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博南镇

博南镇

博南镇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下辖镇。该镇成立于2005年12月,由原老街、曲硐两镇撤并而成。位于永平县境中西部,是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东邻北斗彝族乡龙街镇,南接厂街彝族乡,西靠杉阳镇并与保山市云龙县澜沧江分治,北连龙门乡。全镇土地总面积466平方千米。

小镇简介

博南镇位于永平县中部。面积466平方千米,人口60397人(2017年)。辖老街1个社区,胜泉、苏屯、沙鲁、卓潘、坡脚、七屯、桃新、新田、花桥、初一铺、青羊厂、曲硐、东庄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老街。320国道过境公路远通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矿藏资源有煤和花岗石等。游览地有玉皇阁、大碱塘水库、天然温泉等。

历史沿革

民国年间为镇,1950年称一区,1958改银江公社,1970年分设老街公社、银江公社(1982年改称曲硐公社),1984年设老街区、曲硐区,1987年改老街镇、曲硐回族乡,1996年曲硐撤乡设镇。1997年,老街镇面积188.2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老街、苏屯、胜泉、卓潘、沙鲁5个行政村;曲硐镇面积22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曲硐、七屯、桃新、新田、花桥、坡脚、青羊厂、初一铺等8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老街镇和曲硐镇,设立博南镇,并将杉阳镇东庄村委会和厂街彝族乡岔路村委会里海冲自然村上村、下村一社、下村二社划归博南镇管辖,镇政府驻原老街镇苏屯。2005年末,博南镇总面积466.3平方千米,总人口51425人,其中农业人口39501人;汉族有38595人,回族9549人,白族1446人,彝族1413人;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261个村(居)民小组、28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老街社区。2017年,面积4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397人。

行政区划

邮编:672600

2007年代码:532928101

地理环境

博南镇地处昆明市畹町镇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的中间地段,滇缅公路大保高速公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东达大理,西至保山,经大保高速公路向东至州府所在地大理市90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30公里,西距保山市政府驻地隆阳区80公里;县际公路南通昌宁,北达云龙。交通四通八达,地理和区位极为优越。

发展历史悠久,2007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曲硐回族文化城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已建成投入使用。

矿产资源主要有卓潘河的沙金、胜泉的煤、卓潘地铁、花岗石高岭土、花桥的水晶石、青羊厂的铜等,特别是高岭土矿,已探明储量686.92万吨;褐煤矿,全镇已探明储量2000万吨。

博南镇工业发展成本较低:一是企业依托资源,就地开发,可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二是用水成本较低,博南镇居民生活用水、经营用水、建筑用水价格分别仅为1.40元/吨、1.90元/吨、2.40元/吨;三是电费价格成本低,大工业用电电价1-10KV为0.350元/度、35-110KV为0.328元/度、110KV为0.317元/度、220KV为0.311元/度;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内剩余劳动力较多,降低了工资支付成本;五是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

资源环境

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最高海拔点2706米(初一铺光头山),最低海拔点1353米(沙鲁村碱水坡),县城海拔1620米。银江河为镇内主要河流,属澜沧江支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镇境,注入厂街彝族乡

气候特点

博南镇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县城坝子为北高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最高海拔点2706米(初一铺光头山),最低海拔点1353米(沙鲁村碱水坡),县城海拔1620米。银江河为镇内主要河流,属澜沧江支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镇境,注入厂街彝族乡,其境内主要支流有东山河、卓潘河、菜园河、观音河、中屯河、摇头河、马街河、曲硐新河等。

过境河流主要有位于西北边界的澜沧江。银江河之东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是博南山,形成两山夹一坝,坝中一条河,高山、河谷、盆地纵横交错的独特地形。全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属典型的半山半坝结合区。

自然资源

博南镇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云台山之间,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最高海拔点2706米(初一铺村光头山),最低海拔点1353米(沙鲁村碱水坡),县城海拔1620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坝区良田汇集,土壤肥沃,水利发达,适宜种植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山区有广阔的宜林宜牧山地资源,每年有大量的林畜产品及野生食用菌类出产。

全镇粮食作物主要有玉蜀黍属、水稻、小麦、蚕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泡核桃白木瓜花椒、蔬菜、茶叶、蚕桑、亚麻、啤大麦、油菜等;畜禽产品主要有猪肥、肉牛黑山羊、鸡、鹅等。地方名优土特产品主要有泡核桃、白木瓜、花椒、野生食用菌类等,经传统工艺加工的黄焖鸡大块鸡、腊鹅、鹅心肝、牛干巴泡辣椒泡大蒜木瓜酒等最具地方特色。

博南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曲硐温泉、永昌道遗迹、县城玉皇阁、大碱塘水库较为驰名。

人口民族

博南镇属典型的半山半坝结合区,镇辖1个社区和13个村,其中老街社区和胜泉、苏屯、七屯、曲硐、桃新、坡脚6个村地处坝区,初一铺、青羊厂、新田、花桥、东庄、卓潘、沙鲁7个村为山区村。

镇人民政府驻地为老街社区。全镇有27个党(总)支部,153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852人,其中预备党员48人,女性436人,少数民族482人。有261个村(居)民小组、284个自然村,常住人口60397人(2017年),回族是境内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曲硐村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全镇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2.97‰,人口自然增长率4.3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人。全镇实有耕地面积35924亩,其中水田19308亩、地15087亩,临时性耕地1529亩;按照全镇总人口计算,人均0.7亩按照全镇农业人口计算,人均0.91亩。

经济概况

特色产业

博南镇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创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重点培育扶持发展畜牧、蚕桑、和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截止2006年,全镇已拥有核桃面积53405亩,桑园面积3004亩。优势特色产业已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构建了博南镇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经济发展

2005年:博南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57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4元。2005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091亩,其中,小春33107亩,大春3598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719亩,其中小春22359亩,大春30360亩;粮食总产量17152.1吨,其中小春4900.1吨,大春12252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4.2公斤。烤烟种植3127亩,烟叶产量4525.9公斤。封山育林面积达到4323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核桃产业化发展达到6000亩。年末大牲畜存栏22104头,猪存栏60777头,羊存栏15868只,家禽存栏113458只;肉类总产量5431.6吨。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到2497户,从业人员6664人,营业收入35077万元;其中,私营企业46户,从业人员1769人,营业收入10033万元。

2006年:博南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747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46.3万元,畜牧业收入5493.73万元,渔业收入139.1万元,林业收入1325.68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5173.88万元,工资性收入33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农民收入经畜牧业、第二、三产业、种植业等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2006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5078亩,其中,小春29484亩,大春3559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575亩,其中小春20933亩,大春29642亩;粮食总产量17529吨,其中小春5172春季的桑园吨,大春12357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6.04公斤。烤烟种植3629亩,烟叶产量80万斤。核桃种植面积53405亩。2006年末大牲畜存栏22119头,猪存栏60800头,羊存栏17300只,家禽存栏112270只;肉类总产量5432吨。

2007年:博南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95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339万元,畜牧业收入5913万元,渔业收入158万元,林业收入15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5944万元,其它收入170万元,工资性收入5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第二、三产业、种植业等为主。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179亩,其中,小春29665亩,大春34515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730亩;粮食总产量5224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9公斤。烤烟种植3214亩,烟叶产量460吨。核桃种植面积53405亩。年末大牲畜存栏22379头,猪存栏61110头,羊存栏17718只,家禽存栏113530只;肉类总产量56540吨。

社会发展

基础建设

2006年以来累计完成安居工程新建118户,粉刷墻体1679户进村道路,完成沼气池建设116口,节能灶改造1044口,新建人行道四条40700米,新建公厕两座,有1089户农户新建卫生厕,有683户农户新建或改造卫生畜厩;以人畜饮水解决、中小型灌溉、基本口粮田地建设工程为重点,累计完成小水窖建设901个,新建沟渠四条13200米;在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加强农村村内道路的建设,新修村组公路37.08公里,维修改造公路13公里,村内硬化弹石路19.9公理,水泥硬化道路七条5公理;结合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高压线改造两条15.8公里,低压线改造两条11.7公里;完成村完小危房改造三所690平方米;新建村“两委”办公室400平方米,新建文化室四个240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四个240平方米,新建村兽医学室三个180平方米。

科教文卫

博南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6所,教学点33个,医疗保障2007—2008学年度全镇小学在校学生4118人,初中生2532人。全镇共有中小学教师520人,小学教师35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63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220人,本科以上学历14人;初中教师164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70人,中学高级教师34人,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8.06%,本科以上学历28人。全镇小学图书室共有图书75017册,生均18.2册。镇初级中学图书室有图书36918册,生均14.6册。

全镇居住着15个民族,常住人口60397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8.2‰,;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全镇有镇级医疗机构1个,村卫生所24个,镇中心卫生院有卫生床位22张,卫生技术人员18人,医生7人,护士9人;医疗设备有200MAX光一台、T280B超两台、血及尿分析机各一台,能开展三大常规检查;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36292人,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特困农民医疗助覆率达100%。

旅游情况

曲硐村位于永平县城博南镇南端,距县城中心4.5公里,距州府大理白族自治州90公里。曲硐村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的山涧小坝。曲硐村是滇西回族人口聚居最为密集的自然村落,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门户和重要物资集聚地。曲硐,古时称“奇硐”,相传因城西小狮山上有一个奇异山洞而得名。历史上的曲硐村,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五道城门、城楼巍峨壮丽,飞檐斗拱,星月交辉,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

曲硐古村落形成历史久远,依山脚而建,村庄规模宏大,布局错落有致,房屋以瓦顶坡屋面土木结构传统民居建筑为主,许多建于清末及中华民国的古院落、古建筑及相关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完好。村落内巷道纵横交错,迂回勾连,盘贯整个村落,徜徉其间,如入迷宫,村中沟渠密布,沿小巷甬道环绕整个村落,到处流水潺潺,小桥斗拱,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景象。

灵化山又名玉皇阁,位于城北约7公里处,灵化山三面陡峭,犹如一支翡翠的玉笋,拔地而起。银江村河与小罗午河分别由西面和东南面奔流而来,在山嘴汇处合成缓缓流淌的银江黄河。山顶除了坐落着建筑之外,还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槐树,槐树树高十余米,树干粗大壮实,盘根错节,老杆横陈,树冠蓬勃,枝繁叶茂,树荫覆地约半亩有余,远远望去,活像是一朵墨绿色的蘑菇云。此树栽种于明代,民间将其视为菩提树。由于此树生长于山巅悬崖,视野开阔,树荫蓬勃巨大,在十余公里之外便能看见,加上古阁飞檐的相互映衬相互点缀,自然形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

参考资料

永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及解读.永平县统计局.2021-07-15