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弥勒佛道场

弥勒佛道场

弥勒佛道场,即奉化雪窦山,素有“禅窟”之称,被誉为“四明第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山西五台山、普陀山海岛峨眉山九华山并列中国五大佛教名山。这座山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部,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纵横数千米。

雪窦山的主峰称乳峰,峰下面有一石洞,泉水从洞内喷涌而出,如乳如雪,故得名。因赵祯皇帝梦中曾到此一游,亦曾得名“应梦名山”,并被南宋赵昀皇帝赵追书。雪窦山上有诸多道场,如雪窦山资圣禅寺、太虚讲寺、华林讲寺等,景观主要有千丈岩飞瀑,妙高台、徐凫岩等景观。

山上的伽蓝建设最早在晋代开山时称为“瀑布院”,北宋赵恒敕赐“雪窦寺”寺额,南宋时期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明朝时位居“天下禅宗思想十刹五院"之一,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弥勒佛的根本道场。1986年,雪窦寺重新修建大雄宝殿等殿宇,寺内供奉有千尊弥勒佛像。2008年,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开光

介绍

《法华经》中称 弥勒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为中原地区四大菩萨

弥勒佛道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结合部,武陵山的主峰梵净山

.

.

按照“智、悲、行、愿“四大菩萨伽蓝如下: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大愿,从地,铁九华,象征“愿力”,坐骑谛听

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大悲,从水,银普陀,象征“慈悲”,坐骑金毛赛太岁即朝天吼;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大智,从风,金五台,象征“智慧”,坐骑青面狮口首仙即青狮;

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大行,从火,铜峨眉,象征“德行”,坐骑黄牙老象即灵牙仙

.

与上述四位菩萨平起平坐的弥勒佛道场如下:

弥勒佛道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结合部,武陵山的主峰梵净山

2004年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弥勒佛道场处地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诚大法师亲自蔚临,并发表讲话“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 弥勒佛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海岛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浴佛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结合部,武陵山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的梵净山。几百年来,梵净山的名字一直在久久流传。虽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变迁,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

佛教文化

一是庙。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承恩寺),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匾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省巡抚完颜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三是桥。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二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四是洞穴。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五是奇峰经石。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六是云海波涛。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七是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道场释疑

弥勒佛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又是如来佛祖的接班人,佛教的四大菩萨都有四大名山作为他们的道场,但弥勒佛道场却没有名山,就连弥勒佛道场具体所在地一直都有争议,但总结起来至少有三处道场

第一处是浙江 义乌云黄山上的双林寺。相传这里在南北朝时期是由弥勒佛化身的傅大士创建的道场。

第二处在 辽宁千山。理由是这里的龙泉寺开光当天正午,弥勒佛乘着云来受朝,人们认为这是吉兆,便把这里作为弥勒佛道场。

还有一处是在 浙江宁波市奉化的雪窦山,这也是被最多人接受的弥勒佛道场。理由有两个,

其一,雪窦山是天下名山,这个早在宋朝时期就是公认的了。

其二,弥勒佛祖的化身布袋和尚奉化区人,全国各地的弥勒佛像其实就是布袋和尚。把雪窦山作为弥勒佛道场可以说是落叶归根。

道场大观

鞍山市天成弥勒佛

释迦牟尼在二千五百年前在世时曾预言末法时期他的法就度不了人了,未来会有弥勒佛(**圣王)下世度人。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写道,“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大日如来者,**圣王则是如来。’”

1993年4月,辽宁鞍山的千山风景区就发现了天然巨石而成的弥勒道场。同年6月注册,8月开光,期间天降祥瑞,景观奇特,万人争睹。

大佛山的绣莲台旁边的玻璃镜框里嵌有当年大佛注册和开光时出现在天空那神秘景观的照片。

据报导,1993年6月5日千山大佛被注册,晴朗的天空竟然飘起了黄色的 雪花。有人说这不是雪花,这是南风吹来的黄沙,而黄沙铺道是佛祖驾临的吉祥征兆。紧接着天空又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彩虹。随着彩虹的出现,天空中的云霭中显出了弥勒佛的影像。一时间天上与地上的弥勒大佛相互辉映,简直出神入化。

1993 年8月9日是千山大佛开光的日子,天晴如镜,万里无云。上午9点 50分时,天空奇迹般地又显出一道倒悬直立在晴空中的彩虹,在天空中足足持续了30多分钟,接着天空中便相继出现了“弥勒”、“观音”等形象的云霭。又有一只嘴衔青嫩树枝的山鸽子落在拜祭台的桅杆之上,足足停留了5分钟。

浙江义乌双林寺

义乌双林寺创建于公元520年,历经十五个朝代,十五个世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双林寺始创时由达摩勘基、萧衍敕建,因历史上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曾为双林护法,文、炀两帝作书宣敕慰问双林寺弟子慧则,双林始祖傅大士三教圆弘,历代高僧辈出兼教邻邦而使其名声大震。

历史上双林寺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非一般寺院可与之比拟:北宋时尚余僧舍一千二百间;南宋时僧众仍以几千计,寺内仅止观庵比丘尼就逾千人。据史载,双林寺在宋朝赵扩品定为“天下禅宗思想五山十刹之八”,元朝时称为“浙水东大刹”,明朝时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清代时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

双林寺已被载入《中国佛教名寺》画册,南怀瑾先生为双林寺亲笔题写“弥勒祖庭”和“东土维摩禅双林大士傅善慧大师祖庭”。

双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宏伟殿宇、精湛的雕塑,又有七佛庵、行道塔、铁塔以及石经幢等古建筑,都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由于屡遭破坏,现仅存梁时北魏所送的小铜佛一尊、晋时寺僧用灯盏一盏、隋唐陶俑面首和瓦当多块(出土文物)、民国重修善慧大士舍利塔一座。最难得的是残存的铸造于五代十国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寺铁塔,造型精美,别具匠心;花卉图案,形象生动;角兽奔马,呼之欲出;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剥雨蚀,塔身除部分氧化生锈外,仍然乌黑发亮,叹为观止。它是佛教艺术中的精品,也是研究古代铸造工艺的珍贵实物史料。据文物专家说,这样布满精美纹饰而又年代久远的铁塔,在全国尚无第二处,堪称中华瑰宝。

道场活动

浙江雪窦山资圣禅寺

尼泊尔天冠弥勒佛迎请安奉开光法会

2014年9月18日(佛历二五五八年,八月五),第七届中国(奉化区)弥勒文化节开幕的前一天,来自世界佛教中心——尼泊尔蓝毗尼的天冠弥勒佛像自年2014年7月19日入住浙江奉化后,天冠弥勒正式入住雪窦山永久安奉在弥勒道场,让广大信众瞻奉供养。浙江雪窦山资圣禅寺隆重举行了慈源圣光·尼泊尔天冠弥勒迎请安奉开光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近千余人参加。尼泊尔天冠弥勒迎请安奉开光法会

尼泊尔天冠弥勒佛迎请安奉开光法会上午九点,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会长、本山方丈怡藏大和尚率两序大众及信众至三门迎接天冠弥勒,在大慈佛国牌楼前的三学桥广场举行了迎请仪式,大和尚拈香、礼拜、宣读迎请文疏后,庄严的仪仗迎请队伍有序地来到了大慈摩尼宝殿。随后,怡藏大和尚、净仁法师、隆悟法师、广能法师、明悟法师为其开光并举行了上供法会。炉香炸热,法界蒙薰……梵音萦绕在整个雪窦山,佛音慈光荡涤着众人的心灵,全山僧众、居士弥勒佛慈光普照中,充满了无可言语能表达的欢喜与感恩,整个法会历经两个小时,最后法会回向祈愿中圆满结束。法会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开光仪式上,高僧共同诵经祈福,主法法师拈香、说法,杨枝甘露,遍洒道场。“用巾拂尘”,以佛法拂去尘垢;“举镜照空”,以佛光照亮无明;“朱笔点眼”,以佛眼点醒智慧。从而化世导俗,去除烦恼,建设和谐。

据悉,2013年尼泊尔中国节期间,由佛教界人士、企业家、信众为主体的奉化区“中华弥勒蓝毗尼之行”团队,在怡藏大和尚带领下前往尼泊尔开展佛教文化交流,护送一尊布袋弥勒佛像到蓝毗尼中华寺供奉,并着手办理从尼泊尔请回一尊天冠弥勒佛像到雪窦寺供奉事项。奉化布袋弥勒佛的“蓝比尼之行”收到了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重点关注,被纳入第六届尼泊尔中国节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了尼泊尔方的重视,

2014年,一尊1.6米高的天冠弥勒佛从尼泊尔“东行”至奉化。天冠弥勒像,是弥勒的原身像,佛教是在东汉的时候从印度传人中原地区的,就是以天冠弥勒的造像传入,至五代十国过后才渐渐转化为大肚弥勒的造像开始盛行,而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时期布袋和尚的形象所演化而来的,所表现的是中国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表示:“这尊佛由尼泊尔方在蓝毗尼精心定制打造而成,凸显了尼泊尔方对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视。”中尼友好协会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说:“天冠弥勒佛东行至奉化区,是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延续和升华,中国佛教尼泊尔佛教,蓝毗尼与奉化将以此为纽带紧紧联系在一起。此项活动必将增加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为推动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作出贡献。

”奉化是中国化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出生、出家、弘法、圆寂和归葬之地,是佛教界公认的应迹圣地、根本伽蓝

2005年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复同意在奉化溪口雪窦寺建造露天弥勒大佛,

2008年11月,56.7米高的全球坐姿最高的铜制露天弥勒大佛正式落成开光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全面启动,

通过连续举办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佛文化节,大力弘扬“慈行天下·和乐人间”精神,努力将雪窦山建设成为弥勒信仰弘法中心、弥勒信仰朝觐中心和弥勒文化研究中心,弥勒到场和弥勒文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影响。(文:宁波雪窦寺)

参考资料

【香约雪窦】双节将至,朝礼雪窦名山诸道场指南.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9

奉化雪窦山:世界因你而欢喜.人民网.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