起就开设英语课,按照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合理设置长短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每年一届的“英语节”,定期举办“英语角”“英语文化村”活动,为孩子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每期举行英语口语交际测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评 价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已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基础及良好的口语能力。

办学成果

孩子们的进步是惊人的,在全国优质教育及名师成长展示培训会上,孩子们面对几百名专家、学者和长辈,出口成章、侃侃而谈,赢得了与会人员雷鸣般的掌声。2002、2003连续两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大赛,均获二等奖(这一成绩在整个东北地区无出其右)。2003年9月,一实验小学三名选手赴京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800”活动,其出色的表达、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知识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目前,一实验小学的毕业生受到众多中学的青睐,他们一致反映:该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想单纯、品质高尚、思维灵活、适应能力强。

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铺就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先后被省教委评为精神文明示范学校、省素质教育示范校、省教育科研示范校、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反馈教学先进单位、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学校、国家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究优秀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少先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雏鹰大队”称号。学校有关整体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论文多次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2004年9月,学校通过与万达集团合作,成功创办了一实验小学东校区,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以名师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动力,师德风貌和专业化水平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使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渐入佳境。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学校多年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课改先进单位,学校党总支连续三届被评为教育系统标兵党总支。

目前,学校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四年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2006年5月该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该校的文化建设成果还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金螺号节目向全国展播。学校正以此为契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吉林市“和谐普惠”的教育发展事业中永不停歇的生力军。

百年耕耘路,硕果满枝头。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这所古老的学校,历经几番坎坷,迎来几度辉煌。今天她沐浴着 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焕发出了新的青春活力。伴着科教兴国的号角声,踌躇满志的一实验人,开始了向网络进军的征程。这是一次公平的竞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着同一个神圣的目标,沿着信息高速公路,义无返顾地前进;这是一次庄严的验证,一实验小学百年涵咏的文化之萌将在全体教师的热情与心血的浸润下,再次绽 开鲜艳的奇葩;这是一次真正的超 越,抓住机遇,抢先一步,就有可能使 我们的未来领先一个时代;这是一 次彻底的升华,在新的形势下,所有的业绩都将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辉煌只能属于过去,成功永远属于 未来。太阳的光辉,正在穿透云层;春天的气息,正在冰下运行;事业的希望,正在我们奋斗的脚步声中呈现!

学校荣誉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20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参考资料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国文明网.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