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第三节 第三节 第三节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外文书名: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Texts
丛书名: 博雅京师大学堂
平装: 63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1130193
条形码: 9787301130193
商品尺寸: 22.6 x 15.2 x 2.6 cm
商品重量: 726 g
ASIN: B001DUITTK
内容简介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分七章论述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的古文献学史。全书以重要的古语文学家及其著作为纲,以古文献学的成果、方法和理论为目的,微观分析与客观考察相结合,力求做到经纬分明,史论兼备。《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论及重要专题30余个,有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上百人。《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可作为古典文献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古代文学、历史学、哲学、图书博物馆学等学科的基础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先秦
第一节 夏商周时代文献典籍的产生、保存和整理
第二节 我国古文献学的开拓者孔子
第三节 孔子后学与古文献整理
第四节 先秦诸子与古文献学
第二章 两汉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主义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秦火之后,先秦文献典籍在汉代的流传整理情况
三、经今古文学
四、纬学与纬书
第二节 董仲舒
第三节 司马迁
第五节 王充
第六节 许慎
第七节 郑玄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魏晋玄学的产生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四、古书四部分类的确立及经史子集各类书籍的的整理概况
五、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与整理
第四节 韦昭杜预
第五节 本时期的史书注家
二、《汉书》注家
第六节 颜之推
第四章 隋唐五代十国
第一节 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在思想上儒、佛、道并重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三、语文学的发展及其与古文献学的关系
四、由信伪到辨伪
五、本时期四部书整理概况
六、壁经、石经及雕版刻经
第二节 陆德明
一、孔颖达等五经正义
三、徐彦的《春秋公羊传疏》和杨士勋的《春秋觳梁传疏》
第四节 颜师古
第五节 《文选》注家李善及“五臣”
第六节 刘知几
第五章 宋辽金
第一节 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宋代疑辨之风的兴起和蔓延
三、宋代的思想学术流派与古文献学的关系
四、语文学的成就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五、各类文献研究整理概况
第三节 王安石
第四节 郑樵
第五节 洪迈
第六节 朱熹
第七节 廖莹中、岳氏及其他校勘家
第八节 王应麟
第九节 王若虚
第六章 元明
第一节 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思想、学术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四、校刻古书改窜之风的兴起
五、各类文献研究整理概况
第二节 胡三省
第三节 王守仁
第六节 方以智
第七章 清及近代
第一节 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清、近代古文献学的特点和分期
三、清、近代古文献学在各个方面的成就
四、本时期经、史、子、集各类古文献的整理概况和主要成果
第二节 顾炎武
第五节 惠栋王鸣盛
第七节 戴震
第八节 段玉裁
第十节 卢文招 顾广圻
后记
后记
本书承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之后,2001年9月由高教社出版。近六年来,承蒙广大读者欢迎,再三增印,深感欣慰。有的学者在刊物上发表大文予以褒扬,谨视为鼓威;有的年轻朋友在网上勘正误植,令笔者感激;还有热心者倡议为本书编制索引,以便于阅读,对拙著亦大有裨益:凡此,都体现了对本书和笔者的关心和支持,谨表示由衷感谢!现趁再版之机,对原书作了一些修订,并改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在再版过程中,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给予大力支持,谨此深致谢忱!至于本书错误和不足之处,仍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