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四管理区

东四管理区

东四管理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市区西。东四管理区是海城五个市区管理区之一。东四台子(东四村)、东四社区、哈达社区、水寨村、大甘村、大二村、三台子村、大榆村、二大堡村、三大堡村、双龙村、东双村、韩江村、红旗。

东四管理区,东海城、西牛庄、南西柳、北鞍山。交通非常便捷

公交车时间:早5:20——晚19:05(夏季晚末班20:00)

出租车挥手即停

海城西站坐落于东四管理区高铁大道境内,是哈大高速铁路在海城市的停靠乘车站,也是盘营高速铁路起点站之一。海城西站站台为四线标准中间站,设旅客站台2座,长为450米,宽为9米,距离铁路线高为1.25米。无站台柱雨篷覆盖面积20627.61平方米,轨顶到雨篷屋架最高点为12米。两站房的站台高度正好与机车车厢地板高度一致,不管是正常旅客还是残疾旅客均可以平步登车。

基本介绍

东四管理区位居海城市区西部十公里。总面积53平方公里。全管理区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大盘公路横贯全境,沈营公路、东韭公路交汇其中。东四管理区位于海城河北侧,地势平坦,一望无垠。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可谓汗涝保收,具有海城“地眼”之说。全管理区每年可产优质稻谷2500吨,各类水果、鲜细菜2000吨、水产品320吨、肉蛋8000吨。

东四管理区有轧钢厂十余家,素有“轧钢之乡”的美誉。获冶金部螺纹钢的生产许可,年产量可达5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各种大小型建筑的最佳材料。

东四还有“酿酒之乡”的美称。有酿酒厂十余家,年产纯粮白酒2000余吨。

东四管理区具有发展市场经济的多元优势,宽松的环境,为经济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东四台子—范云龙

前文正公、后忠宣公

东四管理区东四村,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鹦鹉目(宋·范仲淹)

堂上每云云,金笼久受恩。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

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云林县如一去,应喜谢朱门。

《范氏四句五言字谱》

【北宋·范仲淹】

仲纯正直公、

良士宗文伯、

叔子希昌彦、

友善可弥安、

范氏族谱

水有源兮木有根,根源深固古今存。源深始信支流远,根固从知柯叶繁。

柯叶繁华沾雨露,支流远大润乾坤。问渠氏族何由盛,水有源兮木有根。

关于《范仲淹·文正公》诗词407首、范聂氏宗祠50首、赞诗200首

世宗祖范文程世称文肃公

范文程朝代:清

人物简介

【生卒】:1597—1666

【介绍】:清代辽东沈阳人,字宪斗,号辉岳。汉族,清时期著名杰出谋略家、政治家、教育改革家、原籍江西省乐平,明初其先世自江西居沈阳中卫。生员出身。好读书,知兵善谋。天命三年投努尔哈赤,得宠遇。崇德元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参与军国机务,为李世民所倚任。顺治元年入关前后,曾建言应禁杀戮掳掠,严军纪,收人心。奏请为明崇祯帝发丧,安抚明宗室旧臣,并建议减免赋税,举行科举试,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实行军民屯田垦荒,恢复农业生产。历清代四帝,于清初政局稳定有一定贡献。

范文程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晚晴诗汇·卷二十三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汉军旗人。官至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傅兼太子太师,一等子爵。谥文肃。

《辽东·盛京大族范氏四句五言字谱》

【清·范文程】

承时宜 建树、

正一先传、

垂世思光大集团

为基在本原、

注:宜①鸿、宏、弘,世②业,思③须,光④广,为⑤维、惟,在⑥战,本⑦北,原⑧元、源

同音不同字

至今东四村范姓后裔仍保留启用范文程设定字谱辈分不乱呼

辽宁省档案馆存大学士、一等子范文程爱新觉罗·旻宁九年《范宅老地账》载:“关东所有沈阳市辽阳市、南城、营口市海城市、西城、木丛共有红册地三千六百九十七日(一日为六亩)半共收租钱一千二百四十一两八钱整。又有开河马厂地一千零三十三日四亩八分分给三家庄头承领一千(日)共租银[七百九]十二两九钱一分。”计:“庄头刘长盛官地一百三十二日交租银七十五两、鹅五双、鸭十双、粉子三升官猪折银。”三系庄地典卖。

七言律诗

卢龙县兵备使者张君总戎刘君郡守彭君司理任君邑宰李君备游孤行城置酒清风台有作(清·范文程

让国清风百世师,阴阴松桧隐空祠。黄农事业应无异,山水萧森自不移。

石动分大壑,城荒乌鹊下高枝。接同醉花间酒,绝胜襄阳访习池。

其二(清·范文程)

孤竹城空隐夕阳,山中笳鼓漫悠扬。穿林闲听松杉韵,隔岭遥闻薇蕨香。

漆水波澜交宛转,滦河岛屿自苍茫。登临宾佐多清兴,长啸高台明月光。

东四村姓氏记录:

范姓刘姓杜姓张姓高姓蒋姓尚姓、郄姓1户、汪姓董姓孙姓李姓、张姓、王姓徐姓

马姓宋姓寧姓魏姓项姓崔姓白姓黄姓唐姓、陈姓、付姓汤姓田姓盛姓佟姓

毕姓靳姓1户、

上报人:范云龙

①东四管理区(曾用名东四镇、东四乡)

旧历记载:海城市城西十公里,总面积56.6平方公里,1984年总户数6215户,其中农业户5804户,人口25725,其中农业人户口23495人。乡政府驻地东四台,昔曰曾有4座烽火台,故名东四台子,因与西四台对称,而改称东四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产高粱、玉蜀黍属、小麦、大豆,哈达碑的,曾享有盛名。

牛庄战役

“牛庄之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日军由海城分路进攻营口市清朝徐邦道李光久魏光焘等部坚决抗击。提督谭天、邓敬财、总兵余福章壮烈牺牲,2,000多名士兵伤亡。是役,清军敢于以弱碰强,且能重创数倍于己的日军,虽败犹荣。清军众将士慷慨激昂的作战姿态,彰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英雄气魄。

激烈的外围战

牛庄,地处海城市以西25公里,西通锦州市山海关区,南联营口、田庄台镇,为营口、田庄台的后路,是清军运送粮饷兵械的要道,适逢“各军粮台重尽在牛庄”。先是魏光焘统武威军6营3哨驻三台子,徐邦道统拱卫军11营驻柳公屯,李光久统老湘军5营驻三台子中阳堡,刘树元统亲军6营驻四台子、榆树堡、大堡垒,“皆以牛庄为后路,仅驻武威一营”。3月2日,诸将商定于明日进攻海城。正筹划间,忽接探报:“贼马队七十、步队数千,绕出耿庄子、古城子而去,恐袭牛庄也。”乍听之下,众皆不信,疑为奸细蛊惑,一致坚信日军指向辽阳市方面,“而不虑其抄袭我后者”。而驻牛庄的余寿武营直至战前一日尚不知大敌当前,经侦察才敢确认。魏光焘闻讯日军由鞍山站以大股骑兵乘虚直捣清军后路牛庄时,才率军于3日晨8时折回,其他各军仍远在海城市前线。该镇无城墙可守,周围一片平地,清朝聚屯庄内。魏光焘深知恶战降至,择市街的入口处紧急抢筑一尺厚的土墙,以此为一线工事,并在镇内利用高大官衙和民房为防御掩体,在其院内四周墙壁上开凿枪眼,以此作节节御敌的复城,为进而巷战之备。魏光焘将仅有的兵力布置为:左、右、中三营防守西北面;前、后两营防守东北地区面;自率大营炮队、马队及卫队防守中路。

(1895年2月16日刘树统亲军6营驻四台子待考)

辽宁省海城市东四管理区东四(曾用名称:东四镇、东四乡、东四台子),(其旧名:四台子)

(练丹台·相传仙人白仲理练神丹之处。在城西二十里四台子)

按照现在地图计算5.6公里,按照海城旧城计算是10公里,旧载城西二十里。可以断定就是城西二十里的四台子,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市东四管理区东四村。

范云龙研究上报资料

东四村范氏兵部侍郎府(居住人范传铎、范传、范传瑛、范传)现在仍保存乾隆四十九年的楹联

东四村尚氏四合院(居住人尚德清)现在墙壁石仍刻有字

范云龙待补充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