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
曾任东北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湖北省政协常委。
生平
李实(1903.8.9-1983.1.5),王明在东北地区的骨干,前九任满洲省委书记唯一善终者。襄阳市东津湾杨庄人。原名任理卿,又名栋勋。1925年李实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由中共武昌地委派回襄阳传达地委指示。1926年5月,接任中共襄阳党团特支书记,组建共青团襄阳地委和国民党襄阳县党部,并兼任团地委书记和县党部常委。7月,调到武汉地委工作。1926年底,任中共黄石港地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兼农委书记。1927年1月,兼大冶区委书记。并开办乐群书店,发行《武汉评论》、《向导周报》、《中国青年》等。后到叶挺第十一军,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任随县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工农革命军红九军鄂北总队政治部主任,鄂北临时特委代理书记,6月,任谷城县委书记,后任均、光、谷三县联席会主席,1929年8月,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发行局工作,1931年4月,任中央组织部巡视员,巡视河南、河北、山东、满洲四省。李实的巡视报告,受到临时中央政治局的赞赏。
1931年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被撤走,华岗赴任途中被捕,1932年7月李实任满洲省委组织部长并代理省委书记,李实到达满洲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北方会议精神,改组满洲省委,沈阳市的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他居然还指示奉天特委发展罢工运动,搞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大肆活动。曾起草《满洲省委接受一·二六指示信决议》、《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言》等一系列左的宣言,导致东北党组织的大暴露和大破坏,他还主持开除了赵尚志、张甲洲等的党籍,他也不想想张甲洲的党组织关系在北平,开除赵尚志的党籍他倒是有权力。他开除赵尚志的党籍并没有走正常的组织程序和备案,仅凭开会时一句话就把他们的党籍给开除了,要不是被开除党籍都是神经坚强的牛人,还真不知道后来东北地区的事情怎么发展。因为没有相应的档案,李实后来还企图狡辩自己没有开除赵尚志的党籍,无奈人还没死绝呢!
随后被调往江苏省,在1933年11月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34年在上海被捕。共产党费了不少力气把他救出来,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声明脱党。1935年在武昌艺专任教。抗日战争后在武昌创办长江出版社,翻印发行《解放》周刊,以李实笔名出版《宣传。组织。武装》一书,开设新知书店襄阳市分店等。1937年3月,再次被捕。抗日战争开始后,经董必武营救出狱。
1938年2月,随左觉农(夏忠武)回襄阳,开展党的活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1月,被鄂豫边区党委派交通接入边区任边区人民代表大会秘书长,1942年3月任边区行政公署教育处长,后兼任鄂东专员、红安县县长、鄂北专署副专员。1946年到上海市筹备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上海办事处。后重新入党。曾任中原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桐柏行署副主任。1948年随军南下,参加襄樊战役。
1949年2月,任任中原人民政府民政部长,后任湖北省民政厅长,文教厅党组书记、厅长,创办湖北教育学院并兼任院长。1952年调任中央教育部高师司副司长、司长。1959年,在审干中被康生清查,做为动摇分子和王明在东北地区执行左派的骨干分子被开除党籍、撤销行政职务,由行政9级降为15,调任湖北文史馆副馆长。1979年中央教育部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司局级待遇。平反比赵尚志还早三年。1980年当选湖北省政协常委。1983年1月5日病逝于武昌,早年著有《俄国革命运动全史》等。
早期经历
李实,原名栋勋,字抱一,号鹿门,化名李襄群、魏维凡、张子云、李平英等,1903年8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县东津湾南门外杨家巷一个殷实农户,祖父华相务农兼操铜艺。父亲鸿休,系光绪武举,然弃官务耕。家母系书香门第韩正典之女,膝下6男2女,李实行五。
李实7岁入同善堂,9岁入私塾,15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次年因成绩优异直升二师。其间,李实参加襄阳市“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和1923年,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肖楚女曾两次来二师任教,向学生讲解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风波》、《阿Q正传》和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同时,李实还接触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唯物史观》等书籍;订阅《向导周报》、《新青年》、《新潮》、《东方杂志》等进步刊物。写下“楚女肖秋我辈师,马克思列宁主义播心田”的诗句。1924年春,因学校当局排挤进步教师,任用一些不称职的教师,爆发“二师学潮”,李实等几十名学生被校长单家开除。成立“二师学生离校团”。李实和黄民钦到武汉,通过武昌高师附小主任杨一如(襄阳市人)找到中共武昌地委书记陈潭秋,陈要李实回校坚持斗争。李实回校后,联络进步学生,闹得满成风雨,省教育厅长范洪涛和二师校长单家燊被撤职。1925年8月,由武昌医大党团支部书记文监周介绍加入共青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是月,陈谭秋派李实回襄阳,传达反对北洋政府盐斤加价和码头附加捐的文件。并继谢远定担任第二任中共襄阳特支书记。姚昭德任组织委员,高如松任宣传委员,发展被二师开除的毛定方、李明、程钦为党员。并发展共青团员40多名,建立共青团襄阳地委,开办“乐群书社”。
1926年12月,李实调任黄石港地委宣传部长,后兼地委农委书记与大冶区委书记。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李实按照省委命令,带领500工农武装和100多名青年,随叶挺的十一军政治部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市汤坑时,陷入数路敌人的重围之中,李实突围后从潮州市经汕头市、上海市辗转到武汉,经历无数磨难,于1927年11月中旬回到襄阳市。11月下旬,中共襄阳县委书记马适安安排李实到襄阳北乡接任区委书记。
襄阳北乡位于襄阳之北,与河南构林接壤。光绪年间,襄阳县分为四乡,即东乡、南乡、西乡、北乡。其中北乡驻黄家集附近的薛家集。民国16年,国民党政府因地方土匪渐起,加之地方土豪劣绅矛盾激化。全县由8个区改为20个区。设薛家集为第九区,马家集为第十区。中共地下党组织襄阳县执委沿用清代的行政区划,将“中共薛家集特别支部委员会”更名为北乡区委,驻薛家集及附近乡下,活动于襄北以薛家集为中心的方圆十几里范围的农村地区。并指挥李自修、薛斌、张星若领导的襄北农民赤卫军武装力量500余人,活动于襄阳市北、光化南,谷城东和河南省边界等地。
为了适应在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开展党的工作和武装起义的需要,便于北乡与中共襄阳县执委、鄂北特委的接头联络。经过努力,李实在北乡建立一条北线交通联络网点,即:由总站竹筱铺韩家湾经第九区薛家集、石桥子到豫南特委,下设韩家湾、邓城、张家伙、下张家、黄山洼、薛家集、石桥子七个联络点,疏通鄂北特委至豫南特委交通线。发展薛家集地下党组织,壮大了襄北农民赤卫军。在传递上级指示,收集敌方情报,接待、护送军政干部,运送武器弹药,分化互解敌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时襄阳县第九区(驻薛家集)民团有步枪700支,盒子枪80支。土壕劣绅户有门枪二、三十支。企图一举歼灭薛家集地方党组织和襄北农民赤卫军。李实利用农协会组织作掩护,成立乡、保、甲农民协会纠察队,千方百计收集枪支,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保存了襄北农民赤卫军这支党的武装。地主豪绅对农民赤卫军恨之入骨,想借梁营匪首梁信子之手剪除赤卫军,就将梁推到薛集区保卫团团总位置上。李实利用梁信子与西北军杨虎成部马文德师第十九旅索金亭有宿怨,让地下共产党员薛斌通过区农协会主席薛正显(薛斌之父,中国国民党左派)做工作,将襄北农民赤卫军打入索部,以“合法”身份等待战机,一举消灭梁信子。
1928年1月,正当一个新的革命潮即将到来,鄂北特委调李实去随县担任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不久,改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北总队政治部主任。(总队长程克绳,是襄阳市地区抓武装斗争最早的领导人)继尔,被推选为鄂北临时特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