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鸟
朱鸟,学名“麻鹩子”,别名:红麻料、青麻料。属雀形目,燕雀科。繁殖于东北、华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等地。向南迁徙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体型似麻雀。体长约16厘米。雄鸟头部至后颈呈鲜红色;上背暗褐,下背至腰红色暗浓;尾羽暗褐、羽缘红棕色;颏、喉和腹栗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区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白桦、山杨林中,也在山地阔叶林的栎属、杨属、榆树上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大群。飞翔呈波浪形。平时鸣叫声单调,但繁殖期鸣声婉转动听。
食物春季为白桦嫩叶、杨树叶芽、榆树花序;夏季以鞘翅目昆虫为主;秋季则以浆果和各种种子及昆虫为食。
繁殖
繁殖期在5一7月。巢营于灌木密枝上,由禾本科的茎和根等编成。仅雌鸟营巢。每窝产卵4-5枚,卵呈蓝绿色,卵表面有一些暗褐色和黑紫色斑点和乱纹,并多集中于卵的钝端。
典故
历史形象
一作“朱雀”,①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之总名。七宿联起来像鸟形;朱,红色,象火,南方属火,所以叫朱鸟。朱鸟取象于丹鹑:井、鬼二宿为鹑首,柳、星、张三宿为鹑火,翼、轸二宿为鹑尾。《史记·天官书》:“南官朱鸟。”唐杜甫《杜工部单堂诗笺·望狱》:“南狱配朱鸟,秩礼自百王。”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②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正义》:“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阵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又:“今之军行,画此四兽方旌旗,以标左右前后之军阵。”
⑥⑦⑧⑨⑩
星象
②【南方七宿】(星象)
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
灵兽
③【四灵之一】
朱雀又可说是不死鸟之祖。是道家四象之一,也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官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连起来就是朱雀了。
鸟名
④【神鸟名】
《梦溪笔谈》卷七:“四方取象,沧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楚辞·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王逸注:“朱雀神鸟,为我先导。”
凤凰之祖
⑤【凤凰之祖】
朱为红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朱雀,《全虚大道经》中说不死鸟为朱雀一滴鲜血所化。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迦楼罗变成的。不死鸟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玄鸟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商朝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祖-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祖了。《史记·殷本纪》也记了这段历史:‘子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清代的始祖和朝鲜新罗的始祖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不死鸟,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红原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凤凰是中原地区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则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亦称为朱鸟、萤火虫、火鸟、鸡等,又叫不死鸟、火之鸟、长生鸟、火烈鸟。
凤凰的形态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不死鸟也是中原地区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风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记·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凤凰原型
凤凰的动物界原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个混合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发表的「谈龙说风」一书所列举的证据和论证表明:龙的原型动物是大型爬行纲,主要是鳄鱼及巨蜥属,凤凰的原型动物是大型鸟类,主要是大鸵鸟。上古三代以前,中国古陆气候暖湿,此二类动物在中国大陆多所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都有鳄鱼及非洲鸵鸟化石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
关于其他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鸟,象征美好与和平,与龙、麟、龟一起被人们美称为四灵,相传,每当凤凰出现的时候,百鸟就会群集左右,一起应声鸣唱。后来,人们多用百鸟朝凤来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许姓的《说文解字》(汉许慎撰)卷四上,七九页码,释凤字,注:“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鹿后,蛇颈,鱼尾,颧,鸳思,龙文(纹),虎背,燕颔,鸡喙。五色。仅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说文解字》中又有“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是有“凤为百鸟之王”一说。读之有趣。明朝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凤凰和孔雀并列为山禽。它如果真的存在过的话,应该是属于鸟纲鸡形目。《尔雅》注:“凤凰,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灵鸟仁瑞,雄曰凤,雌曰凰。”依现在所见的不死鸟画像或者雕刻像来说,它具有鸡头,鹤颈和腿,鸳鸯的翼羽,孔雀的尾屏等,由不同的鸟类的特征综合而成,推测它是自古以来传说中的一种形象。
古埃及典故
古埃及神话中的圣洁的火鸟,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Phoenix(也有少数拼作Phenix,Phoinix)满五百岁(又一说一千四百六十一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亡。
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顶端的红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
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ほうおう、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Theogony)的作者赫西俄德(Hesiod),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多特斯(Herodotus),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在西方,不死鸟多次出现在基督教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象征着复苏,不朽或死后重生。古埃及的《死者之书》(Book of the Dead)中,这种死后复生的鸟儿被称之为Benu鸟,太阳城Heliopolis的象征,与初升的太阳,太阳神拉神(Ra,Re)有着密切的联系,被人们称为太阳之魂。在希腊,人们称之为Phoinix,意思是紫红色或栗色。古时候希腊人认为,Phoinix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口枯井附近,每当黎明来临时,Phoinix在清晨的阳光下沐浴,并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曲,此时太阳神(Apollo)就停下他的太阳马车静静聆听。阿拉伯帝国传说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在他的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中这样写道:“在阿拉伯,有一棵树,那是百鸟之王不死鸟的王座,此时,它就在那统辖着群鸟与天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