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条杉天牛
双条杉天牛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侧柏等柏科植物,美国白灯蛾取食于皮、木之间,切断水分、养分的输送,引起针叶黄化,长势衰退,重则引起风折、雪折,严重时很快造成整株或整枝树木死亡。直接影响杉、柏的速生丰产和优质良材的形成。
地理分布
分布在辽宁省、甘肃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北京、河北省、山东省、安徽、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等地。
寄主与为害特点
寄主为罗汉松、桧柏、柏树、侧柏、龙柏、千头柏、杉、日本柳杉、松等观赏树木。幼虫蛀人枝、干的皮层和边材部位串食为害,把木质部表面蛀成弯曲不规则坑道,把木屑和虫粪留在皮内,破坏树木的输导功能,早期外表很难发现,给防治带来困难。北京西山侧柏栽植区从70~80年代经常发生,受害株率23%,年枯死木达3300株,不仅影响香山、卧佛寺、八大处及颐和园古柏生存,还影响观赏,近年该虫在华东、华北地区、西北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衰弱的柏树受害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0mm,圆筒形略扁,黑褐色至棕色。前翅中央及末端具2条黑色横宽带,两黑带间为棕黄色,翅前端驼色。卵,长1.6mm,长椭圆形,白色。末龄美国白灯蛾,体长15mm,乳白色,圆筒形略扁,胸部略宽,头黄褐色,无足。蛹,长约15mm,浅黄色。
生活习性
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华东等地均有发生。是国家确定的35种检疫对象之一。
防治比较困难。以幼虫蛀食林木,导致树势衰弱,针叶逐渐枯黄,常造成风折,甚至整株枯死。成虫,体长9~15毫米,体型阔扁,黑色,全身密被褐黄色短绒毛;前胸两侧弧形,背板上有 5个光滑的小瘤突,排列成梅花形;鞘翅目上有2条棕黄色或驼色横带。卵,椭圆形,白色。美国白灯蛾,末龄体长19毫米左右,圆筒形,略扁,乳白色;前胸背板有1个“小”字形凹陷及4块黄褐色斑纹。蛹,淡黄色,裸蛹。双条杉天牛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少数2年发生1代者,以幼虫在木质部边材的虫道内越冬。来年3~4月间越冬成虫咬一羽化孔外出,不需进行补充营养,产卵于树干2米以下树皮缝内。卵期10~20天。初孵幼虫停留在树皮上取食皮层,1~2天后蛀入皮层危害,造成流脂;5月间危害韧皮部和边材部分,在边材上形成明显的扁平虫道,虫道上下盘旋,有的横断树干,长度可达90~120厘米,其内充满木屑和虫粪。危害树干的位置多在2米以下。7~9月间美国白灯蛾蛀入木质部,虫道近圆形,塞满坚实蛀屑,一般向下蛀食一段距离后,即在靠近边材部位筑蛹室。8~10月间幼虫在蛹室内化蛹。蛹期20~25天。一般9~11月间羽化为成虫。
双条杉天牛的危害,一般纯林重于混交林,中龄林重于幼龄林,郁闭度大的林分重于稀疏林分;健康木荷衰弱木都能受害,但健康木受害后流脂多,幼虫可被没药树封死,因此衰弱木受害往往重于健康木。
防治方法
一、加强抚育管理,防治和消灭虫害。
①深挖松土,挖壕压青,追施土杂肥,促进苗木速生,增强树势。
②冬季进行疏伐,伐除虫害木、衰弱木、被压木等,使林分疏密适宜、通风透光良好,树木生长旺盛,增强对虫害的抵抗力。
③夏季及时砍除枯死木和风折木,除去根际萌蘖,清除林内枝丫,保持林内卫生。
二、发动群众,人工捕捉。
①越冬成虫还未外出活动前,在前一年发生虫害的林地,用白涂剂刷 2 米以下的树干预防成虫产卵。
②越冬成虫外出活动交配时期,在林内捕捉成虫。
③在初孵美国白灯蛾为害处,用小刀刮破树皮,搜杀幼虫。也可用木锤敲击流脂处,击死初孵幼虫。
三、药剂防治。
①成虫期,在虫口密度高、郁闭度大的林区,可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②初孵幼虫期,可用 6% 可湿性六氯环己烷、 50% 甲基氧化乐果乳剂、 20% 益果乳剂、 20%蔬果磷乳剂、 25% 杀虫脒水剂的 100 倍液; 8% 敌敌畏 1 倍、一线油(柴油或煤油) 9 倍混合,喷湿 3 米以下树干或重点喷流脂处,效果很好。
四、保护和利用天敌。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期,有柄腹茧蜂、肿腿蜂、红头茧蜂、白腹茧蜂等多种天敌,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防治措施
①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选用抗虫品种。
②加强林地管理,每亩杉木密度250~ 300株适宜,冬季疏伐时,伐除衰弱木,连根挖除虫害木。砍除萌蘖,适当修枝,改善林地卫生和通风条件,促使林木生长健壮。
③大面积危害区,可繁殖和释放管氏肿腿蜂,5万头/hm。
④在4月下旬初龄美国白灯蛾危害期使用15%麻油酸尼古丁乳油800~1 000倍液,喷洒树干中基部,或200倍液顺虫孔注入能有效地杀灭初龄幼虫。
⑤招引啄木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