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是中国古代名医吴谦著作。

基本资料

书名:眼科心法要诀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

外障总名歌

外障暴赤血灌瞳,硬睛赤垂与黄冲,蟹睛旋螺并肉,鸡冠花蚬肉祟疼同。突睛漏睛连鹘眼,拳毛倒睫胞凝逢,赤花陷及黑钉,僻冰瑕粘睛并。玉水轮逆顺障,睑出风粟又混睛,撞破撞刺及针刺,眼痒泪出疮生。客热伤寒并肝热,因他痰核天水行,青盲赤烂疮病,转关生赘眼名。小儿通睛恙虽小,还有眯目证为轻,此为外障四十八,熟读方知各证情。【注】外障者,或因内热,或因外邪,或内外合邪,致生目赤肿痛翳膜等证也。暴者,暴赤生翳也。血灌瞳者,血灌瞳仁也。硬睛者,睑硬睛疼也。赤垂者,赤膜下垂也。黄冲者,黄膜上冲也。蟹睛者,形如蟹睛而疼痛也。旋螺者,形如旋螺尖起也。肉者,肉攀睛也,疼者,神疼痛也。突睛者,突起睛高也。漏睛者,漏睛脓出也。鹘眼者,鹘眼凝睛也。胞凝者,胞肉胶凝也。赤者,两赤脉也。花陷者,花翳白陷也。黑者,黑翳如珠也。钉者,钉翳根深也。僻者,风牵僻也。冰瑕者,冰瑕翳深也。粘睛者,两睑粘睛也。玉翳者,玉翳浮满也。水轮者,膜入水轮也。逆顺者,逆顺生翳也。撞破者,被物撞破也。撞刺者,撞刺生翳也。针刺者,痛如针刺也。泪出者,冲风泪出也。疮痍者,风赤疮痍也。客热者,暴风客热也。伤寒者,伤寒热病后患目也。肝热者,肝虚积热也。因他者,因他病后生翳也。痰核者,生痰核也。天水市者,天水行后赤眼也。赤烂者,胎风赤烂也。疮者,疮入眼也。转关者,辘轳转关也,生赘者,睑中生赘也。此外障四十八证之总名,读者诚能熟习玩味,自因病而各得其情矣。

部份内容

瞳仁干缺歌

瞳仁干缺瞳形缺,左右上下不成圆,色白脑脂流下患,色黑肝胆热虚。色白泻肝 芩地骨皮,麦知芍蔚黑参添;色黑镇肝山药味,参苓石决细车前。【注】瞳仁干缺内障,初患之时,忽因疼痛难忍,细看瞳仁现出缺形,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缺而不圆,瞳仁之色,黑白不定。色白乃脑脂流下为患,宜服泻肝汤;色黑则胆热肝虚,宜服镇肝丸。

瞳缺泻肝汤方

黄芩(一钱)地骨皮(一钱)麦门冬(一钱)知母(一钱)赤芍药(一钱半)蔚子(一钱半)黑参(一钱)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瞳缺镇肝丸方

干山药(二两)五味子(五钱)人参茯苓石决明(各一两半)细辛(五钱)车前子(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米汤送下二钱。

雀目内障歌

雀目内障多痒涩,暮暗朝明与雀同,黄昏视下难见上,肝风邪火障双瞳。洗肝散用 车前子,北柴胡芩细黑参茺,泻肝汤里硝黄芍,桔梗黄芩与防风。【注】雀目内障,患时暮暗朝明,多痒多涩,发作不常,或明或暗,夜中惟能视直下之物,而不能视上。乃肝风邪火上冲于目,致成内障。宜服洗肝散先清虚热,后服泻肝汤,以泻其实邪也。

洗肝散方

车前子(一钱)北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细辛(五分)黑参(一钱)茺蔚子(二钱)上为粗末,以水二盏,黑豆三七粒,煎至一盏,去黑豆,空心温服。

雀目泻肝汤方

芒硝波叶大黄白芍药桔梗(各一钱)黄芩防风(各二钱)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去渣温服。

雷头风歌

头响如雷又似风,雷头风热毒冲瞳,脑汁下注瞳色变,瞳仁大小目昏蒙。泻肝芩梗硝黄黑,羌活车归知母龙,虚者磁石丸姜附,味黑丹皮磁石同。【注】雷头风内障,初患之时,头面多受冷热,毒瓦斯冲入头中,致头内响声如风如雷,头晕发热,日久冲入眼内,脑汁下注,瞳仁变色,瞳或大小不定。实者宜服泻肝散;虚者宜服磁石丸。

泻肝散方

黄芩桔梗芒硝波叶大黄黑参羌活车前当归知母(各一钱)龙胆(五分)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磁石丸方

干姜(一两)附子(炮,五钱)五味子(半两)黑参(一两)牡丹皮(一两)磁石(烧红,醋三次,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一钱。

浮翳歌

浮翳色白瞳内映,明看细小暗看宽,不痒不疼无血色,脑风冲入脑脂愆。决明石决 人参茯,车细防军茺桔添,坠翳石决知辛味,生西施地参防及兔肝。【注】浮翳内障之证,初患之时,不痒不疼,从瞳神内映出白色。暗处看则其翳宽大,明处看其翳略小,全无血色相混。缘脑风冲入于眼,脑脂流下,致成内障。宜服决明散坠翳丸。

石决明散方

石决胡(一钱)人参(一钱)茯苓(一钱)车前(一钱)细辛(五分)防风(二钱)波叶大黄(一钱)茺蔚子(二钱)桔梗(一钱半)上为细末,令匀,食后米饮汤调下二钱。

浮翳坠翳丸方

石决明(一两)知母(一两)细辛(五钱)五味子(半两)地黄(二两)人参(二两半)防风(一两)兔肝(一具)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作者简介

吴谦(1689~1848年),字文吉,清代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作为御医,吴谦经常随侍于皇帝身边。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爱新觉罗·弘历患了感冒,吴谦、陈止敬等御医“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愈了。吴谦等因而受到了嘉奖。在为宫廷服务期间,吴谦多次受到这样的恩赏。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医书,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作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吴谦崇尚张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方》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

《医宗金鉴》是清爱新觉罗·弘历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清代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鼎盛,宫廷医学也达到顶峰阶段。乾隆皇帝务求标榜文治,于乾隆四年(1739)下谕太医院编纂医书:“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由大学士西林觉罗·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任命御医吴谦、刘裕铎担任总修官(相当于主编),陈止敬担任该书的经理提调官。为保证医书的质量,选派有真知灼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学者共同编纂,设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维藩等作为纂修官参加了编写。此外,还有审效官、誊录官等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编写工作。编撰中,不仅选用了宫内所藏医书,还广泛征集天下新旧医籍、家藏秘籍和世传良方。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爱新觉罗·弘历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医宗金鉴》是作者们对18世纪以前的历代医学著作加以校订、删补,并节录编辑而成书的,是宫廷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医宗金鉴》一书,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