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县志
新编《高密县志》始修于1982年2月,搜集资料4000多万字,三易其稿,于1990年10月出版。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简介
新编《高密县志》始修于1982年2月,搜集资料4000多万字,三易其稿,于1990年10月出版。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有的溯源至史事发端;下限一般至1985年,有的内容下延至1988年。全志除序、凡例、概述、附录外,共设30编,依次为:大事记、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农业、林牧渔副、水利、工业、商业、粮油购销、财税、金融、工商管理、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劳动·人事、民政、政法、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情民俗、人物。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胶莱平原腹地,东临青岛市,西依潍坊市,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横向贯通。高密历史悠久。境内已查明的古文化遗址近20处,其中龙山文化遗址9处。战国已有高密之名。秦代,始置高密县。1984年3月,高密县辖11个镇、18个乡,953个自然村。全县面积1605.6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在南部张林北侧梁尹岭,海拔109.4米。南部为缓丘区,中部为缓平坡地,北部属堆积平原。地处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到1986年底,全县人口79.4万人,主要以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彝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重晶石、花岗石、玄武岩、膨润土、陶瓷矿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番薯、绿豆和高粱,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及蔬菜为主。畜禽以牛、猪、鸡为主。水产资源较少,主要水产品有鲢鱼、鲤鱼、草鱼、中华鳖等。树种主要有银白杨、刺槐等,主要果树有苹果、梨、山楂、石榴、板栗、核桃、枣、葡萄等。1985年,全年社会总产值10293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2284万元;国民收入55762万元;财政收入30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6元,是1956年13倍,全民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收入968元,是1949年的8.8倍。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32万元,比1951年增长497倍;人均储蓄118.6元,其中农民人均储蓄102.4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99.2元。至1985年,全县共有乡镇公路16条,全长199.17千米;村路164条,全长704.48千米。平(度)日(照)、济(南)青(岛)公路,在县境南部交叉,胶济铁路横跨县境中部,形成比较完整的交通服务网络。交通运输工具大量增加,运输能力明显提高。1985年,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40.12倍和152.77倍,铁路客运量比1949年增长5.09倍,货物发送和到达量分别增长61.87倍和143.52倍。邮政业务总量比1949年增加27倍。电话线路增至17条,市内电话线路安装自动交换机,电缆线路由架空改为地下,电缆容量增为1800对。高密市文化事业源远流长。泥塑、年画和剪纸,被誉为民间艺术“三绝”,遐迩闻名。至1985年,全县共建立文化(展)馆站30处,村文化大院750处,城乡共设置影剧院14处,有电影队172个。1983年建立电视差转台,1985年又筹建电视台1座,覆盖全县。县、乡、村三级图书馆、室共有135个,藏书119.8万册。博物馆收藏文物亦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1985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7%,巩固率为99.7%,全县有县办普通中学7所,乡镇办初级中学70所,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职业高中2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4所,农民中等专业学校1所。高密市历史上人才辈出,曾有齐相晏婴,著名经学家郑玄,东阁大学士刘墉等。
编写历史
现存最早的《高密县志》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由知县唐允中主修;明崇祯十五年(1642),何平撰写《高密全城纪》;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张浩主修《高密县志》;清乾隆十九年(1754),钱廷熊、张乃史主修《高密县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知县博予主修《高密县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王梦松主编《高密县乡土志》;民国24年(1935),余有林、曹梦九主修《民国高密县志》。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编《高密县志》初稿,为油印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