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程立华

程立华

程立华,男,山东省滨州市中华大成武校校长,无棣县易经协会会长,北京高科健业医学研究院传统养生专家,中国健康管理专业网传统养生专家,山东无棣武协副主席。他是王芗斋大成拳第三代传人,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嫡传弟子。1996年冬,程立华回到山东无棣开馆授徒,弟子逾万人,遍布国内外。除了教授武艺,他还在《精武》《武魂》《世界知名专家人生感悟录》等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三十余篇。2011年10月首届世界华人运动会,程立华被推荐为山东碣石山圣火采集者,继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世界华人武术大赛中夺得金牌

程立华对武学内功、易经、中医学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经过三十年数千例临床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学说,因此赢得了“内家养生功法、疾病与住宅关系调理专家”的誉称。

人物简介

程立华,王芗斋大成拳第三代传人,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嫡传弟子。八岁拜当地著名拳师朱登阁先生学白猿、菩提拳,十岁起开始接触易经,二十四岁拜在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先生门下,苦学经年,得其内功真传后被纳为入室弟子。艺成后,遵师命先后到南海军区后勤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辽宁省朝阳、泰安市广州市等地传授功法。96年冬,回山东无棣开馆授徒,弟子逾万人,遍布国内外。教功之余,在《世界知名专家人生感悟录》、《精武》、《武魂》、《中华武术》、《搏击》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2011年10月首届世界华人运动会,被推荐为山东碣石山圣火采集者,继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世界华人武术大赛中夺得金牌。程立华在十岁时,就深受外祖父国学(包括易经)教育的影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武学内功、易经、中医学等孜孜以求,深研中悟到了中医脏腑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住宅环境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制化关系,参透了道家天、地、人三才之说,破译了内功、易经(风水)、中医为合局的人体生命密码,提出了“人体意外伤害、疾病隐患与住宅、企业场所间的形、色、声、味、光、水分子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经三十年数千例临床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学说,从而赢得了“内家养生功法、疾病与住宅关系调理专家”的誉称。

武校简介

历经风雨见彩虹(选段)

中华大成武校在第三代大成拳传人程立华的苦心经营下,经过近八年的努力拼搏,已从当初的“小拳房”,发展成为了规范化武校。自1996年以来,先后参加国家及省市县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100多次,为滨州市武术项目填补了10余项空白。校长程立华先后在《精武》、《武魂》、《中华武术》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武学论文30余篇,武校还与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共同拍摄了《武魂铸我大中华》、《故乡的老槐树》等多全球音乐电视台

(《无棣大众》报社记者)

主要事迹

1994年夏,校长程立华分别在大兴安岭、内蒙赤峰、辽宁朝阳、泰安市、南海军区后勤部等地传授大成拳法

1996年冬,程立华创办中华大成武术学馆

1997年,创刊号在“滨州地区特级项目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1999年,程立华获得中国武术段位(七段)

2000年5月,大成武校和山东电视台联合录制了MTV《武魂铸我大中华》和《故乡的老槐树》

2000年10月13日,程立华参加了在淄博市举行的山东省首届“武协杯”武术比赛,荣获第一名

2000年,程立华在《精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001年7月,程立华在滨州市“武协杯”武术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2002年1月1日,程立华作品被收入《世界知名专家人生感悟录》

2002年7月,大成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正式审批为滨州市大成武术中等专业学校

2004年,中华大成武馆重建为中华大成武术学校、大成武术职业中专

2011年10月,程立华被推荐为首届世界华人运动会碣石圣火采集者

2011年11月,程立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首届世界华人运动会武术大赛中夺得金牌

2012年,程立华被中国健康管理专业网特聘为传统养生专家

2012年6月,程立华任无棣县易经协会会长

外界交流

2009年3月26日,于陕西西安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作会成立大会

2010年6月5日--6日,与淄博市参加了山东省职业教育管理干部高级培训班

2010年8月,于上海市参加了全球企业家领袖峰会

2010年11月13日,于香港参加了首届世界华人武术大赛

2010年11月,与北京参加了华夏收藏网第五届网友交流会

2011年,于北京参加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

2013年10月19日,于北京参加了第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

2013年11月1日--4日,于江西赣州市参加了首届中华易学与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4年8月7日,于吉林市参加了道教文化节

2014年10月18日,于山东省济南市参加了第五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

2014年11月21日,于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参加了中国梦优秀传统文化百家论坛暨中国国学与现代文明国际论坛

主要作品

诗歌制品

心 声

作者:程立华

——大成武校建校十五周年随笔

太阳的光辉给了我们温暖,

大自然的韵律在弹唱着人间;

历史的脚步已不堪回首,

请问谁还能活上千年?

三皇五帝秦汉隋唐

自宋金明清到盛世今天;

古人为我们总结了多少惊世的道理,

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经验。

千年松鹤蕴含着“寿”的寓意,

万年龟板把“吉凶”卜占。

岁月之长河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大浪淘沙为英雄感叹!

光阴似那离弦的箭,

人生就是绷紧的弦。

忆往事:聪明难,人非圣贤;

展未来:糊涂更难,岂能不喊!

三字经、弟子规、明贤集 ——

千年的文化依然灿烂;

四书五经啊,

你在讲述着常规人生的答案。

儿时学步,已开始了人生的征程,

对大千世界充满着贪婪。

无数的道路,丰富的资源,

“学而优则仕”就是一条人生的航船。

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天真烂漫,

在宁静的夜空下看着星星眨眼,

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一切都幻想着能实现。

青年人的朝气有谁能比,

不成熟的思维有些冒然。

任随一股冲天的干劲“闯业”,

在道路的选择上却带着悬念。

中年人的经验从生活中汲取,

不乏流露出人间的苦辣酸甜。

一去不复返的岁月啊,

留下的诉说却是一个个遗憾。

人无完人,何以怨天?

创造机遇,首当其先。

莫视之,休等闲,

要买一张新客票搭乘那宇宙飞船

武术已是我心中的酷爱,

大成拳和我有难解之缘。

十五个春秋迈出了十五双脚印,

十五双脚印记载着笑容和辛酸

“教育”二字的内涵太深,

只有辛勤的园丁才能体味到平凡之非凡。

是他们在课堂上疾呼,

是他们在灯光下“作战”。

多少次教诲化作一个共同的心愿,

捧出的倾心甘甜就是无私的奉献!

我常说:“慈善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慈善。”

“多读书可以医愚、整容,

读好书可以睿智、开眼。”

再三的说教只作成人之美,

再好的经验有谁能借鉴?

啊,人生岂能为路边的风景而止步,

只有贪吃草的牛羊才会被迷拴。

瞧:奔驰的骏马,高飞的雄鹰,

有谁能知道她们的夙愿!

我常讲:人要立大志,勿视眼前,

放眼望:五年、十年、二十年——

人生啊,宛如“四季”、“五味”,

一晃就到了中年。

幼稚的岁月飘走了美丽的梦幻,

猛回首恰是昨天。

奋进吧,可爱的孩子们,

家长、老师对你们都充满着期盼!

岳飞的《满江红》似警钟鸣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言更令人赞叹!

我们应该感恩周围的一切,

我们应该回报于大自然!

教师的公德造就了伟大的灵魂,

教师的事业就是克难排险。

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

在这里能展示人生的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道理能讲出十万八千。

儒释道留给了我们一条不变的哲理,

只有人生悟道者才觉得真晚!

(该作品被登载在《渤海晨刊》)

音乐录像

2000年春,大成武校与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联合拍摄了全球音乐电视台——《武魂铸我大中华》和《故乡的老槐树》,并在省、市、县电视台进行了播放。

拍摄花絮

刊物登载

《精武》

大成拳浑元桩新意

浑元桩一般也叫健身桩、养生桩,含静养之意。其实,本桩所含技击成分则是高级的,甚至是大成门技击最高阶段。此桩不外乎要求头正、神庄.两脚与两手上下相应,身体左右平均受力,属“双重”桩法,即重心落在身体中线上。但是,倘若细究此桩之站法,尚有许多说“道”。

一、站桩的地点:要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开阔地段。春秋季时,找一个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最好在有花草树木之处或水塘附近练习,如公园、郊外都很合适。夏季,一般应在早晨、下午练功,因为到了傍晚,常有蚊虫叮咬.有诸多不便。夏天温度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长功力也快,较之其它季节更适合练功。冬季气温较低,户外练站桩会有些不适,应在屋里练习。因室内练功在空间上受到局限,练功时可在墙壁上贴一张风景画,不但开阔视野,调节情趣,而且还可减轻压抑感。多数初练站桩者无法静心,脑海里老在胡思乱想,这是常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排除干扰,可以边看电视节目边站桩,并应与电视保持适当距离,目的是为了能静下心来,延长站桩时间,淡化枯燥之感。这种练法只是一个过渡,不可依赖。

二、站桩的时间与寻“昧”:在一天中什么时间站桩最好呢?过饥过饱时都不宜站桩,饭前饭后半小时内最好不练。饥时,练功会出现无力现象;饱时,练功由于使肠胃蠕动,会造成呼吸不自然、憋气、反胃等现象。站桩的时间分配,一般健康人站四十至一小时左右,时间稍多也无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可以适量把握。有的初学者在摆正结体后,站上十分钟,就想把手放下来或改变站桩姿势,倘若实在不能坚持的话,可以停下来休息一分钟,再继续站桩,这时会感到比原来得劲,这种做法只允许做几次,不能成为习惯。根据教学经验,一开始就可以半小时为基础.争取在十天内达到能站四十分钟以上。不能站累了就把手放下来,然后身体随便摇动或休息,或站累了就坐着练,坐着练累了就干脆不练了,此种练法很难长功夫,也完全违背了站桩之本意。这样,身体何年何月才能达到“全身放松.整体如铸”呢?当年,不少师兄弟都知道,北京的王选杰先生授艺很严,一走进先生住的小院,往那里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这是师父定下的“章程”。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站桩,能考验求真者的意志,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吃过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滋味”的内涵。先生给我讲:“站桩如同烧水,烧烧停停,水无法烧开。”无论干什么事情,须认定目标,树立信心,一鼓作气干到底。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需要学习者从站桩中去体悟出蕴含的道理。在站桩中首先要闯的就是静心关、时间关,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延长站桩的时间呢?一、要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把自己当做“敌人”,自己和自己“叫劲”。二、采用意念假借(除桩的意念外)。当年我在站桩时,自我假设芗斋、选杰二先生似乎在前方“监视”着,这样自我约束力加强了,使两手轻易不敢落下来,咬着牙坚持,终于打破自身难熬的“极点”关,在时间上有了突破。当今,有不少习者由于受了误导,初学时就在站桩中找舒服.误入了“外懈内绷”的意识圈,离拳道相去甚远。王芗斋先生所说“练之愉快,习之甜蜜”,是指习者在练到有了一定基础后的体会,是身体的一种自然体现.是拳中的寻“味“。“昧”是在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之下应感而发的结果。在练中有得,自然升华后达到全身高度协调,才能体会到“甜蜜”二字。从外至内的体悟.并非在初学站桩时就要去刻意追求,那样反而不合乎王芗斋老先生《大成拳论》的本义,望学者三思。

三、站桩中的现象:把间架姿势摆正后,一般身体健康者站桩十到十五分钟时,两臂就有沉重欲落之意,酸痛感开始袭击两臂根部。有的人就开始扬脖子、咧嘴、咬唇,甚至出现闷气现象,似乎在“坚持硬撑”;有的人手指常常出现麻胀之感;有的人感觉两臂根部酸、重、热等。以上这些都属初接触站桩时的反应,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平时身体用力的部位在不用力的情况下慢慢放松下来,使放松后的肌肉“搭在”骨头上,于是,平时拉着的筋在骨头重量作用下,受力后会变粗变长.正吻合了《大成拳论》中“筋粗力大,骨重筋灵”的精论。随着站桩时间的加长,会觉得手臂根部酸痛减轻,而这种感觉却逐渐延伸到背部,这时背部会出现酸痛感,但这是第二过渡时期,以后两臂内又会出现蚁行感,此现象时有时无.一切均属自然,但不可强求,更不必多虑,同时也会伴有肠鸣、放屁等现象。这种变化说明手臂、背部开始松紧适度,筋的静力产生.肠胃内浮气在下沉,五脏六腑开始充实颈椎到腰椎关节自上而下时有痛感,这种感觉会渐渐消失,这是第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持续的时间一般约在三个月内。这段时期重点以练养生桩为主,兼练矛盾桩、按球试力、牵拉试力、勾挫试力、摩擦步、三角步和钻拳、炮拳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好的开头.迈对了头一步,以后做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多了。“万丈高楼,始于平地”,只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才能规划出未来的蓝图。

四、站桩姿势的重要性:站桩的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练功的效果。养生桩的姿势,可以说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的种类很多,大致有十余种。简者,各种姿势都有共同点.不论练习哪种桩法,必须做到头正、身端、气静、神庄,以及胸含腹实,虚灵挺拔,舒适均整。

养生桩的姿势虽有以下睹原则,但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因人而异设立不同姿势,根据练功者的不同阶段.姿势也有相应的变化但对于为求建身和研习技击的人来说,一般练习养生桩中的两种桩法就行。对于身体虚弱者,可练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等多种姿势,其中站式应用较广,收效也较快。

养生桩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可起到定的作用,对近视、肩周炎、腰颈椎病关节炎胃病肝病、心脏病、十二支溃疡、便秘等亦有很好的疗效(已经过临床实验)。

五、浑元桩的要点:站桩时,两脚与肩同宽(约一脚半),平行站立,两腿自然弯屈(膝关节放松就可以,略有微屈一点),站定后,要心平气和(心中扫除万虑,呼吸平和自然).目视远方(平视),全身松而不懈,紧而不僵,面部表情自然。

六、细说浑元桩:对初学者来说,要想真正去学.都得从基础开始,从细处着手。只有在结体上逐渐找到位,才能加深意念的体会,如果从形体上都不得法,意力就无从谈起。说的太细,对功夫略深者似乎是一种“哕嗦”,其实多数学者都忽略了这些细节内容。站定后两脚平行分开.头顶项竖,肩沉肘横,目视远方,神庄气静,继而两臂缓缓拿起,环抱于胸前,两手距离比头略宽,浑身上下达到“形曲意直、松紧适度”。

在站桩时,意念不要过于追求局部之感觉,而应理解似有似无的整体概念,要循序渐进。对细节性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不然在学习中会产生概念模糊,但也不可去一一定位,那样很难达到自然.为此,桩法既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统一的,“逢节必顶,逢曲必夹”.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明确提出拳学真谛——“中庸”之道,并指出“中庸”之论是大成拳的“核心公式”和“表尺砝码”。只有从形和意的双重关系去细说桩法,才会让学者渐渐升堂入室。

头部:要求中正不偏,头如有大绳吊顶;义如头顶上有个气球,觉得球有一定压力,使得头有上顶之意.这种意念能振奋精神,增强下肢动作的灵活性。

项竖,颈部是头部与身体连接的重要枢纽,也是较薄弱的环节。“竖”与“立”有共同之意“立”是指不用力地直竖.如一根木头直竖在地上,是不会用力的,在教学中,有个别学者去用力“竖”,时间一长,颈部会感到别扭、疼痛,若不及时调整,身体会出现毛病一做到“头顶项竖”,下颌也要自然微收,在做法上不要过分强调。

目正,指目光平视,远望之意,眼神不可极力集中,形成盯物现象,以免神情恍惚,神庄,是指神情庄重,有胆大心明之神威。精神含蓄,神光有包容万物之感,处之修静状态,具有“神光内敛”之意。在心平气和之时,极力听远处之声音.有“静心听微雨”之感。听时不可屏气,意念不可太重,这样对静心帮助较大。口不可紧闭,不可强调所谓的“舌舔上腭能生津”、“牙齿微闭能增力”等要求,只有忘掉呼吸,才能达到呼吸自然.一旦注重呼吸,反而会觉得胸闷、憋气。

肩部与两臂:肩沉,指肩部松沉。有不少习者把肩的位置弄错,去松肩膀头部位,造成臂痛,其实挑担的部位就是肩。肘横,指在两臂环抱之时,两肘有外撑之意。应在肩沉后去找肘横,并非指两臂与地面绝对平行。把两臂拿起,环抱于胸前,环抱指椭圆形抱,两小臂略高于肩和肘,小臂下如有木球轻托,两臂如各环抱一纸球,初学者可加两球相互排斥之意念。两手之间的距离应与头同宽或比头略宽,手腕内扣,但不可扣得太死。五指分开后,有掌心内吸之感,拇指和小指各上下分拉,合谷穴撑开,两手中指在胸前斜对。假如中指能拉长一米.恰好在胸前中线交叉,会形成“×”号,食指向中指内侧靠拢,两指间略有缝隙.无名指独立分开。这样,就形成了拇指和小指卜下拉劲,中指有向前指劲和向后拉劲,手指都有“直中略曲”之状,手腕和指头均含有绷劲.两手间如有五根弹簧。当站好后,两臂有挑之不起、砸之不落、拉之不动、推之不移之感。

背部:由于肩沉、头顶悬和两臂所持桩架,使背部松紧适度。腰部有下垂之意,但不可用力。腰与背之间有牵拉劲,头与背、腰有牵拉劲。胸部要自然放松,有空胸感觉。由于做到胸空,腹部会变得充实.即拳论中的“小腹常圆”之说。

胯部:身体后靠,胯部微掖,如坐一高板凳。双胯对上身支撑力较大,不可舍下坐之念。

膝部:两膝放松,略有弯屈,这弯屈是指紧中松的过程,身体重量就会自然落到双脚上。而两腿间的意

念,犹如夹挤着一个气球。

脚部:双脚自然放松,身体重心略靠后脚跟,重量可分配为前四后六,脚趾无须抓地。

至此,拙文如能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实乃笔者之幸。

摘自《精武》2000年第9期

大成拳站桩 试力 走步三部曲

“欲求技击之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王芗斋老先生在《站桩》一文中谈到了站桩对技击的作用。

一般未练过内家拳的人,对桩功的认识较粗浅,大都认为站桩能使脚下有根、长力量,但对于各种桩法的内涵却无法深究,对于力从站桩中所得,并能在技击中充分体现其作用的事实,持一种怀疑态度。更有甚者,认为站桩只会越站越呆板,视其道“灵者变拙也”。这些人大概只见到桩功表面的东西,或受其它拳术中低马步桩的影响太深,脑子里的旧观念一下子无法更新。初学站桩的人,虽然对桩法初步有些了解,但对具体的站法或时间要求却难以把握,加之缺乏明师指教,若再受一些误传误授的说教,极易偏离真正的大成拳道,以致虽浪费时间不少,但难得其法要,站来站去,见效甚微。有些甚至误导人脱离实际的歪门邪道,如“开天目发光”、“内气外放”、“隔空击物”等伪科学的“特异功能”,只会使学习者落得气泄银空,令人痛心矣!

站桩既是大成拳“七妙法门”的入门功法,又是登堂入室的高级功法。“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应首先做到间架外形到位,精神舒畅,心平气和。在形体上找“松”劲,以肩、腰、胯等关节的松活,从整体中领悟“松”、“沉”劲儿,达到“松”、“整”互换。只有真正的“松”下来,实战时“力如泥”的“懒惰劲”才能突出体现。即所谓“神行若一,整体如铸”。在整中松、松中整的体会中,要有精神贯穿、调配始终,即在长期的松中有精神的统一,才能体会意紧。紧是精神和力量的高度和谐,求得桩态自然中的松紧,不要去追求局部肢体的多面力,那样容易出现极端。大成拳桩功上的外形符合中庸之道,如“直与曲、长与短”之间都符合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辩证关系。大成拳站桩和其他拳术的练法有本质的区别,它注重内在自然力之修炼,是在松合自然、不用力而得力的状态下锻炼身体,促使筋骨、神经、细胞的内在变化,进一步开发人体潜在的原始本能,达到“肌肉松灵、筋粗力大,骨重筋灵”的目的。站桩原则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以站桩为例,外形视之不动,但随时间推移,功力会与日俱增,令人生威。虽外形视之不动,而内里却真动。站桩重在精神和整体力量的培养,而不需借助其他运动和训练(如:沙袋、杠铃等)。如果对二者练出的劲力作个比较,就不难发现,前者(站桩)柔中带刚,后者(举杠铃、打沙袋)则刚中蕴僵。站桩以松活、蓄力为主,而则由试而得。当桩功站一段时间后,身体从松中能体认到一种潜在的能量,也就能从手与手、脚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等部位体会到相互排斥和吸引的劲儿,此即争力与合力,谓之“矛盾力”。这时就应进行第二步功法——试力。

试力,就是把桩中之力通过试力练习,慢慢以求,就是从“虚无中求实际”。试力可分为钩挫、风帆、波浪等几种方法,可进行定步、活步练习,求得慢中快、快中慢,再去摸劲、试劲,真到得劲。在试力时,意想身体与周围的物体、空气等产生“碰撞”、“摩擦”。随着功夫的增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当得力集团之后,应进行走步训练。走步初练以摩擦步为主。摩擦步也叫“活步试力”,或叫“运动试力”。摩擦步的练习,对运动中两脚前后、左右互换的平衡和身体劲力的整体协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作奠定了基础。

站桩、试力、走步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中的重要部分。如果这三步功法打不好基础,就无法去做试声、发力、推手和实作。望初学者切记,不可舍近求远、贪新务虚。站桩、试力、走步这三步功法在时间上的安排大致是站桩占60%,试力占15%,走步占25%。站桩是换劲、生力之本,谓之源;试力是摸劲、运力之引,谓之渠,走步是用劲、动力之现,谓之灌。这三步功法如池塘蓄水、挖渠、灌溉,是相关联的步骤。要把宽大的池塘蓄满水是本;如果没水,挖渠就是徒劳,灌溉也无从谈起;如果池塘水满,不去挖渠引灌,蓄水只是徒劳,无法使用;池塘水满,渠道畅通,但没有浇灌之用,也是前功尽弃。池塘、渠道、灌溉三者都应具备,前两者主要为后者奠定基础。关键在于池塘蓄水,池水越充盈,作用才越大。为此,站桩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中的首要功法。

王选杰先生当年给我讲拳时,把以上三步功法比喻为合面、揉面和拉面。要我们去思考、体认、领悟其中的韵味。他老人家常告诫我们,要与武友广泛交流,从实战中去体会大成拳的劲力。

摘自《精武》2000年第5期

痛悼恩师王选杰先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心中流淌的文字尚未出现时,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这句悲怆之语最能说出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2000年春节临近时,我曾数次打电话问师傅安否。可是,从那边的话筒回音中隐隐听到师傅的声音有点异样,我立即问:师傅,您是不是感冒了?当时师傅只是说身体有点不舒服。挂断电话后,我的心情恍惚,忐忑不安,总想去京探望师傅。然而由于2000年春节将近,教学授徒已到关键之时,千头万绪,诸事缠身,终未成行。但我却始终心系北京――南草厂前半壁街15号师傅居住之所。3月17日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大作,师弟的声音从北京那边传来:师傅不幸于2000年3月16日下午6时在京仙逝!

我惊呆了,这不晴天霹雳。师傅走了?!目睹墙上师傅的大幅拳照,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师傅,您怎么会如此忍心离开我们!

我的思绪,我的回忆,似乎使时光倒流……

我第一次见先生,是在1986年夏,因仰慕王选杰的大名,我只身到北京寻找大成拳。由于自幼习练少林点子拳、菩提拳和排打功,抱着对大成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七妙法门”特殊练法的兴趣,来到了北京王先生家中。自我介绍后,先生拿起我的右手看了一眼打树捶墙长出的“白花胼胝”,便和一旁的两名学生说:“你们看他多用功,可惜,白费功没啥用!常此下去,骨头都变形了,纯属生运动,这不是武术!”这番话当时让我真有点受不了。苦苦练了十来年,踢树打墙,开砖劈石,本来想让人说练得不赖,没想到被先生贬得一钱不值!

先生看出了我的心思,拍着我的肩说:“小程,你这身板倒是块练武的料,不要去练那些愚功夫了。可是,你现在不了解大成拳,说多了你也不明白,以后,只要肯用功,定能成大器。”不愧是精禅学的大师,几句话,便让我的心平静了。看到院中有几个站桩、走步的师兄,我信步来到他们跟前,看样学样地练了起来。这一站,从此使我步入了追求大成拳真谛的开端,认识到了真正的武学。当时,对于大成拳别开生面的练功之法,不仅武术界,就是一些习武者也感到既新奇又怀疑。这种不动的站桩,缓慢的摩擦步,在技击中能实用吗?在这第一次站桩时,怀疑也在我心中不时泛起。先生似透穿了我的“肉身”,走上前来对我说:“小程,我不妨用大成拳的松整劲轻轻地碰你一下,体会体会如何?”我十分谨慎地说:“师傅,你可轻着点!”只见先生微然一笑,仅用右拳轻轻落到我的左胸部。刹那间,我就觉如急风骤雨,似有一硕大铁球实实地撞过来,一种无形的恐惧感袭遍全身,便不由自主地拔足而起,幸好有师兄接住,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此后,我被大成拳的神奇迷住了,一发而不可收,随师学了八年。师傅常给我讲:功夫是练出来的,应练中悟、悟中练、多体认。他希望每个弟子“学师法,而不拘泥于师法”,对武学要有独到的认识和创新精神。

记得是1993年,师傅和我们一起在北海公园练功,大概一时兴起,师傅教王尚文师兄和我练起了大成神技――游龙拳。师傅虽年过花甲,身形亦壮硕,可说是虎背熊腰,演练起来却分外轻灵,时而“游龙携浪”、时而“龙腾青云”,动作轻如拂云,重如金石,运动的韵律充盈着一种无言的美。那时,我的笨拙,被好学所取代,幼稚被年岁所弥补。

为了弘扬大成拳精粹,1994年春,我被师傅委派到南海军区后勤部(三亚市大东海)授拳带徒。又于1995年先后到内蒙赤峰、辽宁、福建省等地去传拳。在教拳过程中,也曾与不少武林同道们切磋交流过几十次。幸不辱师门未尝一挫,这无疑体现了大成拳实战特点。时至1996年,可能由于我在大成拳上有所渐悟,师傅建议我在山东无棣县老家开馆授徒。当年冬,我遵照师命,创办了无棣县中华大成拳馆。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是,大成拳实用价值高,又有养生作用,加上我尽心尽力的教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我又开办了文化课,从小学、初中、专修,增加到文武中专班,这样以来,亲聆师傅教诲的时间也就渐渐少了。1998年冬,我抽空去京看望师傅,并把成绩告诉他老人家。师傅听了非常高兴,仔细询问了我对办馆的管理、教学和发展情况后,老人家严肃地说:“教学生不能误人子弟,要因人施教,还要多讲武德,无德艺难精,让他们从正面开悟,以德为本,德武并重。”先生见我置身于大成拳的发展,还再三叮嘱,要我勤用功,并为我补讲并传授了许多有关大成拳方面的法理、秘奥。他老人家一再鼓励我修文,根据自己的体悟写出有关大成拳学的著述来。临别时,我与师傅依依难舍,我告诉他老人家:“明年放秋假,再来看望您。”然而,却未曾想到,那是我与先生的最后……

王选杰先生,是当今武坛上名副其实的实战搏击家,是大成拳第二代“中兴之主”。为了这一拳学珍宝能得以发扬光大,他呕心沥血,教拳之余写下了《王芗斋与大成拳》、《一指禅点穴技击养生术》、《大成拳法要集成》、《大成拳实战绝技》等十几部中外版著作,上百篇在各武术刊物和佛学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师傅,您也许太累了。您参禅佛学,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大成拳学,并使之发扬光大。今天,师傅您虽匆匆地走了,但是,弟子我一定要牢记您的教诲,继承您的大成拳精神。愿您在天之灵得以超度,魂归极乐!

师傅,“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您的音容笑貌长留我心中。

不尽的思念,仅以此文纪念您老人家对我的恩重如山!

摘自《精武》2000年第8期

《世界知名专家人生感悟录》

人生并非演戏,但又似乎像演员那样,在特定的环境中必须充当一定的角色。别人的话,仅能做参考,真正的主意还要靠自己去定,等闲视之,左顾右盼,只能让机会溜掉,后悔药在药店里永远买不到。

生活中的裂痕是最可怕的,也是潜在危险的,只有时时预防、谨慎,一旦出现是很不好挽救的。

书本像只望远镜,实践宛如放大镜,社会更像穿衣镜,经验就是反光镜。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与学校考试截然不同,成功者是一百或九十分,而失败者则是零分,悬殊之比是非常无情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勤奋吃苦、积累经验;经验是人生中的无价之宝。

希望与现实的脚步差的太远,靠什么去把它们连在一起呢?想,是多么伤脑筋的字眼,可解脱伤脑筋还是离不开它;思,是更加伤心的事,有谁愿思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念,是十分伤感情的事,盼得到又有几何呢?干,抓住机遇,挺身而出!自然的东西是最高的东西,用再丰富的语言也无法去描绘它,大自然孕育了人生。

摘自《世界知名专家人生感悟录》2002年版

人生格言

1、人生犹如一艘远航的船,要使它到达目的地,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与胆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航向和目标。

2、多读书、读好书能医愚;勤练功、练真功能睿智。

3、人世间最有价值的不是金银财富,而是渊博的知识和技能;最珍贵的不是财物而是健康长寿。

4、太阳的光辉铸成浩瀚的天宇,教师的公德造就伟大的灵魂——教师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它可以和太阳同辉。

5、凡好文武者,必终身求之而不懈,只有这样,才能立于高峰之巅。

6、自然的东西是最高的,即使用再丰富的语言也无法描绘它,大自然蕴育了人生。

参考资料

武魂铸我大中华.武魂铸我大中华-土豆网.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